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什麽時候都要定住神

  遇事不急不躁,做到神閑氣定才是做大事的素養。在封建時代,一個官員如果受到皇帝的嗬斥和猜忌那就是官運到了頭,不慌神兒才怪。曾國藩卻偏偏以天威可懼的心態和委曲求全的做法泰然對之,使自己的宦途即使有驚終能無險。

  (1)以畏懼之心去辦事

  鹹豐三年(1853年)十一月,安徽、湖北兩路告急,清廷屢次詔令曾國藩出兵援助,但他當時正因“長江千裏,戰船實為急務”,大練其水師,故拒不應命,直至拖到十二月,曾國藩這才奏陳鄂、湘、皖、贛四省合防之道,兼籌以堵為剿之策。為此,鹹豐皇帝大為惱火,發下一紙朱批,將他狠狠地罵了一頓……朕知汝尚能激發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濟燃眉。今觀汝奏,直以數省軍務一身克當。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時漫自矜詡,以為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天下……言既出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從此,曾國藩一生一世,便凜於“天威可畏”,遇事“恭慎廉抑”,或慎或懼,惟恐“身敗名裂”。其實,曾國藩辦事常存一畏懼之心,這在很多方麵都有所體現。如曾國藩在保舉人才方麵就十分謹慎。如保舉之法中有一種密保,他就十分小心,按照慣例,各省督撫每年年終要對司、道、府、縣官員進行秘密考核,出具切實考語,“以備朝廷酌量黜陟,”故清政府對此極為重視,“措詞偶涉含糊,即令更擬”,官員的升遷降黜皆以此為據,戰爭期間清政府基本上仍沿用此法,雖候補官員奏保甚濫,而實缺官員的補授則非地方督撫出具的切實考語不可。因這些考語是秘密的,任何人不得外泄,所以,這種考核辦法及其考語,稱為密考。而依照此法保奏官員即稱為密保。也正因為這一點,匯保一般隻能得到候補、候選、即用、即選之類,而隻有密保才能得到實缺官員,所以,曾國藩欲保奏實缺官員,就隻有密保。鑒於封疆大吏不幹涉清廷用人權這一原則,曾國藩保奏實缺官員十分謹慎,按級別大小大體分為三個層次,分別采取不同辦法。保奏巡撫一級官員,曾國藩隻稱其才堪任封疆,並不指缺奏保。保李、沈時說,二人“並堪膺封疆之寄”。

  保奏左宗棠幫辦軍務時則說:“以數千新集之眾,破十倍凶悍之賊,因地利以審敵情,蓄機勢以作士氣,實屬深明將略,度越時賢。可否籲懇天恩,將左宗棠襄辦軍務改為幫辦軍務,俾事權漸屬,儲為大用。”而對於司、道官員則指缺奏薦,不稍避諱。如保奏李榕時說:“該員辦理臣處營務兩載以來,器識豁達,不憚艱險。現委辦善後局務,實心講求。可否仰懇天恩,準令江蘇候補道李榕署理江寧鹽巡道缺,隨駐安慶,俾臣得收指臂之功。”對於州縣官員更有不同,曾國藩不僅指缺奏薦,且對因資曆不符而遭吏部議駁者,仍要力爭。可見,曾國藩對保舉的對象有嚴格的界限區分,這是他避嫌疑而采取的辦法。對於不稱職的巡撫大員,他的行文又稍明確一些。他上奏浙江巡撫王有齡“辦理杭州防務,尚屬費心,惟用人或尚巧滑,取財間有怨言”。江蘇巡撫“薛煥偷安一隅,物論繁滋。蘇、浙財富之區,賊氛正熾,該二員似均不能勝此重任”。這是他握有節製四省大權後,急於挽救大局而隻能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故如此參劾不稱職者。

  (2)以委曲求全的做法定住神

  李鴻章在與曾國藩暢談時,就曾指出曾國藩的弱點是“懦緩”,即膽子小,這兩個字入木三分地刻畫出曾國藩的性格特點。曾國藩堅決不越君臣的名分,因此奠定了他在“中興名臣”中的首腦地位。但是,湘軍發展鼎盛時,台麵越來越大,內部的矛盾也逐漸暴露了,尤其是羽翼豐滿者爭求自立門戶,而清廷巴不得湘軍內部出現矛盾,好從中駕馭。對此,曾國藩自有對策。湘軍集團作為一個軍事政治集團,是由思想相通、利害相關、地域相同、社會關係(家族、親朋、師生)相近的人,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和封建時期其他士大夫政治派別一樣,並無組織條規,更談不上組織紀律。曾國藩作為這個集團最高首領,隻是由於他既是湘軍的創建者,又是當時所有成員中地位最高,聲望最隆的人,而其他成員,包括胡林翼在內,又是他一手提拔保薦的。這就是說,首領與成員,成員與集團之間,完全是靠個人感情、道義和一時利害關係而糾集在一起,這自然沒有強製性的約束力。正是由於這一點,早在1853年、1854年之交,王鑫就因為要發展個人勢力,與曾國藩大鬧矛盾,終至公開決裂;不過,當時王鑫地位低下,力量單弱,這一分裂沒有發生多大影響,沒有產生嚴重後果,湘軍集團仍然保持著一體性。十年後的情況就大不相同。湘軍集團中督撫大帥,紛出並立,與曾國藩官位相近者多達二十餘人。這就是說,湘軍集團已由1855年、1856年一個司令部一個中心的格局,變為真正的多中心。

