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戰地聖女美名揚

  南丁格爾先是在巴黎修女會醫院擔任誌願護士,不久又在倫敦找到了重建協助貧窮病婦委員會的工作。在那裏,她完全是一位自費的義工。但生活在自己向往的世界裏,她感覺十分快樂。她將自己的護理心得寫成了一份具有革命性的建議,可惜沒有得到真正的采納。雖然委員會沒有對南丁格爾提供足夠的支持,但她仍然在處處體現出自己的真實才幹。她極力奉獻自己,照顧病人從不落人後;她事必躬親,參加了大量的實地臨床護理工作。她清楚地認識到,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像保持醫院收支平衡、改善廚房設施、給病人以清潔的病床和良好的飲食等,要比徹夜守在垂死者身邊去安慰他們有用和有效得多。漸漸地,委員會的成員們開始察覺到南丁格爾的無私奉獻精神,她仁愛善良的名聲傳揚開來。到年底時,醫院的麵貌已發生了很大轉變。從1854年春天開始,南丁格爾訪問了許多醫院,她做了大量的實地調查,為改善醫院護士處境搜集資料;同時,她開始考慮籌建一所學校,用以專門培養合格的受人尊重的護士。這年夏天,英國霍亂大流行,各地醫院都住滿了病人。許多護士染病死亡,幸存者中的大部分逃離醫院。此時,南丁格爾自告奮勇,前往英格蘭去指導那裏的病人護理工作。她一刻不停地忙著救治患者,辛苦萬分。直到霍亂被遏製住,她的工作量才稍稍減輕。三個月後,著名作家蓋斯凱爾夫人來南丁格爾家做客。正逢南丁格爾回家看望父母,二人一見如故。女作家發現,在南丁格爾優雅風度的背後,還蘊藏著鋼鐵般堅強的個性,她仿佛充滿了力量,高高屹立在上帝締造的萬物之間。1854年3月,英法聯軍在克裏米亞參戰。3個月後,霍亂開始流行,加上負傷的傷員,登陸的英軍成了傷病大軍。但戰地醫院的設備十分簡陋,藥品極度缺乏,加上床位和醫生的不足,成千上萬的傷員因得不到治療和照顧而死去。《泰晤士報》的記者對此作出了報道,並呼籲組織醫護姊妹團以救護戰場上的傷兵。在南丁格爾看來,34年來她所經曆的漫長歲月以及她所做的點點滴滴,似乎都是為了等待這一天的來臨。她迫不及待地向現任陸軍財政大臣赫伯特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長信,談了組織自願醫護隊的計劃。與此同時,赫伯特也執筆請求南丁格爾能夠勇敢挑起領導遠征護士隊的工作。因為他明白,在一個紛擾雜亂的戰地醫院工作,必須由具備豐富的知識、強烈的同情心,並且身體強健、勇氣十足的女性擔任領導職位。而隻有南丁格爾才符合這一近乎苛刻的條件。這是一次有趣的巧合,雙方都吐露了自己的心願,並同時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而一向站在反對立場的母親,知道這是國家大事,因此不再堅持己見。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被任命為“英國駐土耳其野戰醫院婦女護士隊”隊長,護士隊的人數定為40人。在當時保守的英國民風中,國家授予大權和重任給一位女子,並派遣她前往戰場,是一項重大的決定和改變。1854年10月21日,護士隊從倫敦橋出發。她們準備經過巴黎、馬賽,然後坐船前往君士坦丁堡。而此時全國人民都在談論著南丁格爾小姐,上流社會的婦女們開始把學習護理當做一種時髦。一到馬賽,南丁格爾就趕緊訂購物資。沿途她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11月4日上午,南丁格爾一行安全抵達克裏米亞。工作的地方才是她真正的家,現在她來到這裏,投入了屬於她的世界。她們所到的地方是戰區英屬醫院中設備最簡陋、建築最古老的一所。醫院中約有2000多位病人,救護工作全都落在她們肩上。