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回 蘇子河邊淹戰 薩滸山下困雄師

  卻說英明皇帝聽了軍師一番談論,恍然大悟,忙傳令留下五百人,對付南來敵軍;撥一千人馬,擋寬甸一方麵的敵軍;自己卻領著六萬大軍,晝夜兼程向西進發。不多幾日,看看到了界凡山。吩咐紮定營頭,築起堡壘來。

這時,明將杜鬆和劉遇節帶領三萬人馬,駐紮在薩爾滸山的山岡上。兩軍隔著一條蘇子河,遙遙相對。講到這位杜將軍,原是一位勇將。他在邊疆,身經大小百十回惡戰,從不退怯,長得一身好氣力,等閑一二百人,不在他眼中。他有一種古怪脾氣,每到交戰的時候,便把衣服脫去,露出一身黑肉來。那刀槍著在他身上,淌下血來,他也不在意。因此,他身上處處都是傷疤。他也愛喝酒,到酒醉的時候,便脫下衣服,來數著刀疤談論。那戰功雖說如此,但他每次戰爭,總是在左右翼跟著主帥,從不曾獨當一麵,做過主帥。如今他掛著正先鋒的印,出兵到渾河地方。相過地勢,便下令把三萬人馬,都紮在山岡上。劉遇節看了,便勸他說道:從來紮營,都是靠山傍水的。如今主帥把全隊人馬都搬上山去,倘然敵兵渡過河來,我軍從山上下來,又是累墜,又是費時。依末將的主意,分五千人馬,沿河紮定;再分五千人馬,沿蘇子河上下遊偵探敵軍可有偷渡的情事。一萬五千人馬,分為中、左、右三營,靠山腳紮住。主帥統帶五千人馬,在薩爾滸山岡上,遠可以燎望,還可以督戰。杜將軍聽了劉將軍一番話,且冷笑幾聲,不去睬他,卻依然在山岡上吃酒談兵。看看過了十多天,那對河的敵兵,卻毫無動靜。杜將軍等得不耐煩起來,便親自帶了一萬人馬,赤膊大呼,渡過河去討戰。待得劉遇節知道趕上前去勸阻說:“兵分則力單,渡河而戰,又是十分危險的事體。敵人不肯渡河過來,他一來是防我軍在半河裏攻擊他,二來是誘我軍過河,以逸待勞。將軍千萬不可渡河。”這時明兵已大半渡過河去,一任劉將軍千言萬語,杜將軍如何肯聽他,隻囑咐劉將軍緊守山營,大喝一聲渡過河去了。那英明皇帝坐在帳中,打聽得明兵已渡過河來,便留下兩旗兵士,在界凡山等待敵軍。自己卻統著五萬五千大軍,從蘇子河上流頭悄悄的渡過去。

這時,劉將軍依著將令,在薩爾滸山上緊守著,老營河岸旁並無兵丁看守。誰知那建州兵馬,已是渡過大河漫山遍野而來。這是半夜時分,明朝將士,正在山上做他的好夢,隻聽得四下裏一聲呐喊,那建州兵已搶上山岡來。劉遇節從夢中驚醒過來,跳上馬衝下山去。這時夜色昏黑,那敵兵擎著火把分八路進攻,好似八條火龍。劉遇節看看抵敵不住,他帶了一萬多人馬,揀那沒有火光的地方衝下山去。這劉將軍是不曾到過關外的,他手下又都是江南兵,不熟地理。那建州兵卻十分熟悉,隻揀那大路殺上山去。可憐許多明兵,隻因不識道路,撞在敵軍裏,被他打得片甲不留。便是劉將軍帶著的一萬兵士,也都因不識道路,撞在叢莽中不得脫身的也有,翻在陷坑裏,遭人馬踏死的也有,劉將軍左衝右突,四下裏找路,竟找不出一條下山的道路。他奔波了半夜,跑得人馬疲乏,一個眼錯,被絆馬索絆翻了,活捉到建州大營去。他見了建州皇帝,不住口的大罵。惱了大貝勒,便在他父親眼前,一刀揮作兩段。

