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寫於深夜裏

  一珂勒惠支教授的版畫之入中國野地上有一堆燒過的紙灰,舊牆上有幾個劃出的圖畫,經過的人是大抵未必注意的,然而這些裏麵,各個藏著一些意義,是愛,是悲哀,是憤怒,……而且往往比叫了出來的更猛烈。也有幾個人懂得這意義。

  一九三一年——我忘了月份了——創刊不久便被禁止的雜誌《北鬥》(2)第一本上,有一幅木刻畫,是一個母親,悲哀的閉了眼睛,交出她的孩子去。這是珂勒惠支教授(ProFkae-ThekollwiTZ)的木刻連續畫《戰爭》的第一幅,題目叫作《犧牲》;也是她的版畫紹介進中國來的第一幅。這幅木刻是我寄去的,算是柔石(3)遇害的紀念。他是我的學生和朋友,一同紹介外國文藝的人,尤喜歡木刻,曾經編印過三本歐美作家的作品(4),雖然印得不大好。然而不知道為了什麽,突然被捕了,不久就在龍華和別的五個青年作家(5)同時槍斃。當時的報章上毫無記載,大約是不敢,也不能記載,然而許多人都明白他不在人間了,因為這是常有的事。隻有他那雙目失明的母親,我知道她一定還以為她的愛子仍在上海翻譯和校對。偶然看到德國書店的目錄上有這幅《犧牲》,便將它投寄《北鬥》了,算是我的無言的紀念。然而,後來知道,很有一些人是覺得所含的意義的,不過他們大抵以為紀念的是被害的全群。

  這時珂勒惠支教授的版畫集正在由歐洲走向中國的路上,但到得上海,勤懇的紹介者卻早已睡在土裏了,我們連地點也不知道。好的,我一個人來看。這裏麵是窮困,疾病,饑餓,死亡……自然也有掙紮和爭鬥,但比較的少;這正如作者的自畫像,臉上雖有憎惡和憤怒,而更多的是慈愛和悲憫的相同。這是一切"被侮辱和被損害的"(6)的母親的心的圖像。這類母親,在中國的指甲還未染紅的鄉下,也常有的,然而人往往嗤笑她,說做母親的隻愛不中用的兒子。但我想,她是也愛中用的兒子的,隻因為既然強壯而有能力,她便放了心,去注意"被侮辱的和被損害的"孩子去了。

  現在就有她的作品的複印二十一幅,來作證明;並且對於中國的青年藝術學徒,又有這樣的益處的——一,近五年來,木刻已頗流行了,雖然時時受著迫害。但別的版畫,較成片段的,卻隻有一本關於卓倫(anDerSZorn)(7)的書。現在所紹介的全是銅刻和石刻,使讀者知道版畫之中,又有這樣的作品,也可以比油畫之類更加普遍,而且看見和卓倫截然不同的技法和內容。

  二,沒有到過外國的人,往往以為白種人都是對人來講耶穌道理或開洋行的,鮮衣美食,一不高興就用皮鞋向人亂踢。有了這畫集,就明白世界上其實許多地方都還存在著"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是和我們一起的朋友,而且還有為這些人們悲哀,叫喊和戰鬥的藝術家。

  三,現在中國的報紙上多喜歡登載張口大叫著的希特拉(8)像,當時是暫時的,照相上卻永久是這姿勢,多看就令人覺得疲勞。現在由德國藝術家的畫集,卻看見了另一種人,雖然並非英雄,卻可以親近,同情,而且愈看,也愈覺得美,愈覺得有動人之力。

  四,今年是柔石被害後的滿五年,也是作者的木刻第一次在中國出現後的第五年;而作者,用中國式計算起來,她是七十歲了,這也可以算作一個紀念。作者雖然現在也隻能守著沉默,但她的作品,卻更多的在遠東的天下出現了。是的,為人類的藝術,別的力量是阻擋不住的。

  二略論暗暗的死這幾天才悟到,暗暗的死,在一個人是極其慘苦的事。

  中國在革命以前,死囚臨刑,先在大街上通過,於是他或呼冤,或罵官,或自述英雄行為,或說不怕死。到壯美時,隨著觀看的人們,便喝一聲彩,後來還傳述開去。在我年青的時候,常聽到這種事,我總以為這情形是野蠻的,這辦法是殘酷的。

