s 閱讀頁

第三節 歐美主要國家禮儀

  一、德國(Germany)

  (一)簡況

  德國是德意誌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簡稱。古德語意為“人民的國家”或“人民的土地”。居民以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國語為德語,首都柏林。其貨幣過去稱德國馬克(Deutsche Mark),縮寫為DM,現為歐元。國花為矢車菊,國樹是愛支櫟,國鳥是白鸛,國石是琥珀。主要名勝有勃蘭登堡門、奧林匹克體育場、波茨坦廣場等。

  德國有“經濟巨人”、“酒花之國”、“啤酒王國”、“運河之國”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德國人勤勞,有朝氣,守紀律,好清潔,愛音樂,比較注重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麵時,一般慣行握手禮;親朋好友相見時,一般慣施擁抱禮;情侶和夫妻間見麵慣施擁抱和親吻禮。在稱呼別人時,一般不喜歡直呼其名,而要稱頭銜;接電話時首先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在街上兩人並行時,右邊為尊;三人並行,中間為尊。宴會上,男士坐在女士或職位較高者的左側;當女士離開飯桌或回來時,男士則要站起來以表示禮貌。喝啤酒時,一般情況下不碰杯,一旦碰杯,則必須一口氣將杯中的酒喝完;為別人斟酒時,一定要斟滿,否則為失禮。

  應邀到德國人家中做客,通常以鮮花為禮物(不要包裝),且必須是單數,5支或7支即可,但切不可送玫瑰花,因為它表示你暗戀女主人;其他禮物如威士忌酒、高質量的紀念品等都受歡迎,但不可送葡萄酒,因為此舉說明你認為主人選酒的品位不高。若送刀、劍或刀叉等餐具,則請對方付一個硬幣給你,以免所送的禮物傷害你們之間的友誼。德國人對禮品包裝很講究,但忌諱用白色、褐色的包裝紙,也不用彩帶係紮禮品。與德國人交談時,不要詢問其私人情況,也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

  (三)衣食禮俗

  德國人衣著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德國商人喜歡穿三件套西裝,並喜歡戴上呢帽。他們也希望對方與之穿戴相似。

  德國人的主食為肉類、馬鈴薯、色拉等。馬鈴薯的吃法是以叉、刀背將其壓碎,而不是用刀子切割著吃。大多數德國人不愛吃魚。德國人的飲食口味較重,偏油膩,也很喜歡中國菜。早餐較簡單,主要是咖啡、小麵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和火腿;午餐(主餐)和晚餐較豐盛,也喜歡以大米、麵條為主食;晚餐大多是夾著香腸或火腿的吐司之類的冷餐。德國人用餐時有幾條規矩: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奶酪。其二,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要是反過來喝,則認為有損健康。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其四,不得在用餐中扇風。

  (四)禁忌

  德國人忌諱“13”、“666”和星期五;忌吃核桃(認為核桃是不祥之物);忌薔薇、菊花(認為這些花是為悼念亡者所用的);忌紅色、茶色和深藍色;忌交談時將手插在口袋裏。

  (五)主要節日

  國慶日10月3日。民主日5月7日。啤酒節是慕尼黑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節日期間,熱鬧非凡,人們載歌載舞,開懷暢飲。

  狂歡節是德意誌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11月11日11時開始,到第二年複活節4月4日前止。在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一定是星期一,這一天被稱為“瘋狂的星期一”。在此之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稱為“女人節”,而且是狂歡節進入高潮的標誌。“女人節”要表演女人奪權的喜劇,可以坐市長的椅子,還有許多地方的婦女拿著剪刀在街上專門剪男人的領帶,並拿回家去釘在牆上欣賞。“瘋狂的星期一”主要活動有兩項:一是化裝大遊行;二是舉辦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一直到深夜。

  二、英國

  (一)簡況

  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不列顛”在凱爾特語裏為“雜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顛人遷居法國,故將本土稱為大不列顛。主要由英格蘭人、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組成,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和通用語言為英語。首都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其貨幣稱英鎊。國花為玫瑰,國鳥是知更鳥(紅胸鴝),國石是鑽石。主要名勝有大英博物館、聖保羅大教堂等。

  英國有“世界工場”之稱。

  (二)交往禮節

  英國人性格內向,遇事謹慎,感情不外露,比較保守,但自信,大多數人追求紳士、淑女風度,講文明、重禮節。

  在交際中雙方初次見麵行握手禮,女子一般施屈膝禮。英國人不喜歡見麵時擁抱,一般隻是點頭致意或用手指碰一下帽簷兒,彼此寒暄幾句。英國人喜歡別人稱他的榮譽頭銜,如某某爵士;亦稱已婚女士為“夫人”、未婚女士為“小姐”。他們講話十分客氣,“請”、“謝謝”、“對不起”常掛在嘴邊。英國人很注意尊重婦女,“女士優先”已成為社會習慣。

