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從蘭州龍到劉家峽黃河巨龍

  “苦心人天不負”,就在這些年蘭州人為與合川馬門溪龍的命名失之交臂而歎息的時候,一個真正的“蘭州龍”卻橫空出世了,緊接著劉家峽黃河巨龍又出現在了蘭州市民的麵前。

  2005年10月11日,一具被人們命名為“蘭州龍”的恐龍骨骼化石,在甘肅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的院內悄然出現。這個身軀龐大的“動物”給蘭州人帶來了驚喜。蘭州與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失之交臂,卻迎來了另一個龐然大物“蘭州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驚喜。

  “蘭州龍”因發現於蘭州盆地而得名。這是中國最新發現的恐龍種類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它的出現再一次將世界各地的目光吸引到了蘭州。蘭州龍出土不是偶然的,它是人們努力工作的結果。從上個世紀40年代末開始至今,人們不僅在蘭州海石灣發現了恐龍化石,還在蘭州周邊地區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和其他古生物遺跡。其中永靖恐龍足跡化石是一個重要的發現。20世紀90年代人們在位於鹽鍋峽水電站上遊1公裏處的太極湖北岸大約2平方公裏的區域內,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經過統計,共發現數百個恐龍腳印化石,同時還發現鳥腳印、植物等化石。其中有7組119個蜥腳類腳印化石,60個鳥腳類、獸腳類恐龍化石以及8個蜥蠍類腳印化石,還有蜥腳類恐龍的尾痕臥跡。在這些恐龍化石中,最大的蜥腳類腳印化石前腳尺寸為79×12厘米,後腳為150×120厘米,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恐龍腳印,一串串足跡見證了恐龍的生活狀態。

  人們發現永靖恐龍足跡化石後不久,又在這個地方發現了更多的古生物遺跡。

  “蘭州龍”的出土就與發現的眾多古生物化石密切相關。最先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甘肅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的李大慶等專家學者,對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在眾多的恐龍足跡中有世界上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腳印。這是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足跡,如果它活著,無疑是一個龐然大物。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腳印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能不能找到這個恐龍呢?

  於是,研究人員開始了新的搜尋工作。果然在距離恐龍足跡數十公裏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恐龍化石點,經過幾個月的發掘,共發現了大約100塊骨骼化石,包括完整的下頜骨,下頜牙齒、上頜牙齒、一塊胸骨、一塊趾骨、多條肋骨,以及一部分頸椎和背椎。很快,這些化石就被送到了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對化石進行了修複。

  在進行修複的同時,一些專家把發掘出的化石同世界各地發現的19種恐龍化石進行了對比研究。他們選取了頭部、牙齒、脊椎、四肢等79個具有鑒定意義的部位進行比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最終確定這是一個新的恐龍種類。這種新恐龍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牙齒巨大,單個牙齒最大的有7.5厘米寬,14厘米長,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龍牙齒中最大的。由於它的發現地在蘭州盆地,因此被命名為“蘭州龍”。

  蘭州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大型猛獸,也是目前發現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它的單個牙齒平均寬約4厘米,長約14厘米,其肋骨長達1米。人們估算“蘭州龍”活著的時候,體長約為10米,高約為4.2米,頭部有1米長,體重超過5500公斤,屬四足行走或偶爾兩足行走的恐龍,和同時期鳥腳類恐龍相比,蘭州龍的體型顯然比較笨重。

  人們通過對蘭州龍和劉家峽黃河巨龍的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基本確定,在白堊紀早期,蘭州盆地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植物以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為主,非常適合蘭州龍和其他恐龍的生存。

  既然當時蘭州的氣候植被條件非常適合恐龍生活,那麽今天我們為何看不到那些龐然大物?他們究竟是如何滅亡的?誰又能殺死那麽多的龐然大物?科學研究認為,恐龍是在距今6500萬年左右突然死亡的。這是白堊紀第三代末期,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襲擊了地球,亦或發生了別的什麽災難性事件,地球上大約有70%的物種突然滅亡。關於恐龍滅亡的假說,科學家提出過很多種。絕大多數人認為,可能是一顆小行星襲擊了地球,結果引發了地震海嘯,而撞擊所形成的粉塵,籠罩了地球大部分地方,許多地方一片黑暗,成批的恐龍和其他動物因食物斷絕而死亡。也有些人認為,在漫長的曆史時期,恐龍是不可能突然滅亡的,恐龍的消失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大約花去了100萬年~300萬年時間。還有人認為,可能是當時氣溫發生了巨變,導致從蛋中孵化出來的恐龍,全部為同一種性別,結果沒有後代而滅亡;或者是地磁發生了倒轉,從而使恐龍滅亡;又或者是因為恐龍身體過於龐大,致使它們不能適應地球上的環境變化,最終被淘汰。

  在蘭州龍亮相一年之後,國內最胖的恐龍——劉家峽黃河巨龍,又在裝修一新的甘肅省博物館正式亮相。它的出現為龐大的恐龍家族增添了新屬種。劉家峽黃河巨龍骨架是一個龐然大物,普通人隻有這頭恐龍的小腿骨高,它的頭部緊挨著兩層樓高的大廳頂部,腳下則踩著人工的塑料草坪,前後兩腿分開,頭部極力伸向前方,三四米長的尾巴似乎在左右擺動,似乎是在尋覓食物。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的李大慶博士認為,劉家峽黃河巨龍以臀部寬大和前肢較長為特征,是國內已知最胖的恐龍。劉家峽黃河巨龍長約20米,薦椎(臀部骨骼中間的部分)不足半米高卻長達1.1米,1.23米長的肩胛骨最寬處卻達到0.83米。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國內最胖的巨龍。

  這頭巨龍之所以被命名為劉家峽黃河巨龍,是因為它出土的地方在劉家峽一帶,同時這裏又屬於黃河流域,故而人們將它稱之為“劉家峽黃河巨龍”。劉家峽黃河巨龍的出土前後曆時兩年之久。從2004年8月開始,甘肅省第三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開展了發掘、整理、修複及研究工作。2006年9月,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勘查院共同完成了《劉家峽黃河巨龍:中國甘肅蘭州盆地下白堊紀河口群——新蜥角類恐龍化石》一文並在《地質評論》上正式發表。至此,這頭巨龍才有了自己的正式名稱劉家峽黃河巨龍。劉家峽黃河巨龍屬於原始的巨龍型蜥腳類恐龍,其時代為白堊紀早期。巨龍型蜥腳類恐龍取代了繁盛一時的侏羅紀的各類蜥腳類恐龍,如馬門溪龍和梁龍等,從而主導了白堊紀。它的出世對研究巨龍型蜥腳類的起源和早期進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些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結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