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9章 六論"文人相輕"--二賣(4)

  為了寫作者和檢查者的關係,使我間接的知道了檢查官,有時頗為佩服。他們的嗅覺是很靈敏的。我那一篇《從幫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導什麽兒童年,婦女年(2),讀經救國,敬老正俗,中國本位文化,第三種人文藝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學士,從已經不會幫忙,隻能扯淡這方麵看起來,確也應該禁止的,因為實在看得太明,說得太透。別人大約也和我一樣的佩服,所以早有文學家做了檢查官的風傳,致使蘇汶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七日的《大晚報》上發表了這樣的公開信:"《火炬》編輯先生大鑒:頃讀本月四日貴刊’文學評論’專號,載署名聞問君的《文學雜談》一文,中有--’據道路傳聞蘇汶先生有以七十元一月之薪金彈冠入××(照錄原文)會消息,可知文藝雖不受時空限製,卻頗受"大洋"限製了。’等語,聞之不勝憤慨。汶於近數年來,絕未加入任何會工作,並除以編輯《現代雜誌》及賣稿糊口外,亦未受任何組織之分文薪金。所謂入××會雲雲,雖經×報謠傳,均以一笑置之,不料素以態度公允見稱之貴刊,亦複信此讕言,披諸報端,則殊有令人不能已於言者。汶為愛護貴刊起見,用特申函奉達,尚祈將原書賜登最近貴刊,以明真相是幸。專此敬頌編安。

  蘇汶(杜衡)謹上。十二月五日。"一來就說作者得了不正當的錢是近來文壇上的老例,我被人傳說拿著盧布就有四五年之久,直到九一八以後,這才將盧布說取消,換上了"親日"的更加新鮮的罪狀。我是一向不"為愛護貴刊起見"的,所以從不寄一封辨正信。不料越來越濫,竟謠到蘇汶先生頭上去了,可見謠言多的地方,也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但由我的經驗說起來,檢查官之"愛護""第三種人",卻似乎是真的,我去年所寫的文章,有兩篇冒犯了他們,一篇被刪掉(《病後雜談之餘》),一篇被禁止(《臉譜臆測》)了。也許還有類於這些的事,所以令人猜為"入××(照錄原文)會"(3)了罷。這真應該"不勝憤慨",沒有受慣奚落的作家,是無怪其然的。

  然而在對於真的造謠,毫不為怪的社會裏,對於真的收賄,也就毫不為怪。如果收賄會受製裁的社會,也就要製裁妄造收賄的謠言的人們。所以用造謠來傷害作家的期刊,它隻能作報銷,在實際上很少功效。

  其中的四篇,原是用日本文寫的,現在自己譯出,並且對於中國的讀者,還有應該說明的地方--一,《活中國的姿態》的序文裏,我在對於"支那通"加以譏刺,且說明日本人的喜歡結論,語意之間好像笑著他們的粗疏。然而這脾氣是也有長處的,他們的急於尋求結論,是因為急於實行的緣故,我們不應該笑一笑就完。

  二,《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是在六月號的《改造》雜誌上發表的,這時我們的"聖裔",正在東京拜他們的祖宗,興高采烈。曾由亦光君譯出,載於《雜文》(4)雜誌第二號(七月),現在略加改定,轉錄在這裏。

  三,在《中國小說史略》日譯本的序文裏,我聲明了我的高興,但還有一種原因卻未曾說出,是經十年之久,我竟報複了我個人的私仇。當一九二六年時,陳源即西瀅教授,曾在北京公開對於我的人身攻擊,說我的這一部著作,是竊取鹽穀溫教授的《支那文學概論講話》裏麵的"小說"一部分的;《閑話》裏的所謂"整大本的剽竊",指的也是我(5)。現在鹽穀教授的書早有中譯,我的也有了日譯,兩國的讀者,有目共見,有誰指出我的"剽竊"來呢?嗚呼,"男盜女娼",是人間大可恥事,我負了十年"剽竊"的惡名,現在總算可以卸下,並且將"謊狗"的旗子,回敬自稱"正人君子"的陳源教授,倘他無法洗刷,就隻好插著生活,一直帶進墳墓裏去了。

