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地上跑的馬鷂子,河裏行的皮筏子

  改朝換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推翻一個政權也許經過一次戰爭就可做到,可將一個政權的殘餘徹底消滅,就難了。有時,被推翻的政權殘餘甚至可以和推翻他後建立的新政權抗衡始終,剛被推翻的明朝和元蒙之間就是例子。對滿清也一樣,拿下北京隻幾天工夫,平定全國卻用了幾十年。

  清軍掃平了殘明各路反抗勢力,卻與“從龍入關”、給滿清幫了大忙的漢族將領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那位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吳三桂等人滅明、滅李自成是十分賣力的,出自憤怒也好,另有圖謀也好,他們的戰績不比任何一支清軍差。當初,滿清將吳三桂等四人封了王後,給了他們許多優惠條件,其中之一,便是凡他們攻下的城池土地就做他們的藩地。為此,吳三桂一直戰鬥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打到緬甸,親自將南明最後一個小皇帝永曆帝捉了回來,並親手殺了。

  滿清朝廷說話還是基本算數的,平西王吳三桂占據了雲南貴州等地,當然,他打下的地方不止這些,當然,他的實際權力也不僅限於雲貴。在雲貴,吳三桂是沒有皇上名義的皇上,一切文武官員兵民事務,以及朝廷派去的總督、巡撫,都得“聽王節製”,“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這位遼東軍閥出身的新貴正是專橫跋扈好時光,他手中有的是權,兜裏有的是錢,有權有錢就得有支持他的人。這好辦,以權錢羅致人,以人謀更大更多的權錢。在他的轄地,他大量招募賓客,蓄養死士,將其遍置水陸要衝,保證對他唯命是聽;這還不夠,他又越界向全國委派官員,稱為“西選”,也真有愛當官不看給誰當官的人,一時,“西選之官幾滿天下”。吳三桂算得上一個仗義疏財的人,隻要這個人對他有用,或將來有用。對督撫大員一概重金交結,有官員離任,必奉上沉甸甸的“程儀”,視其官階高低、用處大小,或十萬兩、或幾萬兩不等,為的是“揮金如土為防口”。口也防了,也買來了口,吃了人家的口軟,滿朝都是給吳三桂說好話的。反正他有的是錢,朝廷每年給他的錢占去全國總開銷的一半以上。兒子在京城,隨時給他密報朝廷動向,他還安插許多眼線,搜集各類情報。吳三桂與耿、尚二藩王,同命運,便同呼吸,他的勢力最大,地位最高,成為事實上的藩王領袖。吳三桂還手握重兵,這都是些百戰勇士,三藩合兵,超過十萬人,且兵精糧足,足以與朝廷分庭抗禮。他的兒子吳應熊又尚了公主為和碩額附,授三等子,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吳氏一門,鼎盛已極。

  鼎盛與衰落是同一詞的正反義。康熙八歲登基,親政時不過十四歲,別看這個娃娃皇帝,居然一手扳倒了滿清第一勇士、權傾朝野的鼇拜。吳三桂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吳三桂準備好了,康熙也下決心了。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三月,剛滿二十歲的康熙下令撤藩。朝臣中隻有少數支持他這樣做,他還是這樣做了。早撤,早反,遲撤,遲反,藩必撤,藩也必反,早反禍小,遲反禍大,這一點,康熙腦子是清楚的。

  果然,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反了。他自封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改明年為周王始武元年,以反清複明為旗號。在他發布的檄文中有這樣的話,指斥清廷“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號召“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辨稱自己當年是看到李自成進京,崇禎帝自殺,“不得已歃血訂盟,許虜封藩,暫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後見清朝定都北京,“方知拒虎進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誤”,所以,“以故避居窮壤養晦待時,選將練兵,密圖恢複”,而清廷,“道義之儒悉出下僚,鬥筲之輩鹹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聲稱將在甲寅年(即公元1674年)正月元旦推奉朱三太子稱帝,建年號周啟,並移會耿精忠和台灣鄭經,調兵三百六十萬,直搗燕山。令將士和藩內民眾蓄發,旗幟皆白,反叛清廷。康熙以牙還牙,在嘴頭上也不落下風,他在檄文中,譴責吳三桂“早年窮蹙來歸,晉封王爵”,是“反複亂常,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為一時之叛首,萬世之罪魁”。

  不知吳三桂此番打起明朝旗號重著明朝衣冠時,想起他萬裏追殺明宗室的事了沒有,也不知康熙在揭吳三桂老底時,想過此人是他們的開國功臣沒有,總之,打人沒好手,罵人沒好口,怎麽過癮怎麽來。吳三桂和康熙之間不是靠打嘴仗能解決問題的,說話的是戰場。吳三桂旗號一打出來,對漢人將領鼓舞很大,貴川兩省率先響應,真是兵未發而盡有大西南。吳三桂是懂些軍事的,要占得先機,必先取得湖南江西,他親到前線督戰,很快便打到了長江邊上。此時,耿精忠在福建、孫延齡在廣西、鄭經在台灣也起兵響應,河北總兵蔡祿、江西南瑞總兵楊富也準備起兵,事泄,被朝廷處死。

