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還聯合張、楊內部的進步人士高崇民、王菊人、申伯純等,幫助張、楊消除某些隔閡,使兩軍關係在聯共抗日這個共同基礎上逐步得到改善。1936年上半年起,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實際停止了敵對狀態,西北地區各派武裝力量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實現了大聯合。

  1936年8月,日本卵翼下的內蒙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和李守信、王英等偽軍在日本關東軍的策動和配合下向綏遠發起進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第35軍軍長傅作義率部抵抗。11月,傅作義部在紅格爾圖痛殲日偽軍,乘勝收複了百靈廟、大廟等失地,取得了局部抗戰的勝利。全國人民展開了空前熱烈的援綏運動。

  綏遠抗戰,蔣介石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傅作義。但他仍然頑固堅持“剿共”方針。

  兩廣事變解決後,蔣介石立即集結重兵於陝甘根據地周圍,大批國民黨軍政要員也奉命雲集西安,緊張部署“剿共”軍事。10月31日,蔣介石頒布對紅軍的總攻擊令。紅軍多次退讓後被迫應戰,11月21日在寧夏環縣山城堡全殲胡宗南部78師2個團,這是將近十年的國共內戰的最後一仗。12月1日,毛澤東、朱德致函蔣介石,再次要求蔣介石立即停止內戰,增援綏遠抗戰;並給紅軍以抗日出路,開赴晉綏前線。蔣介石不但拒絕共產黨的正義要求,而且在河南洛陽再次召開“剿共”軍事會議,策劃調集30個師的嫡係部隊開往西北,圖謀一舉消滅紅軍。12月4日,蔣介石親飛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執行“剿共”命令,否則將東北軍、西北軍分別調往福建和安徽。張、楊決心既不再參加內戰,又不離開西北。張學良慷慨陳詞,多次勸說蔣介石放棄內戰政策;楊虎城也據理力爭,拒不服從“剿共”命令。蔣介石毫無悔悟之意,表示誓不改變“剿共”計劃。9日,西安地區1萬多學生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愛國請願遊行,國民黨特務開槍鎮壓,憤怒的學生衝出城門前往華清池向蔣介石請願。蔣介石電令張學良派兵武力製止。

  張學良為學生激情所感動,10、11日兩天又接連向蔣介石進諫,竟被蔣介石斥之為“犯上作亂”。張學良為情勢所迫,與楊虎城商議,決心實行“兵諫”。

  1936年12月12日淩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衛隊包圍了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楊虎城部隊控製了西安全城,扣押了陳誠、蔣鼐文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隨即通電全國,陳述事變動機完全出於抗日救國,對蔣介石本人必定“保其安全,促其反省”;提出了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救國會領袖,開放民眾愛國運動,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抗日救國主張。張、楊還電告中共中央,邀請派代表團來西安共商大計和處理捉蔣後事宜。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國際上,日本企圖乘機挑起中國大規模內戰,公開威脅南京政府,暗中支持“討伐”張、楊。英、美為遏製日本的擴張,希望和平解決事變,甚至表示隻要蔣介石能維持統治,就不妨同共產黨采取某種形式的聯合以共同對付日本。蘇聯和共產國際一方麵認為西安事變是張學良的“投機”,是“破壞”中國抗日力量的團結;另一方麵主張事變的和平解決。在國內,國民黨內出現了所謂“討伐派”與“主和派”的對立,戴季陶等極力主張明令“討伐”張、楊,轟炸西安,何應欽被推為“討逆軍總司令”,“討伐派”一度占了上風。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齡等力主用和平方式營救蔣介石,反對“討伐”張、楊。國民黨內馮玉祥等抗日民主勢力也積極主張和平解決,反對內戰再起。地方實力派中多數呼籲“政治解決”,少數主張付諸武力。東北軍、西北軍多數官兵要求殺掉蔣介石。紅軍將士和根據地人民中的多數也主張嚴懲蔣介石,但又憂慮內戰再起。

  麵對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中共中央經過多次慎重研究,正確分析了事變的性質及其前途,指出這是中國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也是國民黨中的實力派之一部,不滿意南京政府的對日政策,要求立刻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內戰,一致抗日,並接受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的結果。事變的發展可能有兩個前途:或是由此引起更大規模的內戰,削弱全國抗日力量,推遲全國抗戰的發動,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親日派歡迎的;或是由於事變的和平解決而結束“剿共”內戰,使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更迅速建立起來,早日實現全民族抗戰,這是中國人民和一切抗日愛國分子所希望的。

  中共中央從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一)堅決反對新的內戰,主張南京和西安之間在團結抗日的基礎上和平解決;(二)用一切方法聯合國民黨左派,爭取中間派,反對和揭露親日派發動內戰的陰謀,推動南京政府走上抗日道路;(三)給張學良、楊虎城以政治上、軍事上的積極援助,使之徹底實現共同抗日主張,並切實做好防禦準備,隨時迎擊親日派和日軍的武裝進攻。

  根據這個方針,中共中央采取了一係列有力措施來促成事變的和平解決:(一)12月15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紅軍將領發出《關於西安事變致國民黨國民政府電》,堅決支持張、楊的抗日主張,重申國共合作、團結救國的一貫主張,力主和平解決事變。

  19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聯名發表通電,向全國各界表明共產黨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根本立場。(二)應張、楊的請求,紅軍主力集中於西安附近的三原、涇陽等地,隨時準備配合東北軍、西北軍迎擊親日派的進攻。(三)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前往西安參加和平談判。

  12月16日,周恩來等到達西安,向張、楊闡明了中共中央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指出隻要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就可釋放他回南京,這將有利於全民族抗戰的發動。張、楊對中共的抗日救國誠意十分感動,更加堅定了逼蔣抗日的決心。22日,宋子文、宋美齡兄妹一行到達西安。23日,周恩來作為中共全權代表參加了張、楊與宋氏兄妹的談判,經過兩天開誠布公的會談,終於達成了六項和平協定,即:(一)改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肅清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二)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三)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四)召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五)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六)其他具體的救國辦法。24日晚,周恩來會見了蔣介石,尖銳指出目前形勢是非抗日無以圖存、非團結無以救國,堅持內戰必自速其亡,隻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

  蔣介石被迫表示同意業已達成的六項和平協議。25日,蔣介石由張學良陪同飛離西安返回南京。西安事變終於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諸種社會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它迫使蔣介石下令撤離了包圍陝甘寧根據地的國民黨軍隊,實際停止了對紅軍的進攻,基本結束了反共的十年內戰,從而開始了國內和平的新時期;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盧溝橋事變日軍強占中國東北三省後,不斷向南進逼,於1933年先後攻占山海關、承德及長城各口,並逐步蠶食,大舉進關。至1935年,日軍侵占了河北、察哈爾省大部地區,策動漢奸進行了所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在內蒙還策動成立了所謂“蒙漢國自治政府”。1936年4月,日本軍部製定了《華北指導方案》;8月7日,召開了“五相”會議,以軍部提出的方案為基礎,討論通過了《國策基準》。規定日本的“根本國策在於國防和外交相結合,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地位的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實現日滿華三國的緊密提攜……作為對大陸政策的基準。”企圖將整個中國置於日本的勢力範圍之內。具體目標是首先攻占華北,與東北、內蒙連成一片,作為其在華的後方基地,進而侵占華中,達到吞並全中國的戰略目的。

