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坦然麵對老師的鼓勵與批評——要孩子懂得老師的角色是什麽

  亮亮3歲半了,幼兒園開學一個月後,亮亮突然提出不願再去幼兒園了,媽媽問亮亮是不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亮亮向媽媽訴苦:那天,他看到同桌樂樂有塊漂亮的小手表,很羨慕,就趁樂樂不注意,偷偷拿來戴到了手上。老師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麵狠狠批評了他,說他不該偷人家的東西,並且要他立刻將手表還給樂樂。之後,班上的小朋友都叫他小偷。聽完兒子的講述,媽媽心裏很不好受,決定和老師好好談談。

“我家亮亮拿了別人的東西,作為老師,你應當批評,”媽媽情緒有些激動,“可是,也不能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麵批評啊,而且還用了一個‘偷’字,太過分了!你必須向亮亮道歉!”

“亮亮偷拿了同桌的手表,本來是件很小的事,”老師平和地說,“可他竟然說手表是媽媽替他買的。這樣下去絕對不是好兆頭,我是因此才當著全班小朋友批評他的。”

最後,在園長的建議下,媽媽與老師達成協議:老師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麵向亮亮道歉,並調和亮亮與同學之間的友好關係;在家裏,媽媽也進一步教育亮亮,讓他了解到拿別人的東西是不正確的,如果需要,媽媽可以買給他,並讓亮亮向同桌樂樂道歉,同時寫一份檢討書交給老師,認識自己的錯誤,以後改正。

很快,亮亮又恢複了以往的燦爛笑容,與全班小朋友玩成了一團,看著他那快樂的樣子,媽媽內心無比欣慰。

和許多成年人一樣,孩子們往住也喜歡聽表揚而反感批評。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孩子從來沒挨過批評,到處都是讚揚聲,那些在兒童時代難以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後,也大多會對批評持“敬而遠之”或幹脆“拒之門外”的消極態度,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是非不分,他會無法麵臨挫折,更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這對促成事業成功是不起任何積極作用的,這對他的心理健康發展是毫無益處的。由此看來,早在孩提時代就學會接受批評,無論對一個人完整人格的塑造,還是對促成其事業的成功,都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德國著名的早期教育典範卡爾·威特對於兒子的善行,會加以表揚。盡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其他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也不要表揚過頭。原因之一是隨便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原因之二則是不讓他自滿。父母總是炫耀孩子在這方麵或那方麵的“與眾不同”,這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滿。孩子一旦自滿起來以後就難以糾正了。因為一些潛質很好的孩子不能成為棟梁,源於孩子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正是驕傲自大毀掉了他的潛質,毀掉了他成為天才的機會。

那麽,家長和教師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接受批評呢?

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教育孩子,當然應該以表揚為主,但在表揚之後,讓孩子有意識地聽到一些“反麵”的批評,指出其“美中不足”,語氣一定要溫和,分析一定要中肯,以理服人。有意識地讓孩子既聽到“正麵”的肯定,也聽到“反麵”的批評。這種把批評蘊藏於表揚之中的做法,會幫助孩子早早意識到批評和表揚是同樣常見的,培養他正確麵對批評的心態。此時,須注意對幼兒的批評一定要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這可以幫助尚未踏上社會的孩子下意識地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其中也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的心態,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求孩子認真傾聽批評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你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隻有認真傾聽,才會發現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最後才能虛心接受。該讓孩子漸漸明白:對他人的批評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應要求孩子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掌握“冷處理”技巧,包括: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還擊”,不要誇張引申等等。相反,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冷靜處理並不意味著對批評默默無語。家長應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當然,對批評者作一番衷心感謝更能體現出接受批評的誠意。

允許孩子對批評作出解釋

如果教師批評不符合事實,那麽也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裏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引發種種弊端。不過與此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並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還應要求孩子解釋時保持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對批評者一視同仁老師也不例外

不少孩子往往對來自老師的批評看得格外的重,有時會將老師不當的批評和否定內化成為評價自己的標準。這時應教育孩子:隻要批評有道理,那麽即便這批評來自小夥伴,也理應虛心接受;批評錯了或者批評得沒道理,即使這批評來自老師,也可以看淡。讓孩子理解老師也是人也會犯錯,不必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在家校合作中,家長隻要把握教師的批評沒有特別針對個人,沒有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的尺度,其餘都可以爭取和老師對批評教育的具體方式和尺度進行溝通和協商。如果出現教師針對孩子個人進行人格侮辱貶低的情況,家長應該果斷阻止,要避免老師的“錯”進一步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最好的途徑就是和老師的“錯”直接進行對話,在對待老師的“錯”的問題上,家長和老師直接進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在和老師進行交流時,家長應當盡量采取讓老師能夠接受的方式,避免不必要衝突的發生,以期能夠達到老師、家長、孩子三方麵的相互理解,從而能夠讓老師糾正,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可以與校方交涉,考慮給孩子轉學或轉班。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