  對英國人來說,未經預約拜訪是非常失禮的。到英國人家中做客,一般的禮品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或客人自己國家的民間工藝品,但禮物價值不宜過高。在接受禮品方麵,主人常常當著客人的麵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他們都會給予熱情的讚揚且表示謝意。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英國人一般不喜歡邀請客人到家中飲宴,聚會大多在飯店進行;參加正式宴會,人們都很注意著裝。

  (三)衣食禮俗

  英國人對衣著很講究。他們崇尚紳士、淑女風範,好講派頭,強調矜持莊重。上等家族人身穿燕尾服,戴禮帽,持手杖(文明棍)或雨傘,其他人多穿三件套式西裝。

  大多數英國家庭一日四餐,即早餐(上午7點至9點),食物主要是麥片、牛奶、火腿、三明治等;午餐(中午11點左右),一般是冷肉、土豆和涼拌菜;茶點(下午4點至5點),這是非正式用餐,即一邊喝茶,一邊吃些點心;晚餐(晚上7點半左右),這是正餐,主要食物是各種肉類、野味和蔬菜。英國人口味清淡,喜喝清湯,愛喝酒,也特別喜歡喝茶。真正的英國人大多有喝“被窩茶”(早晨)、“下午茶”(午後)的習慣,喝茶比較定時,一般在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他們不喝清茶,而是先在杯中放牛奶,然後衝茶,最後放一點糖。如果先倒茶再衝牛奶,會被視為無教養。

  (四)禁忌

  英國人忌諱數字“3”、“13”和星期五;忌用一次火點3支煙;忌諱4人交叉握手;忌詢問對方個人情況,英國人的生活戒條是“不管閑事”;忌以王室的家事作為笑話題材;忌稱對方為“英國人”,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將其分別稱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或采用“不列顛人”這一統稱;忌佩戴條紋領帶;忌用人像作服飾圖案或商品包裝;忌大象、孔雀、貓頭鷹等圖案;討厭墨綠色;忌過分表露喜、怒、哀、樂的感情;忌諱在眾人麵前相互耳語;忌諱把食鹽碰撒(將食鹽碰撒被認為是朋友爭吵和斷交的預兆,應立即再抓些鹽從左肩拋出,以解除忌諱);忌諱百合花;忌直接提“廁所”這個詞;忌打碎鏡子(英國人將打碎鏡子視為不祥之兆,解救的方法是當月圓時,偷偷將自己口袋裏的硬幣翻個麵,以“逢凶化吉”);用食指和中指表示“V”字勝利之意時,手心一定要朝外,手背朝外是極不禮貌的。

  (五)主要節日

  國慶日為6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英聯邦節為5月24日。在英國人節日中,聖誕節(12月25日)和新年(1月1日)最為隆重。聖誕節互寄聖誕卡,送聖誕禮物,過了聖誕節就寄新年賀卡。英國人除夕之夜,喜歡舉杯痛飲,高唱《辭歲歌》;元旦,各家各戶打掃廚房,認為這可以驅逐惡魔。他們還舉行“卜蛋”儀式,即將蛋放入一盤清水中以其形狀來卜吉凶。這一天,青少年要先跨入長輩的門檻兒,並贈送一塊煤,祝願家裏的煤長燃不息。英國人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把新的一年是否吉祥如意,寄托在第一個來訪者身上。此外,還有2月14日的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5月末的降靈節等。

  三、法國

  (一)簡況

  法國是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的簡稱。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名演變而來。法蘭克在日耳曼語中意為“勇敢的、自由的”。主要由法蘭西人(約占90%)、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和科西嘉人組成,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法語。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花都、世界著名美城、“浪漫之都”、“時裝之都”,也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其貨幣過去稱法國法郎(French France),縮寫為FF,現為歐元。國花是鳶尾花,國鳥是公雞,國石是珍珠。主要名勝有蓬皮杜文化中心、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聖母院、凡爾賽宮、羅浮宮等。

  法國素有“奶酪之國”、“葡萄之國”、“藝術之邦”、“時裝王國”、“名酒之國”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法國人性格爽朗熱情,談吐幽默風趣,注重守時。雙方見麵時,通常行握手禮,同時說一聲“先生,幸會”。如是親朋好友相遇,則以親吻或擁抱代替握手。兩個相識的人在路上相遇時,可互相點頭致意。如果雙方都戴帽,脫帽也是一種致意。在作自我介紹時,一般先通報自己的姓名及所擔任的職務,同事之間很少以名字相稱,除非在摯友之間。人們一般隻以“先生”、“夫人”、“小姐”相稱,無須加上對方的姓。今日歐美的許多禮儀都出自法國,其中最為典型的尊重婦女的風尚,就是公元5世紀進入西歐的古代日耳曼人的傳統。

