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一章 決戰清河(二)

冀州安平郡治所信都,信都東偏南四十裏為棗強縣,棗強縣距離莊少遊莊少遊通過的石橋隻有不到十裏,石橋西側被擊潰的官軍有一小部分逃脫,逃往棗強縣。

信都正南方五十裏的地方有片不大的山,此山山勢不高,但是連綿起伏橫向排布,東西長二十餘裏,正好扼守住信都南部咽喉之地。平安嶺山口原為清河故道河穀,清河自穿平安嶺而過,平安嶺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不過後來黃河泛濫侵入清河帶來大量泥沙,將平安嶺河穀給淤塞,清河被迫改道至平安嶺南,繞山而過。

昨日下午,張梁企圖穿越界橋渡過清河回援大營的計劃破產後,率部向東北突圍。殿後的張燕見勢不妙,果斷地放棄一萬張梁部也向東北突圍,殿後的張梁部很快被皇甫嵩主力官軍擊潰,然後緊追張燕兩萬精銳不放。

皇甫嵩的各路兵馬雲集廣宗,除了扼守經縣北據張寶的四萬人,還有五萬精銳步兵緊追張燕,追殺二十裏後張燕又是壯士斷腕,放棄部分部隊斷後,自己率一萬五千人向東北繼續突圍。

張梁向安平郡方向突圍時,已經是下午時分,逃出五十裏路時就已經天黑,距離平安嶺還有十裏,不過前方道路由於是清河故道,因此非常不好走。

皇甫嵩追擊張燕,一路吃掉張燕不少的軍隊,張燕帶著一萬兩千殘部終於追上了張梁的大軍,皇甫嵩所部官軍五萬人經過一天的趕路鏖戰,也是人困馬乏,於是兩軍相隔十裏對峙。

夜晚,皇甫嵩大營大帳中

“廢物!宋鐵這個廢物!腦袋裏麵都是鐵渣!一招走錯,滿盤皆輸!”

皇甫嵩坐在上首咆哮著,下麵的將領們都不敢吭聲,一向儒雅的皇甫將軍,自從來了冀州以後就仿佛改了性兒一般,基本每天都要咆哮幾回,沒辦法,點子硬啊!

皇甫嵩冷靜下來,暗歎一聲:又是那個少年惡魔,段常被刺死,韓亮因他而陣亡,兩次清河畔戰役都是因為那個少年力挽狂瀾,官軍損失十萬人。今天這次本來很完美的計劃,又是因為這個少年而壞了事,確實不能怪宋鐵,畢竟是帳下第一猛將,宋鐵都敗了,麾下還有誰能贏?

就在皇甫嵩大帳內一片沉默的時候,一個斥候進帳來:“報告將軍,對麵的黃巾軍似乎有異動,似乎有調兵的跡象,不過動作很隱蔽,加上夜色太黑,具體數量不明。”

“哼!“皇甫嵩冷笑一聲道:“張梁小兒,黔驢技窮,想要夜襲平安嶺!傳我的命令,向平安嶺方向發預警信號。劉將軍、趙將軍,你二人率所部兩萬人輕裝簡行,帶上兩天的幹糧繞過張梁大營,向平安嶺方向靠攏;蔡將軍,你帶五千弓手五千刀盾手今夜突襲張梁大營,待得張梁部隊偷襲平安嶺時再發動,我會發信號給你突襲之後不要戀戰,盡量用火箭破壞敵軍營帳,事後趕快撤退,我會派人接應你。”

“末將遵命!”劉、趙、蔡三位將軍領命而去。大帳內的其他人也都散去,皇甫嵩坐在上首,眉頭微皺,歎息一聲,沒有再說什麽。

經過一整天的廝殺,張梁的七萬大軍還剩五萬多人,張燕手上兩萬黃巾力士還剩下一萬兩千,張寧手上三千親兵沒有折損,另外還有張角餘部一萬人。黃巾軍張梁大營,經過一番商議後,張梁今夜親率兩萬精銳士卒,外加張寧的三千親兵,去突襲平安嶺安平郡官軍,張燕留守大營。

是夜,天色漆黑,月光晦暗,沒有太多的亮光,勉強可以看清楚腳下的路。張梁和張寧帶著手下往十裏外的平安嶺方向悄悄行進。

半個多時辰後,張梁和張寧抵達平安嶺山口,發現山口處黑漆漆的,沒有任何火光,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不過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總不能退回去吧?於是張梁立刻下令派遣一個百人隊往前方試探,那個被選中百人隊戰戰兢兢地去了。

半刻鍾後,百人隊已經看不到蹤影。

一刻鍾後,沒有任何動靜

兩刻鍾後,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張梁感覺不妙,再次派出整個千人隊前去探路,一刻鍾後,平安嶺山口傳來陣陣若有若無的慘叫聲,張梁慌忙派人上前去接應,結果那個千人隊回來的不到三百人,千夫長陣亡,一個百夫長戰戰兢兢地稟報說:

“人公將軍,我們剛到山口的時候什麽動靜也沒有,於是就壯著膽子往裏走,剛走進那山口,結果就迎麵飛來無數的箭矢,兄弟們被撂倒了大半,能夠活著回來的就這麽剩下這三百人了。”

張梁聽了之後,心中疑惑,平安嶺大約有安平郡官軍一萬人左右,而且都是不入流的地方軍,戰鬥力不怎麽樣,怎麽會這樣呢?一個千人隊,不到半刻鍾就被撂倒一大半,難道這一萬人都是弓弩手不成?這不可能啊!