而且,醫院中的悲慘情況遠遠超出南丁格爾的想像:下水道堵塞、汙水散發著惡臭、地板千瘡百孔、老鼠遍地橫行……簡直比地獄還要淒慘!病房內擁擠不堪,但床位仍然不夠,每張床上必須容納四名傷員,危在旦夕的各種傷病員擠滿醫院的每一寸土地;醫療用品、基本生活物資嚴重匱乏。當南丁格爾步入野戰醫院時,她意識到了自己所選擇的事業是多麽地艱難——死神正盤旋在醫院的上空!統計表明:1855年2月,傷病士兵死亡率已高達50%。而一批又一批的傷病員仍在不斷被送到這裏。護士隊住在軍醫院一角肮髒、潮濕的6個房間裏。沒有床鋪、被褥,甚至連打掃的工具都沒有。她們隻能睡在長凳上。最初,軍醫們有意冷落南丁格爾,因為他們認為她這樣一位上流社會婦女對消除戰爭中的慘狀幫不上什麽大忙。南丁格爾並沒有表示不滿,她隻派護士們做些縫補和改善夥食的工作。臨時醫院的夥食極差,廚房用具和設備也極其缺乏,在南丁格爾到來之前,沒有一餐食物是像樣的。這種惡劣情況,直到南丁格爾開設了小灶才有所改觀。後來的五個多月裏,南丁格爾的小廚房成了惟一能夠為傷病員提供合格病號飯的地方。而且南丁格爾嚴格遵守管理規定,除非軍醫答應,她從不自作主張發放任何食品。在第一批赤痢及壞血病患者到來之後,各種病患的病員源源不斷地湧向野戰醫院,整整一個冬天都沒有中斷。在克裏米亞地區,由於村莊環境未經任何衛生處理,進駐的英軍全部染上了霍亂。軍醫們手忙腳亂,不得不向南丁格爾小姐求援。

南丁格爾馬上組織護士隊,迅速用幹草塞滿了一隻隻口袋鋪在病房裏、走廊中,供病員們躺臥。當時由於條件簡陋,截肢手術就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她最早的幾項改革之一,就是用一副簾幕把手術操作遮蔽起來,使傷員們不致目睹他們自己遲早也逃避不了的痛苦。又有幾船病人接連運抵。新來的病員狼狽不堪,他們個個滿身虱蚤,連他們自己都向護士擺手叫她們別靠近。然而當這些傷兵經過南丁格爾身旁時,她毫無憎厭之色。她把食品送到傷兵麵前,並且向政府為無上衣的傷兵申請了近30000件襯衫。每天,她都要仔細了解軍需部門缺乏哪些必需物品,然後再派人買來,按規定發放下去。在態度冷漠的官員們麵前,南丁格爾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錢買了許多衣服、鞋襪及其他必需品。寒冷的夜裏,南丁格爾堅持一遍遍地巡視病房。當她發現病人們冷得發抖時,甚至會把自己房中僅存的柴火搬來。南丁格爾又想辦法敦促上級擴建病房。在建築工人因得不到工資中途罷工之後,她又再次動用私款雇用工人加緊趕工,如期完成了工程。同時,她還引進了不少醫療設備。她的做法在醫院中引起了很大震撼,南丁格爾的能力首次在這裏獲得了肯定與尊敬。漸漸地,她的業績轟動了遠近視聽。但就南丁格爾而言,這點成就微不足道。因為她始終認為,她的使命在於向人們尤其是向當時的英國社會證明,婦女可以在護理工作中起重大作用。在工作中,南丁格爾還要應付護士們對她的抱怨和刁難。但她毫不動搖,堅持按醫療衛生的規定辦事,毫不放鬆對護士的要求。南丁格爾麵臨的困難還不止這些。

由於赫伯特的一次小疏忽,由瑪麗·斯坦利率領的護士隊來到這裏,這就給南丁格爾開展工作增加了難度。在此之前,南丁格爾在野戰醫院的殘酷環境中節節勝利,而在斯坦利一行到來之後,盡管她仍獲得了一些個人的成功,但個人的威信卻大受影響,直到此次使命將要結束時才重新完全建立起來。斯坦利一行中有15名愛爾蘭修女,她們拒絕服從南丁格爾的領導。而斯坦利本人的管理方法完全是貴族式的,凡體力工作都要分給“雜役女工”去做,她的人員隻負責發號施令,而且都未按規定穿統一的製服。幸運的是斯坦利本人經受不了工作的艱辛,後來竟歇斯底裏地大叫起來。第二年三月,她再也承受不了,悄悄地回國了。南丁格爾的威信因在斯坦利回國前夕維多利亞女王給她的向她表示讚揚和關切的親筆信而得到了實質性的恢複。1855年1月,救援物資仍然未送到前線。