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要問對祖國首都的印象,章第中隻概括為一句話:說不盡的北京城!

  多年以後,章第中反芻回味此次的北京之行,感覺仍然毫無二致。其實這是套用孫映雪老師在課堂上曾套用過的名言:說不盡的《紅樓夢》。

  一下列車,“說不盡”的北京氣象,就浪潮一般將師徒三人吞噬其中了。幸虧有在清華大學工作的沉木一中的校友汪洋前來接站,帶領他們左突右衝,總算出了西客車站。汪洋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留校在某學院任教,眼鏡,微胖,一看便是熱情豪爽之人。汪博士喚來了一輛出租車,招呼師徒坐上去,用圓潤標準的普通話說:“外地人來北京,要準確找某個地方,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坐出租了。”

  北京的緯度和沉木差不多,可由於瀕臨大海且海拔較低吧,氣候溫和濕潤了不少,街道兩旁一些知名不知名的樹木,依然搖曳著固執的綠意。高樓林立,無邊無際,車隊浩蕩,觸目驚心,行人如潮,肆意流淌。出租車彈丸一般穿行其中,忽跑忽停,乍快乍慢,晃蕩得章第中有些惡心,但終於在“海澱漁港賓館”前減速泊穩了。汪博士已經預訂了客房,等三人出示證件將手續辦妥,草草洗去一路風塵,就受邀隨汪博士去“吃便飯”。汪博士本想聯係附近的幾個老鄉前來接風,被機頭阻攔了,“老鄉都忙各自的工作,等考完試有時間再聚不遲。”

  汪博士哈哈笑了,主隨客便不多堅持。

  第一次坐在首都人民的餐桌邊,也是第一次享用真正意義上的宴席,章第中別有一番緊張在心頭,偷偷觀察著機頭和田園靜,他們做什麽他做什麽,仿佛剛進賈府的林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好在汪博士為人隨和,落座後改說了已帶了京腔的沉木方言,不僅曆數和誇讚道聽途說的有關李偉民近年對沉木一中的貢獻,還向章第中跟田園靜兩個小校友麵授機宜,鼓勵進考場一定要沉著冷靜,膽大心細,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要有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尤其麵試那一關。汪博士笑哈哈吟出一副名聯:

  幾年麵壁,教學兩艱辛,寒夜長留殘燭影;

  諸子臨場,易難皆冷靜,優分常伴細心人。

  博士率真而健談,邊鼓勵邊招呼師徒三人舉箸動筷,自己卻早有菜肴入口了,並且吃相實在不像博士,倒像沉木大忙季節的農民,狼吞虎咽,一口緊一口,咬嚼之聲十分豪放。博士自己有點不好意思了,笑眯眯解釋說:“沒辦法啊,上高中那會兒吃自炊灶養的習慣,這輩子沒法改了。”

  接著,博士簡要講述了他讀高中的時候,沉木一中自炊灶的情形,其擁擠狼狽的程度,確實比現在嚴重許多。

  博士的言行使飯桌氣氛一下活躍了,兩個小校友不再拘束,放開胸膽大口朵頤起來。博士看了非常欣慰,“五穀雜糧養大的沉木人,就應該這樣實在——憑這勁頭走南闖北,怎麽能不成功呢!”

  博士跟機頭聊得投機,可博士工作很忙,回賓館分手之時,為接下來幾天要去外地講學沒功夫相陪一再道歉,說好在賓館離清華和北大都不遠,讓機頭明天帶弟子分別去熟悉環境,“記著,隻要坐出租,去哪兒也不會迷路。”

  第二天一早,師徒三人先熟悉清華大學。從清華東門外下出租車的那刻起,機頭便反複叮嚀田園靜誦記路線。田園靜乖巧地笑著,“沒問題,記著呢。”置身於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師徒三人越發親密了。他們幾乎沒功夫說過多的話,因為新穎的人物風景撲麵而來,目難暇接。可是憑借校園裏歡迎的橫幅、溫馨的指示牌以及他們不厭其煩的詢問,很快順利地找到了筆試和麵試的考場。機頭凡事總喜歡一絲不苟,又帶領弟子將來路溫習了一遍,讓田園靜銘記於心。最後看離中午還有兩個多小時,才決定在清華校園裏“瀟灑走一回”。

