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杜康在軒轅舉辦的部落歡宴上,因為他造的秫酒而出盡了風頭。而他的這一發明則完全是出於偶然——是一個將功補過的過程。軒轅因出川欲幫助東夷抵抗蚩尤,而與居秦嶺之北陳倉之南的清薑水、以薑氏城為都的炎帝發生衝突。直至軒轅逼炎帝出關中,回到橋山祖地稱黃王的時候,杜康居於橋山西側的杜村到康崖底一帶。職責是協助倉頡做好倉儲——糧食的保管工作。為此,他經常上到倉村塬上,在橋山西北的倉村塬上,建立了大片的地穴式土圓倉型的糧倉。地穴式的糧窖,是一種傳統的保存糧食的方法。先在地上挖出一個深坑,然後要在坑內架上樹枝柴草大火燒烤三天三夜,進行過嚴格的防潮處理後,才在清理幹淨的糧窖內存入糧食。還要在其上用木頭搭建圓型的尖頂。這實際上是人們半地穴式的房屋建設的一種特殊形式。這種糧窖,建築工序多,防雨等功能強,但卻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時間長了,特別是到了夏秋季節,地麵犯潮,糧食就容易黴爛,保存糧食也就是一兩季的樣子,能接上下年的新糧,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這在人們糧食生產能力低下、僅僅能接續上新糧吃的時候,不失為一種好的保管方式。但是,隨著軒轅在橋山立都,各部族進貢的糧食增多,一年下來有了節餘,糧食黴壞的問題就明顯地擺在人們麵前。軒轅東征後,後方糧草的征集和儲運工作,就全壓在杜康一個人的肩上。因為大量的從巴蜀和關中的馬龍、虎龍、牛龍部落運來的糧草,經姬水西南的玉華水,直接就運到了橋山西側的長滿了杜梨樹的杜村,而從西戎昆侖和隴東一帶運來的糧草,則順姬水而東來,聚集在與杜村一水之隔的康崖底。而倉村塬上的倉儲地,因為交通不便,要儲藏於此,非得要爬上塬去,運走時,又得搬下塬來,給人帶來諸多不便。杜康便就地取材,發明了樹洞和洞穴——土窯這兩種儲存方法。杜村一帶因杜梨樹多而出名。這種春天開了濃鬱香型的像白霧一樣的粉白小花的野果樹,到了秋季,就會長出一把把的像小檳榔錘一樣的小圓果來。這種果子青綠色的時候,奇澀,能澀得人伸不出舌頭。可到了變得褚黑的時候,卻澀中有甜,濃得跟蜜似的。杜康從小在白水的杜康溝生活。那裏也有很多這種野果樹。每到秋天,他就會騎在杜梨樹杈上,一邊摘著一把一把地扔給樹下的小夥伴,一邊香甜地把自己的嘴邊都給吃得褚黑。有時遇到一半個半生不熟的杜梨,一吃進口裏,就澀得人直“呸——呸”地吐舌頭。杜村的杜梨樹多,自然是老、中、青各代的都有。春天來了,在迎春花、山桃花、野杏花等都有黃有紅有粉地競相開放之後,杜梨花也香氣馥鬱地開滿了高高的枝頭。在康崖底打出的崖洞不夠使用,春天來了,姬水河解凍,向北搬運也不大方便了,杜康就想在姬水南岸玉華水匯入的杜村,尋找新的儲存方式。

  杜康一人在雜草叢生的杜梨樹林裏轉悠的時候,偶然看到一棵已經幹死多年的老杜梨樹,其兩個人合抱不住的粗大樹身上,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很大的樹洞,一個人蹲進去綽綽有餘。再看其樹身,早已經風幹了,但其堅硬的一層層顯示生命年輪的褐紅色木紋,卻曆曆在目,讓人為生命感歎。杜康手摸著這幹邦邦的、用食指一敲“嘣嘣”作響的老杜梨樹,心裏想:若將糧食都儲存在這幹燥的樹洞裏,防潮的問題不就給解決了嗎?這樣想的時候,他就加快腳步,把這個座南麵北的山梁直到姬水岸邊的緩坡整個兒走了一遍,找到大小不等四個幹杜梨樹洞,就將糧食放了進去。他將這一種方法報告了沮誦和項老先生,他們專程來到這裏看了,都覺得不失為一種保存糧食的好辦法,隻是天然形成的樹洞太少了點兒!杜康就借用了貨狄刳木為舟時用火燒烤的辦法,和蠻牛——軒轅的哥哥、他現在的助手——一起發動橋山黃城和附近聚落的男女,先用銅斧,一斧子一斧子地砍掉準備用作糧倉的杜梨樹的樹梢,再在樹樁上架了幹樹枝,用火種引燃樹枝燒烤。然後,用石刀、石鐮等將烤鬆了的地方給挖出來,等挖得再也挖不動了,就架上柴火再烤……就這樣,烤了挖,挖了烤地,一個煙熏火燎的春天過去,直到仲夏,才將這一片山林所有大一些的杜梨樹,都製成了樹洞式的糧食倉儲。