  日本政府在侵略方針指導下,瘋狂擴軍備戰,不斷增加軍費預算和軍隊數量,大力改善武器裝備。同時,日本軍部製定了具體的侵華作戰計劃,並規定了對華作戰初期的目的是占領華北和上海及其附近地區,壓製長江水域。隨後,日軍不斷從國內和東北抽調大批飛機、坦克和大炮,充實華北力量;在古北口修築炮兵陣地,在北寧路屯駐重兵,隨時準備入關支援作戰。與此同時,日本在華北的駐屯軍也按作戰要求配備,將其精銳第4混成旅團主力駐屯天津以及北平至榆關鐵路沿線,並進行軍事演習,不斷向中國駐軍挑釁。1936年9月18日,日軍製造了“豐台事件”,以1個大隊的兵力占領了豐台這個北平西南的咽喉要地。1937年5、6月,日軍先後在承德、天津和大連召開軍事會議,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叫囂:3個月內解決中國。之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建議:“從準備對蘇作戰考慮,必須立即給中國政府以打擊;並認為“進攻中國的時機業已成熟。”至此,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已如弦上之箭,進入了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際。

  此時,駐守平、津一帶的是國民黨軍第29軍,軍長為宋哲元,轄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5個獨立旅,總兵力約10萬人。友鄰第53軍駐保定、石家莊地區,第37軍駐邢台、邯鄲地區。麵對日軍隨時可能發動戰爭的緊急局麵,第29軍自6月起加強了對北平市、郊的巡邏和防衛,在盧溝橋一帶既設陣地也增加了兵力並實行了夜間警戒。6月26日起,對北平實行了夜間特別警戒,並指定第37師師長馮治安負責指揮。盧溝橋和宛平縣城是第29軍特別重視的守備地區,由第37師第219團第3營駐守(自1936年春起一直駐防該地),營長為金振中。該營為加強步兵營,轄4個步兵連,配屬重機槍連和輕、重迫擊炮連各1個,計1400餘人。金振中向馮治安表示:“本著師長的訓示,以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則維護目前局勢。但若日軍強攻時,必抱定與城、橋共存亡的決心,以維護本軍名譽和報答全國同胞。”針對日軍的囂張氣焰,金振中不斷加強對官兵的愛國教育,並要求全營官兵在吃飯、睡覺前都要高呼:“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以激勵官兵守土抗戰的決心和鬥誌。

  此時,北平已處於日軍的三麵包圍之中,西南的宛平城與盧溝橋成了北平的唯一門戶。日軍虎視眈眈,誌在必奪。

  1937年7月6日,駐豐台的日軍冒雨在盧溝橋東北側龍王廟一帶組織演習,並緊張地構築工事,還到宛平城東門外,要求通過縣城到長辛店地區演習,遭守軍拒絕。日軍異常惱火,相持10餘小時後退回豐台。針對如此緊張氣氛,第110旅旅長何基灃要求第219團:“注意監視日軍行動”,“如日軍挑釁,一定要堅決回擊。”金振中營全體官兵早已憤慨萬分,一致表示日軍若要采取行動,一定誓死抵抗。金振中隨即召開軍事會議,命令各連作好戰鬥準備,並規定日軍進入陣地前100米內即準射擊。

  7月7日上午,豐台日軍又來到盧溝橋以北地區舉行演習,蓄意挑釁。下午,第8中隊近600人,在中隊長清水節郎率領下進至龍王廟附近,聲稱要進行夜間演習,並加緊搶修工事。日軍的種種跡象,引起守軍和宛平縣政府的密切注意。天黑前,宛平警察局即將東門關閉,不準人員出入。暮色降臨後,清水節郎指揮日軍開始夜間演習。22時40分,宛平城東北日軍演習地區突然響起一陣槍聲。少頃,幾名日軍來到宛平城下,偽稱1名士兵失蹤,硬要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軍嚴正拒絕。日軍第1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和駐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久太郎當即與冀察當局交涉,聲稱:“仿佛聽到宛平城內之軍隊發槍數響,致使演習部隊失蹤日兵一名,要求進入宛平搜索失兵。”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答複:“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本軍隊事前未經我方同意即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法,妨害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們不能負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搜查,致起誤會。”心懷鬼胎的日軍極為不滿,公開威脅:如不同意,日軍將以武力保衛前進。

  秦德純隨即通知馮治安和第219團團長吉星文,要求嚴密戒備,準備應戰。

  此後,日軍又說失蹤士兵已歸隊,要求雙方一起調查失蹤原因。正當中日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時,豐台增援的日軍第3大隊主力趕到,又無理要求守軍撤出宛平城西門外,讓日軍進入東門,遭到吉星文的嚴詞拒絕。

  8日2時,日軍副聯隊長森田徹前往加強指揮。金振中在得知日軍增援時,即抽調第10連申仲明排到鐵路橋頭協助李毅岑排防守。4時50分,大隊長一木清直率第3大隊主力成四路縱隊,氣勢洶洶地向鐵路橋撲來。申仲明站在橋頭,阻止日軍繼續前進,日軍突然開槍射擊,申仲明不幸中彈犧牲。申仲明是地下共產黨員,長期在士兵中宣傳抗日主張,為堅持抗戰作出了貢獻。申仲明的鮮血激怒了守橋官兵,在李毅岑指揮下,為捍衛民族尊嚴和祖國領土,打響了保衛盧溝橋的戰鬥。守軍2個排的兵力,麵對數百名日軍的進攻,毫不畏懼,挺身而起,6挺機槍和60餘支步槍一齊射出了仇恨的子彈。

  當日軍衝入陣地後,勇士們掄起大刀,與日軍展開了肉搏。經15分鍾激戰,終因寡不敵眾,陷入了日軍重圍,官兵們奮勇搏殺,除4人外均戰死在橋頭陣地上。日軍雖占領了龍王廟和鐵路橋東側,但在東河堤上丟下了100餘具屍體,大隊長一木清直也被擊斃。

  與此同時,日軍一部兵力向宛平東門發起了進攻,並以炮火轟擊城牆。

  盧溝橋畔的槍聲響起後,秦德純、馮治安和第38師師長張自忠等召開了緊急會議,向守軍發出命令:“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在山東休假的宋哲元也及時致電:“撲滅當麵之敵。”全軍將士複仇火焰更加高漲。英勇的守軍官兵冒著炮火,奮起抗擊日軍的進攻。廣大官兵含垢忍辱已非一日,鬱積胸中的怒火無緣發泄,戰鬥中個個奮勇當先。宛平城內軍民沉著應戰,待日軍接近時,各種槍支急速齊射,日軍傷亡慘重,多次進攻被擊退。戰鬥持續1個多小時,日軍未能前進一步。

  7時30分,日軍華北駐屯軍對天津各部隊下達了準備出動支援的命令,並令在秦皇島的旅團長河邊正三馬上返回北平,決心擴大戰事。9時30分,森田再度下令攻打宛平城。守軍官兵嚴陣以待,日軍槍聲一起,當即以猛烈射擊予以回擊。13時,牟田趕到前線親自指揮。15時50分,河邊也趕到豐台督戰。

  進攻之日軍遭守軍頑強抗擊,多次進攻未能得逞,為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遂不斷玩弄花招。16時,送信提出談判;17時,又向宛平縣政府發出通牒。牟田見威嚇不成,遂準備再次訴諸武力。18時05分,日軍集中炮兵對宛平城實施火力突擊,持續3個小時,將城內大部房屋摧毀,無辜居民慘遭禍殃。守軍官兵抱定至死不退讓一寸土地的決心,頑強抗擊日軍的進攻。日軍集中兵力在9輛坦克引導下向宛平發起了衝擊。守軍不懼危險,用步槍、手榴彈近戰殲敵,將日軍的進攻擊退。這時,何基灃率西苑駐軍迅速開進八寶山附近,準備向大井村等地疾進,以截斷日軍的後路。日軍頓感形勢不妙(因連日大雨,道路泥濘,天津援軍在通州被阻),遂停止進攻,退縮待援。