  設家宴款待是對朋友最高的待遇。應邀到法國人家中做客,應帶上小禮品,如送給小孩的糖果、巧克力,送給女主人的一束鮮花等。在法國人眼裏,不同的花表示不同的感情;送花時,通常為單數,但要避開“13”這個數目。另外,法國本土產的香檳酒、白蘭地、香水(男士不可送香水給女士,否則有過分親熱或圖謀不軌之嫌)、藝術品、書籍等也是受歡迎的禮物。不要談個人問題和政治、種族、宗教等問題。

  (三)衣食禮俗

  法國人的衣著十分考究,尤其是婦女,可以說她們是世界上最喜歡打扮的人。在法國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西裝。

  法國烹飪享譽全球。法國人把就餐視為人生一大快事。法國菜的特點偏重於鮮嫩。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法國人愛吃的菜肴有:豬肉、牛肉、各種香腸、蝸牛和青蛙腿等,並有吃生菜肴的習慣。口味偏愛酸、甜、鹹味,不愛吃無鱗的魚,也不愛吃辣味重的菜肴。

  法國人的早餐比較簡單,但非常重視晚餐。就餐時,要把碟中的食物吃完,否則會冒犯女主人或廚師。因此,世人總結在吃法上的講究是:英國人“注意著禮節吃”,德國人“考慮著營養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而法國人則“誇獎著廚師的技藝吃”。

  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法國人飲酒是驚人的。他們喝酒就像英國人喝茶一樣,想喝就喝,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

  (四)禁忌

  法國人忌數字“3”、“13”、“666”和星期五。忌核桃圖案(不吉利)、仙鶴圖案(淫婦的代名詞)、孔雀(被看作是禍鳥)和大象(意為蠢漢);忌黃色的花(意為不忠誠)、菊花(代表哀傷);忌墨綠色(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軍服為墨綠色)、紫色(西方公認的同性戀者色彩);忌送刀、劍、刀叉等餐具之類禮品(此類禮品表示雙方斷絕關係)。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複活節(3月21日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貞德就義日(5月30日)、國慶節(7月14日)、諸聖節(11月1日)、聖誕節(12月25日)。

  法國人過年有一種習俗,家中不能有剩餘的酒,否則,會被認為來年要交厄運。因此,他們在除夕晚上要將家中的酒都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

  四、俄羅斯

  (一)簡況

  俄羅斯(Russia)或俄羅斯聯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主要由俄羅斯人、韃靼人、烏克蘭人、楚瓦什人、巴什基爾人等組成,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國語為俄語。首都莫斯科。其貨幣稱盧布(Rouble),縮寫為Rub。國花為葵花。主要名勝有紅場、克裏姆林宮、瓦西裏·勃拉仁內大教堂、小劇院、大劇院、冬宮、彼得宮、五層湖等。

  (二)交往禮節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豪放,真誠坦率,不善掩飾,注意禮貌,熱情好客。

  在交往中,初次見麵行握手禮。熟悉的朋友,久別重逢時,一般要熱情擁抱,甚至親吻雙頰,但男士對女士多為吻手背。稱呼上,在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間,可直呼其名(本名),在不太熟悉的朋友之間或公務社交場合,年輕人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則必須使用尊稱,即本名、父名、姓氏加“先生”、“夫人”等稱呼或頭銜,對婦女不能稱“太太”。與客人相見要互相問好,並道“早安”、“午安”、“晚安”,言談中“對不起”、“謝謝”等時常掛在嘴邊。俄羅斯人的“您”與“你”分得非常清楚,不可隨意亂用。他們舉止文雅,衣著得體,並保持著尊重女士的良好風尚。

  到俄羅斯人家中做客時,應注意禮節,如進門後應脫下大衣、帽子等;帶給主人的禮物可以是一瓶酒或一束鮮花,也可以是藝術品或書籍。送花時花的顏色應為紅色(參加婚禮可送白色或粉色鮮花),花束必須是單數,他們視單數為吉祥的象征。他們常將麵包和鹽獻給客人,以表示敬意。談話時,應多聊他們的傳統文化,這是他們最喜歡的話題。

