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夏朝

  禹伐苗苗,在古史書中又稱有苗、蠻、南蠻,相傳為顓頊的後代。也有人說他們的祖先是帝鴻氏。帝鴻氏有個不成才的兒子叫渾敦。渾敦就是驩兜,他曾是苗中最有勢力的個酋長,在堯時被流放到崇山(即嵩山)。他的後代向南遷徙,成為南蠻中的個部落。苗可能是由個氏族或部落組成的個部落聯盟。他們活動的區域很廣。戰國時著名軍事家吳起說:“昔者苗之居,左有鼓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戰國策·魏策》)。彭蠡指今湖北東部和江西鄱陽湖帶,古代此地區湖澤較多。古洞庭範圍較廣,大體上包括今湖北南部和現在的洞庭湖。文山在今江西吉安東南。衡山指現在安徽的霍山。苗就是仗恃著這樣個有利的天險地區,經常侵擾其他氏族、部落。

  苗早在堯時就已有部分越過長江到達今河南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帶活動。堯曾和苗在丹山大戰,結果被堯打敗而歸順。但是堯並沒有跨過長江與苗其它部落再戰,而是采用分化的辦法,將歸順的這部分苗人遷到了危。舜時又將歸順的苗中的部分苗人遷往北方。同時為了防止苗再反叛向北越過長江,便通過交往的方法,想改變苗人的習俗。因為在苗這個部落聯盟中,各個氏族、部落的情況各不相同。

  有的已進入定居農耕,有了貧富分化,形成了階級。有的還處於不定居遊牧階段,這部分人流動性很大。所以,堯舜采用逐步,變更其習俗的辦法對他們加以分化。但是苗在江漢流域的勢力仍然很大。

  禹在治理洪水過程中,苗也參加了治水工程。但是治水成功以後,各氏族、部落都得以論功行賞,隻有苗未受賞。苗因此又不服而反叛。禹準備用兵去征伐,但舜製止說:我們自己的德薄,反要用武力去征伐苗,是不道德的事。於是“修教年,執幹戚舞,有苗乃服”(《韓非子·蠹篇》)。

  塗山大會禹建立的夏王朝,以原華夏部落聯盟為基礎,統治地區由原來的中原地區擴大到黃河上下、大江南北。當時在這些地區小邦林立,社會發展階段也各不相同,雖然,禹伐苗的勝利迫使這些氏族、部落統在禹的領導下,但仍隻是種聯盟的形式。而且在當時,地處東方的東夷部落勢力也很強大。禹征苗時,曾想聯合東夷共同出兵,可是“禹攻苗,而東夷之民不起”(《戰國策·魏策》)。因為東夷集團與苗有婚姻關係,當然不願助禹攻苗。但在東夷部落中的些氏族酋長,又與華夏部落聯盟有聯盟關係,如皋陶和益,都是來自東夷的氏族酋長,在舜時就擔任過聯盟中的職務,後又協助過禹治理洪水。所以盡管東夷之民不願助禹伐苗,禹也沒有對東夷用兵。禹建立夏王朝以後,為了緩和些氏族、部落與夏王朝的矛盾,首先封堯的兒子丹朱於唐(今山西翼城西),封舜的兒子商均於虞(今河南虞城西北),使其“皆有疆土、以奉先祀”(《史記·帝本紀》)。原來禹作部落聯盟領袖時,曾準備推薦皋陶為自己的接班人,但不陶死得早,禹因不陶之賢,所以封其後人於英(即春秋時期的蓼國,在今河南固始東北)和(今安徽安境內)。同時又封與夏同姓的姒姓氏族、部落和與夏後氏有婚姻關係的酋長們,如司馬遷所說的:有扈氏、有男氏、斟尋阝氏、彤城氏、攝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以及原來的些氏族、部落為諸侯。