  當夜,吉星文親率突擊隊,用繩梯爬出宛平城,在青紗帳掩護下,沿永定河兩岸向鐵路橋接近。近24時,突擊隊秘密逼近鐵路橋,出其不意地衝入日軍陣地,實施兩麵夾擊。戰士們的大刀帶著複仇的寒光,在日軍中閃爍開花。日軍猝不及防,有的成了刀下之鬼,有的跪地求饒,“皇軍”昔日的威風,被勇士們閃亮的大刀一掃而光。一名年僅19歲的突擊隊員,揮舞著大刀,連續砍殺日軍13人,生擒1人,直至壯烈犧牲。突擊隊用原始的大刀,以傷亡大部的代價,將日軍1個中隊幾乎全殲在鐵路橋附近。這罕見的悲壯場麵,連日軍指揮官也嚇得咋舌。金振中在戰鬥中腿部負重傷,仍率部衝鋒在前,吉星文死拉硬拖才將他勸住,後送到後方醫院治療。共產黨代表專程到醫院慰問,並贈送了“抗日先鋒”銀盾一枚。

  9日淩晨,守軍收複了失地,恢複了永定河東岸的態勢,消除了宛平城側後的威脅。

  日軍被迫撤回豐台。守軍變被動為主動,軍心為之大振。宛平軍民興高采烈,摩拳擦掌,準備給日軍以更大的打擊。第29軍官兵為抗日救國作出了榜樣,全國人民無不為之激動和振奮。一位作家當即賦詩讚頌第29軍:

  “怒吼吧,盧溝橋!

  我們抗戰的日子已經來到。

  忍辱負重已非一日,祈望和平亦非一朝……如今已有廿九軍的崛起,用鐵血回答著敵人的橫暴!

  ……讓我們大家持著槍和刀……把數十年來的仇恨一齊報。

  ……”

  第29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受到了全國人民的讚頌和傳唱。在之後的各個抗日戰場上,揚起了《大刀進行曲》的雄壯歌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二十九軍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到來了!

  前麵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麵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

  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

  把它消滅!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盧溝橋的槍聲,使中華民族如憤怒的雄獅般猛醒過來,咆哮著投入了抗擊日軍的鬥爭。

  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疾呼:“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強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與此同時,毛澤東、朱德等致電蔣介石:“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複失地。”紅軍將領還致電宋哲元、秦德純:“誓為貴軍後盾。”中共北平地下組織當即領導組織起北平各界抗敵後援會,發動群眾團體開展救亡工作,全力援助第29軍抗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全國各黨派、各階層乃至海外僑胞,紛紛投入了抗日禦侮的鬥爭洪流。

  7月9日,蔣介石電令宋哲元:“守士應具備必死決戰之決心,以積極準備之精神應付,至談判尤須防其奸狡之慣伎,務以不喪絲毫主權為原則。”同時,南京政府著手籌劃全麵抗戰事宜。

  9日晨,收複失地的勝利振奮著第29軍官兵,他們準備直搗豐台,爾後一鼓作氣殲滅平津地區之日軍。但就在淩晨3時,冀察當局本著南京政府“應戰不求戰”的指示,為防止事態擴大,竟同意與日方談判,放棄了繼續進攻的有利時機。日軍在緩兵之計掩護下,做好了大規模進攻的準備。冀察當局則屢次受騙,仍做著和平之夢,使盧溝橋戰事逐漸陷入被動局麵。

  11日,日軍決定從東北關東軍和朝鮮駐屯軍中抽調2個師團入關。16日,又增派4個師團、2個旅團到華北。17日,日本軍部製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同時,日本政府已在國內動員40萬軍隊,決心以武力滅亡中國。至16日,日軍在華北地區已集中5個師團,兵力超過10萬人。

  麵對日軍步步進逼的態勢,蔣介石在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戰的呼聲中,召集各界人士舉行了廬山會議。17日,蔣介石發表了廬山談話,宣布對日抗戰,對盧溝橋事變采取了較為強硬的態度,表示:“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毛澤東曾指出:“蔣介石的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來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

  18日,日軍在豐台設立最高司令部,香月清司任司令官,積極籌劃發動新的進攻。

  19日,日軍劫持塘沽碼頭設備。20日,日軍炮轟宛平、長辛店;在炮火掩護下,步騎兵及坦克、鐵甲戰車兩度向宛平城猛衝,企圖奪占該地。守城官兵在吉星文指揮下,頑強抗擊日軍的進攻,將其擊退,勝利地保衛了宛平城和盧溝橋。此時,增援日軍6000餘人到達天津。22日,日軍飛機50餘架飛抵天津。23日,除關東軍增援部隊外,另有8個師團計16萬人正在來華途中。25日,日軍對平、津等地達成了包圍態勢。

  19日,宋哲元回到北平,由於其對日軍抱有幻想,竟不顧日軍屢次挑起事端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以示和平誠意,既不肯完全對日妥協,又沒有決心抵抗日軍,處於十分矛盾的心理。他製定了“以守為守”的作戰方針,又一次貽誤了平津地區的有利戰機。同樣,蔣介石在準備抗戰的同時,也對日本抱有幻想,電令駐日使節晤見日本外相,要求日本政府以“和平解決之願望”,平息中日爭端。但答複卻是:“今後為軍人對軍人交涉,非外交當局時期。”在和平解決事變的努力歸於失敗之後,平津局勢加快趨向惡化,戰火迅速蔓延開來。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緊急呼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7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通電政府請纓開赴華北前線抗日。全國其他黨派團體紛紛緊急呼籲政府組織全國抗戰。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提出了解決盧溝橋事變的四項最低限度的條件:第一、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第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第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不能任人要求撤換;第四、第二十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約束。蔣介石表示“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不求戰,應戰是應付最後關頭逼不得已的辦法”,“盧溝橋事變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廬山談話,表明國民政府確立了準備抗戰的方針,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和支持。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將中國推向亡國滅種的險境。國共兩黨在民族危亡麵前由武裝對抗逐步走向了合作抗日。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加快了兩黨合作的步伐。

  七·七事變次日,中共中央在通電中明確提出“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

  “驅逐日寇出中國!”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遞交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提出了三項政治綱領和四項政治諾言。三項政治綱領是:“(一)爭取中華民族之獨立自由與解放。首先須切實地迅速地準備與發動民族革命抗戰,以收複失地和恢複領土主權之完整。(二)實現民權政治,召開國民大會,以製定憲法與規定救國方針。

  (三)實現中國人民之幸福與愉快的生活。首先須切實救濟災荒,安定民生,發展國防經濟,解除人民痛苦與改善人民生活”。四項政治諾言是:“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鬥。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民國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戰前線之職責”。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談話》。9月23日,中央通訊社發表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

  蔣介石的談話承認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宣布兩黨不計前嫌,共赴國難。《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及蔣介石對宣言發表的談話,標誌著以國共合作為核心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從此,全國出現團結抗日的新局麵。

  抗戰初期,團結抗戰成為中國政治的主流。1937年7月底,國民政府釋放了一批共產黨和其他黨派的政治犯,如救國會七君子等,同意八路軍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如西安、南京、上海、武漢等地設立辦事處,發行報刊。1938年春,新四軍在相關城市也設立了十多個辦事處。1937年8月、9日,國民政府先後頒布《戰時軍律》、《懲治漢奸條例》等,作出一些有利抗戰的規定。人民群眾抗日的政治熱情日益高漲。

