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厭學並非厭惡學習本身——孩子有厭學情緒怎麽辦

  一位媽媽的一封信裏講述了自己對兒子厭學的無奈:

“我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作為家長,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不要落後,於是從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兒子報了作文班、奧數班、英語班、書法班等,希望他在小學階段多學點東西,他的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可是不知道怎麽回事,兒子最近什麽都不願意學了,不僅各種課外輔導班不想上,就連在學校聽老師講課也心不在焉的,回家後更是什麽都不想學,什麽書都不想看。我問他怎麽了,他也不說。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他卻出現了厭學情緒,可怎麽辦呢?”

厭學一直是一個令家長頭疼的問題,也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孩子在認知和實踐中,因個人情緒波動、知識積累、能力運用、價值取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思進取,或避重就輕、避難從易的行為,我們通常就稱為厭學。兒童厭學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現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討厭學習。厭學的兒童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悶,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焦躁不安,他們對教師或家長有抵觸情緒,學習成績不好,有的還兼有品德問題;兒童厭學情緒嚴重或受到一定誘因影響時,往往會發生曠課、逃學或留級現象。

厭學的根源在哪裏

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孩子本身的主觀因素;既有來自社會的不良因素影響,也有學校教育因素影響,同時也有家庭教育的影響。這裏僅從孩子及學習心理角度出發,分析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

壓力過大導致厭學

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在片麵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交給教師,而教師則將負擔轉嫁給學生,學生無法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無邊的酸楚。

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也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於是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時,便采取不正當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夠忍受,有些孩子幹脆“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放棄追求。

喪失學習興趣

從興趣轉移的對象來看,厭學的學生大多迷戀遊戲、上網,有些本來熱愛學習的學生由於迷戀上了網絡遊戲後,逐漸荒廢了學業。

“恨屋及烏”導致厭學

愛屋及烏的心理較常見,“恨屋及烏”的心理也存在。在學習過程中,既有“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情感遷移,也有“恨其師,厭其道”的消極情感遷移。

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不善於控製與收縮,其結果常常運用懲罰自己(不學習該學科或者故意不學好)的手段來反抗教師。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某些失誤或不足,容易造成學生對他們產生反感,並可能由此而影響學科的教學。那些專業底子薄、教學水平低、師德素質差的教師,往往不能樹立良好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由於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不滿,往往對他講課也不感興趣,嚴重的對該學科也不感興趣。

“恨屋及烏”的心理的產生也與學生對學習目的認識有關。一部分學生存在幼稚的認識,認為學習是為了給老師學,認為不學就可以報複老師,他們的心理是“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幫你學,讓你評不了優、得不了獎”。

情感缺失尋求補償

有些孩子由於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追求刺激,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這些孩子廣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兒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

對學習缺乏信心

對學習悲觀失望,毫無信心的孩子,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一部分學生,曾經努力過,也曾經灑過汗水,但無論怎麽奮鬥,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無情地擊碎了他們的進取心,促使他們認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強,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舉起了白旗。這便是典型的習得性失助感現象。

也有一部分學生,同樣努力過,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為可以的成績,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長期被老師忽視,便逐漸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破罐子破摔起來。

引導孩子走出厭學的怪圈

掌握了孩子厭學的心理規律,我們可試著從以下幾點入手來解決孩子厭學的心理問題。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孩子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並不矛盾,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孩子,他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於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麵來,從而相得益彰。調查表明,很多厭學的學生,他們一無特長,二成績也差,有的隻是一些不良習慣,如常上遊戲廳玩遊戲。

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很多厭學的孩子一般都是由於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應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隻有孩子學習提高了,才會使他們變得自信起來,那麽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盡量減輕心理和學業負擔

老師和家長往往一廂情願地給孩子施壓,還嫌不夠,家長在家也要孩子開夜車,甚至恐嚇孩子:“考不上大學,你就會完蛋,就別來見我。”等等。當孩子的心理和能力達不到和承受不了時,就會厭學,有的幹脆離家出走。因此,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學業負擔,結合孩子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於樂,勞逸結合。

輔導孩子的人際關係

情感是教育的潤滑劑,也是化解厭學心理的良藥。孩子人際關係差,也是厭學的一個原因。由於孩子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涵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孩子由於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際關係自然就差。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產生。古語有“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之說,講的是“愛屋及烏”的情感效應。學生熱愛老師,往往會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中來,似乎覺得不學好就對不住關心愛護自己的老師。對於家庭變故影響孩子心理穩定的家長,應該與老師多溝通,讓孩子所在的班集體變得像溫暖的家庭,讓孩子生活在情感豐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情感場具有巨大的磁力,會緊緊吸引孩子,使他們不至於尋找不正規的情感補償。

老師和家長要注意批評的尺度

戰勝厭學情緒最有力的武器是讓孩子經常感到成功的喜悅。孩子的承受能力遠不如成年人,作為成年人的老師和家長,在批評時就要注意場合和尺度,以激勵為主,少用批評、責怪為妙。對學生學習上的任何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們嚐到成功的喜悅,這有助於克服孩子的厭學心理。

轉變觀念,淡化“苦味”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這種觀點當然不錯。於是許多老師抱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信條不放,一方麵強化苦觀,常念苦經,大講特講“頭懸梁,錐刺股”等;另一方麵常做苦事,倡導苦幹,用時間加汗水的方法來推進學習活動。於是過重的課業負擔令學生苦不堪言。這樣,他們對學習哪能產生興趣呢?以苦為樂,恐怕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表現的往往是以苦為恨。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倡導輕鬆愉快的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如此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