  清華大學啊,選其校名中的“大”字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四通八達的馬路,高大茂密的樹木,曲徑通幽的小道,幹淨整潔的草坪,錯落有致的建築,朝氣蓬勃的學子,氣宇軒昂的教授,夾雜著不少白種黑種的外國人……據汪洋博士昨天說,清華大學最具遊覽價值的景點應該在“二校門”以北,因此他們一路打聽著朝“二校門”狂奔。清華學子真是熱情,指引他們坐上一輛校園中巴,幾站之後便到了目的地。原來所謂“二校門”,正是電視裏經常看到那個古典優雅青磚白柱三拱門的牌坊式建築,門楣上寫著“清華園”三個字。機頭無愧於中學高級教師,在堂堂的清華園也敢掉書袋,說這本是清華大學最早的正門,始建於清末,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曆經風雨滄桑,見證學界變遷。後來清華校園擴展,此門才變成“二校門”了。機頭的話令章第中聯想起沉木二中那座曆史更為悠久的書院門亭,不過還沒容他多想出些什麽,機頭已催促繼續前行了。

  由於擔心耽誤下午去北大,所以“二校門”之後的行程,與其說遊覽,不如說跑步鍛煉,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首先遇到了一處大草坪,差不多兩三個足球場吧,雖然綠草已被凍僵凍枯,可草坪四周的鬆柏滿目蒼翠,個別不知名的樹也綠意猶存。草坪正北,有座並不高聳卻風格獨特的建築,圓頂,令章第中聯想起沉木縣城南關的清真寺。他們選草坪南端陽光明媚處合了兩張影,一張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石刻前,一張在“行勝於言”的石雕前——石雕頂端斜托一圓盤,刻文四周有獅形圖案:無論石刻還是石雕,均為往屆學子捐獻母校的贈品。

  繞草坪往北,便與中國現代史上兩位俠肝義膽的文人不期而遇了,一位是聞一多,另一位是朱自清。聞先生棉袍,圍巾,即使半蹲在石凳上,也比一般人高大許多,神情冷峻,目光剛毅,棱角分明的衣袖舒卷著倔強不屈的個性,手中的大煙鬥嫋嫋著烈火般的激情——身後黑色的石碑上,是先生奮筆疾書的文字:“詩人最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朱自清先生出現的地方,肯定不會沒有荷塘沒有荷花的,盡管由於季節變遷,塘中荷葉已經枯死,不再“彌望”,不再“田田”,不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了,可一看到荷塘東邊的“自清亭”,再看到荷塘北麵大樹底下蹲坐在石幾之上的那尊身著長衫的文弱男子的塑像,章第中和田園靜幾乎同時驚呼道:“這就是朱先生寫《荷塘月色》的地方啊?”

  機頭沉浸在觀賞之中,半天才緩過神,“噢,也許吧。”

  荷塘四周三三兩兩全是人,或散步,或站立,或讀書,或密談,或閑坐,卻一例靜靜的,好像擔心打擾對麵凝神靜思的朱先生似的。師徒三人也不好說什麽了,邊急急趕路邊戀戀朝荷塘四周顧望,企圖找出《荷塘月色》中那“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楊柳的影子。

  清華園的景點實在太多,僅沿途掛有牌子的樹種,草草識記不下十類,梧桐、銀杏、香樟、木棉、女貞、忍冬、玉蘭、紫薇、杉樹等,都是之前在文學作品裏讀過但現實生活中不曾見過的……明知兩個弟子遊興未艾,可機頭重任在身,還是不得不鼓勵催促:“隻要你們倆努力,遊覽的機會比我多得多,咱早點動身走北大吧。”

  根據熱情的清華學生的指點,走北大從清華西門出去比較近便,因此他們一路打聽奔西門而去。按機頭設想,出了清華西門先找地方吃午飯,然後再坐出租熟悉北大。可他們沒有想到,清華園大得讓人驚歎,北京城卻小得使人稱奇,因為匆匆趕路的他們,居然在大街上如潮的人流中看到了一張熟悉不過的麵孔。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