  “八·一三”淞滬抗戰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港口,其繁榮的經濟、林立集中的金融企業和發達的海陸交通,使之成為世界東方的金融貿易中心,也成了帝國主義列強和中國官僚資本集團利益的集中地。優良的港口和京滬、滬杭鐵路貫通其間,又使上海成為通往內地的樞紐和首都南京的門戶。

  早在“一·二八”事變後,日軍即在上海虹口、楊樹浦租界一帶駐有重兵,並設立了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且有大批軍艦常年在長江、黃浦江遊弋。在其勢力範圍內的日本機關、學校、工廠、商店和碼頭等處,均暗中構築了永備工事,在公大紗廠等地還修建了機場和軍用倉庫。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在華北擴大侵略戰爭的同時,日本政府於7月11日決定動員15個師團的兵力,籌集55億日元的經費,策劃準備挑起上海戰事,企圖通過南北兩麵施加軍事壓力,逼使南京政府屈服,以達到其3個月內滅亡中國之野心。此時,日軍在上海的兵力包括陸軍、海軍陸戰隊、日僑“義勇隊”等,共約1.5萬人;海軍第3艦隊軍艦約30艘,泊於吳淞口外和瀏河口附近及黃浦江內;另有2艘航空母艦和其他艦艇一部泊於舟山群島附近海麵;海軍陸戰隊另有飛機200餘架。

  7月24日,日海軍陸戰隊謊稱1名士兵失蹤,借口製造摩擦。8月6日,日軍下令撤退在上海的日僑;7日,將長江下遊的軍艦調集上海附近;9日17時30分,日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齋滕要藏駕車強行闖入守軍虹橋機場,保安隊哨兵喝令停車,日軍開槍將哨兵打死;保安隊被迫還擊,日軍官兵被擊斃。隨後,日軍以“虹橋機場事件”為借口,要求中國政府撤走駐上海的部隊和拆除工事,遭嚴正拒絕。之後,日軍動員駐滬部隊,並集中30餘艘軍艦匯集吳淞口一帶,隨時準備向上海發動進攻。

  因受淞滬停戰協定的限製,此時上海僅駐有保安總團和警察總隊等。眼看上海戰端將起,南京政府被迫采取緊急措施。8月11日,蔣介石密令駐防京滬線的京滬警備司令長官張治中,立即率第5軍開赴上海布防,並令在西安的該軍第36師火速南進,準備保衛上海。當夜,張治中作了緊急部署:上海現有部隊主力固守真如、閘北、江灣、市區中心及吳淞各要點,一部在南市、龍華、滬西等地警戒;第87師主力鐵路輸送後在大場、江灣以北地區展開,準備對楊樹浦地區之日軍發起進攻,一部協同保安總團固守吳淞,並控製羅店、瀏河;第88師鐵路輸送後,在真如、大場地區展開,準備向閘北地區之日軍發起進攻;獨立第20旅主力進至南翔附近待命;第87師第527團為總預備隊,配置在南翔附近;軍指揮所於12日上午由蘇州進至南翔。12日16時,張治中指示第39軍軍長劉和鼎,指揮第56師、江蘇保安第2、第4團,負責瀏河至江陰的江防。

  淞滬會戰,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閘北、楊樹浦爭奪戰8月13日拂曉前,張治中完成了上海地區的作戰部署,隨即請示蔣介石,準備向日軍發起進攻。蔣複電:“希等待命令,並避免小部隊之衝突。”9時,日軍數千人由第3艦隊司令官長穀川清指揮,在艦炮火力支援下,率先發起了進攻,主力指向通衢車站至八字橋一線,企圖切斷大場與閘北的聯係,包圍守軍於北站;當即遭第88、第87師抗擊,遂退據原地,固守待援。當夜,蔣介石決定組織反擊,令京滬警備司令部改為第9集團軍,張治中任總司令,準備於14日拂曉發起進攻;令張發奎為第8集團軍總司令,擔任杭州灣北岸地區守備;第18軍迅速向吳縣輸送;空軍準備出動協同作戰;海軍即刻封鎖江陰江麵。

  張治中受命後,迅速進行作戰準備。尚未行動,蔣介石又改變決心,於15、16日接連下令:“僅作進攻準備,不得妄動!”因而,各部隊僅有零星小戰鬥。

  15日,日本政府從國內派遣2個師團的兵力到上海,並任命鬆井石根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統一指揮進攻上海。17日,張治中令所部發起進攻,由於日軍工事堅固,在炮兵和艦炮火力支援下頑強抵抗,張部進攻未奏效。18日,蔣介石又令:“暫停進攻。”

  19日起,張治中指揮所部再度發起進攻,並以剛到的第36師加入戰鬥,重點指向匯山碼頭,直插黃浦江邊,企圖將日軍割裂,爾後席卷殲滅之。20日24時,第36師第216團向匯山碼頭發起進攻,分兩路齊頭並進,團長胡家驥在第一線指揮,全團官兵以英勇無畏的氣概,沿途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胡家驥身先士卒,衝在隊伍最前麵,多處負傷仍堅持指揮,突破日軍多次阻擊,直逼匯山碼頭。日軍一部爭先恐後向外白渡橋逃竄,並向橋南英租界的英軍投降。第216團乘勝追擊,向匯山碼頭發起猛攻。因火力較弱,無法摧毀碼頭堅固的大鐵門,情急之中,胡家驥率先爬上鐵門,官兵們相繼跟上,遭日軍據點內猛烈火力的掃射,官兵多人壯烈犧牲,進攻受挫。第216團苦戰無援,且聯絡中斷,被迫退守唐山路附近地區。至22日,又撤回引翔鄉,雙方形成對峙。戰鬥中,第216團官兵前仆後繼,英勇作戰,以劣勢裝備殲滅日軍400餘人,自身傷亡570餘人。

  第9集團軍由於進攻麵過寬、兵力分散,而日軍工事堅固、防守頑強、火力猛烈,至22日,進展甚微,與日軍形成對峙。23日,日軍分別在張華浜、吳淞、川沙口等地登陸,致使第9集團軍腹背受擊。24日夜,第9集團軍全線轉入防禦。

  中華戰鷹淞滬會戰前,國民黨空軍共有9個大隊,飛機250餘架,主力集中在江西南昌青雲譜。8月4日,第5大隊調往揚州、句容。13日夜,蔣介石與第5大隊直通電話下令:

  “在長江中的日本50艘軍艦和輪船,正向東逃跑。你們大隊立即帶上炸彈,於拂曉前出動追擊,加以殲滅。若已停在黃浦江裏的,則不準轟炸。”飛行員們聽到出擊命令,個個情緒激昂。大隊長丁紀徐當即令中隊長劉粹剛率機18架各帶一枚500磅炸彈執行任務。由於國民黨行政院內漢奸告密,日軍得到情報後匆忙將長江內的艦船乘夜撤離。

  當第5大隊飛機超過江陰要塞沿江向東搜索前進時,一直沒有發現目標。失望之際,發現吳淞口東之白龍港口有日艦1艘,劉粹剛立即下令成戰鬥隊形,接著連續俯衝投彈。

  副中隊長梁鴻雲所投炸彈首先命中日艦尾部,之後,各機陸續投彈,日艦頃刻間被炸得無影無蹤。

  14日,第4大隊在大隊長高誌航率領下,與日機在杭州上空進行了激烈空戰,大長了中國空軍的誌氣。該大隊原駐河南周家口,會戰一開始,高誌航即單獨駕機飛往南京請纓殺敵。空軍總指揮周至柔批準了他的請求,並令第4大隊轉杭州筧橋機場待命。

