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吾位天賜不言辭

  維多利亞之所以能成為英國女王,自有著她顯赫的身世。她的父親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母親是內寧根王子遺孀多蕾公主維多利亞·瑪麗·路易莎。早年之時,肯特公爵雖一年擁有2.4萬英鎊的收入,但由於他作為王室成員,有著數不盡的開銷,所以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有人給他起了個綽號:“乞討王子”。1817年11月6日,攝政王(即後來的喬治四世,肯特公爵的長兄)的獨生女、英國王位的繼承人夏洛特公主死了。攝政王年齡已大,無法再有子女。按王位繼承順序,除去沒有生育能力的二哥約克公爵,這個給英國王室留下繼承人的重擔,就落在了三哥克萊倫斯公爵和肯特公爵的肩上。然而,哥倆雖已經50多歲了,但都沒有子女。為此,兩人相繼拋棄了原配,另成新家。1818年5月29日,肯特公爵與多蕾公主完婚。由於肯特公爵比較窮,婚後,夫妻倆生活在阿蒙巴赫,過著沉悶難捱的日子。不久,公爵夫人有孕,隨著臨產日期的臨近,公爵決定這孩子應當生在英國。旅資雖然缺乏,但他的決心不可動搖。他宣稱,不管怎樣,他的孩子必須在英國出生。於是,雇了一輛馬車,載著全家就出發了。穿過日耳曼,穿過法蘭西,盡管道路崎嶇,旅舍簡陋,但對於嚴謹的公爵和心寬體胖的公爵夫人來說都算不了什麽。到達倫敦後,當局在肯辛頓宮提供了一套房間,就在那裏,1819年的5月24日,一個女嬰降生了,這就是未來的維多利亞女王。肯特公爵以前沒有孩子,對這個獨生女非常喜愛,按他的意思,要給女兒取名為伊麗莎白,與前女王同名,圖個吉利,但遭到了攝政王的反對。洗禮那天,攝政王根據維多利亞教父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名字取名為亞曆山德裏娜。肯特公爵不敢違拗,隻好懇求再加一個名字,這樣,小公主便被取名為亞曆山德裏娜·維多利亞。1820年1月23日,肯特公爵因肺炎去世,留給不滿周歲的維多利亞和她母親的是山一般沉重的債務。

六天之後,肯特公爵的父親、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也陪同兒子一起去聆聽上帝的教誨了。於是維多利亞的大伯、攝政王喬治登基,成為新的國王——喬治四世。童年時代的維多利亞十分倔強,幾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經常大發雷霆。更叫人頭痛的是,她拒絕識字,不管別人怎麽說,她總是回答一個字——“不”。這種情況一直到她五歲時才得以改變。這年一位名叫萊純的德國姑娘出現在維多利亞身邊,擔任她的家庭教師。雖然萊純最初也被維多利亞的蠻橫弄得束手無策,但她很快就發現這個小女孩有一個明顯的優點,那就是誠實,不管等待她的是什麽責罰,她從不說謊。萊純用自身的風度和學識逐漸贏得了維多利亞的好感,並成功地“治愈”了她不願識字的毛病。

維多利亞11歲時,肯特公爵夫人認為有必要全麵了解一下女兒的學習情況,請來倫敦和林肯的主教對她進行了一次考試。兩位考官對考試結果十分滿意,他們在報告中說“公主正確掌握了《聖經》史中最重要的問題及英國國教所宣傳的主要的基督教真理和訓誡,她對於年表和英國史上的重大事件也相當熟悉,這在年輕人中實屬難能可貴。在地理、地球儀的應用、算術和拉丁文法方麵,公主的回答也同樣令人滿意”。由於母親的刻意培養和宮廷的特殊環境,維多利亞從小就具有強烈的等級意識。早在六歲那一年,一個名叫珍妮的小女孩與祖母一起前來探視肯特公爵夫人,因為她隨意動了維多利亞的玩具,維多利亞便“一本正經”地教訓了她一頓:“你不能動那些東西,那是我的,而且我可以叫你珍妮,你可不能叫我維多利亞”。然而在地位顯赫者麵前,倔強任性的維多利亞卻總是十分小心謹慎,常常顯示出與其小小年紀不相稱的世故和乖巧。1826年的一天,當時的國王喬治四世心情甚好,下令召見肯特公爵夫人和維多利亞。在遊湖的時候,喬治四世對維多利亞說:“你最喜歡哪個曲子,可以叫樂隊演奏。”維多利亞不假思索地回答:“《神佑國王》,陛下。”《神佑國王》是英國國歌,喬治四世聽了當然心花怒放,維多利亞的精明也由此為人稱道。當年與肯特公爵一同再婚的克萊倫斯公爵,婚後生過兩個孩子,但都夭折了。