  四,《關於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是應三笠書房之托而作的,是寫給讀者看的紹介文,但我在這裏,說明著被壓迫者對於壓迫者,不是奴隸,就是敵人,決不能成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並不相同。

  臨末我還要記念鎌田誠一君,他是內山書店的店員,很愛繪畫,我的三回德俄木刻展覽會,都是他獨自布置的;一二八的時候,則由他送我和我的家屬,以及別的一批婦孺逃入英租界。三三年七月,以病在故鄉去世(6),立在他的墓前的是我手寫的碑銘。雖在現在,一想到那時隻是當作有趣的記載著我的被打被殺的新聞,以及為了八十塊錢,令我往返數次,終於不給的書店,我對於他,還是十分感愧的。

  近兩年來,又時有前進的青年,好意的可惜我現在不大寫文學,並聲明他們的失望。我的隻能令青年失望,是無可置辯的,但也有一點誤解。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從在《新青年》上寫《隨感錄》起,到寫這集子裏的最末一篇止,共曆十八年,單是雜感,約有八十萬字。後九年中的所寫,比前九年多兩倍;而這後九年中,近三年所寫的字數,等於前六年,那麽,所謂"現在不大寫文章",其實也並非確切的核算。而且這些前進的青年,似乎誰都沒有注意到現在的對於言論的迫壓,也很是令人覺得詫異的。我以為要論作家的作品,必須兼想到周圍的情形。