  新近在林語堂(9)博士編輯的《宇宙風》裏,看到一篇銖堂(10)先生的文章,卻是別一種見解。他認為這種對死囚喝采,是崇拜失敗的英雄,是扶弱,"理想是不能不算崇高。然而在人群的組織上實在要不得。抑強扶弱,便是永遠不願意有強。崇拜失敗英雄,便是不承認成功的英雄。"所以使"凡是古來成功的帝王,欲維持幾百年的威力,不定得殘害幾萬幾十萬無辜的人,方才能博得一時的懾服"。

  殘害了幾萬幾十萬人,還隻"能博得一時的懾服",為"成功的帝王"設想,實在是大可悲哀的:沒有好法子。不過我並不想替他們劃策,我所由此悟到的,乃是給死囚在臨刑前可以當眾說話,倒是"成功的帝王"的恩惠,也是他自信還有力量的證據,所以他有膽放死囚開口,給他在臨死之前,得到一個自誇的陶醉,大家也明白他的收場。我先前隻以為"殘酷",還不是確切的判斷,其中是含有一點恩惠的。我每當朋友或學生的死,倘不知時日,不知地點,不知死法,總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由此推想那一邊,在暗室中斃命於幾個屠夫的手裏,也一定比當眾而死的更寂寞。

  然而"成功的帝王"是不秘密殺人的,他隻秘密一件事:和他那些妻妾的調笑。到得就要失敗了,才又增加一件秘密:他的財產的數目和安放的處所;再下去,這才加到第三件:秘密的殺人。這時他也如銖堂先生一樣,覺得民眾自有好惡,不論成敗的可怕了。

  所以第三種秘密法,是即使沒有策士的獻議,也總有一時要采用的,也許有些地方還已經采用。這時街道文明了,民眾安靜了,但我們試一推測死者的心,卻一定比明明白白而死的更加慘苦。我先前讀但丁(11)的《神曲》,到《地獄》篇,就驚異於這作者設想的殘酷,但到現在,閱曆加多,才知道他還是仁厚的了:他還沒有想出一個現在已極平常的慘苦到誰也看不見的地獄來。

  三一個童話看到二月十七日的《DZZ》(12),有為紀念海涅(hhei-ne)(13)死後八十年,勃萊兌勒(williBreDel)(14)所作的《一個童話》,很愛這個題目,也來寫一篇。

  有一個時候,有一個這樣的國度。權力者壓服了人民,但覺得他們倒都是強敵了,拚音字好像機關槍,木刻好像坦克車;取得了土地,但規定的車站上不能下車。地麵上也不能走了,總得在空中飛來飛去;而且皮膚的抵抗力也衰弱起來,一有緊要的事情,就傷風,同時還傳染給大臣們,一齊生病。

  出版有大部的字典,還不止一部,然而是都不合於實用的,倘要明白真情,必須查考向來沒有印過的字典。這裏麵很有新奇的解釋,例如:"解放"就是"槍斃";"托爾斯泰主義"就是"逃走";"官"字下注雲:"大官的親戚朋友和奴才";"城"字下注雲:"為防學生出入而造的高而堅固的磚牆";"道德"條下注雲:"不準女人露出臂膊";"革命"條下注雲:"放大水入田地裏,用飛機載炸彈向"匪賊"頭上擲之也。"出版有大部的法律,是派遣學者,往各國采訪了現行律,摘取精華,編纂而成的,所以沒有一國,能有這部法律的完全和精密。但卷頭有一頁白紙,隻有見過沒有印出的字典的人,才能夠看出字來,首先計三條:一,或從寬辦理;二,或從嚴辦理;三,或有時全不適用之。

  自然有法院,但曾在白紙上看出字來的犯人,在開庭時候是決不抗辯的,因為壞人才愛抗辯,一辯即不免"從嚴辦理";自然也有高等法院,但曾在白紙上看出字來的人,是決不上訴的,因為壞人才愛上訴,一上訴即不免"從嚴辦理"。有一天的早晨,許多軍警圍住了一個美術學校(15)。校裏有幾個中裝和西裝的人在跳著,翻著,尋找著,跟隨他們的也是警察,一律拿著手槍。不多久,一位西裝朋友就在寄宿舍裏抓住了一個十八歲的學生的肩頭。

