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七章 袁皓

  袁皓(?—890),字退山,自號碧池處士。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縣)人。鹹通六年(865)進士。著作多已散佚,僅存詩四首,文三篇。

吳相客記

孫室季壞,其相更相語曰:“不日不月,吾其晉臣乎?”

有客前而語曰:“相君不聞物之化者耶?蛇化為龍,龍之孫見蛇而笑之,謂‘吾祖之世龍焉’。殊不知蟒之腥,尚存乎大澤之畔。家化為國,國之孫見家必笑之,謂‘吾祖之世國焉’。殊不知耕稼之具,未朽於曆山之下。蓋由知龍而不知蛇,知國而不知家。噫!堯、舜聖人也,丹、均不能嗣,而況吳以幹戈而得耶?”

相君喻而泣。

齊處士言

齊祖受宋禪,大宴卿士。顧謂丞相曰:“予不肖,幸有天下,非百執事羽翼小子,共拯宋人之溺也!然予不敢易時而侮器,使不逾十載,致黃金與土同價。”朝臣稱賀,內外喧歡。快喜相聲,日走天下。

齊封父聞而慶曰:“宋人生矣!”而告鄉處士。處士聞而泣曰:舍虎逢狼,改時而亡。吾為宋人幸未死,果塗炭於齊矣!新主之言,豈成聖人之道耶?君王知黃金貴於土,不知百姓視土貴於黃金。

“吾聞古者土地之封,在於民阜而國殷。土有林木,民時而取;土有鹹鹵,民時而煮;土有禾黍,民時盈庾。金玉在山,桑麻在原,聖人不禁,無私無官。死者有土,生者有田。聖人樂而百姓同,百姓憂而聖人然。秦傳亂國之疾,百姓之苦莫痊。漢壤既廣,百姓饒矣。土地之利,百姓莫得而窺之。金玉在山,鹹鹵在田,取塊土者,犯禁而死。生無土而可以田,歿無土而及乎泉。生則稅蠹而郡蠶,邑克而吏齧。吾視宋人之萍久矣,未見宋人有寸土者。君王苟欲致民於生地,不若薄民之賦,貽民之利。知百姓貴土於黃金,則其民受福於齊矣。”

封父敬而謝曰:“吾將聞執政,可乎?”處士曰:“否!是欲急挈吾於禍矣!惟父勿施,吾將往。”

楊夔

楊夔,唐末處士,自號宏農子,生卒年不詳。有集五卷。文筆雅潔清暢。

較貪

弘農子遊卞山之陰,遇鄉叟,巾不完,履不全,負薪仰天,籲而複號。因就訊諸:“抑有喪而未備乎?抑有冤而莫訴乎?何聲之哀而情之苦耶!”叟致薪而泣曰:“逋助軍之賦,男獄於縣,絕糧者三日矣,今將省之。前日之逋,已貨其耕犢矣;昨日之通,又質其少女矣。今田瘠而貧,播之莫稔,貨之靡售。且以為助軍之賦,豈一一於軍哉?今十未有二三及於戎費,餘悉為外用。又黠吏貪官,盈縮萬變。去無所之,往無所資。非敢懷生,奈不死何?”弘農子聞其言,且助其歎,退而省於世:萬類中最為民害者,莫若虎之暴,將賦之以警貪吏,庶少救民病。

是夕,夢鷙獸而人言曰:“爾欲警於貪,將以吾為首。雖爾之潔,奈辱我之甚乎!”餘曰:“賊人之畜,以自飽腹,爾不為貪哉?”獸曰:“不豢不農,何以給生?苟不捕野,無實吾嗛。吾以其饑而求食之,苟或一飽,則晏然匿跡,不為謀矣。豈爾曹智以役物,豢之畜之,畋之漁之,以給其茹也。桑之育之,經之營之,以供其用也。一物之可求,一貨之可圖,汲汲為謀,孜孜係心,如壑如溪,莫滿莫盈。豈與吾獲一飽則晏然熟寢,而欲比方哉?”弘農子驚而寤,諦而思。若然,則人不如獸也遠矣。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