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少女心事向誰訴

  1820年5月12日,弗羅倫斯·南丁格爾降生在意大利的曆史文化名城佛羅倫薩。她的母親範妮便以這座城市的名稱為她的這個女兒取名。父親威廉也非常喜愛他們的第二個女兒(一年前他們在希臘的那不勒斯有了第一個愛情的結晶——芭斯諾普)。他們親昵地稱兩個女兒為“芭斯”和“弗羅”。南丁格爾擁有一頭濃密的栗色頭發,一張清秀柔和的臉,優雅出眾。盡管父母和睦,生活祥和、幸福,但幼年的南丁格爾卻顯出了與眾不同的古怪個性。她一向喜歡獨來獨往,很少與小夥伴們在一起遊戲。她倔強而執拗,多愁且善感,常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自悲自怨。在6歲左右,她就慢慢意識到,這種優裕舒適的生活令她感到孤獨和乏味。她很早就喜歡給親朋好友寫信,以此排遣小小內心的沉悶。此外,她還熱衷於將受傷的小動物精心治療養護,從中獲得無限的樂趣。父親威廉是南丁格爾童年時代最好的夥伴。他博學多才,愛好廣泛,而且風趣幽默。威廉對女兒的教育非常重視,花費了不少心思,為她們的學習做出周密的安排,並依據她們的個性設計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姐妹兩個都很聰明,小南丁格爾顯得尤為出色。1832年,威廉決定親自教授她們的主要功課。父親的課程安排緊湊而嚴格,芭斯對此很不習慣,但南丁格爾卻欣賞父親的風格。她和父親一樣,喜歡嚴謹和精確,熱愛抽象的事物。在父親的教育下,不到10歲時,南丁格爾就能自動地用法語來寫日記,堅持了有兩年時間。她還經常寫些筆記,將讀書心得和自己的感想寫下來,這個習慣幾乎貫穿了她一生。

南丁格爾的學習成績十分出色。17歲前,她就已經讀了英國史、外國史和足夠的小說及詩歌,研習了數學、心理學,對於各門藝術和各國語言,諸如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等,都有所了解,這在當時的少女中是十分罕見的。1837年,在全家準備到國外旅行的前幾天,南丁格爾坐在恩珀蕾花園兩棵高大的雪鬆下,突然感到了內心的覺醒。她在日記中寫道:“神召喚我來侍奉它。”這應該是她因長期為心事所困擾而產生的幻覺。然而,在這個神諭中,南丁格爾並沒有聽到上帝叫她具體做哪件事,這使得她既痛苦又迷茫。不過她堅信,自己將成為不平凡的女性,她的命運很可能要與千百萬人的命運聯係在一起。1837年9月,南丁格爾全家坐上由威廉親手設計的馬車,前往意大利。在那裏,南丁格爾不僅感受到了音樂帶給她的愉悅,還感受到了意大利奔放自由的熱情。在巴黎,她見到了當時法國上流社交圈中的名人克拉克小姐,並對其與著名學者福裏爾的純潔友誼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南丁格爾由此獲得了一種信念,她開始相信,男女之間同樣可以擁有不摻邪念的友情。這後來成為指導她一生的準則之一。

1838年4月,南丁格爾一家回到倫敦。這次旅行使範妮看到,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很出色,她準備擬訂更為實用的計劃,將女兒送入上流社會,各方麵都更加突出的南丁格爾完全可以成為傑出的社交人才。但南丁格爾心裏逐漸明白,自己首先要克服的誘惑,便是佼佼於社交界的欲望。母親安排的頻繁的社交活動使她有一種虛擲生命的惆悵與不安。為了讓心靈有所依托,南丁格爾開始認真地研習起了數學,並且在其中找到了某種寄托和快樂。但由於母親範妮的堅決反對,南丁格爾不得不中斷了對數學的學習。從1839年到1841年,南丁格爾除了讀書和寫筆記之外,總感覺自己一事無成。她急欲使當前的生活做出改變,卻不知從何著手,隻有繼續潛心學習。1842年,憑著自己的才華和氣質,南丁格爾已經開始進入英國知識界。她秀外慧中,博學多知,並且充滿活力。盡管她對無休止的社交活動不以為然,但似乎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她不僅在社交方麵獲了較大成功,而且還經常收到愛情的橄欖枝,但南丁格爾對此沒有做出更多的表示。這一年夏天,英國發生了曆史性的大饑荒,貧民收容所、醫院和監牢之中都擠滿了人群。同胞受苦受難的情形讓南丁格爾感同身受,她隱隱地明白了上帝的召喚的含義——為窮人服務,為悲慘的人服務。於是她向母親要來食物、藥品和衣物,去救濟貧民。同時,她將大部分時光都用在幫助貧窮的農家的事情上。漸漸地,她感悟到,自己的命運並不在優裕而狹隘的個人天地裏,而是在廣大蒙受苦難的病人當中。但是母親範妮卻認為,浪費時間去護理那些窮人簡直荒唐無比,她不顧南丁格爾的多次請求,堅決反對南丁格爾的想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