  "現在政府派我們到你們這裏來檢查,請你……""你查罷!"那青年立刻從床底下拖出自己的柳條箱來。

  這裏的青年是積多年的經驗,已頗聰明了的,什麽也不敢有。但那學生究竟隻有十八歲,終於被在抽屜裏,搜出幾封信來了,也許是因為那些信裏麵說到他的母親的困苦而死,一時不忍燒掉罷。西裝朋友便仔仔細細的一字一字的讀著,當讀到"……世界是一台吃人的筵席,你的母親被吃去了,天下無數無數的母親也會被吃去的……"的時候,就把眉頭一揚,摸出一枝鉛筆來,在那些字上打著曲線,問道:"這是怎麽講的?""……""誰吃你的母親?世上有人吃人的事情嗎?我們吃你的母親?好!"他凸出眼珠,好像要化為槍彈,打了過去的樣子。

  "那裏!……這……那裏!……這……"青年發急了。

  但他並不把眼珠射出去,隻將信一折,塞在衣袋裏;又把那學生的木版,木刻刀和拓片,《鐵流》,《靜靜的頓河》(16),剪貼的報,都放在一處,對一個警察說:"我把這些交給你!""這些東西裏有什麽呢,你拿去?"青年知道這並不是好事情。

  但西裝朋友隻向他瞥了一眼,立刻順手一指,對另一個警察命令道:"我把這個交給你!"警察的一跳好像老虎,一把抓住了這青年的背脊上的衣服,提出寄宿舍的大門口去了。門外還有兩個年紀相仿的學生(17),背脊上都有一隻勇壯巨大的手在抓著。旁邊圍著一大層教員和學生。

  四又是一個童話有一天的早晨的二十一天之後,拘留所裏開審了。一間陰暗的小屋子裏,上麵坐著兩位老爺,一東一西。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不相信世上有人吃人的事情的樂天派,錄口供的。警察吆喝著連抓帶拖地弄進一個十八歲的學生來,蒼白臉,髒衣服,站在下麵。馬褂問過他的姓名,年齡,籍貫之後,就又問道:"你是木刻研究會(18)的會員麽?""是的。""誰是會長呢?""Ch……正的,h……副的。""他們現在在那裏?""他們都被學校開除了,我不曉得。""你為什麽要鼓動風潮呢,在學校裏?""阿!……"青年隻驚叫了一聲。

  "哼。"馬褂隨手拿出一張木刻的肖像來給他看,"這是你刻的嗎?""是的。""刻的是誰呢?""是一個文學家。""他叫什麽名字?""他叫盧那卻爾斯基(19)。""他是文學家?——他是那一國人?""我不知道!"這青年想逃命,說謊了。

  "不知道?你不要騙我!這不是露西亞(20)人嗎?這不是明明白白的露西亞紅軍軍官嗎?我在露西亞的革命史上親眼看見他的照片的呀!你還想賴?""那裏!"青年好像頭上受到了鐵錐的一擊,絕望的叫了一聲。

  "這是應該的,你是普羅藝術家,刻起來自然要刻紅軍軍官呀!""那裏……這完全不是……""不要強辯了,你總是"執迷不悟"!我們很知道你在拘留所裏的生活很苦。但你得從實說來,好使我們早些把你送給法院判決。——監獄裏的生活比這裏好得多。"青年不說話——他十分明白了說和不說一樣。

  "你說,"馬褂又冷笑了一聲,"你是CP,還是CY(21)?""都不是的。這些我什麽也不懂!""紅軍軍官會刻,CP,CY就不懂了?人這麽小,卻這樣的刁頑!去!"於是一隻手順勢向前一擺,一個警察很聰明而熟練的提著那青年就走了。

  我抱歉得很,寫到這裏,似乎有些不像童話了。但如果不稱它為童話,我將稱它為什麽呢?特別的隻在我說得出這事的年代,是一九三二年。

  五一封真實的信"敬愛的先生:你問我出了拘留所以後的事情麽,我現在大略敘述在下麵——在當年的最後一月的最後一天,我們三個被××省(22)政府解到了高等法院。一到就開檢查庭。這檢察官的審問很特別,隻問了三句:"你叫什麽名字?"——第一句;"今年你幾歲?"——第二句;"你是那裏人?"——第三句。