這一場惡戰,薩爾滸山上的明兵,死了五千多人,逃去了五千多人,被建州兵活捉住一萬人馬。奪得的旗幟馬匹不計其數。這個消息傳到杜將軍耳朵裏,不覺嚇了一大跳。他渡過河,足足費了一天光陰。待到傍晚時候,那天上忽然下起傾盆似的大雨來,把個杜將軍打得和落湯雞似的,好不容易渡到對岸。那兵士們拖泥帶水的走著,人人怨恨,個個疲乏。看看到了那界凡山下,遠遠見那敵人營中全無燈火。杜將軍心中疑惑,忙傳命兵馬站住,派探馬前去打探。誰知前麵的探子不曾回來,後麵的探馬卻已報到說:薩爾滸山的大營全軍覆滅!杜將軍聽了,慌得手足無措,急傳人馬悄悄的退回渾河右岸去,他知道蘇子河右岸有敵兵攔住,便想從渾河退回去。這時便是四更天氣,天上烏雲滿布,漆黑無光。隻有前麵一條渾河發出白茫茫的光來。

杜將軍一邊走著,一邊肚子裏暗想:“幸而界凡山的敵兵不曾覺得,倘然給敵兵知道了,追趕上來,這時前有大河,後有追兵,不死在刀下,也要死在水裏。”看看全軍已到了渾河岸邊,便傳令渡過河去。到天色微明,人馬才渡得一半,杜將軍自己也下了船,在河中照料。這時所有木筏、船隻裝滿了人馬,在河中行駛;還有一半人馬,一齊站在河岸邊守候船筏。忽然身後塵頭大起,喊殺連天。那建州一萬五千人馬,和一陣風似的趕到,見人便殺,見馬便砍。那班明兵,在泥水中跋涉了一夜,受盡風寒,肚子又饑餓,身體又疲乏。這時逼得他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杜將軍在河中望見建州兵馬,十分曉勇,縱橫馳騁,殺得明兵大喊大哭。一半落在水裏,一半死在刀下,五千人馬,被殺得半個不留,岸上堆著一墩一墩的屍首,渾河的水也紅了。杜將軍看了,也無可奈何,隻催著船隻快渡。一會兒,大軍渡到右岸,看看岸上一片平沙,靜悄悄的不見人影,杜將軍才放心了。那五千兵馬,零零落落也整不起隊伍來。杜將軍帶著他們向西麵走去,走了十五六裏路程,見前麵一座大樹林,那山角斜插在樹林裏。杜將軍傳令到山下樹中去造飯息力。兵士們到了樹林中,便七歪八斜的倒在地下,將棄們上去喝起了這個,那個又睡倒了。杜將軍看著士兵也可憐,裝做看不見,一任他們遊散去。

正休息時候,忽聽得樹林後一聲炮響,左麵大貝勒代善殺到,右麵四貝勒皇太極殺出。杜將軍也不及招呼兵士,隻帶了遊擊王宣、趙夢麟和三五百親兵跳上馬,一溜煙逃去。這裏兩個貝勒在林中隻是搜殺明兵,殺得他們呼爺喊娘,到底一個也不曾逃得性命。那杜將軍騎在馬上,連連的打著馬,也不分東西南北,見路便走。走到一座山穀下,隻見前麵閃出一支人馬來,黃傘寶蓋,馬上端端正正坐著一個建州可汗。左有大將扈爾漢,右有軍師範文程。那扈爾漢拍馬上前說道:“俺們等候你多時了,你快快獻上頭來!”杜將軍看看不是路,忙撥轉馬頭逃走。後麵建州兵風馳電掣一般追來。杜將軍慌不擇路,隻向那荒僻小路走去。流星趕馬似的,足足追了二十多裏路。看看前麵一座高山攔住去路,那山壁直豎,無路可尋。杜將軍知道此番性命難保,便掉轉馬頭,大喝一聲向建州兵衝來。兩將對陣,交戰了半個時辰。那建州兵士,也被他殺死不少。一瞥眼那王宣趙夢麟俱被扈爾漢殺死在馬下。杜將軍大怒,丟下來將,上去和扈爾漢對敵,山上站著一個小將,放過一枝冷箭來。“卜”的一聲,直穿杜將軍的咽喉。隻聽得“啊喲”一聲,跌下馬來死了。