  (三)衣食禮俗

  俄羅斯人愛整潔,外出時,總是衣冠楚楚,不扣好扣子或將外衣搭在肩上都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表現。城市居民多著現代西裝,春秋季喜歡在西裝外套一件漂亮的風衣,冬季則以呢大衣為主。女士愛穿裙子。

  俄羅斯人用餐時,第一道菜是湯,湯的種類較多,著名的有羅宋湯;食物以麵包、牛奶、奶油、肉類和土豆為主。口味偏愛甜、鹹、油膩,不吃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等。境內的韃靼人忌吃豬肉、驢肉和騾肉,境內的猶太人不吃豬肉和無鱗的魚。俄羅斯人最愛喝的飲料是格瓦斯(是用薄荷、麵粉、葡萄幹、水果等加白糖發酵製成的一種清涼飲料),多數人愛喝伏特加等烈性酒和啤酒。飲茶是俄羅斯人的嗜好,尤其是紅茶,茶水一般要放糖,也有放鹽的,喝茶時還配有果醬、蜂蜜、糖果和甜點心。俄羅斯人吃飯時常說:“祝你好胃口!”除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兩頓加餐,分別在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

  (四)禁忌

  俄羅斯人忌數字“13”,最喜歡“7”;忌問女士的年齡;忌兔子(認為兔子是一種怯弱的動物);忌黑色(認為黑色是喪葬的代表色);忌黑貓(視其從麵前跑過為不幸的象征);忌用黃色鮮花送人(黃花意味著變節);忌打破鏡子(意味著靈魂的破滅,個人生活出現不幸),而打破杯子和碗,特別是盆子、碟子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俄羅斯人對鹽十分崇拜,視其為珍寶和祭祀用的供品。他們認為鹽具有驅邪除災的力量,但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鹽罐或把鹽撒在地上,則認為是家庭不和的預兆。無論幹什麽都用右手,避免用左手。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聖誕節(東正教節日,1月7日)、洗禮節(東正教節日,1月19日)、謝肉節(複活節前第8周)、複活節(4月23日)、清明節(複活節後第9天)、樺樹節(6月24日)、十月革命節(11月7日)、俄羅斯之冬等節日。

  五、美國

  (一)簡況

  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簡稱。英語中美利堅和亞美利加為同一詞。國徽格言是:合眾為一。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其中84%為歐洲移民後裔,13%為黑人。譽稱為“民族熔爐”(幾乎容納了全世界各民族的人)。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猶太教和東正教等。國語為英語。首都華盛頓。其貨幣稱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縮寫為US$。國花一說是山楂花,一說是玫瑰花。另外還流行一種折中的說法,以玫瑰為國花,以山楂為國樹。國鳥是白頭鷹,國石是藍寶石。主要名勝有國會大廈、白宮、霧穀大廈、五角大樓、華盛頓紀念塔、林肯紀念館、傑弗遜紀念亭、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等。

  (二)交往禮節

  美國人性格隨和友善,熱情開朗,講禮貌而不拘多而瑣碎的細節,喜歡幽默,獨立精神強,充滿自信心,自滿而傲慢,追求新奇,愛好變革。

  人們見麵和告別時行握手禮,彼此很熟悉的女性之間、男女之間也親吻麵頰。但亦有見麵時隻點頭微笑,說一聲“Hello”或“Hi”表示問候的。在稱呼上,人們喜歡直呼其名,但出於禮貌還是以“先生”(男孩子年滿12歲就可稱為先生)、“夫人”、“女士”、“小姐”或對方的職銜稱呼客人,熟悉之後可不受約束。“女士優先”已成為社會習慣。人們常把“請”、“謝謝”、“對不起”等掛在嘴邊。

  到美國人家中做客,要事先約定,進門後應脫下帽子和外套,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問好。主人喜歡聽讚賞家中擺設的語言,而不願聽到詢問價格的話。美國人比較喜歡的禮物有書籍、文具、鮮花、巧克力以及中國工藝品。不宜送給美國人的禮品有香煙、香水、內衣、藥品以及廣告用品。他們不太計較禮物的便宜與貴重,但卻十分講究包裝。給美國人送禮時,注意不要送雙數,他們認為單數是吉祥的。美國人收到禮物後,會立即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麵欣賞或品嚐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美國人時間觀念很強,因此,赴約一定要準時,如果不能按時到達,應打電話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朋友聚會或業務往來,應邀一道吃飯時,要注意由誰付款,美國非常流行AA製的聚餐。赴宴時,當女士進入餐廳時,在場的男士都要站起來表示尊敬。