  開完了這樣特別的庭,我們又被法院解到了軍人監獄。有誰要看統治者的統治藝術的全般的麽?那隻要到軍人監獄裏去。他的虐殺異己,屠戮人民,不殘酷是不快意的。時局一緊張,就拉出一批所謂重要的政治犯來槍斃,無所謂刑期不刑期的。例如南昌陷於危急的時候(23),曾在三刻鍾之內,打死了二十二個;福建人民政府(24)成立時,也槍斃了不少。刑場就是獄裏的五畝大的菜園,囚犯的屍體,就靠泥埋在菜園裏,上麵栽起菜來,當作肥料用。

  約莫隔了兩個半月的樣子,起訴書來了。法官隻問我們三句話,怎麽可以做起訴書的呢?可以的!原文雖然不在手頭,但是我背得出,可惜的是法律的條目已經忘記了——"……Ch……h……所組織之木刻研究會,係受共產黨指揮,研究普羅藝術之團體也。被告等皆為該會會員,……核其所刻,皆為紅軍軍官及勞動饑餓者之景象,借以鼓動階級鬥爭而示無產階級必有專政之一日。……"之後,沒有多久,就開審判庭。庭上一字兒坐著老爺五位,威嚴得很。然而我倒並不怎樣的手足無措,因為這時我的腦子裏浮出了一幅圖畫,那是陀密埃(honoréDaUMier)的《法官》(25),真使我讚歎!

  審判庭開後的第八日,開最後的判決庭,宣判了。判決書上所開的罪狀,也還是起訴書上的那麽幾句,隻在它的後半段裏,有——"核其所為,當依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第×條,刑法第×百×十×條第×款,各處有期徒刑五年。……然被告等皆年幼無知,誤入歧途,不無可憫,特依××法第×千×百×十×條第×款之規定,減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於判決書送到後十日以內,不服上訴……"雲雲。

  我還用得到"上訴"麽?"服"得很!反正這是他們的法律!

  總結起來,我從被捕到放出,竟遊曆了三處殘殺人民的屠場。現在,我除了感激他們不砍我的頭之外,更感激的是增加了我不知幾多的知識。單在刑罰一方麵,我才曉得現在的中國有:一,抽藤條,二,老虎凳,都還是輕的;三,踏杠,是叫犯人跪下,把鐵杠放在他的腿彎上,兩頭站上彪形大漢去,起先兩個,逐漸加到八人;四,跪火鏈,是把燒紅的鐵鏈盤在地上,使犯人跪上去;五,還有一種叫"吃"的,是從鼻孔裏灌辣椒水,火油,醋,燒酒……;六,還有反綁著犯人的手,另用細麻繩縛住他的兩個大拇指,高懸起來,吊著打,我叫不出這刑罰的名目。

  我認為最慘的還是在拘留所裏和我同櫳的一個年青的農民。老爺硬說他是紅軍軍長,但他死不承認。嗬,來了,他們用縫衣針插在他的指甲縫裏,用榔頭敲進去。敲進去了一隻,不承認,敲第二隻,仍不承認,又敲第三隻……第四隻……終於十隻指頭都敲滿了。直到現在,那青年的慘白的臉,凹下的眼睛,兩隻滿是鮮血的手,還時常浮在我的眼前,使我難於忘卻!使我苦痛!……然而,入獄的原因,直到我出來之後才查明白。禍根是在我們學生對於學校有不滿之處,尤其是對於訓育主任,而他卻是省黨部的政治情報員。他為了要鎮壓全體學生的不滿,就把僅存的三個木刻研究會會員,抓了去做示威的犧牲了。而那個硬派盧那卻爾斯基為紅軍軍官的馬褂老爺,又是他的姐夫,多麽便利嗬!

  寫完了大略,抬頭看看窗外,一地慘白的月色,心裏不禁漸漸地冰涼了起來。然而我自信自己還並不怎樣的怯弱,然而,我的心冰涼起來了……願你的身體康健!

  人凡(26)。四月四日,後半夜。"(附記:從《一個童話》後半起至篇末止,均據人凡君信及《坐牢略記》。四月七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五月上誨《夜鶯》月刊第一卷第三期。此文是為上海出版的英文期刊《中國呼聲》(TheVoiCeoFChina)而作,英譯稿發表於同年六月一日該刊第一卷第六期。作者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致曹白信中說:"為了一張文學家的肖像,得了這樣的罪,是大黑暗,也是大笑話,我想作一點短文,到外國去發表。所以希望你告訴我被捕的原因,年月,審判的情形,定罪的長短(二年四月?),但隻要一點大略就夠。"又在五月四日信中說:"你的那一篇文章(按指《坐牢略記》),尚找不著適當的發表之處。我隻抄了一段,連一封信(略有刪去及改易),收在《寫在深夜裏》的裏麵。"(2)《北鬥》文藝月刊。"左聯"機關刊物之一,丁玲主編。一九三一年九月在上海創刊,次年七月出至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後因國民黨政府壓迫停刊,共出八期。