原來這座山名叫勺琴山。那山上的小將軍,是英明皇帝第十三個兒子,名叫賴暮布。他奉了父皇之命,領二千人馬在勺琴山上守候著。當下他二人回到大營,獻上杜鬆首級。英明皇帝論功行賞,要算大貝勒的功勞最大。把擄來的器械馬匹,都賞了將士們。這夜,總兵馬林,得了杜將軍全軍覆沒的消息。他行軍到尚間崖,深掘壕溝,嚴陣自守。大貝勒吃過慶功酒,便向他父皇要三百名騎兵,連夜趕到尚間崖去。馬林見建州兵到,便把炮兵列在營外,騎兵列在營內。另派潘宗顏自領一軍,在西麵三裏外斐芬山駐紮,互為特角。這時英明皇帝大軍,也陸續到來,和大貝勒的兵合在一處。

探馬報稱:“空開粵漠地方,有明左翼中路後營遊擊龔念遂、李希沁統步騎軍一萬人,用大車外麵遮著藤牌列陣。”英明皇帝囑咐大貝勒看守大營,他和四貝勒親自帶了一千人馬去察看龔念遂的軍隊。四貝勒一見那大車環列,好似城牆,便喝令放火箭,頓時好似幾千條火龍向敵營射去。那大車轉動,十分笨重,一霎時都著了火,烈焰飛騰。四貝勒發出一聲喊,搶上前去,那後麵的兵士,也跟著猛力進攻。人人奮勇,個個當先,早把那大車攻破。明兵被自己的車子攔住,一時逃不脫身,大半死在建州兵的刀槍之下。那李希沁、龔念遂都力戰而死。英明皇帝正站在高處,見他兒子在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心下好不歡喜。忽然一騎報到說道:“大貝勒已與馬林開仗了。”英明皇帝便丟下四貝勒,跑回大營去。隻見馬林軍隊在尚間崖下紮營,便傳令軍士從山陰麵爬上山去。皇帝親自在山上搖著紅旗,建州兵士奮勇衝殺下山。明兵看看擋不住了,正要轉身抵敵,那大貝勒帶著一萬鐵騎,從前麵直衝殺過來。馬林兵士腹背受敵,不戰而逃。建州兵士,追一陣,殺一陣。明朝副將麻岩及大小將士,一齊陣亡。隻有馬林逃得性命,落荒而走。這裏大貝勒追殺一陣,看看明朝人馬被他殺盡。這時四貝勒也得勝回來。兩軍合在一處,轉向斐芬山攻打潘宗顏去。

那斐芬山勢,十分險惡。英明皇帝下令騎兵一齊下馬,上山仰攻。明兵在山上,打下大炮來,建州兵死亡甚多。大貝勒和四貝勒在山下奮勇督戰,隻苦得建州兵,是沒有大炮的。四貝勒向禦營裏調來一支大隊弓箭手,那箭和飛蝗一般的飛向山頂上去。看看明兵陣角,還是兀立不動。後來扈爾漢看看力攻難以取勝,便帶了一千名校刀手,爬向山後小路,繞過敵營背後去,發一聲喊,殺進營去。明兵便大亂起來。山下的兵,見山上敵軍亂了陣腳。便又冒死上前。潘宗顏卻是一位勇將,他一任山後如何擾亂,隻顧前麵抵住敵兵。看看建州兵已到半山,他便指揮兵士,用炮火猛打。因此建州兵士,又死亡了二三千人。直到建州兵士占住山頭,他還親自開炮轟打。後來炮架子翻倒,把他的身體直摔下山去。可憐一位猛士,跌得腦漿迸裂血肉模糊。到這時,馬林這支人馬,可以算得全軍覆沒。