就在張梁疑惑之時,一個斥候來報:“報告將軍,大營張燕將軍傳來消息,說是發現一隊官軍向平安嶺方向移動,數目不詳,但是不會少於一萬人。”

張梁一聽大驚,平安嶺裏麵隻有一萬安平郡地方官軍就已經這麽難纏,若是那些官軍再過來,不久死定了麽?若是拖到明天天亮,皇甫嵩官軍發起總攻,自己豈不是要被困死在這裏?不行!無論如何今夜都得突破平安嶺!

張梁這次親自帶隊出征,美其名曰督促士兵奮勇作戰,盡快打通平安嶺,其實是他本人想要開溜,反正大營的糧草輜重也沒了,要那麽些軍隊隻是負擔,因此就特意選了自己的兩萬精銳出來,準備突破平安嶺後找個好地方養精蓄銳。

帶著張寧是因為張角的這三千親兵戰鬥力強悍,而且將張寧握在手上用處不少,可以要挾莊少遊甚至張燕,算是一張底盤吧,關鍵時刻打出去,說不定會有奇效,掌握了目前的狀況後,張梁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突破平安嶺!



張梁這個人就是這樣,關鍵時候心狠手辣,手段果決。於是,張梁決定派張寧手上的三千親兵和自己的三千親兵,突襲平安嶺,務求一戰而勝,算是下了血本了,當然,張寧是留在身邊的。張梁的三千親兵從山口的左側發起突襲,張角的三千親兵從右側突襲,六千親兵一半刀盾手在前開路,一般長槍手在後策應。

平安嶺山口,安平郡太守崔秀親自帶人在此把守,自從一個月前接到皇甫嵩軍令後,崔秀不敢馬虎,派人在此築起一些防禦攻勢,並派了三千人馬在此守候。

不過昨天下午接到皇甫嵩緊急軍令後,立刻將安平郡附近的官兵抽調了大半,大約上萬人都集中在此處,這些官軍沒什麽戰鬥力,也沒什麽士氣,幸虧上麵的任務隻是防守,因此崔秀索性就將各地軍械庫裏的弓弩全部拿出來,臨時培訓士兵怎樣使用,反正不需要準頭,隻要能朝著大概的方向發射出去就行!

於是這上萬的官兵中有一半的人是弓手,還有五百輕弩,這是皇甫嵩當初專門撥給安平郡的,剩下的五千都是刀盾手,總之就是防禦加遠程攻擊,不跟黃巾軍近戰,因為崔秀心裏清楚,一旦近身肉搏,這些沒見過血的地方官軍肯定八成得尿褲子。

張梁派出六千親兵後,又調了五千弓弩手和五千刀盾手往山口外側布陣防禦,以防皇甫嵩增援的官軍發起突襲,在這個地方若是被夾擊了,那就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半個時辰後,已經過了醜時,也就是淩晨兩點鍾,山口內的官兵的防備有些鬆懈,困意不斷地席卷而來,很多士兵從下午緊張防守到現在,雖說崔秀安排了換班,但是這些沒上過戰場的官兵蛋子們怎麽也睡不著,心中緊張得要命,幸虧剛才消滅了張梁試探的部隊,士氣振奮了不少,否則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崩潰了。

崔秀也是無奈,兩個時辰前接到皇甫嵩的預警信號,自己就不敢大意,手上隻有一萬不入流的官兵,若是黃巾軍來兩三萬人可真不好守,心中不斷祈禱皇甫嵩援軍的到來。

突然,山口處又出現了黃巾軍的身影,而且這次的數量比剛才那兩撥要多很多,這些黃巾軍也不像剛才兩撥小心翼翼地膽戰心驚的樣子,而是一出現就奮勇地朝著官軍陣地衝來,身手敏捷矯健,一看就是精銳。

崔秀見狀心中大驚,黃巾軍這次是動真格的了,無論如何得守住啊!崔秀一麵心中焦急,一麵督促士兵做好戰鬥準備,官軍陣地一片慌亂的景象,等黃巾軍到近前的時候,放出的箭也是雜亂無章。

月光朦朧,黑漆漆地山口看不清隻見得影影綽綽的,看不真切,夜色的掩護,黃巾軍的精銳如虎添翼,但是對官軍來說卻是如同壓在心頭的巨石,對未知敵人的恐懼感油然而生,特別是這次的來敵數量比前兩次多得多,速度也快得多,一頓弓箭放過去,隻聽無數的“噹噹噹”聲,命中率比剛才大幅度下降,官軍的心情更加的緊張,隻是不斷地機械地放箭。



由於山口不夠開闊,六千親兵不能完全展開,而官軍則是居高臨下,弓弩手眾多,所以親兵們死傷還是頗多,在付出了近兩千的傷亡後,親兵終於抵達官軍陣前,開始短兵相接,渾身是血的黃巾軍親兵麵容猙獰地看著前麵的官軍,這些不入流的官軍開始騷亂起來,甚至有的人已經開始不由自主地逃跑,崔秀焦急憤怒地喊叫,命令手下將官斬殺逃兵,好不容易才將軍心穩定下來,與黃巾軍開始肉搏戰。



張梁得知前鋒親兵已經與官軍開始近身肉搏,頓時大喜,又派出五千精銳前往支援,試圖一鼓作氣突破平安嶺。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列強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樓
6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7興明
8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9狗頭軍師
10贗品太監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民國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曆史 【已完結】

    民國初年,兵禍不斷,硝煙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將相的後裔紛紛脫穎而出,群雄逐鹿、攬轡中原、爭霸民國,蒙塵的傳奇慢慢揭開。一位沒有被載入史書的風雲人物;一段被民國政府刻意隱瞞的曆史……遙想前朝歲...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