  (3)柔石(1902-1931)原名趙平複,浙江寧海人,共產黨員,作家。曾任《語絲》編輯,並與魯迅等創辦朝花社。著有中篇小說《二月》、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等。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上海龍華。

  (4)三本歐美作家的作品指印入《藝苑朝華》的《近代木刻選集》第一、二兩集和《比亞茲萊畫選》。

  (5)五個青年作家應為"四個青年作家"。參看本卷第158頁注(3)。

  (6)"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也夫斯基作的長篇小說的書名,這裏借用它字麵的意思。

  (7)卓倫(1860-1920)瑞典畫家、雕刻家和銅版蝕刻畫家。

  (8)希特拉參看本卷第14頁注(10)。

  (9)林語堂參看本卷第203頁注(4)。《宇宙風》,

  (10)銖堂原作銖庵,本名瞿宣穎(1894-?),字兌之,湖南長沙人。北洋政府官僚,抗日戰爭時期曾充當偽華北編譯館館長。他的文章題為《不以成敗論英雄》,刊於《宇宙風》第十三期(一九三六年三月),文中說:"我們的民族乃是向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近人有一句流行話,說中國民族富於同化力,所以遼金元清都並不曾征服中國。其實無非是一種惰性,對於新製度不容易接收罷了。這種惰性與上麵所說的不論成敗的精神,最有關係。中國人對於失敗者過於哀憐,所以對於舊的過於戀惜。對於成功者常懷輕蔑,所以對於新的不容易接收。凡是古來成功的帝王,欲維持幾百年的威力,不定得殘害幾萬幾十萬無辜的人,方才能博得一時的懾服。……這些話好像都是老生常談。然而我要藉此點明的意思,乃是中國的社會不樹威是難得服帖的。……總而言之,中國人理想是不能不算崇高。然而在人群的組織上實在要不得。抑強扶弱,便是永遠不願意有強。崇拜失敗英雄,便是不承認成功的英雄。"(11)但丁參看本卷第413頁注(3)。

  (12)《DZZ》德文《DeUTSCheZenTralZeiTUnG》(《德意誌中央新聞》)的縮寫;是當時在蘇聯印行的德文日報。

  (13)海涅(1797-1856)德國詩人、政論家,著有《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二月十七日是海涅逝世的日子。

  (14)勃萊兌勒(1901-1964)通譯布萊德爾,德國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考驗》和三部曲《親戚和朋友們》等。

  (15)美術學校指杭州國立藝術專門學校。下文的"一個十八歲的學生"指曹白。

  (16)《靜靜的頓河》蘇聯作家蕭洛霍夫的長篇小說,當時有賀非從德文譯本第一卷上半譯出的譯本,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魯迅曾為它寫有《後記》(收入《集外集拾遺》)。

  (17)兩個年紀相仿的學生指當時杭州藝專學生郝力群和葉乃芬。

  (18)木刻研究會指木鈴木刻研究會,一九三三年春成立於杭州,發起人為杭州藝術專門學校學生曹白、郝力群等。

  (19)盧那卻爾斯基(ibUSj[Z[HLMM,1875-193]])蘇聯文藝批評家,曾任蘇聯教育人民委員。

  (20)露西亞俄羅斯的日文譯名。

  (21)CP英語CoMMUniSTParTY的縮寫,即共產黨。CY,英語CoMMUniSTYoUTh的縮寫,即共產主義青年團。

  (22)××省指浙江省。

  (23)南昌陷於危急的時候指一九三三年四月初國民黨第四次"圍剿"被粉碎後,紅軍部隊攻克江西新淦、金溪,進逼南昌、撫州的時期。

  (24)福建人民政府參看本卷第16頁注(31)。

  (25)陀密埃參看本卷第235頁注(7)。《法官》是他作的一幅人物畫,曾收入魯迅所譯《近代美術史潮論》中。

  (26)人凡即曹白。原名劉平若,江蘇江陰人。一九三三年在杭州國立藝術專門學校肄業,後被捕入獄,一九三五年出獄後曾任小學教師。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