那葉赫貝勒金台石布相古原帶有三千人馬,與明兵約定共打建州的。他走到開原中古城,聽得明朝兵敗,嚇得他卷旗息鼓,悄悄的逃回本部去。這時英明皇帝已破了明朝兩路兵馬。範文程便說:“陛下快快回軍防護興京要緊。”

英明皇帝便收集八旗軍隊,回兵到固勒班暫駐。

那時,明朝總兵官劉綎、李如柏兩支兵馬,由董鄂、虎攔兩路進兵,看看已離興京不遠。一個消息報到建州大營裏,英明皇帝便拜扈爾漢做先鋒,先帶一千人馬晝夜兼程回去,保護興京。第二天又打發二貝勒,帶本部人馬二千名接應。英明皇帝自己帶了貝勒大臣和文武官員,回到界凡山下行凱旋禮,斬倒八頭牛,祭旗告天。大貝勒見二貝勒已去,怕他奪了頭功,忙去對父皇說:“願帶二十個騎兵前去打探消息,大軍隨後來。”皇帝答應了他。三貝勒聽得了也要跟著去。四貝勒這時,在山後圍獵,聽說他哥哥先去,他便匹馬趕到父皇跟前,求著父皇也要和兩位哥哥一塊兒去。英明皇帝是喜歡四貝勒的,當時把他樓在懷裏說道:“好兒子,你兩個哥哥已去了,留下你一個在營裏陪伴著父親,豈不是好?”四貝勒心中原是想家,便再三求著父親,先放他回興京去。

三個貝勒回至興京,宮中幾位妃子聽說了,便喚進宮去,圍著他們打聽營中消息。四個貝勒,便手舞足蹈的,把戰場的情形細細說了。那妃子們聽了,又是歡喜,又是害怕。隻有三貝勒莽古爾泰是有母親的。當下他母親富察氏聽到出神的時候,便一把樓過他兒子來,我的心肝乖乖亂叫。講到四貝勒皇太極,他母親葉赫氏雖早去世了,隻因他麵貌長得俊美,說話又討人歡喜,宮中的妃子,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那烏拉氏又是格外喜歡,當下也一把樓過皇太極去心肝寶貝的亂叫。那十四皇子多爾袞,見他母親歡喜哥哥,也搶上去倒在他母親懷裏。烏拉氏一手樓著多爾袞,一手樓著皇太極,大家看時,他弟兄兩人,一般的長得得人意兒。多爾袞年紀小,望去似乎比他哥哥還要俊些。大貝勒和二貝勒,看了這個情形,想起自己的母親,不覺心中一酸,一掉頭走出宮門去了。

天色微明,忽然聽得城外連珠炮響,鼓角齊鳴,知是皇帝駕到。城中大小臣工,忙出城去迎接進宮。英明皇帝到得宮裏,烏拉氏忙備辦筵席替皇帝接風。這時營中捉得兒個明朝美女,送進宮去。那妃子、公主們見她裙下尖尖的一雙小腳,都十分詫異,齊圍定了她,脫下弓鞋來,捏著看著。把那美女,隻是低垂粉頸,再也抬不起頭來。停了一會,宮女上來領去梳洗,這一夜送去陪侍皇帝。皇帝見她長得溫柔美貌,倒也十分寵愛。

那阿敏也是十分好色的,這一夜他也弄得兩個明朝女去侍寢。第二天,帶進宮去,求皇帝賞她封號。皇帝便封她做侍妾,把自己的封做庶妃。阿敏看看皇帝的比自己的長得格外俊,便怔征的看著,隻是憨孜孜的笑。皇帝見了,不覺大怒,命宮女推出宮去。從此皇帝心中,有幾分厭惡二貝勒,不常召他進宮。