  安撫了原華夏部落聯盟中各氏族、部落之後,為統江南地區各氏族、部落和鞏固對東夷的統治,“禹南省方,濟於江”(《淮南子·精神訓》)。“省方”就是巡視,禹以天子的身份到東南各地去巡狩並和各方諸侯約定時間在塗山相會(此塗山又名當塗山,在今安徽蚌埠市西、淮河東岸)。到了相會的時間,從方趕來的氏族、部落酋長多達萬人以上。而且都帶來了朝賀的禮物。大國進玉,小邦獻帛,所以後世史家說:“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這次與天下諸侯相會時,舉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的祭儀,表示禹是受命於天帝,是天之子,從而掌管天下。同時,奏起大夏之樂,表演幹戚之舞。許多邊遠地方來的諸侯,方伯們欣賞到這些聲情並茂的樂舞,看到如此有禮儀的祭祀,都對先進的中原文化讚不絕口,不得不佩服禹領導有方。大夏之樂熱情地歌頌大禹治水之功,幹戚之舞又顯示出夏軍的威武雄壯。於是方諸侯同聲稱頌禹的功德,都表示願臣服於夏王朝,歲歲稱臣,年年納貢。禹雖然顯示出天子的威儀,但是為了擴大夏王朝的疆域,鞏固王朝的統治,將各地的氏族、部落統於夏王朝,就封前來相會而未有封號各氏族、部落酋長為諸侯或方伯,並和各方的諸侯、方伯協商,每年向夏王朝進納貢賦的種類和數量,最後向大家宣布了規定的貢獻。這些來自黃河流域,大江南北的諸侯、方伯們都紛紛表示遵照天子之命執行,不起心。

  塗山大會諸侯,是禹向天下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個標誌,也是禹力圖統全國的次檢驗。塗山大會以後,禹為了紀念這次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盛會,將各方諸侯、方伯進獻的“金”(青銅)鑄了個青銅鼎,象征著統天下州萬國,為夏王朝鎮國之寶。

  誅殺防風氏塗山大會之後禹又在苗山的行宮接受諸侯、方伯們朝見,宣布自塗山大會以來諸侯對夏王朝的貢物和其他貢獻,按其貢獻大小會計賞物和加封號。計功封賞以後,又舉行了祭祀儀式和慶功會。當然這次的慶功會上又演奏了中原樂舞,使各地諸侯、方伯們再次領受了中原先進的禮樂。就在計功封賞和慶功會之後,才見個叫防風氏的諸侯姍姍來遲。防風氏的族居地就在距苗山不遠的地方(在今浙江德清)。此人原是古越人部落支的個酋長,曾表示臣服於夏。

  防風氏生得高大健壯,常自恃其有勇而欺淩其他部落,在越人各部落中也算是個有勢力的部落酋長。他早就有建國稱王之心,可是他得知苗這樣個比他還大得多的部落都被禹率軍打敗,隻得到塗山參加朝見禹的大會。在那裏他接受了禹的封號,表示願意聽禹的教化、號令,臣服於夏。但是他總想獨霸方,禹巡狩到苗山時,他本應先去朝見,可他不但沒有先去,反倒有意在苗山會期之後才到達。而且見禹時不但不認為自己遲到有罪,態度還十分傲慢。

  防風氏的所作所為,為禹的政令所不容。為了警告各地諸侯、方伯,禹毅然命令將他殺了,並且暴屍日。諸侯、方伯們見此情況,深知夏王朝的國威和夏天子的權威神聖不可冒犯,都致表示防風氏該殺。誅殺防風氏是禹行使王權的開始,也是第次以天子的威力誅殺諸侯。

  啟繼位及太康失國禹在苗山大會諸侯,誅殺防風氏的消息,傳到各地,些沒有參加苗山大會的氏族、部落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但是禹由於辛勞過度、積勞成疾,在苗山病不起,到了這年夏曆月,便與世長辭。禹死的消息傳出後,全國人民都十分悲痛。

  禹代中為華夏部落聯盟領袖以後,曾想推薦皋陶為自己的接班人,可是皋陶在禹代中沒有多久就病死了。禹建國以後,又選定了伯益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當他去世後,他的兒子啟即殺死伯益,召集鈞台(在今河南禹縣)大會,宣布自己擔任領袖職務,定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正式建立起中國曆史上第個“家天下”的王朝。這石破天驚的舉動,標誌著早期國家的正式形成,中國曆史從此由原始社會邁入了階級社會。