  高誌航以“十萬火急”電報將命令轉達屬下第21中隊中隊長李桂丹,第4大隊立即起飛赴杭州。此時,日海軍“空中王牌”木更津航空隊100餘架飛機連續在江、浙兩省頻繁實施轟炸。高誌航隻身先到杭州筧橋,剛下飛機即聽到空襲警報,從台灣出發的木更津航空隊即將到來。日機來襲前幾分鍾,正當高誌航心急如焚之際,第21、第23中隊相繼著陸。當時,南京航委會的命令是不抵抗,待命。高誌航則主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家仇國恨,更待何時!即令再次起飛,迎擊來襲日機。此時,日機8架進入了杭州上空,準備實施轟炸。高誌航率先截擊,首先開炮,正是冤家路窄,正好將日軍帶隊長機擊落。

  接著,李桂丹又擊落1架日機。各中隊、分隊四麵出擊,經10分鍾激戰,擊落日機6架,2架受傷後逃竄。第4大隊旗開得勝,首戰告捷,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打破了木更津航空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事後得知,木更津航空隊隊長因此次失利而自殺身亡。輝煌戰果,轟動全國;6:0的戰績,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抗戰熱情和鬥誌。戰後,蔣介石下令嘉獎,並決定8月14日定為國民黨軍空軍節。

  15日,木更津航空隊集中兵力再次襲擊杭州,第4大隊當即起飛迎戰。高誌航等在僅休息一兩個小時、體力消耗極大的困難情況下,頑強拚搏,英勇殺敵,又一次大獲全勝,創造了參戰飛行員都有擊落日機的紀錄,其中分隊長樂以琴擊落日機4架。戰後,杭州市長周象賢率政府官員和大批群眾前往祝賀,並贈送了大批慰問品;南京空軍總指揮部發出了通令嘉獎,並宣布凡參戰的飛行員8月份薪水一律發雙餉。空中英雄高誌航及第4大隊成了舉國上下人人皆知的抗日楷模。

  當時,國民黨空軍有“四大金剛”:高誌航、劉粹剛、李桂丹和樂以琴;而日本空軍則有號稱“四大天王”的4名驕子。在淞滬會戰中,“四大金剛”先後將“四大天王”擊落,其中3名擊斃,1名被俘。被俘“天王”原係杭州筧橋航校的日籍教官,中國飛行員中不少是他的學生,被俘後,飛行員們都以師生之禮相待,使他十分感動。他對中國空軍很佩服,曾說:“日飛行員發誓時都說,我要做了虧心事,出門就碰上高誌航!”他還主動幫助出謀獻策。他說:“你們可以炸‘出雲號’航空母艦,但必須犧牲一人一機,把中國飛機塗改國徽,我把信號交待與你們,發出信號,航空網即開放,人機即向煙筒竄進,與艦同歸於盡,才能完成任務。哪一位願去,請舉手!”老學員們都舉起手來,爭相願意前去炸艦。

  他觸景生情,無限感慨,認為中國必勝,日本必亡。他說:“好吧,你們把證章都交給我,摸到誰,誰去。”結果“四大金剛”之一的樂以琴的證章被摸中,毅然擔當了此項有去無回的重任。樂以琴駕起帶滿炸彈的飛機,臨近“出雲號”時即發出了信號,日艦果然絲毫沒有懷疑。樂以琴瞬間即以人機直入母艦尾部煙筒,隨著巨大的爆炸聲,“出雲號”受重傷後狼狽逃竄,空軍英雄樂以琴大義凜然,為國捐軀。

  杭州空戰後,日軍又調來佐世保航空隊參戰。國民黨空軍頻頻出擊,與日機殊死搏鬥。第2大隊第11中隊分隊長沈崇海,是清華大學畢業後報考空軍的,在第3期轟炸科畢業時考核成績名列第一;接受任務後率機6架出擊,飛臨長江口時發現日艦,正待突擊,突然座機發生故障,當即決定駕機撞毀日艦,並令後座任雲閣跳傘。擔任堅決表示要與沈同生死,於是沈崇海加大馬力推下機頭,穿過日軍高炮火網,帶著1枚800磅炸彈俯衝而下,與日艦同歸於盡,譜寫了一曲視死如歸、英勇抗日的壯歌。

  8月中旬,第24中隊受命出動6架飛機,各帶1枚500磅炸彈,轟炸天通庵日軍司令部。該中隊立即進行戰鬥準備,見習官閆海文尚未被列入出動名單,他含淚請戰,分隊長王倬最後同意了他的請求,並作為2號僚機隨隊出擊。到達目標上空時,飛行員們冒著日軍密集的高炮火力沉著應戰,炸彈大部分命中目標。正準備返航,閆海文的座機突然被日軍高炮火力擊中,機翼被打掉一個,閆被迫跳傘,卻落在了日軍陣地天通庵公墓內。日軍發現目標並從四麵包圍過來,閆海文著陸後就地臥倒,偽裝已死。待日軍將到身邊時,突然翻身而起,迅速抽出2支自衛手槍,左右開弓連續射擊,當場擊斃日軍7人,爾後用最後一顆子彈射向了自己的太陽穴。

  沈崇海、樂以琴、閆海文的壯烈犧牲,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無比崇敬,就是日軍也倍加敬仰。閆海文犧牲後的第2天,日軍向川大將在匯山碼頭向海軍陸戰隊訓話時說:“過去在日俄戰爭時,大和民族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安在?現在已被中國的沈崇海、閆海文奪去了,這值得我們欽佩。對這個英雄,我現在命令用我們大日本帝國的海軍軍禮進行禮葬!”隨即指派1艘軍艦,在閆海文的遺體上覆蓋中、日兩國國旗,駛往黃海禮葬。

  8月下旬,日軍登陸兵力不斷增加。國民黨空軍多次襲擊了登陸日軍及日艦。第5大隊18架飛機從揚州起飛,各掛延期引信炸彈12枚及配備輕、重機槍各1挺,於拂曉時飛臨上海。日軍正在登陸,各機降低高度,乘日軍立足未穩,發起突然襲擊,斃傷其1000餘人,第5大隊無一傷亡。24日,第4大隊20架飛機從杭州起飛,在張華浜、蘊藻浜上空實施轟炸、掃射,進攻日軍遭重大傷亡。

  張華浜、吳淞、川沙口反擊戰8月23日,日軍第3、第11師團和重在支隊分別在張華浜、川沙口附近實施登陸,爾後並肩向西南方向突進,企圖包圍殲滅上海西北地區的守軍主力,進而攻占上海。

  張治中與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陳誠商討後,決定鞏固陣地,以一部兵力抗擊進攻之敵,主力控製為預備隊,另以一部兵力乘登陸之日軍立足未穩實施反擊。

  張華浜地區23日3時,日軍第3師團先遣部隊在艦炮火力支援下,在張華浜車站東側江岸登陸。守軍警察大隊一部兵力雖經抗擊,未能阻止日軍擴張。天亮後,登陸日軍已達3000餘人,並不斷擴張和攻擊前進。17時,第87師第261旅率1個團增援,據守北泗塘河西岸陣地,與日軍形成對峙。25日1時,第87師指揮第108旅發起反擊,將日軍壓縮在陳家宅、丁家巷、華家巷一線,雙方呈膠著狀態。29日,日軍在虹口、楊樹浦地區又增兵5000餘人,並於20時發起了進攻。激戰至9月5日,守軍退守狄家港、橫濱、虯江橋地區。當夜,日軍第3師團1個支隊在虯江碼頭登陸。第61師1個團阻擊登陸日軍的發展進攻,連續戰鬥至9日,因遭日軍海、空火力猛烈突擊,傷亡較大,22時轉移至沈家行、徐家宅東側一線。11日,張治中得知左鄰第15集團軍當麵之日軍已進至楊家行西側及羅店地區,使第9集團軍成了孤立突出態勢,遂決定當晚開始向蘊藻浜南岸陣地撤退,至13時轉移完畢。至此,張華浜地區和上海公共租界地區均被日軍占領。