這樣,當1830年喬治四世去世,克萊倫斯公爵登基(史稱威廉四世)後,維多利亞就成為英國王室中惟一的後嗣。為了保證王位的順利繼承,議會確定維多利亞為威廉四世之後的假定王位繼承人。維多利亞是在第二年才知道這一決定的。那天上曆史課時萊純事先有意將一張英王世係圖夾在教科書中,維多利亞發現之後,先是驚訝,再是發問,最後終於恍然大悟。雖然當時她並沒有什麽過分的表示,隻是平靜地說了一句:“我一定要好好做人。”但事後她悄悄躲開眾人,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哭了一通,以宣泄內心的複雜情感。這時,12歲的維多利亞已經懂得王位繼承人應有與眾不同的儀態,即使在最心愛的人麵前也是如此,所以當她忍不住要流淚時,甚至有意避開母親和有生以來最好的朋友萊純。成為王儲的維多利亞並沒有獲得比從前更多的快樂,原因在於她的母親肯特公爵夫人。由於在當時確定維多利亞王儲的身份時,有“假若在維多利亞成年之前國王(威廉四世)去世,由肯特公爵夫人攝政”一句,於是公爵夫人便開始染指朝綱。身為國王的威廉四世當然對此極為不滿,而公爵夫人卻依然我行我素。威廉四世懷恨在心,在1836年他的生日之際,當著100多位賓客的麵公開向肯特公爵夫人發難,指責她故意挑撥國王與侄女的關係,並要求從今以後維多利亞必須按規定參加每一個宮廷儀式。此外,威廉四世還刻薄地稱,希望上帝能讓他多活六個月,那時維多利亞就將達到18周歲,這樣權力就不會落在品行和能力一點也靠不住的肯特公爵夫人之手。這是維多利亞生平第一次經曆如此猛烈的政治風暴的洗禮,她對政壇的冷酷和無情因此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威廉四世的願望實現了,1837年6月20日——也就是維多利亞剛度過18歲生日的26天之後——的清晨,威廉四世聽從了上帝的召喚,回歸了天國。當宮內一切都已了結,大主教和宮廷大臣趕到肯辛頓。

六點鍾時公爵夫人叫醒了女兒,告訴她大主教和宮廷大臣來了並想見她。維多利亞獨自一人走進兩位報信人侍立的房間。科寧厄姆勳爵跪下,正式稟報了國王的去世;大主教又補充了一些有關個人的細節。看著麵前這兩個唯唯諾諾的權貴,她明白自己已是英國女王。她在那天的日記中記道:“既然天置我於此位,我將竭盡全力對國家完成我的義務;我還很年輕,雖說不是全部,但在很多事情上也許還很缺乏經驗,不過我相信,我比任何人都更有去做好正當合理事情的真情實意。”上午9點,女王單獨接見內閣首相墨爾本,她向首相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任你和其他內閣成員總攬政務”。11點半,她第一次出席樞密院會議,並以她雍容典雅的氣質,和自有的君王之威,很快就博得了樞密院成員的敬佩。依照英國王室的傳統,一年之後,方隆重舉行了維多利亞的加冕典禮。經過一係列複雜的程序,維多利亞坐上了王位,戴上了王冠,度過了“一生中最可驕傲的一天”。英國應該感謝上帝的恩賜,若不是喬治三世的四個兒子隻有維多利亞一個後嗣,若不是其餘的繼承人都過早夭折,那這頂王冠也不會戴在維多利亞的頭上。而大英帝國的未來,也變成了一個未知數。但以想像,那位假定的繼承人,不可能比維多利亞做得更好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