  不到半年,吳三桂已占據和波及十一個省。此時,他站在長江邊上隔江北望,躊躇滿誌,顧盼自雄。謀士劉玄初致信讓他乘朝廷慌亂,火速渡江北上,一舉奠定勝局。可他已是年過六十的老人了,反叛之心有,進取之心無,多謀而不善斷,他要與康熙劃江而治,還要用手中掌握的朝廷大員換回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連遠在西藏的達賴喇嘛也主張“裂土罷兵”。吳三桂在長江邊上一呆就是三個月,坐失良機。康熙軟硬不吃,他也不顧皇家公主做寡婦的事兒,將吳應熊父子一同絞死,並急令勒爾肯為寧海靖寇大將軍,統八旗勁旅駐防荊州,以示平叛決心。直到這時,吳三桂才如夢方醒,長歎一聲說:“上少年乃能是耶,事決矣!”

  確實,自古英雄出少年,康熙站穩腳跟了,盡起三路大軍下江南,以中路為中堅,直取湖南。可這時,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駐防陝甘的陝西提督王輔臣反了。一時,關隴震動,朝廷心驚。若王輔臣揮兵北上西出,直搗北京,吳三桂、耿精忠渡江北上,東西合擊,結果難料。

  此時,鹿死誰手,竟要看王輔臣的眼色了。

  這王輔臣原本流寇出身,打仗凶悍,所向披靡,綽號馬鷂子。據傳,此人早年隨姐夫起兵,因好賭,曾一夜輸去六百兩銀子,姐夫忍無可忍,張弓搭箭就射,可一射未中,反被小舅子射殺。王輔臣投奔吳三桂帳下,屢立戰功,後一同歸清,官至陝西提督。吳三桂起兵後,曾遣謀士汪士榮為使,約王輔臣和甘肅提督張勇同反。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是,王輔臣一反,康熙怎麽也顧不過來了。王輔臣卻不念舊情,為表忠心,將汪士榮解京,被朝廷處死。可他不反清,也不助清,手握重兵,坐看兩虎爭鬥。

  吳三桂本來心涼了,可朝廷大員莫洛幫了他的忙。莫洛受命經略陝西,督促西北部隊入川,切斷四川與陝甘的聯係,隨機斷吳軍後路。這本是一步殺著,有可能一步將死吳三桂的。莫洛進入陝西境,王輔臣誠惶誠恐遠道迎接,回到西安,莫洛自以為是朝廷大員,威風八麵,想給王輔臣一點顏色看看。王輔臣本是在反與不反間徘徊觀望的人,康熙帝費了老大勁才暫時穩住他,可莫洛一見麵,便斥責他觀望遷延,不即赴敵,乃速死之兆。這話把王輔臣嚇壞了,給誰誰也怕,不反固佳,可首鼠兩端,與反何異。西安將軍是瓦爾喀,滿人,與莫洛兩人親近非常,風言風雨,盡說些傷害漢將的話。王輔臣暫且忍住,領部下軍兵兩千隨瓦爾喀入川作戰,莫洛留守西安。到了漢中,忽報叛將王屏藩據住略陽要路,斷了漢中棧道,王輔臣前不得,後不得,又無糧草接濟,進軍緩慢,又得受朝廷責罰,手下軍士都是些霸道慣了的兵痞,一片聲要殺瓦爾喀。王輔臣從後帳放走了瓦爾喀,但反心也定了。莫洛趕來催促進軍,王輔臣正在寧羌(今陝西寧強),此地四麵環山,林密路險,他在路邊空地虛立大營,卻將精兵埋伏於路旁密林,莫洛大搖大擺來了,突然,亂箭齊發,莫洛斃命。王輔臣隨即與王屏藩合兵,很快攻陷漢中各地。吳三桂聞報大喜,當即運來二十萬兩銀子犒勞王輔臣,並封其為平遠大將軍。

  王屏藩留守漢中,王輔臣率隊殺回平涼(今甘肅平涼)老巢,與漢中互為犄角,再與川北叛軍接上,秦嶺一線則非清所有。王輔臣以平涼為前進基地,東進西出,攻城掠地。而奪取西邊的蘭州是關鍵。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王輔臣遣總兵趙士升兵臨蘭州城下。

  原以為有一場攻堅戰要打的,不料,負責守城的撫標董正己、守備馬宏也早生叛心了,裏應外合,城門大開,甘肅布政使成額投降,甘肅巡撫華善、按察使伊圖逃往河西。趙士升下令拆去鎮遠黃河浮橋,斷絕交通,準備死守蘭州城。