  吳淞地區8月23日,日軍為配合第3師團先遣部隊登陸,以一部兵力在吳淞鎮南側實施了登陸。第87師1個團經激戰後,一部固守吳淞鎮,一部退守同濟大學。24日,第98師向吳淞、寶山實施反擊,傍晚將日軍壓縮到江邊,殲其300餘人,解了吳淞鎮之圍;另一部向寶山城立足未穩之日軍實施反擊,激戰1小時,收複寶山,將日軍300餘人大部殲滅。27日19時,第6師第17旅發起反擊,並以第18旅占領北泗塘河西岸陣地阻擊日軍渡河。第17旅激戰至9月1日18時,傷亡大部,被迫撤退。2日晨,日軍攻占吳淞炮台。3日,日軍第11師團天穀支隊在吳淞北側、沙龍口登陸。5日拂曉,日軍在30餘輛坦克配合下,沿軍工路向第6師陣地猛攻;7時20分,日軍第11師團淺閣支隊向第17旅左翼實施突擊。第6師腹背受擊,於17時撤至煤油浜及其以南陣地繼續堅守。6日,日軍第9師團及第3師團後續部隊先後在吳淞炮台附近登陸,該地區已有近2個師團的兵力。

  寶山、月浦、羅店方向8月23日拂曉,日軍第11師團先遣部隊在川沙口登陸。該處僅有第27師的少量騎兵負責警戒,日軍未遇抵抗即順利登岸。午後,日軍3000餘人在石洞口登陸,隨後向寶山、月浦方向攻擊前進;川沙口登陸之日軍則向瀏河進犯,並占領了羅店。張治中、陳誠當即指揮部隊實施反擊。第11師進至羅店西南,不顧日機轟炸,立即向羅店發起攻擊,殲滅日軍100餘人,收複羅店。26日晨,第98師經英勇奮戰,收複了獅子林。27、28日,雙方在羅店地區反複爭奪,守軍遭日軍航空兵、炮兵猛烈火力突擊,損失較大。9月1日9時,日軍第11師團淺間支隊在火力支援下,向獅子林陣地發起猛攻,於14時重占獅子林。3至5日,日軍以優勢兵力和火力不斷發展進攻。此時,寶山縣城守軍為第98師第583團第3營,在營長姚子青指揮下,頑強抗擊日軍的進攻。該營孤軍奮戰,陷入了日軍的重圍。日軍飛機、艦炮連續向寶山城實施了猛烈突擊,並以戰車掩護步兵發起了多次衝擊。守城軍民在姚子青指揮下,同仇敵愾,頑強抗擊,給日軍以重大殺傷。5日晚,姚子青致電師部:“誓本與敵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奮鬥到底”。日軍久攻不克,6日向城內發射了大量硫磺彈,頓時煙火四起,全城房屋盡被大火燒毀,姚子青營身處危城仍拚力奮戰。之後,日軍用重炮轟毀城牆,衝入城內,姚子青率部與日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巷戰,直至全營壯烈殉國,寶山城失陷。

  10日7時,月浦東北地區日軍兵力又增加2000餘人。第98師頑強奮戰,將日軍擊退,但自身傷亡嚴重。至12日,日軍各登陸場連成一片,正麵已達40公裏,縱深9公裏。守軍的頑強抗擊和積極反擊,使日軍2個師團的兵力陷於苦戰,傷亡達4000餘人,進展十分遲緩,不得不向東京求援,請求繼續增加兵力。

  北站、江灣、羅店陣地戰9月12日,登陸之日軍已進至江灣、廟行、顏家角一線。在此之前,第3戰區根據蔣介石的指示,於9月6日製定了第2期戰役計劃,決心為保衛上海,鞏固南京,達到多個圍殲登陸之敵的目的;不能達成時,則依情況逐次在後方占領陣地,乘敵陸、海軍不能協同之際,一舉而殲滅之;萬不得已時,則退守後方陣地,待後續部隊到達後再求決戰。

  北站、江灣方向11日,第9、第15集團軍在與日軍直接接觸下,乘夜暗撤至北站、江灣、新鎮地區既設陣地。12日,日軍第9師團及第3師團主力在地、空火力掩護下,沿寶瀏公路發起了進攻。守軍頑強堅守,與日軍死打硬拚,阻止了其發展。第36師第212團堅守江灣地區,其中複旦大學是陣地的突出部,群眾和學生奮力支援,官兵熱血沸騰,信心倍增,誓死與陣地共存亡。日軍多次向複旦大學圖書館陣地進攻,均被擊退。一次,日軍在炮火準備後,以3輛坦克掩護步兵發起了衝擊。恰逢該處的戰防炮損壞送後方搶修,緊急之際,隻見一名高個子戰士挺身而起,並對近旁的幾名戰士說:“趕快把手榴彈都集中起來,捆在我的腰上。”高個子將綁腿布拆下,把所有的手榴彈都捆在了自己腰間,爾後爬出塹壕,越過鐵絲網,向日軍先頭坦克滾爬而去。隨著巨大的爆炸聲,日軍坦克在火光濃煙中當即斜癱著橫在了路邊,隨後的坦克見勢不妙,調頭就跑,日軍步兵也緊接著紛紛逃竄,日軍進攻又一次被打退。由於戰鬥中傷亡很大,這位高個子戰士已無人知道姓名,隻知是位副班長,成了中華民族奮勇抗日的無名英雄。

  14日,第3戰區調整了部署,第1、第4、第66、第73軍及第32師編成第19集團軍,薛嶽任總司令,歸左翼軍指揮,部署在蘊藻浜北岸至羅店、月浦地區。15日,日軍突進至楊木橋附近,守軍第1軍損失嚴重,第66軍教導旅和第159師先後參戰,頑強抗擊日軍進攻。至17日,經反複爭奪,將日軍擊退。20日,蔣介石親自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21日,張治中調任,朱紹良接任第9集團軍總司令。27日,日軍再次發起總攻,增援的第101師團在吳淞附近登陸後也加入了戰鬥。至10月1日,日軍突入太平橋、殷家角守軍陣地,一部進至中心閣、南金六房地區,威脅了劉家行、羅店的側後安全。雙方在陸家橋、劉家行附近苦戰。2日,日軍發起全線進攻,左翼軍頑強抗擊,雖遏止了日軍的攻勢,但自身傷亡頗大。

  羅店、瀏河方向9月13日起,日軍第11師團主力沿寶羅公路及其兩側發起連續進攻。守軍第14師、第66軍教導旅、第18軍等部頑強苦戰,傷亡較大,至18日,第66軍主力接防梅宅以南陣地;19、20日,新到的第4軍接替了部分防守陣地。第66、第4軍雖係新銳援軍,但由於是正麵填補漏洞,接連遭重大傷亡仍無濟於戰局。22日,第4軍遭日軍猛攻,被迫退守樊家橋、金家宅地區。26至30日,日軍第11師團連續發起進攻,企圖策應劉家行方向向南突進,均被守軍擊退。10月1日,守軍撤至蘊藻浜南岸及廣福、施相公廟一帶陣地。3日起,雙方形成對峙。