  等糧食都儲存進去,加了厚厚的防水層後,杜康就在這裏的簡易窩棚裏住下來,隨時巡視和查看,以保萬無一失。一個夏天安全地過去了,可是到了陰雨連綿的秋季,就有雨水滲入樹洞來,黴壞了不少糧食……杜康緊急將樹洞的糧食都轉運到洞穴或者先供給前線,放棄了這種樹洞中儲糧的方法。為了保證前線的糧食供給,專門保管儲運糧食的杜康,自己卻隻吃五穀之外一種紅紅的稻秫(紅高梁)。此糧為旱作物,碩大的稻秫穗頂在高高的稈兒上,產量很高,米粒也挺大的,但是,不管是煮粥還是蒸成幹飯,都黑紅黑紅的澀口,難以吞咽。有時杜康實在是口澀難咽,就將剩飯倒進已經臨近廢棄的樹洞式糧倉裏。糧倉裏已經反複受潮、受熱的稻秫,和了秫飯,就開始在秋老虎的燥熱中發酵,冒起了一種甜甜酸酸的蒸氣……這種變化,並沒有引起杜康的注意,倒是為了就近管理那些洞穴糧庫,他又搬回到姬水之北康崖底去居住了。一天下午,秋陽開始斜照的時候,蠻牛一身水氣、氣喘籲籲地扛了一隻野山羊回來。說是此羊已經死了,但它還在呼吸。放在地上後,它一會兒蹬一下瘦長後腿,一會兒動一動耷拉的耳朵。過了一會兒,它竟睜開蒙矓的眼睛,跌跌撞撞地站了起來,又開始搖搖晃晃地走動。把它趕進牲口圈,它搖晃了一段時間後,就和其它圈養的豬、雞一樣,歡蹦亂跳起來。此事引起了杜康的好奇,他就將剛才扛羊回來的蠻牛叫來仔細詢問:“羊得之何處?”“姬水南,樹洞旁。”蠻牛如實告知:“吾去割草,見此羊已死,遂扛回。”“彼既死,豈活乎?”杜康一句話,問得這個愣頭青蠻牛無言以對,隻是用手抓著後頸。“汝見之於何處?”杜康再次追問。“樹洞旁。未知何故!唯聞香氣馥鬱……”遂帶了杜康,兩人乘獨木舟,來到南岸。走近樹洞,果然有一股濃鬱的香氣,透過和煦的秋風飄來。再看樹洞,裏麵的稻秫已經變成了發黑的糟狀,正在嫋嫋地蒸騰著甜甜的香氣。樹洞下麵,一條細如絲帶的清澈小溪,正散發著芳香之氣。原來那濃鬱的香氣從此水而來!杜康用右手的食指蘸了點兒一嚐,澀澀的、甜甜的、辣辣的,味道很衝,韻味深長,不禁無限神往。在這種強烈的刺激下,他又雙手掬起,接在樹洞下麵正在滴“水”的地方,接了半捧,揚頭一口就給喝了,一時燒得他嗓子眼兒冒火,嗆得他連聲咳嗽,眼中盈滿了淚水,頭也開始發暈,意識飄乎乎的,如墮五裏霧中。杜康自己喝了,又叫蠻牛來嚐。蠻牛見杜先生喝了,也就跟著喝了起來。他先用手在小溪中捧著喝了口,就皺著眉頭咂舌頭,一種樂滋滋的享受的樣子:“好喝!”

  等把味兒咂完了,就急不可耐地撅起尻子,趴在小溪上,一口氣喝了個夠。喝完,就舒坦地翻身仰躺在地,四肢伸展:“舒坦!”這時候,他躺在夾雜著金黃的野菊花和紫白相間的馬蘭花的草地上,就有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迎著太陽的臉也紅撲撲的可愛極了,眼中盈滿了淚花。他想站,站不起來,就幹脆躺展了,過了一會兒,就呼呼地睡著了,把呼嚕直打得山響。杜康沒有“死”(醉),他守著蠻牛,仔細地觀察著他的變化。一會兒按按他的脈,一會兒翻翻他的眼皮兒,仔細地聽著他呼吸的變化。等到蠻牛醒來,已經是星光初上的黃昏了。秋日傍晚的涼氣,順著姬水自西而東曲折的河道繞過來,直浸人身。天空中最後一道晚霞在遊移中變得薄如蟬翼的時候,最亮的一顆大星,已經在東麵自南而北伸向姬水岸邊的虎尾山的山脊上,晶瑩地閃爍著。杜康解下隨身帶的紅陶瓶,倒掉裏麵剩餘的水,將小溪中的“水”灌了一瓶,才和蠻牛一起乘著“透體涼”的姬水秋風,劃著獨木舟,向姬水之北劃去。剪影似的蠻牛在劃船,已經看不清他的麵目了。杜康坐在獨木舟內,感到身上有一些濃重的涼意了,就打開瓶蓋,舉起陶瓶“咕咚”了一口,一股熱氣就自嗓子眼兒透入胃中,再由胃擴展到心、肺,溫暖了全身。

  §§第十章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