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善於發現機遇,敢於迎接挑戰

  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年代,這是一個捕捉機遇、迎接挑戰的年代。機遇是平等的,它會出現在每一個人的麵前,但機遇不是永遠存在,更不會為了每個人而多停留一會兒,因此,機遇是需要人們去發現的,隻有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及時地抓住它。一個人如果能夠發現機遇並抓住機遇,他就成功了一半,因為機遇是成功的跳板。

  人生不但要善於發現機遇,還要勇於挑戰。一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麵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一個人有了勇於挑戰的心態,就能克服自己安逸、懶惰的人性弱點,去挑戰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創造人生中的奇跡和亮點。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精彩人生,因此,每個人都十分珍惜機會,對於未來,很多人選擇等待,等待機遇,等待時機的成熟,等待自己能夠有一飛衝天的契機。其實,很多時候,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需要去捕捉的,因為,任何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就像捕蜻蜓,看準時機,就要及時出手,否則,蜻蜓就會在不經意間飛走。還有人,發現了機遇,卻畏懼艱辛,畏懼前進路上的千難萬阻,於是,為自己尋找各種退縮的理由,讓機遇從自己的猶豫和怯懦中白白流失。

  有許許多多和俞敏洪一樣的成功企業家,他們都是機遇的捕捉者,更是勇於迎接挑戰的智者和高手。新東方能夠發展成為一家上市的教育培訓機構,是和俞敏洪主動發現機遇的慧眼離不開的,這也正是俞敏洪的成功之道。在他看來,能夠發現和抓住身邊的機遇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個人有了機遇,才會有發現自己能力的空間。但機遇是調皮的天使,當你苦苦等待的時候,它總是和你捉迷藏;當你準備放棄,轉身離開的時候,它卻悄然而至,讓人追悔莫及……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是善於把握機會的。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講道:“機遇始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如果我不重視機遇,並抓住每一個從身邊悄然而過的機遇,就不會有今天人盡皆知的新東方。”在談到自己創辦新東方的初衷時,完全是因為自己曾經是一個接受過補習的學生,他深深地知道學生渴望幫助,渴望有一個權威的補習機構的強烈心情,再加上自己了解外語培訓領域的新動向,所以,俞敏洪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事民辦英語培訓教育。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很大的潛力和市場的,正是靠著自己善於發現機遇的眼睛,才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和夢想。

  俞敏洪由衷地告訴當代的年輕人,現在這個社會,“海歸”越來越多,很多人常常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但麵對激烈的競爭,隻有機遇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機遇都是公平的,它就藏在自己的身邊,我們要通過認真的思考,靜下心來好好總結,雖然這個總結歸納的過程會麵臨很多得與失、成與敗的抉擇,但這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機遇不會因為別人是“海歸”而多降臨一次,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土鱉”而少眷顧一些。俞敏洪一直把自己稱為“土鱉”,但他依然成功了,因為他善於從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總結經驗,發現機遇。

  善於發現機遇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成功之路,並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喜歡奔赴機遇的現場,殊不知,很多機遇都在發現的過程中。正如所有的人都去挖金礦,往往因為追逐的人太多而很少有人成功,但是給挖金礦的人送水就是發現了機遇以外的機遇,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挖金礦的事業中,卻比挖金礦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更早一步成功。

  對於俞敏洪來說,從發現新東方這塊“綠洲”開始,他便“咬定青山不放鬆”了,因為他真正從這裏看到了商機。盡管新東方一路成長,道路曲折,但俞敏洪從未放棄過對新東方美好未來的信心。近年,俞敏洪正從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兩個億,以加厚新東方的基座。“我們將在一些城市投資興建新的學校和教學中心,繼續擴大我們產品的供給範圍和傳播途徑,並加強與教育業相關人士構建新的戰略夥伴關係。同時,長期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將是新東方努力的方向。”相信,新東方在這樣一個優秀領導者的帶領下將會越來越好。

  成功者善於發現機遇,同時,更勇於迎接一切挑戰。正如敢於夢想的人,如果沒有切實的行動,一樣會很失敗。一個人成功的價值並不是找到了多少成功發財的道路,而是有沒有走出一條自己的成功之路。

  電影《天域鐵路》裏有一群修建鐵路的工人,他們把鐵路當作自己的事業和生命,把挑戰作為自己的追求,把極限作為自己的夢想。也許他們說得對,修一輩子的鐵路,如果這是他們事業中最大的挑戰,自己沒有參與將會是最大的遺憾。

  當年,俞敏洪之所以能夠毅然辭去北大教師一職,從而創造出了今天的新東方,不僅僅是他意識到了培訓機構中潛藏的商機,還源於俞敏洪克服重重困難,挑戰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從剛開始的艱苦創業,到如今的輝煌和成就,俞敏洪並不是一帆風順,暢通無阻的,但他都堅持了下來。如果俞敏洪因為在創業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看似無法逾越的困難中敗下陣來,他是永遠也不會成功的。勇於接受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是俞敏洪創建新東方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不是他勇於挑戰的精神,俞敏洪怎麽會為了一紙處分而放棄北京大學?如果不是勇於挑戰,他又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教書先生一躍成為華爾街的新寵?

  挑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離不開苦難的如影相隨,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方式之一。據新東方員工透露,俞敏洪平時最喜歡的戶外運動就是卡丁車、滑雪等比較刺激的運動。北大四年,是俞敏洪自我價值缺失的四年,他需要一個出口,於是,在忍氣吞聲繼續留在北大和接受挑戰和開創自己的新天地之間,俞敏洪選擇了後者,雖然明知那是一條苦難重重的道路,但俞敏洪願意讓自己經曆一些苦難,挑戰一下人生。作出這樣的選擇,或許是性格使然,也或許是命運的驅使,總之,沒有這個選擇,就不會有今天的新東方。

  如果你想給自己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那就一定要學會抓住機遇!如果你想成就自己的夢想,那就去挑戰自己的人生極限吧。隻有勇於發現機遇,敢於迎接挑戰的人,才能去創造和拓展自己的人生,他們心懷夢想,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即使有無數的艱難險阻,他們也會努力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解決。能夠獲得成功的人,一定會有一種舍我其誰的信念,他們不會幻想,隻會用行動在不可能中締造奇跡。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