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曲終人散餘音在

  對於維多利亞來說,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的去世不僅是她私人生活的轉折點,而且也是政治生活的分水嶺。因為失去了阿爾伯特的輔助,她倍感力不從心,也逐漸明白了立憲君主的真正權限及其職責所在,所以她的政治立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此以後,她堅決要求了解正在發生的國家大事,她也會從以往積累的豐富經驗中找出實例來進行比較分析,如果她持反對意見,她會抗議;如果大臣們堅持己見,她就停止抗爭。19世紀70年代以後,維多利亞逐漸擺脫了中年喪夫的切膚之痛,開始履行國王的正常職責,進入80年代以後,一度消失的活力似乎重又回到維多利亞身上,她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公共場所,在音樂會、閱兵儀式和各種典禮上,時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利物浦的萬國博覽會期間,她冒雨乘坐敞篷車穿過擠滿歡迎人群的大街。1886年倫敦的“印度和殖民地”博覽會開幕時,她坐在一個耀眼奪目的黃金寶座上,親口答謝各地代表的致詞。1897年6月,維多利亞迎來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倫敦為她舉行了登基60周年的慶典儀式。6月22日,被維多利亞稱為“一個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在她的日記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一天是多麽的輝煌,“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曾經受到過我所受到的這樣盛大的歡迎……萬人空巷的情形是筆墨無法形容的,他們的熱情確乎難能可貴,感人至深。

歡呼之聲震耳欲聾,人人似乎都是滿麵春風,喜形於色。我非常感動,非常欣慰”。1897年的慶典喧囂剛剛平靜,英國的輝煌就被英布戰爭(英國與非洲布爾共和國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籠上了一層陰霾。雖然戰爭以英國人勝利而告終,但它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在英布戰爭時期,維多利亞始終關注著戰事的發展。在形勢危急的1899年夏季,她的焦慮格外加劇。當1899年底前方關於損失慘重的戰報不斷傳來之時,英國國內腰杆挺得最硬的就是年邁的女王。12月18日,巴爾弗先生被政府派到溫莎去勸慰女王,但他一開始就直接提到倫敦方麵危言聳聽的謠傳和“凶險的一個星期”的種種不幸,女王卻堅決地打斷他的話頭說:“請了解,這所房子裏沒有一個人抑鬱不安;我們並不關心戰敗的可能性,因為根本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巴爾弗先生抱著對彌漫於溫莎的那種氣氛的熱烈讚佩之情回到哈特費爾特。“能以從俱樂部和新聞報紙的吵吵嚷嚷的悲觀論調中去到溫莎,站在獨處於侍嬪中間的那位矮小的老婦人麵前,聽她以點首之勞把他們的一切預言一掃而空,確是個極好機會”。當1900年春天英軍在前線扭轉戰局,布爾人要求德國從中調停之時,維多利亞給她駐柏林的大使下旨道:“請轉告德皇,我全國上下都和我同抱一個堅定的決心,誓將這次戰爭進行到底而不受任何幹涉。和談的時間和條件必須聽我們的決定,我國遭受多少寶貴生命的慘重犧牲,自應不容他人幹涉。”女王的強硬態度由此可見一斑。英布戰爭爆發之時,維多利亞已年屆八旬,像她那樣年紀的婦女能經受住那樣的緊張日子,確實非同尋常。她對於她的軍隊在南非的一再敗北所加諸國家的恥辱頗為敏感,可是她從來沒有比在1899~1900年冬季的不得意的日子裏更真實地顯示出她那種母儀本色。

雖然身體日衰,但她仍出入於臣民之間,以她親自織成的慰勞品和親手送出的聖誕節禮品來鼓勵戰士,慰勞傷員,撫慰陣亡將士的家屬,告誡和激勵各負其責的閣員。雖然維多利亞依然在政治舞台上表現得非常活躍,但架不住歲月的風霜,畢竟她已經是一個耄耋之人了。從1900年夏天開始,她的健康狀況日趨惡化,記憶力明顯減退。1901年1月14日,維多利亞接見從南非戰場勝利歸來的羅伯茨勳爵。雖然她那天精神不錯,詳細詢問了有關的戰況,但1個小時後她就堅持不住了。1月22日,82歲的維多利亞女王悄悄地離開了人間。遵照女王的遺命,她的葬禮采用陸軍儀式。2月1日,皇家快艇阿爾伯特號穿過在鳴放最後一次禮炮的兩長列軍艦,將女王的遺體自考茲運送到樸次茅斯。2月4日,女王的遺體安葬於佛洛哥摩爾皇陵阿爾伯特親王之側。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政績出色的元首之一。她的主要功績是開創了一個輝煌鼎盛的“維多利亞時代”,使英國由一個歐洲島國一躍成為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這一切舉措,雖說實權掌握在內閣手中,但若沒有維多利亞的首肯,也不能由議論轉變為現實。維多利亞帶給曆史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英國本土,她給整個世界近代史也帶來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她領導下的大英帝國的侵略與擴張,雖然帶去了深重的災難,但同時,也將先進的資本主義政治製度及科技文明傳播到各地,加速了這些地區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化,加快了文明的發展的腳步,推進了整個世界的前進。許多專製腐朽的封建王朝在這場狂風暴雨中垮台,而人民也從此覺醒,在與侵略者的抗爭中,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並在獨立之後,紛紛走上了先進的發展道路。這一點,可以為維多利亞黑色的行為稍稍抹上一道亮色了。遠去了/我們的軍艦消隱/海隅和沙丘上的煙火低沉/啊/我們昨天所有的烜赫與尼尼微和推羅一同消盡/萬國的審判者/還求饒恕我們/恐怕我們忘記——恐怕我們忘記——《曲終人散》。

  §§第七章 白衣天使之祖——南丁格爾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