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血型與心理學

  什麽叫血型學說

  1901年,奧地利威恩大學的卡爾?蘭德斯太納博士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發現了血型係統。蘭德斯太納把從22個健康人身上抽取的血液分離出各種血球和血清,當他逐一地將它們混合的時候,發現有的血球碰到某種血清就會聚集。他匯集了當時的實驗結果,成功地將這22個人的血液分為三種類型,當時取名型、型、型,其中的型就是現在的型。第二年,他和另一位研究者又發現了不屬於以上三類的另一種血液類型,這就是現在的型。因為血型分類在臨床上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蘭德斯太納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獎。

  首先意識到血液和氣質有明顯的關係,並致力於這一研究的是日本學者,東京大學心理學係畢業的科學家古川竹二,當時的他是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現禦茶之水女子大學)的教授。古川從家人和親戚朋友的日常言行,注意到血型與氣質的關係,然後按各個年齡段、各類職業,對1245人進行了實驗與觀察,在1927年的心理學研究會上,發表了關於血型的“古川學說”。“人因血型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古川學說這一新穎的理論以及血型與氣質的奇異關係一下子引起了轟動,甚至影響到了全日本。這一學說的影響也波及到醫學和教育界,此後輿論界也沸騰了,讚同與反對兩種意見紛紛發表,一時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古川學說作為一項有魅力的研究,對人們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不過很遺憾,古川學說沒有受到心理學界專家們的肯定,他們把它視為“非學術問題”而給予全盤抹殺和否定。學術界把古川學說視為毒害社會的“邪教”,幾乎不給古川創造學術討論的機會,古川學說就這樣被埋葬在冷笑和非難中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關注古川學說,並最早進行進一步研究的是日本現代心理研究會會長目黑宏次和目黑澄子夫婦二人。他在實踐中修正發展古川學說,使之成為麵目一新、卓越的目黑學說。目黑學說的核心,就是“不同的兩種血型氣質間,存在著強弱關係”。目黑先生對此作了如下說明:我在研究的同時,接觸了許多人,他們對我的態度,根據血型各有不同。我是型,和型人接觸,對方真是甘拜下風,和型人接觸則有點壓抑。由此,我設想有型>型>型>型這種循環型人際關係。通過這個設想來觀察一下人際關係,為什麽人們有時會表現得跟平時完全相反這一問題,根據循環關係說解決了。在這方麵他超越了古川學說的局限。

  1973年,目黑宏次的弟子鈴木芳正出版了他的《型血人》一書,提出“鈴木法”,從而把血型的研究又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鈴木芳正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引進近代心理學的方法,以充分的心理檢查結果為實證,從更科學的角度,總結性地證明血型與氣質的關係。所謂“BN”,即血液、本性(Blood,Nature)的意思。鈴木芳正對許多人進行了智能、性格、職業興趣、精神健康度和性度檢查,通過對這些檢查結果的歸納綜合,推導出了血型與氣質關係的一般規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的傳播,血型的相關知識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關注。在醫療行業,正確的血型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在生活中,各種關於血型的趣聞軼事則可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現代的血型學說,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是屬於預言式的學說。因為人隻要一生下來,血型就已經確定了,但他(她)的生命曆程,甚至還沒有開始呢。大家都清楚天氣預報的功能吧?精確的血型理論,就跟準確的天氣預報一樣。同樣的道理,那些隨意編造的血型理論,就跟隨便亂說今天是什麽天氣一樣,十有八九是對不上號的。

  趣談血型對性格的影響

  人的一生有許多個時期,分為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在這期間其性格也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這些或多或少的變化中,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不同特征。當然,血型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更多的還是各種環境的影響,所以血型的影響則隻能作為一份有趣味性的參考資料。

  A型血人小時候大多比較任性,年輕時性格往往會果斷剛毅,處處爭強好勝。但當他們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他們開始克製自己的急躁情緒,漸漸表現出穩重謙虛的態度,容易成為不願過份表現自己的謹慎派。型血人在老年時,往往會表現的非常固執,常被人說成有著像倔驢一樣的性格。

  B型血人大都有一個天真浪漫的幼年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型人會逐漸分成心直口快和不擅交際應酬型兩種傾向。型血人最大的特點是性格自幼到老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相對來說會讓人感到他們越活越年輕,直到老的時候還有顆孩童般的心。

  O型血人在年少時大多會比較溫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增加,他們會逐漸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呈現出強烈的自我主張和自我表現,甚至成為非常有魄力的人。比起其他三種人來說,型血人從小至老的變化是最大的,往往是少年溫順,老來強硬。

  AB型血人大多小時候很敏感很怕跟陌生人交往,但長大以後往往會很善於與人相處,交際能力也會慢慢增強。型血人因為太過於自信,容易自滿,所以在老年時給人一種很傲慢、不是很好相處的感覺。

  血型中的“正例謬誤效應”

  你知道什麽是“正例謬誤效應”嗎?在心理學中,指人由於隻關注與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產生的知覺錯誤。

  有這樣一件事情,也許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當一場演講或是領導的報告會結束時,前排的讚賞者起立鼓掌。緊跟其後具有同樣感覺的人也起立鼓掌。現在,鼓掌的浪潮迅速波及到你身邊的那些似乎還未有同樣感覺的人身上,他們也不得不從舒服的椅子上“騰”地一下子起立,給予禮節性的掌聲。可是你心底對演講者的觀點或是領導的這場報告會並不認同,但是當鼓掌的浪潮掃過時,你是起身鼓掌,還是獨自坐著,或者迅速抽身在眾目睽睽之下離去?