  這雖然促進了湘軍的發展,但多頭中心的通病,即內部矛盾加劇,甚至公開分裂,也將不可避免。這些大頭目氣質互異,與曾氏集團的關係,也有深淺親疏之別。如閻敬銘與胡林翼雖有知己之情,保舉之恩,但胡一死,此情就不複存在。而山東距湘軍集團勢力範圍又遙遠,彼此並無密切的利害關係;所以他任山東巡撫後,就實際上脫離團體,向清廷靠攏。為此,他在奏折中稱讚僧格林沁“不宜專用南勇,啟輕視朝廷之漸”的主張,是“老成謀國,瞻言百裏”,並且表白:“自古名將,北人為多,臣北人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各有轄區,各有部隊,所處環境局勢又不相同。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的演變,湘軍集團各督撫,勢必利害不能一致,甚至相互衝突,從而導致各行其是,乃至明爭暗鬥。而清廷雖然全麵依靠湘軍去鎮壓革命,但對湘軍集團因此而急速膨脹壯大,也不能不抱著隱憂。湘軍集團的裂痕,正為清廷分而治之,甚至促其公開分裂,提供了可乘之機。正是從這一願望出發,當江西巡撫沈葆楨與曾國藩掀起爭奪江西稅收的明爭暗鬥時,清廷就大力支持沈葆楨,不顧曾的反對和困難,批準沈的截餉請求。當沈與曾大鬧意氣,以告病假與曾相抗時,迎承意旨的禦史上奏說沈“所以力求引退者,特以協餉用人兩端與曾國藩意見不合,而營員乘間伺隙,飾非亂是,是以沈葆楨知難而退”。清廷即據此下詔,表麵上是訓誡沈、曾兩人,實際上對沈多方維護,對曾則加以責難:“恐有耳目難周之弊”,要曾“毋開小人幸進之門”,不要為人“任意撥弄”。這樣,就把沈、曾糾紛完全歸咎於曾國藩一人。得到那拉氏信任,管戶部的大學士倭仁責備曾:“豈賢如幼丹(沈葆楨字),而不引為同誌者。道途之口,原不敢以疑大賢。”1853年,沈又奏請截留江西厘金。

  戶部在議奏中對曾又進行明顯刁難。正如曾所言:“戶部奏折似有意與此間為難”,以致“寸心抑鬱不自得”,深感自己“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權太重,利權太大。”從而使曾感到很大的壓力。這種情況表明,環繞著沈、曾糾紛,在北京已經形成上自大學士、尚書、禦史,下至一般輿論,對曾國藩橫加非難的浪潮,而清廷正是這一浪潮的中心和推動者。那拉氏、奕訴當政以來,雖然進一步擴大與湘軍集團的合作,給曾國藩以很大的權力。但同時,也在講求駕馭之術,察看曾國藩等所作所為,力求既要重用,又不使之跋扈犯上。護沈抑曾正是為此而發。這不僅僅是向曾潑一點冷水,使其不要忘乎所以;更重要的是,這還可以分化湘軍集團,使沈成為其中敢於同曾對抗,向清廷靠攏的引路人。沈自然有恃無恐,更傾心於清廷。正如沈自己所說:“且餘知有國,不知有曾;予為國計,即有恩亦當不顧,況無恩耶?”這樣,沈終於與曾鬧到公開決裂,“私交已絕”的地步。明白個中原因的曾國藩自然愈益“藏熱收聲”,謙恭對上,以求自全。曾國藩最初對清廷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頗為不滿,以辭職相要挾。但是,他善於審時度勢,認識到鬧下去對湘軍、對自己、對朝廷都不利。這時,他的“忍”字訣又占了上風,以委曲求全來尋找共同點。與沈的關係果然也和好如初。這是曾國藩在處理“多山頭”時的一種策略。內部一定要團結,別人才無機可乘。

  做事、處世不要隻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其後果。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值得人們以為鑒誡:有一獨身男子住在一間草房裏,他靠著自己雙手耕植,生活也自給自足,但被老鼠害得好苦惱。白天,老鼠成群結隊東跳西竄,擾得人不安寧;夜間,老鼠又吵又叫又咬東西,使他整夜難以入睡。這男子恨透了老鼠。有一天晚上,他從外邊喝醉酒回家,剛上床躺下,老鼠又吵鬧了,他氣得跳起來,要把老鼠全燒死,就用火把房子四處點燃,一下子四處起火,老鼠是被火燒死了,可是他的草房也被燒毀了,他也就無家可歸,茫茫然不知所措。這則“滅鼠而毀廬”的故事,與曾國藩以忍謀事的態度一樣對世人教益頗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