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節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習慣是怎樣煉成的

什麽是習慣

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遊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他指出,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並臻自動化的結果。

分清習慣和長期計劃

在習慣養成的教育中,我們到底追求什麽?

現在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好習慣,尤其是學習方麵的好習慣,但是如果追問下去,培養這些好習慣是為了什麽呢?父母們會給出千差萬別的答案:為了進更好的學校,為了將來考大學,為了將來找好工作等等遠大宏偉的目標。其實這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講,不是要培養孩子的一個習慣,而是要孩子進行一個長期需要堅持下去的計劃而已。計劃和習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你將兩者混淆,那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來說就非常非常地難了!那麽很多父母就會問習慣和計劃究竟會有什麽不同呢?

其實判斷一個目標是習慣還是長期計劃很簡單。它們在本質上都是通過一種行為而得到一種結果。但通過習慣這種行為所得到的結果是立竿見影的。比如說,要孩子養成早起疊被的習慣,那麽他就會擁有一張整潔的床。如果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那麽每次鍛煉後他都會有一種精力充沛煥然一新的感覺。每一次習慣的行為都會帶來一種快感的體驗。兒童之所以會養成咬指甲的習慣是因為可以分泌唾液,體會到甜的感覺。成年人養成剔牙的習慣是因為可以增加口腔的舒適度。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在根據我們自己體會到的快感來不自覺地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

那麽對於長期計劃呢?長期的計劃並不會給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樣的鍛煉身體,如果你體會不到鍛煉後很爽的感覺,那麽對你來說就會是一種負擔。很多人想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這隻是表麵的目的。更多人的目標是想擁有一個完美的身材,而對於鍛煉身體後所得到的身體的放鬆和愉悅根本不去體會。所以就會有很多人在寒風中呲牙咧嘴地跑步,並不斷地想想影星的身材來激勵自己。這樣的行動就很難天長日久地堅持下去,其實孩子也是一樣,你表麵上希望他養成某個習慣,但這個習慣的指向卻是一個偉大的難以實現的目標,孩子無法體味每次行為帶來的快感,因而常常半途而廢。

所以,每當有培養孩子習慣的想法蹦出你的腦海的時候,首先要想一想,這究竟是一個習慣還是一個計劃!

習慣都是小事情

習慣往往沒有一個宏大的目標壓在人的脊背上,而是時時刻刻用眼前的“甜頭”來誘惑我們繼續下去。所以想要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就要讓孩子能夠體會習慣所帶來的好處。在下決心養成一種習慣時,一定不要想著前方有一座大山需要孩子去挖掘,而是要讓他把目光死死地盯在眼前的“甜頭”上麵。

習慣養成要多久

按照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培養習慣重在一個月,關鍵在頭三天。”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而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複,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複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不經意,自然”,其實已成為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你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你“效勞”。

思考習慣和行動習慣

習慣分為兩種,一種是思考的習慣,一種是行動的習慣。行動的習慣容易養成,思考的習慣很難養成。人有兩麵,一麵敏捷,一麵比較愚鈍。敏捷的是我們的思想,一個想法一個瞬間而已。我們很難有意識地去控製自己如何去想。這很大一部分受到先天培養的製約,也就是所謂的觀念。因為它太敏捷了,還沒等到我們提醒自己去換個思路想想的時候,它已經飛躍千山萬水,一往無前地向西天去了。另一個愚鈍的是我們的行動,雖然愚鈍,但卻很容易改變,因為當愚鈍的行動重複多次之後,就會不通過大腦而自發地做出行動,也就是隻受我們的下意識的控製。例如疊被,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是有些強迫自己去疊。而當養成習慣之後,每天迷迷糊糊中,眼睛沒睜時被子已經疊好了。所以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剛開始時可能需要一些獎勵,一些強迫,一些提醒,但這都是值得的!

所以,習慣的養成要在一個明確的前提下,那就是你要孩子養成的是一個習慣而不是計劃,然後再考慮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剛開始可能會有一點點的強迫,但這個過程不會很長也很值得,要孩子努力地去體會每個習慣動作完成後能給他帶來的快感。

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在習慣培養過程中,應當以健康人格為核心目標,注意觀念與情感的培養,使孩子對每一個好習慣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曉之信之踐之。以“耐心聽別人講話”為例,如果將其培養成技能化的習慣,可以視此為命令或鐵的紀律,一旦違反將受重罰。可以相信,人是可能這樣養成習慣的。但如果按人格化的習慣培養要求,則重在培養對別人的理解與尊重,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嚴。

可以比較一下,技能化的習慣會使人機械,缺乏內心的認同與熱情;人格化的習慣則可能是自然和諧的,因為已化為理念,內心會認同也會有熱情。簡言之,技能化習慣培育的是機器,而人格化習慣培育的是真正的人。深入思考,我們還會發現,人格化習慣具有再生性和遷移性。譬如,你習慣了關心和尊重別人,你不但會主動問候,耐心聽別人講話,你還會注意不把自己的包放到別人家的桌子上妨礙別人等。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這就是最重要的具有遷移價值的習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