到了第二天,皇帝坐朝,便有扈爾漢出班奏稱,現有明朝西路兵馬,已從寬甸進董鄂路,居民逃匿深山茂林中。那總兵劉綎縱兵焚掠村落,殺死百姓很多。當有牛錄額真托保爾、額爾納、額黑乙三人率駐防兵五百人迎敵,被劉綎軍隊重重圍住。額爾納、額黑乙又被亂兵殺死,又殺死兵士三百人。托保爾帶了殘餘兵馬,逃來興京求救,請皇上下令,快發大兵前去迎敵。英明皇帝聽了,忙下令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統原有人馬,先往董鄂路迎敵;又令扈爾漢帶領一支人馬,在深山茂林中策應。留四千精兵保守興京,預備抵敵李如柏、賀世賢兵馬。

此番出兵,大貝勒當大元帥;三貝勒當副元帥;四貝勒當先鋒元帥,拔寨先起。看看走到富察地方,探馬報說:“前麵明兵沿終家江來,相距隻有十六裏。”四貝勒聽了,吩咐在山穀中紮下營盤。一麵在後營挑選二百名明朝浙江兵士,傳進帳來,給他酒肉,又用好言撫慰一番,教他們依舊穿著明朝軍裝,打著明朝旗號迎上去,到終家江劉綎營裏謊報說:“杜鬆將軍已得了興京城池,特打發來迎接將軍進城去的。”又說:“你們好好的前去,倘能謊得劉綎到來,便算是你們的頭功,立刻放你們回浙江。見你們的妻兒老小去。”那班兵士聽說放他回家見妻兒老小去,便個個感激,人人奮勇。當下他們便打扮停當,打著杜元帥的旗號,向咚家江一路迎上去了。

這裏扈爾漢也帶著他的馬隊趕到,和四貝勒合兵一處。托保爾帶著敗殘軍馬來投見四貝勒,四貝勒吩咐他到深山茂林中去偵探敵蹤。

卻說那劉綎從沈陽出發,由寬甸東向逸裏沿終家江一帶過來。沿途山路崎嶇,叢莽深密,心中又怕杜鬆先得了興京,奪了自己大功。因此催促兵士,晝夜趕程,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兵士們走得疲倦萬分,叫苦連天。看看到了董鄂路上,實指望借著民房休息一會兒,誰知到了董鄂,那百姓走得十室九空,莫說牛羊雞犬不見一隻,便是那屋子也拆毀了。大軍到此,吃既沒東西吃,住也沒地方可住。劉綎十分憤恨,兵士們便放一把火把民房燒了,依舊拔隊前進。看看前麵一帶大江,渡過江,已是富察地方。劉綎原與朝鮮兵約會在此,十日前,早已派海介道康應乾帶五百名步兵前去迎接。到如今既不見朝鮮兵到,也不見康應乾回來。劉綎無可奈何,便傳令大軍暫行沿江紮定,一俠朝鮮兵到,便即合兵進攻。

誰知守候了幾天,那朝鮮兵隊卻杳無信息。劉綎等得不耐煩起來,便下令兵士們明日四鼓造飯,五鼓渡江。那兵士正忙著收拾營裝,忽然,江對麵渡過一小隊人馬來。夕陽照著旗上,顯出一個“杜”字來,兵士們忙去通報元帥,劉綎叫傳進帳來一看,果然是自家的兵士。間來杜元帥時,原來早於三日前奪得興京城池;建州都督,已被亂軍殺死。杜元帥住在都督府裏,專候劉元帥過江去,商量收服北路部落。這班兵士說得活靈活現,不由劉綎不信。劉緩聽了心中不覺一喜一恨。喜的是建州夷人已滅,中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恨的是朝鮮隊延誤時日,這攻破興京的一番大功,被杜元帥奪去,自己枉做了一個先鋒元帥。此番出軍來,不曾立得尺寸功勞,回去難見經略的麵。當下便把興京來的兵士,安頓下食宿的地方。傳令兵士明天緩緩起行,把所有戰器都收藏起來。兵士們也個個卸下甲宵,準備渡江入城,去休養幾天。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