  6日,日軍第13師團在寶山附近登陸;13日,主力在江家宅、陳家行正麵實施了強渡。與此同時,守軍也不斷增援兵力,第19、第26師及第20、第48軍、第7軍1個師先後到達戰區。第20軍第133、第134師在10月初到達上海後,在蘊藻浜地區與日軍連續激戰7晝8夜,屍如山積,來不及掩埋,隻好堆在前麵充當胸牆舉槍射擊,抗擊日軍的進攻。各團都有共產黨員,除英勇作戰外,還積極宣傳,動員民眾,慰勞傷病員等。

  14日,鑒於蘊藻浜地區兵力增多,第1、第48、第70軍及第171師編為第21集團軍,廖磊為總司令,隸屬中央軍,擔負蘊藻浜南岸防禦任務。經連日激戰,至18日,第21集團軍全力死守,與日軍相持於陳宅、西塘橋、陳家行地區。其間,增援的第16、第52、第53師到達戰區。

  20日,陳誠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準備組織實施反突擊,企圖擊破渡過蘊藻浜之日軍,並進而恢複劉家行、羅店原陣地。陳誠迅速進行了部署,建立了多路攻擊軍。21日19時,炮兵開始火力急襲;20時,各路攻擊軍實施反擊。由於均采取正麵硬頂的戰術,加之各部準備倉猝,缺乏夜戰經驗及防毒、渡河等器材,且新到的部隊不熟悉地形,因而反突擊中有些部隊迷失方向,引起混亂,有的甚至自相衝突,一夜反突擊僅前進1公裏,即被日軍阻止。22日,日軍在晝間發起攻擊,並施放煙幕;第1路攻擊軍誤以為是毒氣,頓時混亂不堪,日軍乘勢猛衝,奪回陣地,進而又攻占了北侯宅、趙宅等地。23日,陳誠眼見部隊傷亡嚴重,且陷於混亂,遂令各部撤回廟行、大場等地,繼續防守,反突擊失利。

  25日,日軍集中火力對守軍陣地實施猛烈突擊,隨後發起衝擊,攻占了洛河橋宅、小石橋、朗公廟等地。當夜,第3戰區組織中央軍和左翼軍各一部實施反擊,也未成功。

  26日4時,日軍突破大場以北中央軍防守陣地,並以炮火向大場西南守軍陣地實施突擊;爾後,步兵在30餘輛坦克引導下發起衝擊。守軍不支,大場失守。午後,日軍分三路向南突進。入夜,中央軍退守蘇州河南岸陣地;左翼軍退守江橋鎮、唐家橋一線陣地。

  28日,日軍前進至蘇州河北岸。31日拂曉,日軍在強大火力和煙幕掩護下強渡蘇州河,並在陳家渡、吳家渡南岸搶占了渡場。守軍雖組織了反衝擊,但進展甚微。11月1日,廣福當麵之日軍第13師團也發起了強渡進攻。當晚,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奉命兼任第9集團軍總司令,赴青浦指揮蘇州河南岸防禦作戰。2日,蔣介石再次調整了部署,取消了中央軍,統歸右翼軍指揮。4日,日軍一部在周家橋強渡蘇州河,被第3師擊退。

  根據情報,日軍1個師團準備在杭州灣北岸登陸。但蔣介石為保住上海,3日仍命令抽調部隊構築徐家匯、虹橋機場、翟諸鎮至紀王廟間預備陣地。5日起,日軍飛機頻繁對蘇州河南岸守軍陣地實施轟炸,雙方還進行了激烈的炮戰。7日,日軍一部突破守軍部分陣地,進至八字橋、施家衙一線。至8日,雙方形成對峙。

  八百壯士10月26日大場失守後,江灣、閘北守軍陷於日軍的兩麵包圍。第3戰區令第88師主力撤至蘇州河以南,留部分兵力在閘北牽製日軍。第524團團副謝晉元自告奮勇擔當重任,當即被委任為團長,指揮1個加強營(第1營為主,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和1個迫擊炮排,計410餘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於當晚轉移至“四行”倉庫(大陸、金城、鹽業和中南四家銀行聯營的倉庫)堅守。謝晉元對官兵們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誌氣。現在我們四麵被日軍包圍,這倉庫就是我們的根據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隻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拚到底!”

  四行倉庫,是蘇州河北側的一幢6層樓的堅固高大建築,長120米,寬15米。謝晉元率部占領倉庫後,迅速部署了兵力、火力,大門用倉庫內成堆滿袋的小麥、大豆等堵死,所有的窗戶都用麻袋裝土堵住並留有射擊孔,於27日黎明前完成了一切戰鬥準備。

  27日5時,日軍由東向西蜂擁而來,如入無人之境,接近四行倉庫時,尚不知該處還有守軍。謝晉元一聲令下,全樓火器突然射擊,日軍尚未搞清方向,即被斃傷200餘人。待後續部隊到達後,日軍集中兵力、火力向四行倉庫發起了進攻。謝部沉著應戰,以密集火力將日軍的第一次進攻擊退。10時,日軍發起第二次猛攻,以火力封鎖大樓東南角,以重兵包圍西北角。謝晉元令停止射擊,待日軍前進至牆根時,樓內集束手榴彈紛紛投出,落地開花,日軍死傷慘重,激戰至12時,再次粉碎了日軍的進攻。13時,日軍在大樓的西北角縱火,將附近民房燒著,並發起了第三次進攻。在滾滾濃煙之中,謝晉元指揮官兵一麵阻擊日軍,一麵利用倉庫內的滅火器材撲滅煙火。至17時,大火被撲滅,日軍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停止了進攻。經整日激戰,給日軍以重大殺傷,謝部僅陣亡2人,傷4人。當晚,1名外國記者通過英租界駐軍送進一張紙條,問及四行倉庫守軍實力,謝晉元不假思索地答複:800人。之後,“八百壯士”的英名傳遍了整個中國和全世界。

  28日7時,日軍飛機在四行倉庫上空盤旋偵察並企圖投彈。大樓頂部守軍的高射機槍一陣猛打,日機未敢低飛和俯衝,狼狽逃竄。8時,日軍發起了第四次進攻。謝部為節省彈藥,待日軍接近時才擲手榴彈,打退了日軍的進攻。17時,日軍第五次進攻也被擊退。謝部堅守兩晝夜而粒米未進。上海救亡團體通過英租界駐軍協助,將食品裝進布袋,用繩子拋向大樓牆根,守軍在樓底層挖牆洞搶運食品,雖陣亡3人,但全體官兵倍受鼓舞。當晚,謝晉元和第1營營長楊瑞符召集全體官兵訓話,號召:愛國軍人要抱定必死之決心,血戰到底!不成功便成仁!並要求大家留下簡短遺書通知家中,寫好後集中起來設法送出去,以表示不惜犧牲之決心。

  29日,日軍已將蘇州河以北地區全部占領,但位於蘇州河北側的四行倉庫仍巍然屹立,謝晉元還率部粉碎了日軍的第六次進攻。22時,女童子軍隊員楊慧敏冒著生命危險衝過蘇州河,將一麵國旗獻給守軍。謝晉元激動不已,含淚對她說:“勇敢的同誌,你給我們送來的豈止僅是一麵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並下令立即升旗。30日4時,人們看到了莊嚴的國旗已在四行倉庫樓頂上迎風飄揚。

  日軍一發現,即瘋狂地發起了第七次進攻,並以機槍火力向中國國旗猛烈掃射。謝晉元邊指揮戰鬥邊大聲喊道:“兄弟們!我們要和國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滅敵人!