  啟登上夏王寶座,引起有扈氏的不滿,並起兵反對。

  於是啟決定討伐有扈氏,在出兵前召集卿,即軍之主將,舉行誓師大會。

  誓師以後,啟率領軍兵將和有扈氏大戰,因夏王朝的軍隊訓練有素,把有扈氏的兵將殺得大敗而逃。夏軍直打到扈地,殺了有扈氏,這場我國古代史上最早有名的戰役——“甘之戰”,以夏軍戰勝而結束。

  啟滅了有扈氏以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便效法其父夏禹當年“塗山大會”的辦法,下令各地諸侯、方伯前來鈞台(在今河南禹縣南)相會。各地諸侯、方伯方麵是感禹的功德,心擁護夏王朝;另方麵有扈氏的下場也是前車之鑒,不敢不來。

  正當啟在鈞台大會諸侯、歌舞升平的時候,夏後氏家中卻發生了內訌。原來禹的幼子武觀見其兄啟繼其父禹作了天子後,改禹在世時的勤勞、節儉、樸實的作風,尤其是在鈞台大會時那種鋪張和享受,羨慕不已,覺得要是自己能夠繼位作王,稱天子,受天下諸侯、方伯們的朝賀,有多麽威風!而在鈞台大會上,武觀是諸侯,當然也應隨班朝賀。

  但武觀心中不服,認為都是兄弟之輩,啟做了王,稱天子,受天下諸侯、方伯們的朝賀是應當的,自己親弟兄就是不必如此守禮了。就在朝賀、祭祀、宴樂等禮儀方麵都馬馬虎虎地應付,還口出怨言。啟感到弟弟武觀不服管教,於是放逐武觀於西河,西河指今河南滑縣和浚縣帶地區,因當時河水(黃河)流經其境,這地區是在黃河西岸,故稱西河。武觀被逐放在西河以後,大為不平,就蓄積力量,年後“以西河叛”(今本《竹書紀年》)。啟命令彭國(在今江蘇徐州市)的方伯壽率兵前去征伐武觀。

  彭伯壽率兵跨過黃河,武觀雖也以兵抵抗,但終究兵力有限,隻好投降、認罪。彭伯壽將武觀帶回都城交給啟,雖然武觀認罪,但啟對他終不放心,最後還是把武觀殺了。

  這是啟為了鞏固夏王朝的統治,用武力來平內亂的件大事。

  啟經過甘之戰滅了有扈氏,經過征西河誅殺了武觀之後,統治地位鞏固了,成為統天下的天子。

  啟在鞏固了統治之後,又過了幾年安穩日子,便生病死去。

  啟死後,由他的兒子太康繼位為夏王。

  太康即位以後,整天隻知“盤遊”又“不恤民事”,於是民怨起,諸侯、方國也開始產生離心。次,他跨過洛水去打獵,而且長時間不返國都,這給地處黃河以北有穹國的方伯後羿造成了進攻的機會。他趁太康渡洛水而暢遊,擁兵占據夏都,以重兵把守洛水北岸拒絕太康返國。

  太康無奈,隻得向東流落。最後找了個地方修築了座城住下來。後來此地就叫太康,他在這兒居住了約10年而病死。太康死後,仲康、相相繼繼們。

  後羿將太康逼得向東流亡以後,利用夏朝人民對太康不滿的情緒,奪取了夏王朝的政權。雖然後羿取代了太康,掌握了夏王朝的政事,但因夏族自大禹以來,在各地諸侯、方國中的威望很高,後羿並沒有完全得到諸侯、方伯們的擁護。

  寒浞篡權寒浞原為寒國(今山東省濰縣東北)的個奸詐子弟。寒是個地方,原是東夷部落的個氏族的族居地,禹時臣服於夏王朝,封作方國,此時的方伯叫伯明。伯明對寒浞的奸詐行為很厭惡,把他從寒國驅逐出來。寒浞就流浪到有穹國,為後羿所收養。寒浞有手吹拍的本領,會百般向後羿獻媚,為後羿出了不少吃喝玩樂的主意,深得後羿的寵信,認為是輔佐自己之人才。當後羿奪取夏政以後,寒浞就以輔佐功臣自居,不但參與政事,而且還常進出後羿的宮闈,向後羿的妻妾獻媚取寵,暗中勾搭。又對同僚們廣泛行賄,交結人心,博取大家的信任。對人民則進行欺騙愚弄。他千方百計地誘使後羿以田獵為樂,忘其政事。寒浞就是用這些方法來培植自己的勢力,其目的就是要奪取後羿的國家權力和霸占其妻妾,使諸侯、方伯和國中的人都服從於他。但是後羿自恃其勇,毫不察覺,仍然經常外出打獵,把大權完全交給了寒浞。