  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最少也不得少於50厘米。

  (三)衣食禮俗

  美國人的衣著,可以說是自由、嚴謹兩分明。他們日常的穿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全憑自己的愛好,夾克衫、運動衫、牛仔服隨處可見,甚至穿著泳裝也可以招搖過市。但正式場合,美國人的衣著又非常嚴謹。男士都穿較深顏色的西裝,打領帶,給人一種沉穩可靠的印象;女士穿套裙,顏色多為深藍色、灰色或大紅色。

  在飲食方麵,美國人力求簡便與快捷,通常都食用快餐、罐頭或冷凍食品。代表性食物有熱狗、漢堡包等。美國人的早餐一般是果汁、麵包、火腿腸或香腸、咖啡或紅茶;午餐一般是漢堡包或三明治、濃湯、生菜、咖啡、紅茶或啤酒;晚餐一般是濃湯、蔬菜、肉、水果、咖啡或紅茶。美國人不愛吃肥肉,不吃清蒸和紅燒的食品,忌食各種動物的內髒及奇形怪狀的食品,如雞爪、豬蹄、海參等;一般不飲烈性酒,即便要飲,也通常將冰塊加進烈性酒中再喝。美國人用餐的戒條主要有:不允許進餐時發出聲響;不允許替別人取菜;不允許吸煙;不允許向別人勸酒;不允許當眾寬衣解帶;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入口之物不宜再吐出來。

  (四)禁忌

  美國人忌“3”、“13”、“666”和星期五;忌談個人私事,如年齡、婚姻、收入、宗教信仰;忌蝙蝠和用蝙蝠作圖案的商品、包裝品;忌說“老”,老年人不喜歡恭維其年齡;忌黑色,偏愛白色和黃色,喜歡藍色和紅色。

  (五)主要節日

  美國人的重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華盛頓生日(2月22日)、複活節(3月21日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國慶日(7月4日)、勞動節(9月第一個星期一)、感恩節(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聖誕節(12月25日)。此外,還有一些沒有公共假期的全國性節日,如情人節(2月14日)、愚人節(4月1日)、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父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日)等。

  六、加拿大

  (一)簡況

  加拿大(Canada),印第安語意為“棚屋”。國徽格言是:從大海到大海,表達加拿大地理上的幅員遼闊。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居民主要有英、法、意、德等歐洲人後裔及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紐特人、米提人)。他們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並用,實行的是“雙語製”。首都渥太華。其貨幣稱加拿大元(Canadian Dollar),縮寫為Can$。國花是楓葉,國樹是楓樹。主要名勝有裏多運河溜冰場、人類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科技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南海灣國家曆史公園等。

  加拿大有“楓葉之國”、“萬湖之國”、“真誠的北疆”、“冰球之鄉”、“移民之國”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加拿大人既講究禮貌,又喜歡無拘無束,性格比較開朗,自由觀念較強,友善和氣,好客。人們見麵時行握手禮,熟人、親友和情人之間也親吻和擁抱。在稱呼方麵與歐美國家相同,熟人之間問候時隻喊一聲“Hello”。

  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樣隨便,大部分招待會在飯店或俱樂部舉行,應邀做客要準時赴約。如果應邀去加拿大人家中做客,可以事先送去或自帶一束鮮花給女主人。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隻用於葬禮,因此,千萬不可送人。加拿大人很喜歡紅色與白色,因為那是加拿大國旗的顏色,並且被正式定為國色。在加拿大,宴請客人時,通常由女主人安排座位,入座後,男主人常常要作簡短祈禱。

  (三)衣食禮俗

  在加拿大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西裝。加拿大人飲食習慣與英、法、美相似,其獨特之處是特別愛吃烤製食品,口味清淡,不愛吃辣的東西,喜食牛肉、魚、蛋、各種野味和蔬菜;忌食蝦醬、魚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和動物內髒及腳爪。日常飲食一日三餐,早、午餐較簡單,晚餐較豐盛,傳統菜肴為法國菜。加拿大人喜歡飲酒,尤以白蘭地、香檳酒為最愛,對飲料中的咖啡和紅茶也很感興趣。

  (四)禁忌

  加拿大人多為歐洲移民後裔,禁忌與歐洲人有很多相同之處。忌談論個人私事;忌“13”和星期五;忌說“老”字,年紀大的人被稱為“高齡公民”,連養老院也被稱為“保育院”。與加拿大人交談時,他們喜歡談論本國的長處,不喜歡外來的人把他們的國家和美國進行比較。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情人節(2月14日)、楓糖節(3月)、冬季狂歡節(2月第一個周末起,為期10天)、愚人節(4月1日)、複活節(4月15日)、國慶節(7月1日)、勞動節(9月3日)、感恩節(10月8日)、聖誕節(12月25日)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