  蘭州失陷,叛軍聲威大震,東邊的定邊、靖邊、慶陽、綏德、榆林、延安、花馬池(今寧夏鹽池),西邊的秦州(今天水)、臨洮等相繼被攻占,陝甘寧幾乎全落在叛軍手裏。蒙古察哈爾和碩親王布爾尼也叛清了,吳三桂則派兵從四川北上秦州,企圖打通川隴通道,並威脅關中。吳三桂雖是主要敵人,但被阻在江南,而王輔臣若與察哈爾叛軍聯手,則清廷危矣。可這王輔臣竟與吳三桂一個脾氣,小有收獲,就不思進取了,吳是善謀不善斷,王卻是斷而無謀,他打定主意要困守平涼城。康熙抓住戰機,兵分三路朝平涼壓來。自康熙十五年二月下旬始,西北戰場清軍由守轉攻。各要地一一被攻破,董額、阿密達節製各軍包圍平涼。在蘭州這邊,甘肅提督張勇南下攻克洮州(今甘肅臨潭)、河州(今甘肅臨夏),別的清軍部隊則克複靖遠、秦州等地,掃清了蘭州外圍,攻克被包圍的蘭州城則就近交給了西寧總兵王進寶。

  王進寶是甘肅靖遠人,戰功顯赫,蘭州城是塊硬骨頭,趙士升叛亂時,拆掉了黃河浮橋,現在冰已開裂,流急水寒,能否渡河成取勝關鍵。可王進寶從小生在黃河邊,他有辦法。二十三日,王進寶兵至張家灣河(今西固區河口),當地農民朱應昌、朱近堯拆去自家房屋,取材紮成木筏,王進寶又用牛皮羊皮製成皮筏,潛渡過河。那一夜,蘭州的河麵上還漂著冰渣子,有幾百副木排和皮筏,在河水中顛簸搖蕩,上麵的乘客,個個身穿鎧甲,手握利器,兩眼緊盯什麽也看不見的河對岸,表情嚴肅,水深流急,浪花飛濺上來,打在臉上,冰冷刺骨。木排和皮筏在波峰浪尖上漂流著,慢慢地接近河堤。河對岸是蘭州西部重要堡壘新城,如有一小隊人馬攔河截殺,任你多勇敢也是上不了岸的。可叛軍料定王進寶無法渡河,正在做美夢呢,過了河的清軍突然發一聲喊,很快攻破堡牆,守將李廷玉被俘。

  黃河為兩家共有,不再是哪一家的天險了。王進寶卻不急著攻城,而是繞過蘭州往東,攻克還在叛軍手中的金縣、安定(今定西),徹底紮住了蘭州的出口。四月,等其他各路大軍到齊,便回頭會攻蘭州。叛軍遣馬步軍兵一千五百人突出城來,想給清軍一個下馬威,王進寶率部奮戰,自辰至午,兩軍攪作一團,騎兵對騎兵,步兵對步兵,清軍攻入甕城,叛軍參將被殺,終於支持不住,退進城去。清軍將城圍得鐵桶相似,斷了糧道,叛軍屢次突圍,或被打回,或被截剿。相持到六月,叛軍無計可施,也學王進寶的樣子紮製筏子欲渡河北逃,王進寶早料到了,派兵沿河晝夜巡邏,將偷出城的叛軍或斬或俘。六月二十七日,趙士升彈盡糧絕,隻得率前甘肅布政使成額等百餘叛亂官員、五千兵馬開城投降,蘭州宣告光複。

  這是西北戰事之關鍵,接著,各路大軍從東、南、西、北會攻平涼。此時,先期到達平涼的董額卻犯了嚴重錯誤,進攻乏力,圍城不嚴,王輔臣利用其怯戰心理,一麵拒戰,一麵和談,九月二十三日,叛軍一部突圍北上,攻陷固原(今寧夏固原),清軍副將泰必圖陣亡,叛軍又東進攻陷隴東要地慶陽,吳三桂遣譚弘自四川北上救援平涼,戰局出現反複。圍攻平涼已八個月之久,還未拿下,嚴重影響了整個平叛戰爭。康熙十五年二月,康熙一麵任命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取代董額,一麵加緊招降王輔臣,甚至稱其殺莫洛,是由於莫洛“心懷私隙”,“朕之知人未明”,“咎在朕躬,於爾何罪”。五月,圖海一到平涼,見平涼南北兩山夾峙,涇河一線貫穿東西,城立中央,高大威猛,硬攻確實不易。抬頭看去,北山虎山墩居高臨下俯視全城,這才是奪取平涼的關鍵。他立即集中所有火炮朝山上狂轟濫炸,然後組織敢死隊梯次猛攻,經過幾天血戰,終於占領整個山頭。平涼全部暴露在清軍的火力下。六月七日,王輔臣知道平涼已被圍得水泄不通,再也沒有回旋餘地了,無奈開門投降。陝甘平叛戰爭結束,清軍南下,全力進剿吳三桂。

  全部戰事結束後,朝廷淩遲處死了尚之信、耿精忠,雖還沒說王輔臣的事,但他的事他知道,在戰場上縱橫了大半輩子,從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的馬鷂子,現在害怕了,把自己關在一間房裏,自己把自己殺死了。馬鷂子再也跑不動了,而那位用皮筏子渡河的王進寶,在降服了馬鷂子後,升任平涼提督,又率軍入川,屢立戰功。戰後,得到康熙召見,賜團龍禦衣一件,黃鞍韉馬一乘,及行,君臣並馬二十多裏,死後,又是康熙掏錢營葬立碑。

  這在那個時代,可是多大的臉麵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