  寒浞經過幾年的準備,將後羿身邊的親信隨從都收買好。有天後羿出行打獵玩得正高興,他的家將便乘機將他殺死。

  後羿被殺以後,家將們還將他的肉煮了,強迫他的兒子吃。他的兒子不忍心食其父之肉,也被殺死在城門口。於是寒浞奪取了有穹國的大權,霸占了後羿的妻妾和財產,自稱有穹國王。

  寒浞霸占了後羿的妻妾之後,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取名叫澆,小的取名叫豷,長大後皆勇力過人。而寒浞仗恃著自己的奸詐,善於用虛偽缺德的手段欺騙人民,而不是對人民真正的施以恩德。為了擴大有穹國的勢力,統治天下,後羿把大兒子澆封在過(今山東掖縣北),小兒子豷封在戈(今河南杞縣與太康帶)。雖然如此,仍對相的存在覺得不放心。因為相自從遷到帝丘以後,也在斟灌、斟尋阝兩個諸侯的協助下,盡力擴充實力,準備消滅寒浞,奪回失去的政權。

  由於太康失德,東夷的各氏族、部落紛紛叛夏。有穹國的後羿本來就是東夷中的個氏族,在夷人中有很大的影響。後羿奪取夏王朝的政權以後,東夷中的些部落就擁護有穹國。相被逼遷至帝丘,斟灌、斟尋阝國又與夷人為鄰相處。相在斟的協助下擴充實力,首先就與夷人發生了矛盾。相傳在夏想到帝丘以後的初期,就發生過“征淮夷”和“征風夷及黃夷”的戰爭(《竹書紀年》)。

  由於在相初期對東夷的征伐取得些勝利,引起寒浞的恐懼,於是寒浞命他的大兒子澆“帥師滅斟灌”。第年澆又帥師伐斟尋阝氏。斟尋阝氏雖勢孤力薄,但還是和澆“大戰於濰”。斟尋阝氏憑借著濰水之險與澆大戰。因澆兵多而勇猛,結果被澆“覆其舟,滅之”(今本《竹書紀年》)。

  澆滅了斟灌氏和斟尋阝之後,即揮師直抵帝丘。相因“斟”被滅,勢孤無援,結果被澆殺死。相自遷居帝丘到被殺,約20多年。此後有穹國的勢力又有所壯大,寒浞愈加驕橫。

  少康複國在後羿逐太康代夏政時,夏王朝中有不少臣僚,服事後羿為有穹國的臣僚。其中有個叫伯靡的臣子,見後羿被家眾殺了以後,寒浞奪取了有穹國王位,就棄官逃走,逃到個叫有鬲的諸侯國(今山東德州北),依附於有鬲氏。當相被逼遷於帝丘後,伯靡在有鬲氏的幫助下,也在積蓄力量,準備滅寒浞,恢複夏王朝的統治。

  寒浞命澆殺相時,相的妃子後緡已懷孕在身,見相被殺,就從城牆個洞中逃了出來。後緡是夏王朝諸侯有仍氏之女,所以逃出來後就直奔有仍(今山東濟寧)。後緡回到娘家不久便生了個兒子,這就是相的遺腹子少康。有仍氏因少康是夏後氏之遺孤,對他特別愛護。少康長大後,有仍氏便命他作了牧正,也就是主管畜牧的官。少康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對寒浞和澆滿懷仇恨,同時又隨時警惕著,怕澆知道他是相之子而加害於他。

