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梨苑花光”的遷移

  梨花是蘭州春天的一道美麗風景。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蘭州城區沒有大規模擴建時,人們在今天城區的許多地方都能夠看到美麗的梨花。

  據史料記載,從明代至20世紀60年代,蘭州的龍尾山麓和西南郊外,有多處規模龐大的梨園。其中最大的一個梨園西起上溝、下溝,東至顏家溝一帶,是梨樹最為集中的地方。在上溝、下溝(新橋小學到上溝小學一帶)、酒仙殿、文昌宮、三皇殿、張仙祠、老祖殿、北鬥宮等地方的梨花最為繁盛。

  早在明代,蘭州人就有傾城出動觀賞梨花的習俗。彭澤所填散曲《沉醉東風》對這一習俗作了生動寫照,他這樣寫道:“楊柳塘,淡淡風,梨花院,溶溶月。賞芳辰無酒還賒,綠柳青山四麵遮。”

  解放前,每年春季人們站在城牆上,舉目四望就能看見許多的梨花。一團團的白色梨花,滿眼如雲似雪的白,宛如世外花海。梨枝疏影橫斜,水流清淺,花開爛漫時,微風拂過,落英繽紛,蘭州景觀中的“梨苑花光”就由此而來。梨花往往開得快,沒有任何的先兆,頭一天還沒一朵花,第二天早上就全部開放了,常在人們猝不及防時,滿滿一樹梨花便已呈現在眼前。“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經不起雨,一夜雨後,它們就紛紛凋落了。

  20世紀60年代以後,蘭州城市規模逐漸擴大,昔日城牆周圍的梨園、菜園逐漸被高樓大廈取代,蘭州觀賞梨花的去處也逐漸遷移到了遠郊的徐家灣、孫家灣、鹽場堡、杜家台等地。幾十年之後,這些地方也變成了高樓大廈。人們觀看梨花隻好走向更遠的地方——皋蘭縣什川鎮。

  皋蘭縣什川很早就種植梨樹,而梨花出名則是近幾年的事情。明弘治八年(1495年)人們在此築城堡,由於正好位於上峽至河口,東山至泥灣的什字交叉處,故稱什字川堡,簡稱什川。這裏依山傍水,光熱氣候非常適合梨樹生長。現在這個地方還有萬畝梨園,園中梨樹的年代非常久遠,有些甚至達到了四五百年,堪稱奇跡。每年4月中旬梨花盛開的季節裏,皋蘭縣什川鎮的“梨花會”,便成為人們賞花遊玩的好去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