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以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誼

  新東方副總裁徐小平曾說過,“不以兄弟情誼追求共同利益,而以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誼”。在新東方剛確立起來的時候,整個團隊就像是沒有開始揉的麵粉,一拍就散開了。但是經過不斷地往裏麵加水,並加以揉搓,麵粉就會從開始的一拍就散慢慢地成為麵團,這時你再去拍它就不會散開,而且會越揉越黏,直到最後揉成一個團,再也分不開。當然,如果你想讓一拍就散的麵粉成為柔韌無比的麵團,就需要在裏麵加入“人情”和“利益”。

  而對於新東方的今天來說,新東方的成功與它當初擁有一支明星級的團隊有著非常大的關係。要知道從當時的市場來看,可以說英語培訓遍地都是,但很少有能夠超越新東方的。不僅是在當時,即使是後來於1999年成立的戴爾國際英語,還有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華爾街英語,都沒能與新東方平分秋色。倘若它們想要分得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一杯羹,就必須從細分市場入手。譬如,華爾街英語主要麵對高端客戶,課程要價很高,屬於一種小範圍培訓。所以說,新東方是國內名副其實的“霸主”。而能開拓這一局麵就不能不歸功於新東方的一批明星老師。畢竟,對於英語培訓機構來說,主要的競爭力就是師資,一旦沒有了優秀的老師,那麽培訓機構就沒有了生源,就連生存都會在瞬間成為問題。而這一點,俞敏洪的心裏也十分清楚。

  通過閱讀《三國演義》,俞敏洪就開始反複琢磨為什麽曹操和劉備會成為天下梟雄?是因為自身的無限潛能?還是別的?要知道,曹操也不過隻是一個普通士兵,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而劉備純粹就是一個鄉下人,然而最後他們都各霸一方天下。倘若沒有曹操,劉備一定能奪得天下;倘若沒有劉備,曹操也一定能奪得天下。正是因為有了劉備,這天下才被分為三份。俞敏洪這樣分析說:“曹操手下有一大幫偉大的人物,他本身就很偉大;劉備手下也有一大幫偉大的人物,劉備也很偉大。為什麽曹操對關公那麽好,他還要過五關斬六將,非到劉備那兒去?曹操手下的人,不管劉備怎麽拉攏,也不到劉備手下去?這就形成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人才爭奪戰。就是搶人才,人才就是一切。”

  通過研究曹操和劉備為什麽能稱霸一方的問題,俞敏洪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夠得天下的主要原因在於:劉備比較偏重人情,喜歡用人情來拉攏人。

  他總是會這樣說:“你們都是我兄弟,打天下就是一起的,就是兄弟,結拜。”

  而曹操比較重利益,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他從沒跟任何人結拜過兄弟,是一個一直用利益操控別人的人,當然也是有人情的。雖然曹操有智慧,有思想,有人品,但是他更多用的是利益和規矩。

  俞敏洪剛開始創立新東方時,請朋友們回來與他共同創業之後,也是每人分一個領域,自己賺錢自己花,所以也就沒有了利益上的衝突,人情與利益兼顧。他也曾這樣說:“我發現,企業要幹好,少不了三大塊兒,一是利益,二是權力,三是人情。但是,當時我是個體戶,我隻要抓住兩點,利益和人情,權力不用說,就在我手中,用好了就偉大,用不好就拉倒。”

  同時他也認為:比較好的朋友一旦介入了利益糾紛中,那麽朋友就玩完了。所以他們從國外回來以後呢,俞敏洪就選擇了個人承包製,讓每個人都承包一塊,個人幹個人的,都在新東方這個屋底下麵,一起幹。也就是這樣幹了幾年,大家都覺得幹得挺不錯的。

  但是好景不長,雖然在新東方原來的諸侯割據式的體製框架下,團隊成員的利益界定非常清楚,但是當事業的不斷發展變化使得原有利益格局打破後,重新進行公司化改造,個人的利益麵臨重新分配。俞敏洪表示:“任何人麵對利益變動,都會有心態上的失衡。比如有些部門,原來的地盤沒了,新的地盤也沒分到,感覺上落空;外麵的管理人員引進來,下麵的人員成長起來,‘老人’地位削弱等。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感覺什麽也得不到了,就會做出很極端的事情來,比如會讓你也什麽都得不到。”

