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移鎮邯寧

  吐蕃頻須進犯,京西北戰事不斷,都子儀率朔方軍東西奔波。宰相元載奏請移朔方軍於那寧,代宗納之。大曆四年,朔方軍主力移鎮西來。

  代宗朝的唐蕃關係,和戰不定,在雙方互遣使臣,頻繁盟誓的同時,關中西北方麵隴山和六盤山一線的秋季戰事,連年不斷,且大多是以吐蕃軍處於進攻態勢。唐朝方麵所以被動挨打者,一方麵由於地方藩鎮林立與中央離心離德,朝廷難以聚結起強大的財源和兵力,予吐蕃進犯以重創。另一方麵是與農、牧族類的軍事製度密切相關。遊牧民族軍隊以騎卒為主,馬背轉徙,作戰機動性尤為顯著。一候唐朝邊防有隙可乘,便進犯搶掠。及至唐軍趕來討伐,又倏忽遠遁吐蕃軍每於人寇之時,大肆抄掠金帛財物,擄掠男女人口和牛羊牲畜,對無法帶走的房舍民宅和青苗莊稼,則放火焚燒,縱馬踐踏。這種以戰養戰的方式,既使其民寡財乏的國力得以補給,又嚴重削弱了唐朝方麵的經濟基礎和戰爭潛力。

  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雖然國勢衰疲,但畢竟是龐然帝國,整體國力仍非吐蕃所能匹敵,隻是由於內部矛盾紛爭而外呈虛弱,處於戰略守勢,勉力於保境安邊而已。是故唐蕃關係在數十年間,和戰交替,戰場形勢如棋盤對弈,曠日持久。雙方政治外交則圍繞著暫時息兵和劃定邊界,爭來議去,盟誓不斷。時常是盟約墨跡未幹,而前線戰端又起。

  大曆二年(767)四月下旬,雙方使臣又在長安興唐寺舉行了結盟儀式。到九月上旬,吐蕃出兵數萬人圍攻靈州(寧夏靈武),其前鋒騎兵東進至潘原(甘肅平涼東)和宜祿(陝西長武),京城長安為之戒嚴。代宗詔令郭子儀率3萬大軍,從河中(山西永濟)移鎮徑陽(陝西徑陽)。九月十七日,郭子儀統領朔方軍主力西進至奉天(陝西乾縣)駐防。十月初,朔方節度使路嗣恭在靈州城下擊敗吐蕃軍,殺敵2000餘人。

  次年(768)八月下旬,吐蕃又出兵10萬人進犯靈州。二十六日,其大將尚讚摩率2萬騎兵進犯那州(陝西彬縣)。長安城內又宣布戒嚴。九月初一,代宗複令郭子儀率5萬大軍,從河中進駐奉天,防禦吐蕃軍向東深人。

  九月上旬和下旬,朔方軍騎兵將領白元光兩次擊敗吐蕃軍數萬人的攻勢。在那州方麵,那寧節度使馬磷也打退了尚讚摩的進攻。

  在此期間。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派其右軍都將臨挑(甘肅臨潭)人李顯率兵500人襲擊吐蕃軍的後方。李道:“憑實力作戰,5000人是不夠用的。用智謀取勝,5000人又太多了。”

  於是,李展僅率1000名精銳騎兵,西出大震關(陝西隴縣西南),奔襲臨挑,攻克吐蕃軍的軍需基地定秦堡,燒堡內屯積的大批物資,俘虜堡將慕容穀種而還。在靈州的吐著軍聞訊後,立即撤圍退兵。九月二十七日,京師解除戒嚴。

  十月底,郭子儀自奉夭人朝。他在京期間,宰相元載召集諸大將商議京西北的防禦事宜。由於吐著連年進犯,戰場主要在京西北方麵,馬琪所率四鎮兵馬駐守邪寧,實力無法與吐蕃軍相抗,而郭子儀所統朔方重兵駐在河中,深居役有戰事的腹心地區。元栽建議朔方軍移駐那寧,以馬琳之軍移鎮徑州(甘肅徑川);如果因為邊地荒涼殘破,軍費不足,可以征調內地的租稅和運送財物來資助。郭子儀和馬琪等人都對此方案表示讚同。

  十二月九日,代宗下詔改任馬琪為徑原節度使;將那、寧(甘肅寧縣)、慶(甘肅慶陽)三州之地劃歸朔方軍,作為駐防區域。

  大曆四年(769)六月,郭子儀帶領朔方軍精銳主力從河中移防那州。其餘兵馬除留駐河中之外,先前已有部分隨路嗣恭進駐靈州。但是,由於士兵們長期駐紮於河中,以此處為家園,許多人不願意遷往環境相對艱苦的那州前線,往往開小差逃回河中。行軍司馬嚴鄭主持河中軍府的留後事務,將逃兵全部抓獲,斬其帶頭者以示懲戒,軍心才得以穩定下來。

  是秋九月,吐蕃仍然出兵進攻靈州,被朔方留後常謙光擊敗。十月,吐蕃軍又進犯鳴沙縣(寧夏中衛東北),行軍隊伍前後長達40餘裏。郭子儀得到常謙光的敵情報告後,立即派兵馬使揮城率5000名精銳騎兵,先行增援靈州,自己親率大軍進至慶州接應。吐蕃統帥擔心遭到兩麵夾擊,隻好無功而撤。

  再說早在大曆二年七月中旬,魚朝恩上奏,請獻以前受賜的莊園為佛寺,為章敬皇太後(代宗母)祈求冥福。代宗欣然允準。於是,魚朝恩在京城東麵通化門外,大興土木,晝夜不息,極盡宏偉壯麗。京城市場的木材不夠用,魚朝恩又奏請拆毀京城之南曲江池和臨憧驪山華清宮的館舍,搜集木料,費用巨大。代宗皇帝祟信佛教,常在宮中設齋供養上百名和尚。一有敵寇人侵,便讓和尚宣講《護國仁王經》來祈禱免災。結果是前線將士浴血拚殺,打退來犯之敵,而在宮中念經的和尚卻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大曆四年(769)正月初七,郭子儀從奉天行營人朝,魚朝恩邀請他同遊竣工不久的章敬寺。宰相元載擔心他們相互勾結,暗中派人轉告郭子儀說,魚朝恩將加害於你。郭子儀的部下知道後,有300餘人請求內穿鐵甲隨從護衛。郭子儀坦然說道:“我是朝廷大臣,如果沒有皇上的詔令,誰敢加害於我?如果魚軍容使奉皇命而來,你們這樣做豈不是授人以柄嗎?”

  於是,郭子儀隻帶了幾名家童前往章敬寺。魚朝恩見了很感驚奇,郭子儀便將聽到的事講給他。魚朝恩感慨流淚,拱手施禮道:“如果不是您這樣有德行的長者,怎能不懷疑我呀!”

  還在寶應元年(762)九月,右仆射、肅宗山陵使裴冕因不願依附權閹程元振,被誣構貶為施州(湖北思施)刺史,後又改移澄州(湖南渣縣)刺史。朔方軍移鎮那寧之後,郭子儀於是年十月上奏代宗道:“裴冕在靈武帶頭輔佐先帝(肅宗),有安定社援之功。程元振忌妒他的才能和正直,讒言誣陷。貶往荒遠之地。伏請陛下把他召回京城,讓他重新輔政,定能有所作為。”執政宰相元載當初任縣尉時,曾得到過斐冕的提攜,因而也向代宗推舉斐冕。於是,代宗下詔任命斐冕為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然而,可惜的是斐冕已經年老多病,被重新起用後未滿一月便去世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