  再如,我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許多人都一致地向某個方向專注地觀望,並且不時地評論著什麽,麵對此境,你是埋首不理不踩地繼續向前走呢?還是停停腳步加入到他們的行列,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在這些情形中,成為少數與眾不同者,真的很不容易或者很少見。不鼓掌者會遭到另眼看待,鼓掌者也會被視而不見。個體意識中,大家都在尋求一致性。

  心理學家曾經找了一段對某種血型的性格描述給了80個大學生看,結果有72人認為這個描述準確的抓住了自己的個性特點。這類的描述總是包含了同一個人格維度中的不同特點,比如,前麵說“有時你是外向的”,後麵又說“有時你是內向的”,聽上去總有正確的成分在裏麵。

  從生活的角度來看,一個類似的現象就是所謂的“似曾相識的場景”。某些時候發生的事情讓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以前“見過”。其實,由於我們不可能完全控製自己大腦的活動,所以會時常不由自主的在腦海中虛構出許多場景,比如做夢。這些虛擬過程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都很短,而且往往是大腦淺層活動,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不深,以致於一般情況下我們察覺不到。但是如果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那麽這種印象會被喚起,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隻是許許多多虛構的場景中的一個,數量上遠遠小於那些逐漸湮沒在我們記憶中的。

  與這個理論相關的一個常識就是:沒有人是單一性格的。每時每刻保持同樣的思維、性格和觀點基本是不可能的。況且大部分人的情緒和思維,即大腦和心的活動常常被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對一個人的某方麵性格進行相互矛盾的描述可能反而是十分合理的。比如任何人都會有很懶的時候,也會有精力很充沛的時候;比如可以描述:你的性格總體很好,但也有一些棘手的弱點等等。

  血型影響性格的學說仍在遭受某些人的排斥,另一方麵,人們的性格形成和周圍的環境有關,比如家庭、社會、團體等等,人們的意誌、品質、自信程度、人生觀都是後天形成的,不是一生下來就已經定型了的。人的心理也非常複雜,正由於人們有“驗證性心態”,才容易忽略不同點,認同與自己相關的評價,於是便覺得按血型定性格“非常準”!

  血型與心理的三大誤區

  1.人生經曆的有色眼鏡

  關於血型所體現的性格特征,從顏色的角度來說是不加以修飾的原色。這種性格的原色在人類漫長的一生中不是一成不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般說來,這樣的性格特征是不容易改變的,但是以下的情況會對性格產生影響:一是遷徙,二是經曆重病或者重大事故而幸存,三是感情失敗。在第三點中的感情不僅僅是指戀愛,它還包括很多微妙的情感。這些事情對自身性格的影響程度不等,但是存在這樣一條線索:距離精神成熟期越近影響就越大。與成長期不同,精神成熟期通常比想象中短得多,甚至就是一瞬間而已。一個對自己思想曆程漠不關心的人很難察覺,但是一個人如果具有了足夠的自省意識,就會發現這一母體之外的另一個降生地。由此出發,會發現自己所作的決定絕非偶然。了解自己之後往往能看清楚很多事情,從而作出相對理想的決定。這同我們要了解自己血型的目的是一樣的。

  當血型不再呈現出原色的狀態時,人們就無法輕易下結論。但我們如果足夠小心和謹慎,還是可以通過兩種情況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一是應激反應,就是在突發事件中作出的非理性判斷。另一個就是細節,即平常生活中最瑣碎、細微的事情,沒有任何特殊情況。這兩個方麵忠實地體現著生命的原色。如果有人連這兩點都能掩飾,那就非常可怕了。

  2.被價值觀屏蔽了雙眼

  大部分非社會性的生命條件是沒有什麽價值可言的,既然血型呈現的是原色,那麽就不應該牽扯到後天的因素,因此不能用價值來判斷。諸如“型的人很大方”、“型的人很體貼”的說法是不確切的。

  3.存在低概率的偶然性

  偶然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僅僅是說可以存在特例。不服從規律的特例也許是存在的,但是概率小到可以忽略。這裏的偶然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偶然。人和機器是不同的,機器在重複作業時不會自己發生改變,隻會按照人類在電腦中設置的程序來做。但是也許一個有著偏執性格的型血人一向喜歡選擇左邊的岔道回家,但在第一百零一次,他選擇走右邊的岔道,這不是可以用道理來解釋的事情。這個例子,說明了低概率的事情可以促進人類的學習和進步。偶然是原子中的活潑電子,是溶液中的活潑離子,所以偶然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