  因為有仍是個較小的諸侯,少康在那裏作牧正之事,沒過多久就被澆得知。澆派了個叫椒的人前往有仍尋找少康。椒還沒有到有仍,少康就得到了消息,於是從有仍逃奔到有虞(今河南虞城)。有虞的諸侯叫虞思,是有虞氏之後,世代與夏後氏親善。得知少康是夏相之子,虞思就熱情接納,命少康作有虞國的庖正,也就是掌管膳食的官。

  這樣安排少康是為了避免澆來殺害。

  虞思不但命少康作了庖正,而且還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又把綸(今河南虞城東)這個地方分給他住。在此地,少康有10裏見方的土地,有500個人供其使用。因此,少康廣泛施恩布德,團結群眾,準備複國,並且暗中收集夏王朝的人,又安撫在夏王朝中作過官的人。還派了自己身邊個叫女艾的人混到過城中去打探情況,派自己的兒子季杼到戈城去誘惑豷。

  就在少康準備滅澆、豷的同時,依附於有鬲的伯靡也在積極地準備行動。所謂“靡自有鬲氏,中國之燼”(《左傳·襄公年》),就是將斟灌、斟尋阝國的殘餘部隊招撫到有鬲,重新武裝起來。此國流散的人,與澆有亡國之仇,不但易於招撫集中,而且十分勇敢。伯靡得知在有虞的少康是相的遺子,夏後氏之根苗尚存,就以禹之功德來鼓動人們參加滅寒浞的隊伍。因此很快就組織了支很有戰鬥力的武裝。他率領這支隊伍路未受什麽阻力就攻入有穹國都穹石。寒浞未及防避就被眾軍所殺。伯靡又帥師直奔有虞迎少康回到夏邑。少康又命伯靡助女艾在過城誅殺了澆,滅了過國。澆死,在戈的豷也就孤立無援。季杼見時機已到,就乘機殺了豷,滅了戈國。自此建立了約有40年的有穹國也就被滅亡了。

  伯靡和夏後氏的貴族們擁少康繼位為夏王,“複禹之跡,祀夏配天,不失舊物”(《左傳·哀公元年》)。各地的諸侯、方伯得知少康回到了夏都,恢複了夏禹的基業,奉祀夏的祖先和天帝,維護了夏朝原有的統治,都紛紛帶著貢物前來朝賀。

  從夏杼東征到胤甲少康重建夏王朝以後,由於關心生產,治理水患,使社會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王朝的統治也得以鞏固,但東夷諸部落、方國的時服時叛,終是大憂患。少康即位初年,東夷中隻有“方夷來賓”(《竹書紀年》),所以與東夷的關係仍處於敵對狀態。少康想對東夷進行征伐,就在準備力量時,少康卻得病而死。其子杼繼位為夏王。

  杼繼位以後,繼承少康的遺誌,積極準備征伐東夷。相傳杼為了戰爭的需要發明了矛和甲。矛是進攻的武器,甲是防禦的衣服。這時甲當然還不是銅甲,而是皮甲,用獸皮製成的,如犀皮甲之類。因為東夷人善射,有了皮甲就能防身。

  杼為了擴大夏王朝的統治範圍,即位不久就將王都由斟尋阝(即太康所居之地今河南鞏縣)遷到黃河北岸的原(今河南濟源西北)。當其完成征伐東夷的準備以後,為了戰爭的需要,又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北),然後出兵征伐東夷。

  杼率兵征伐東夷的過程中,得到沿途各地諸侯、方國的支持,所以較順利地征服了分布在今河南東部、山東和江蘇北部帶的夷人部落,而且直打到大海之濱。杼征東夷,不但使東夷諸部落臣服,而且還獲得了隻“尾狐”。杼班師回朝不久就死去了,死時年僅27歲。杼雖然年紀很輕,但是“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後氏報焉”(《國語·魯語上》)。在夏族後人看來,杼是能繼承禹的事業的個有作為的王,他不但能鞏固夏王朝的統治,而且還重新征服了東夷諸部落,所以給他以隆重的祭祀。

  杼死後,他的兒子槐繼位為夏王。因為杼征東夷的勝利,夏王朝的威望在各地諸侯、方國中又大大增高,些原來叛離的方國又重新臣服於夏。夏王朝與東方諸夷人的關係有了較大的改善,這對東部夷人分布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槐時,夏王朝無內憂外患,以夏族奴隸主貴族為首的統治更加鞏固,社會生產也有所發展。槐在位約44年而死。其子芒繼位為夏王。芒即位的第年舉行了次很隆重的祭祀黃河之神的儀式。

