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家務勞動讓孩子學會感恩

  讓孩子幫父母做家務,比要孩子坐下來念書更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一位教育專家

  家務勞動也可以讓孩子學會感恩。如果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但可以強化孩子的勞動觀念,還可以使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美德。孩子小的時候,對勞動的態度、對勞動者的態度是品格形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愛勞動的觀念的形成光靠理論說教是不夠的,更多的要讓孩子通過自身對勞動的體驗而產生。

  可想而知,如果孩子不親自體驗家務勞動,那他可能永遠也不會甩掉下麵這些弊端:

  (1)不理解父母的艱辛,不珍惜勞動成果。如果孩子沒有最基本的勞動鍛煉,就不會懂得勞動果實多麽來之不易。假如孩子自己不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就不會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潔,即使大人告訴他幾百次,他仍然不會注意。

  由於缺乏真實的勞動體驗,許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所擁有的物品,認為那是本來就該有的,而不知道那是父母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漸漸地就會看不起體力勞動,產生“隻有沒文化的人才會幹體力活”的觀念,而更看不起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對他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2)隻能說、不能做,認知能力低下。對孩子來說,勞動實踐是學習知識、了解認知社會的重要途徑。日常的家務勞動鍛煉對孩子來說正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如果在他的記憶中隻有書本知識,而沒有運用這些知識指導實踐的體會,就很難激發他進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熱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能說、不能做,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因為,畢竟沒有實踐,再多理論也隻是紙上談兵。

  (3)獨立意識弱。孩子的勞動習慣與自立、自理能力是連在一起的。據權威機構分析表明:家務勞動時間與兒童的獨立性有顯著關係,即兒童勞動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孩子沒有勞動的機會,在家裏什麽活兒都不幹,當他離開父母的時候,怎麽能夠在複雜的社會中遊刃有餘。因為勞動畢竟不是光靠抽象的理解就可以勝任的,要想真正掌握,需要經過一個由理論到實踐,從不知道到十分明了的實踐鍛煉過程。

  (4)缺少愛心。孩子缺乏家務勞動,便體會不到父母勞動的艱辛,對父母為家庭、為自己的付出不以為然,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這就在無形之中為雙方的體諒和溝通設置了障礙,也使得父母終日辛勞而不得解脫,難以得到孩子應有的情感回報,讓人心生“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感慨。倘若讓孩子在家做一些家務,則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方法和手段,理解“不當家不知柴米價,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古訓。

  那麽如何讓孩子幹家務呢?

  下麵提出的幾個方法也許可供父母們參考一下:

  (1)製作日常工作表

  一個學齡兒童可以做的日常工作包括:把玩具從房間的地板上撿起來,收拾碗筷,倒垃圾,給寵物喂食。但是怎麽合理安排這些工作呢?可以和你的孩子共同製定一個工作時間表,內容是在不同的時間他要完成不同的家務,而且他必須按時完成。完成後可以給予適當獎勵。這個表要相當詳細和精確,包括完成任務的具體時間。當時間表完成後,要謄寫一遍,這樣看起來非常整潔而且正式,然後貼在家中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以便大家互相監督。你甚至還可以留下一些空格,以便隨時提意見。

  家務勞動的真正數目,以及完成每一件家務所需要的時間,應該適合孩子的年齡,要留給孩子充足的自由時間。如果事情太多,要想全部而圓滿地做好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若太少也不合適,因為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麽有益的影響。

  (2)安排一些為家庭服務的任務,培養責任感

  除了“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幹淨”之類為自己服務的責任外,這個表還應該包括一些為家庭服務的任務,比如“洗碟子”、“把報紙訂一下以便於重新使用”等。這些任務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在指定為家庭服務的家務時,要注意征求孩子的意見。每次都要讓孩子做一些他自己願意做的工作,即使它意味著改變了你平常做這些事的方式,隻要有可能,就要對孩子的主動精神給予鼓勵。

  如果你的孩子想做某件被認為超出他能力的事,盡量把這件事拆成幾部分,然後讓孩子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當孩子已經可以全部完成這項工作的時候,也可以把拆開的幾部分合起來。你會驚奇地發現,隻要給他合適的機會,孩子會表現得非常能幹,在特定的條件下,你可能為孩子的能力感到無比驚訝。

  (3)同孩子一起做家務

  同孩子一起工作能夠促進彼此間進一步的了解,在交往中學習如何合作,建立更加牢固的情感紐帶。

  一起工作的情況下對孩子要特別有耐心。記住你的目標不僅僅是成功地完成這些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和孩子之間長期良好的夥伴關係。如果在給了孩子足夠的嚐試機會之後,他們仍然無法解決,那麽不妨巧妙地結束這一切,等待一段時間,試著一起做做其他的家務。你選擇的家務,應該是你感覺完成把握較大的工作。

  (4)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讓孩子看看他的疏忽導致的後果。比如,如果他忘記了擺桌子,就一直等這項工作完成後再進餐;如果他沒有倒空垃圾袋,那讓它們一直待在地板上,直到他把它們收起來。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靈活運用,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脾氣,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逐步讓孩子熱愛勞動,認真地幹好家務。

  對於沒有勞動要求的孩子,家長可以慢慢地培養,有意識地叫他去做一些家務活,比如幫助媽媽摘摘菜、掃掃地等。在幹的過程中要一邊教一邊鼓勵。對於教孩子幹活一定要有耐性,千萬不要苛求,切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許孩子不慎弄髒了牆壁或其他東西,甚至打碎了用具等,不要馬上批評,而是要幫助孩子糾正勞動中不夠正確的動作,教給他如何做得更好。如果家長不注意培養孩子勞動過程中的積極進取的精神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他就會再也不願意幹家務勞動了。讓孩子做家務勞動不是目的,隻是一種手段。父母應注意不要讓家務勞動成為兒童生活中的負擔,重要的在於養成習慣,形成勞動的觀念。

  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們分析說,讓孩子從小做家務,有助於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惜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的優良品質,他們長大以後自然比那些“四體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這些專家在對紐約地區456名少年兒童做了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前者比後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這些調查證實了家務勞動與孩子成才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也啟發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認識勞動對孩子的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
7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兒子
9學前兒童遊戲
10教子從此不累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平凡的家庭 傑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教育孩子是件苦惱的事,許多中國家長為此費盡心力,本書結集古今中外各種名人的故事啟發家長換種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

  • 家教:與孩子同行

    作者:章創生主編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向家長和我們的孩子講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錯誤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給我們小孩以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