南丁格爾在這個時刻成為了眾人所倚靠的人,同時也是供應物資的調配官,而正如她所說,照顧病人的工作反而是其許多非做不可的工作中最輕鬆的。南丁格爾遇事沉著冷靜、果斷又有才幹,所有人都對她抱以對女神般的尊敬,稱之為“克裏米亞聖女”。一個女性能受到軍人如此推崇,實為戰爭史上的奇跡。南丁格爾還不停地思考如何改善醫院中的組織和編製,也不斷地構想具體的提案,以充實醫院內部的一切措施。提案中,有關於醫療看護部隊的創設、士兵食物的調理及分配方式的反思與改善等建議和方案,還計劃設立醫護學校等,同時也強調了醫學上臨床統計的重要性。南丁格爾的這些提案後來被赫伯特及其他內閣成員在克裏米亞戰爭期間用來作為改善陸軍組織的依據。1855年2月下旬,新繼任的陸軍大臣潘穆爾勳爵聽取了南丁格爾小姐的意見,派出了一個衛生考察團,調查前方醫院和戰地營房的衛生狀況。“這個代表團拯救了英國軍隊”,南丁格爾後來這樣評價。考察團發現的問題怵目驚心,他們在報告中描述野戰醫院衛生條件之差用了“簡直是謀殺”這樣的句子。軍方立即組織人手清理醫院的環境。不久,這些措施見效了,死亡率開始下降,一度降低到隻有2.2%。士兵們心中充滿了對南丁格爾小姐的感激之情。1855年初春,由於過度的操勞加上飲食不良和生活條件極差,南丁格爾的體力開始走下坡路。當病人大批湧進醫院的那段時期,她曾一天24小時站著照顧傷兵,也曾經跪著為傷員包紮傷口達8小時。她甚至規定自己:在自己仔細照顧的傷病員中,絕不可以有因無人照料而死亡的。每天晚上8點以後,南丁格爾便處理文件或寫信,直到夜深人靜。當人們都已熟睡的時候,她便拉著一位護士,提著油燈去巡視病房。她常常把手上的油燈輕放在地上,再悄悄地走到傷兵的病床邊,彎著身子觀察,她的臉上充滿著慈愛與祥和。但是醫院太大,傷兵也太多了,她不能停留在同一張病床前太久,於是傷兵們隻好望著映在牆上的影子送一個飛吻,以示心中的愛意與感激。後來,美國詩人朗費多稱譽南丁格爾為“提燈女士”。南丁格爾不讓病員們喝酒,並鼓勵他們多給在故鄉的妻子寫信。當士兵們意誌消沉的時候,南丁格爾不斷地給他們打氣。外科醫生都認為她了不起,因為她能鼓勵將要動手術的士兵,使他們變得樂觀、勇敢。

仿佛隻要她在身邊,他們就能得到無比強大的力量,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而且,士兵們也因為南丁格爾而不再口出穢言,言辭方麵改善了許多。南丁格爾的工作室位於醫院一角的一座塔裏,在那裏她用各種語言和各國來訪者交談,而這些來訪者都會帶著感謝和敬佩的心情離去。護士們便將南丁格爾所住的塔樓稱之為“巴比倫南丁格爾在戰地醫院使用的背帶和夜巡時所提的油燈高塔”。南丁格爾用布簾把工作室隔開,裏麵放著她的臥床,辦公桌周圍堆積了如山的文件和資料。室內十分寒冷,連墨水都幾乎凍結,老鼠在天花板裏跑來跑去。而南丁格爾卻不斷地埋頭寫字,據醫院的職員說,南丁格爾房間中的燈火從未熄滅過。南丁格爾還幫助傷病員寫信或為她手下的護士寫信給遠方的孩子,給陸軍長官赫伯特的信和報告更是從未間斷過。她因為太疲倦時常和衣而睡。由於南丁格爾的努力,醫院裏藥品充足,器械、設備齊全,還有了洗浴設施,醫療條件大有改觀。醫院的膳食也在她請來的廚師的指導下,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於是她決定前往另外兩所野戰醫院。1855年5月1日,南丁格爾渡海到了巴拉克拉瓦。在廢棄的炮台上,她受到了士兵們熱情的歡迎——他們向她獻上由百合與野花編成的花束。長久疲倦的身心被幸福的感覺填滿,南丁格爾哭了。第二天一早,她便開始了醫務巡察。看到醫院髒亂的環境、營運的困難及護士訓練的不足之後,南丁格爾鼓起勇氣,準備向它們發出挑戰。但是,一切尚未開始,她就病倒了。醫生診斷她患了“克裏米亞熱病”。她一直昏迷不醒,病情十分嚴重。整個巴拉克拉瓦都騷動了。所有的士兵都為此悲傷,大家不斷祈禱,願她早日康複。