  關係著夏朝主要統治區域——中原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黃河,自太康失國後,統治階級為了爭奪統治權而長期發動戰爭,致使黃河長年失修,河水為患。少康重建夏王朝後,任命商侯冥為水官,經約20餘年的治理,消除了水患。又經過杼、槐兩代約60年的時間,河水沒有泛濫,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可以說是穀豐登、畜興旺。這在統治階級看來是河神賜福,因此要舉行祭祀來酬報河神。在選定的吉期,芒率領王朝中的臣僚、官吏以及些前來參加祭祀的諸侯、方伯來到黃河下遊的岸邊,舉行了祭祀儀式。

  除了有鼓樂、祈禱的祭文外,還將豬、牛、羊等作了犧牲沉於河中,而且還將象征著先祖大禹當年治水成功後舜所賜予的玄圭(黑色的玉圭)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誠和儀式的隆重。這就是後世史書中所說的“沉祭”。這種祭祀河神的儀式在我國曆史上延續了數千年。祭河之後,芒又率領臣僚們到東方地區去打獵,直遊玩到了東海之濱,還捕捉了條很大的魚。群臣齊向芒稱賀,認為是河神所賜,可永保太平。

  芒在位約58年而死,其子泄繼王位。泄末年,見夷自祖父槐時就臣服,而且世代服侍夏王朝始終不渝,於是給夷都封為諸侯。這樣夏王朝與東夷、淮夷的君臣關係得到了進步的鞏固。

  泄在位約25年而死,其子不降繼王位。“不降即位,年,伐苑”(《竹書紀年》)。

  苑為夏王朝西部的個方國,確切的今地不得而知。不降在位約59年,因年老將王位讓給了弟弟扃。扃在位約18年而死,其子胤甲繼王位。

  胤甲即位後,將王都遷至西河(今山西西南部)。胤甲末年,天大旱,酷熱異常。古代人缺乏天象知識,認為“天有十日,更番運照”,即每天出個太陽,普照大地,周而複始。若是天旱,酷熱,測定是“十日並出”。古書中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的傳說(《淮南子·本經》)。而胤甲時也發生“天有祅孽,十日並出”(《竹書紀年》)。統治階級講迷信,把發生大旱看作是天上有妖怪在作祟。胤甲就在這年死去。

  胤甲死後,王位由不降的兒子孔甲繼承。

  孔甲在位約年死去,他的兒子皋繼王位年就死了。皋的兒子發繼王位。發在位約年而死,其子履癸繼位。

  夏桀亡國履癸又名桀,是夏王朝最後個國王。是我國古代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是個有才智又有勇力的人,他能夠人生擒兕、虎,折斷鉤索,其力之大,無人可比。但是性情很暴躁,又很殘忍,動輒殺人。他酷好聲色,又好喝酒。桀勞民傷財,殘害人民,在諸侯、方伯中也引起了不滿和反抗。他為了控製局勢,就下令在有仍這地方(今山東濟寧)會見諸侯、方伯。雖然許多諸侯、方伯懾於桀的武力,不得不前去赴會,但各自都懷有戒心。而桀召集有仍之會,方麵要顯示他是天子,仍有威力,另方麵要向諸侯、方伯們斂財,征收貢物,供他揮霍。但是“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左傳·昭公年》)。

  有緡是夏王朝東部(今山東金鄉)的個方國,有緡首領見桀是個暴虐貪婪的國王,不等會散就先回國。有緡氏的這行動,激怒了桀。桀便率領參加“有仍之會”的各諸侯、方國出兵征伐有緡。有緡國小力弱,當然無法抵禦。滅了有緡之後,將其財物、美女、人口盡數擄掠到王都。但是桀所作所為被各諸侯、方伯看在眼裏,更加和夏王朝離心離德,叛夏的更多了。

  夏朝末年,活動在東方地區的商國,逐漸強大起來。大約在公元前1750至1700年之間,商湯起兵伐桀滅亡夏朝。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