  俞敏洪早期管理的新東方,總是在利益和兄弟情誼之間找平衡點,俞敏洪也曾似乎找到了平衡點。他說:“我發現,利益放在第一位,假如我給你的利益超過了別的地方給你的利益,那麽,你留下來幹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為,我當時意識到,隻要我手下有老師就什麽都行。第二,在給你利益的情況下,我再給你人情,你就會很舒服,你就不會到別的地方去了。當時,我的人情比較低級,就是請老師吃飯,喝酒,出去玩兒。我們是哥們兒,我們是兄弟。我當時就是在這種淺層次上,用利益和人情調整關係的。”

  俞敏洪還說:“當時還沒有走到調整王強、徐小平這類人物深層次利益關係上去。因為,俞敏洪認為,他們絕對是誌同道合的人,思想境界是差不多的,對未來的追求也是差不多的,肯定會有利益衝突,肯定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可以在思想的層麵談利益了。”

  同時也因為過去濃厚的友情關係,使王強和徐小平從來不把俞敏洪當作是上下級,他們甚至都自以為自己是俞敏洪的上級,在管理上不能令行禁止。這也就讓後來來到新東方的教師養成了同樣的習慣。

  直到新東方經曆了股份改造引發的高層危機之後,俞敏洪不得不處理與合作夥伴這種層麵上的利益關係,他必須去解這個結。此時的俞敏洪才意識到,新東方在這個時候是需要有一個新的組織結構出現的,隻有讓所有的人各歸其位,新東方才能把每個人的特長發揮到極致。俞敏洪這樣說:“在友情為基礎的結構裏,你不能下命令、不能指揮,隻能通過友情來權衡利益和權力,很可能形成一個矛盾圈和是非圈。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結構和利益分配機製,新東方很可能做不下去。”

  2002年俞敏洪在接受采訪時說:“新東方利益的重新分配,最後的那個結,就在徐小平身上,徐小平隻是一個代表(2001年11月俞敏洪請小股東投票表決,是支持徐小平還是支持自己)。這個結不解,新東方就走不動了。最後大家作出抉擇,徐小平離開董事會。”後來,俞敏洪還總結說:“友情上注意分寸,保留一份關心與交流,不要過於求助於友情,讓友情卷到痛苦與矛盾中來。然而,我個性太注重友情,太注重別人的感覺,我這個性看上去是寬容,過分了就是縱容的感覺。但是我沒有辦法,改不了,以至於新東方的管理結構沒法建立,因為管理結構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說一不二,我做不到。”

  俞敏洪坦言:“在新東方,骨幹們很容易越過規矩談感情。我一個人做事通常能夠雷厲風行,但與一幫人做事時,要顧及這個人的麵子,那個人的麵子,就變得相對軟弱。有些時候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你這樣做也對,這樣做也錯,通常會使他們不知我最終的態度。在利益分配時,總想保護每個人的利益,總想給每個人特別恰當的位置。”經過歲月的衝刷,俞敏洪在很多次急速擴張帶來的利益、親情、友誼的衝突時,他都會開著那輛屬於他自己的紅色大發狂奔,這也著實嚇壞了身邊的王強。

  後來,在新東方做大之後,其內部的管理也變得十分複雜,俞敏洪也就借著這股趨勢,製定了一種製度來對員工的行為加以規範,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規律。記得在新東方還未上市的那些年,俞敏洪一直糾纏在利益和人情中間,玩中庸、找平衡,被搞得筋疲力盡、狼狽不堪。但是俞敏洪還是希望用嚴厲的美國上市公司管理規則來規範內部,隻有以製度說話,才能避免前麵出現的人情和利益糾葛,這樣才能夠實現自身的救贖,讓新東方順利地發展。

  新東方上市之後,創業元老都一一退出了管理層。俞敏洪認為,王強、徐小平沒有進入管理層,並不是一個遺憾。一旦他們進入管理層,那才叫遺憾呢。如果他們進入了管理層,他們的長處就無法發揮出來,那還有什麽勁啊。

  在新東方上市之後,王強、徐小平等一幹創業元老的淡出,讓新東方變得更加職業化、更加專業化。這更是超越了兄弟情誼,讓更多的依賴與利益去拚建嶄新的結構,拋卻了人才的團隊組合反而讓俞敏洪感到輕鬆。俞敏洪說:“我喜歡新東方的人為了利益來和我叫板,因為他自己的價值估計,和我對他的價值估計可能有失誤,叫板能幫助雙方達成平衡。就像徐小平說的‘不以兄弟情誼追求共同利益、而以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誼’。”

  §§第六章 俞敏洪的經營法門:憑借感覺,抓住細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