兩個星期中,南丁格爾一直在死亡線上徘徊,直到5月20日,她才脫離險境,但仍舊十分虛弱,就連自己吃飯都相當困難。經過一個多月的靜養,南丁格爾逐漸康複起來並基本痊愈了。醫生認為,這場熱病恰恰救了她的命,因為她因此被迫休息了一段時間,否則她的健康真讓人萬分擔心。正當南丁格爾準備振作精神重返克裏米亞時,新的打擊又降臨了:軍隊的醫務當局不歡迎她。他們感到現在一切就緒,用不著重視南丁格爾的意見了。衛生檢查團交托的工作遲遲未辦,護士們中間也不斷發生摩擦,一些護士還陸續結了婚以致不能安心工作,她甚至還被誣陷扣壓禮品。南丁格爾的工作範圍又大又吃力,還要應付那些自私自利、無能又惡劣的軍方官員,沒有人比她更辛苦。她常常為了顧全大局而忍氣吞聲,頑強工作著。在她看來,重要的是自己必須對病人們負責到底。在戰爭即將結束時,陸軍醫院內部對護士隊的工作出現了各種難聽的批評,但是南丁格爾都默不作聲。一些人說她是貪求名利的女人,就連一些低級軍官也對她冷嘲熱諷,調配處的人對她更是冷眼相待。

可是,南丁格爾都一一忍受下來了,在她堅挺的身軀之中始終蘊蓄著自己的信仰。盡管戰區的某些人物向南丁格爾頻頻發難,但她的事跡卻逐漸在國內流傳開來。從前線返回的士兵們紛紛把南丁格爾的事跡帶回到英國大眾之中。聽過她的事跡的人們把它改編成小曲和詩歌四處傳唱。當時,新聞雜誌上時常可以看到南丁格爾的大名以及歌頌她的詩篇。人們想像南丁格爾的樣子,並把她的肖像製作成信紙的畫麵、瓷器上的花樣等等。許多道路、輪船、賽馬和狗都以弗羅倫斯或南丁格爾來命名。舉國上下,出現了一股“南丁格爾”熱潮。人們還用募捐的錢成立了“南丁格爾基金會”。基金會成立後,維多利亞女王為了表示由衷感謝之情,特地致信給南丁格爾,稱讚她的功勞“比起勇敢的將士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並贈送給南丁格爾一枚特別製作的胸針和一枚鑲有鑽石皇冠的紅琺琅聖喬治十字勳章。南丁格爾的名氣幾乎達到了巔峰。戰爭即將結束時,人們都勸南丁格爾回國長期療養,但她一再堅拒。她說:“除非戰亂平息,除非這裏沒有任何一位傷病員,否則我絕不能離開這裏。”她的個性及淳樸的愛心是她堅持不肯回國的主要原因。在她的一生中,沒有半途而廢的事,而且她不願因為自己的離去而使得護士、士兵以及在戰場上所有需要她的人因失去依靠而變得散漫、無組織以致前功盡棄。此時的南丁格爾又開始計劃爭取改善英軍下級士兵的待遇。她克服了重重激烈的阻力,為他們開辟了一間小型的圖書館,還請來老師為士兵講課。截至1856年春,南丁格爾共創辦了四所軍人學校。每周,南丁格爾還抽出一個下午,勻一點時間為那些想寄錢回鄉的士兵服務,結果每個月大約有1000英鎊被寄回英國本土。後來經南丁格爾的提議,在女王的幫助下,前線的郵局開辦了匯款服務。不到6個月,有7.6萬英鎊被寄回了家鄉。南丁格爾說:“這些錢全部是在酒店裏節省下來的。”經過她一個冬天的努力,英軍士兵那種酒氣熏天的野蠻形象一去不複返了。1856年3月,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了。7月,南丁格爾小姐終於準備回國。英國各地都計劃著想給南丁格爾一個隆重盛大的歡迎儀式,但都被她一一謝絕。她不希冀個人榮耀,甚至有些害怕。

7月28日,她隱姓埋名,隻身回到英國,幾天後,悄悄回到了故鄉。克裏米亞戰爭在英國民眾心中重新塑造了兩種英雄形象:士兵、護士。而這兩種形象的評價之所以產生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改變,完全是由於南丁格爾的努力造就的。南丁格爾用自己的行動給護理工作這個職業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重要的變革。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