  ”

  此時,成千上萬的群眾及中外人士在蘇州河南岸的許多大樓上觀戰,並揮動帽子、手巾,向守軍呼喊、致意;有的還把觀察到的日軍集結地點、行動情況等用大黑板寫上,向守軍報告敵情。謝部官兵更感使命之重大,樓頂上的官兵激動萬分之際,向隔河群眾振臂高呼:“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日軍進攻持續至14時,拋屍數百,卻寸步難進,日機多批終日在空中盤旋,被守軍高射機槍的猛烈火力擊退5次,始終未敢俯衝投彈。日海軍還派出2艘小艇,滿載陸戰隊士兵,由黃浦江駛入狹窄的蘇州河,企圖封鎖守軍與英租界間的交通線。租界內群眾及時給英駐軍報信,後在英軍交涉下,日海軍陸戰隊不得不怏怏而退。戰鬥結束後,許多中外記者到四行倉庫采訪,“八百壯士”眾誌成城、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消息引起了極大轟動,受到國內、國際的普遍關注和尊敬。當時,有人編了一首《八百壯士之歌》,守軍與群眾隔河高歌、同聲合唱:“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戰東戰場;四麵都是炮火,四麵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炮火中飄揚!飄揚!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擋,我們的行動有力,我們的誌氣豪壯。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趕上那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根據蔣介石命令,謝晉元率部於30日24時開始撤離四行倉庫,向英租界轉移。日軍發覺謝部企圖後,以探照燈和機槍火力封鎖守軍必經的西藏路,並全力對四行倉庫實施火力壓製。謝部僅遭微弱傷亡,於31日2時全部安全突圍,撤到蘇州河以南。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達四晝夜,全體官兵同仇敵愾、頑強奮戰,粉碎了日軍優勢兵力火力的連續七次圍攻,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擊斃日軍200餘人,傷數百人,擊毀裝甲戰車2輛;謝部僅傷亡37人,勝利地完成了使命,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忠勇無畏、不屈不撓、英勇抗日的舉世稱頌的壯歌。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不幸被日偽收買的暴徒刺殺殞命。28日,蔣介石發出通電:“謝晉元同誌之成仁,為我中華民國軍人垂一光榮之紀念,亦為我抗戰史上留一極悲壯之史跡……謝團長不僅表現我軍人堅貞壯烈之氣概,亦為我民族不屈不撓正氣之代表。”並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抗戰勝利後,為紀念民族英雄謝晉元的不朽功勳,上海膠州路被命名為“晉元路”。

  上海淪陷11月初,國民黨軍最高統帥部及第3戰區長官部對日軍在杭州灣北岸可能登陸的企圖,未能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並適時謀求對策,而將作戰重心放在了蘇州河南岸的防禦。杭州灣北岸之獨山、全公亭、金山衛、漕涇鎮至柘林80餘公裏地段的海岸防禦,原部署兵力為右翼軍的第62、第63師和獨立第45旅,卻在11月3日前將主力調進了上海附近,該處僅留第63師第373團防守。日軍為迅速解決淞滬戰事,並進而攻占南京,遂由國內和華北急調部隊,準備在杭州灣北岸登陸,企圖迂回鬆江、青浦,截斷京、滬、杭間聯係,配合正麵部隊包圍、殲滅淞滬地區守軍,迅速攻占上海,爾後向南京發展進攻。

  4日夜,日軍第6、第18師團及國崎支隊海運接近杭州灣。5日拂曉,以濃霧作掩護,用小汽艇、橡皮船等秘密進至全公亭、金山衛、金山咀、漕涇鎮等處沙灘;天明霧散後,日機數十架輪番向上述地區守軍岸灘陣地實施了火力突擊,艦炮火力也不斷瀉向海岸陣地。守軍兵力薄弱,日軍僅遭小規模零星抗擊,乘隙順利登陸。第3戰區得知日軍側後登陸的情況後,急令第62師、第186旅折返柘林,獨立第45旅也向南橋急進,並令第79、第107、第11師等部增援,但為時已晚。援軍在開進途中,遭日軍空、地火力攔擊,行動遲緩,未能及時趕到,已難以挽回危局。5日黃昏,登陸日軍先頭部隊到達米市渡,守軍未抵抗即撤退,日軍迅速在米市渡、得勝港等處順利渡過了黃浦江。至8日,登陸日軍進逼鬆江城郊;一部兵力在20架飛機支援下,向楓涇鎮發起了猛攻,切斷了蘇嘉路。9日,鬆江城失陷,直接威脅上海守軍的側後安全。至此,日軍已達成了迂回包圍上海守軍的企圖。

  日軍在杭州灣北岸登陸成功後,上海正麵部隊同時發起了強大攻勢。守軍已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地位,軍心十分動搖。8日21時,第3戰區根據蔣介石的旨意,下達了撤退命令,規定當夜開始行動。各部隊毫無準備時間,以至集團軍以下各級司令部連命令、計劃都來不及擬定和下達,又是在與日軍直接接觸的情況之下,於9日開始倉猝向西撤退。9日1時,蘇州河南岸的右翼軍左翼部隊(原中央軍)首先向青浦、白鶴港之線撤退;右翼軍也隨之西撤。日軍當即在優勢航空兵支援下,以第9、第11、第13師團沿京滬鐵、公路跟蹤追擊,並以海軍沿長江實施超越追擊。

  南翔經昆山、吳縣至無錫一帶係水網稻田地區,河流縱橫交錯,除公路外,部隊運動十分困難。西撤的國民黨軍均沿京滬公路爭先恐後搶道開進,公路上擁擠不堪,車輛堵塞,加上日軍航空兵的不斷襲擊,各級指揮官完全失去了指揮和控製。此時,日軍又編組了幾個小規模的挺進部隊,滲透至南翔至昆山公路附近襲擾,致使西撤的國民黨軍更趨混亂,潰退中死傷、逃亡不計其數。12日,上海失陷,更使爾後的正麵戰場抗戰呈現了危機嚴重的不利局麵。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初期投入兵力較多,也是傷亡較大的一次戰役。

  日軍先後增兵,共動用了10個師團,戰車300餘輛,艦艇130餘艘(其中航空母艦3艘,占其總數的一半),飛機200餘架,總兵力達22萬餘人,作戰中傷亡6萬餘人。國民黨軍先後動用56個師、7個旅,海軍2個艦隊,飛機200餘架,總兵力達60餘萬人,作戰中傷亡達25萬餘人。

  太原會戰內長城一線關隘阻擊戰山西省,地處黃土高原東部,四麵環山,東有恒山、太行山為屏障,北有大同、雁門關及內長城各關隘,地勢險要,是華北天然堡壘。東進可控製河北,南下則可逐鹿中原。

  省會太原,位於汾河東岸,是正太、同蒲線之交會點,曆來是兵家必爭之戰略重鎮。固守山西這個北戰場之戰略要地,可利用其居高臨下之勢,對侵入華北平原的日軍側後造成嚴重威脅。日軍為確保平津地區的穩定,解除側後之威脅,圖謀進一步南侵,準備首先控製山西太原地區。

  日軍占領張家口等地後,一麵向綏遠、包頭方向進攻,一麵為控製整個華北,將進攻鋒芒指向太原,企圖首先奪占太原及整個山西,爾後席卷中原,以迫使國民政府屈服。

  1937年9月,日軍先後占領大同、石家莊後,以第20師團主力和第14師團,分由井陘及橫口車站指向娘子關;以第5師團及第9、第21、第32旅團共約5萬餘人,由靈邱、平型關分別指向原平,采取分進合擊的手段進攻太原,企圖擊破國民黨守軍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