  自然,這情形是極不容易明了的,因為倘一公開,作家要怕受難,書店就要防封門,然而如果自己和出版界有些相關,便可以感覺到這裏麵的一部份消息。現在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已往的公開的事情。也許還有讀者記得,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大美晚報》上,曾經登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中央黨部禁止新文藝作品滬市黨部於上月十九日奉中央黨部電令、派員挨戶至各新書店、查禁書籍至百四十九種之多、牽涉書店二十五家、其中有曾經市黨部審查準予發行、或內政部登記取得著作權、且有各作者之前期作品、如丁玲之《在黑暗中》等甚多、致引起上海出版業之恐慌、由新書業組織之中國著作人出版人聯合會集議,於二月二十五日推舉代表向市黨部請願結果、蒙市黨部俯允轉呈中央、將各書重行審查、從輕發落、同日接中央複電、允予照準、惟各書店於複審期內、須將被禁各書、一律自動封存、不再發賣、茲將各書店被禁書目、分錄如次、店名書名譯著者神州政治經濟學批判郭沫若文藝批評集錢杏邨浮士德與城柔石現代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石炭王郭沫若黑貓郭沫若創造十年郭沫若果樹園魯迅田漢戲曲集(五集)田漢檀泰琪兒之死田漢平林泰子集沈端先殘兵周全平沒有櫻花蓬子掙紮樓建南夜會丁玲詩稿胡也頻炭礦夫龔冰廬光慈遺集蔣光慈麗莎的哀怨蔣光慈野祭蔣光慈語體文作法高語罕藤森成吉集森堡愛與仇森堡新俄文學中的男女周起應大學生私生活周起應唯物史觀研究上下華漢十姑的悲愁華漢歸家洪靈菲流亡洪靈菲萌芽巴金光華幼年時代郭沫若文藝論集郭沫若文藝論續集郭沫若煤油郭沫若高爾基文集魯迅離婚潘漢年小天使蓬子我的童年蓬子結婚集蓬子婦人之夢蓬子病與夢樓建南路茅盾自殺日記丁玲我們的一團與他馮雪峰三個不統一的人物胡也頻現代中國作家選集蔣光慈新文藝辭典顧鳳城郭沫若論顧鳳城新興文學概論顧鳳城沒落的靈魂顧鳳城文藝創作辭典顧鳳城現代名人書信高語罕文章及其作法高語罕獨清文藝論集王獨清鍛煉王獨清暗雲王獨清我在歐洲的生活王獨清湖風美術考古學發現史郭沫若青年自修文學讀本錢杏邨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田漢饑餓的光芒蓬子惡黨樓建南萬寶山李輝英隱秘的愛森堡寒梅華漢地泉華漢賭徒洪靈菲地下室手記洪靈菲南強屠場郭沫若新文藝描寫辭典(正續編)錢杏邨怎樣研究新興文學錢杏邨新興文學論沈端先鐵流楊騷十月楊騷大江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魯迅毀滅魯迅藝術論魯迅文學及藝術之技術的革命陳望道藝術簡論陳望道社會意識學大綱陳望道宿莽茅盾野薔薇茅盾韋護丁玲現代歐洲的藝術馮雪峰藝術社會學底任務及問題馮雪峰水沫文藝與批評魯迅文藝政策魯迅銀鈴蓬子文學評論馮雪峰流冰馮雪峰藝術之社會的基礎馮雪峰藝術與社會生活馮雪峰往何處去胡也頻偉大的戀愛周起應天馬魯迅自選集魯迅蘇聯短篇小說集樓建南茅盾自選集茅盾北新而已集魯迅三閑集魯迅偽自由書魯迅文學概論潘梓年處女的心蓬子舊時代之死柔石新俄的戲劇與跳舞馮雪峰一周間蔣光慈衝出雲圍的月亮蔣光慈合眾二心集魯迅勞動的音樂錢杏邨亞東義塚蔣光慈少年飄泊者蔣光慈鴨綠江上蔣光慈紀念碑蔣光慈百花亭畔高語罕白話書信高語罕兩個女性華漢轉變洪靈菲文藝安特列夫評傳錢杏邨光明青年創作辭典錢杏邨暗雲(7)王獨清泰東現代中國文學作家錢杏邨枳花集馮雪峰俄國文學概論蔣光慈前線洪靈菲中華咖啡店之一夜田漢日本現代劇選田漢一個女人丁玲一幕悲劇的寫實胡也頻開明蘇俄文學理論陳望道春蠶茅盾虹茅盾蝕茅盾三人行茅盾子夜茅盾在黑暗中丁玲鬼與人心胡也頻民智美術概論陳望道樂華世界文學史餘慕陶中外文學家辭典顧鳳城獨清自選集王獨清文藝社會科學問答顧鳳城兒童窮兒苦狗記樓建南良友蘇聯童話集樓建南商務希望柔石一個人的誕生丁玲聖徒胡也頻新中國水丁玲華通別人的幸福胡也頻樂華黎明之前龔冰廬中學生中學生文藝辭典顧鳳城出版界不過是借書籍以貿利的人們,隻問銷路,不管內容,存心"反動"的是很少的,所以這請願頗有了好結果,為"體恤商艱"起見,竟解禁了三十七種,應加刪改,才準發行的是二十二種,其餘的還是"禁止"和"暫緩發售"。這中央的批答和改定的書目,見於《出版消息》(8)第三十三期(四月一日出版)--中國國民黨上海特別市執行委員會批答執字第一五九二號(呈為奉令禁毀大宗刊物附奉說明書懇請轉函中宣會重行審核從輕處置以恤商艱由)呈件均悉查此案業準中央宣傳委員會公函並決定辦法五項一、平林泰子集等三十種早經分別查禁有案應切實執行前令嚴予禁毀以絕流傳二、政治經濟學批判等三十種內容宣傳普羅文藝或挑撥階級鬥爭或詆毀黨國當局應予禁止發售三、浮士德與城等三十一種或係介紹普羅文學理論或係新俄作品或含有不正確意識者頗有宣傳反動嫌疑在剿匪嚴重時期內應暫禁發售四、創造十年等二十二種內容間有詞句不妥或一篇一段不妥應刪改或抽去後方準發售五、聖徒等三十七種或係戀愛小說或係革命以前作品內容均尚無礙對於此三十七種書籍之禁令準予暫緩執行用特分別開列各項書名單函達查照轉飭遵照等由合仰該書店等遵照中央決定各點並單開各種刊物分別繳毀停售具報毋再延誤是為至要件存此批"附抄發各項書名單一份"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常務委員吳醒亞潘公展童行白先後查禁有案之書目(略)這樣子,大批禁毀書籍的案件總算告一段落,書店也不再開口了。

  然而還剩著困難的問題:書店是不能不陸續印行新書和雜誌的,所以還是永遠有陸續被扣留,查禁,甚而至於封門的危險。這危險,首先於店主有虧,那就當然要有補救的辦法。不多久,出版界就有了一種風聞--真隻是一種隱約的風聞--不知道何月何日,黨官,店主和他的編輯,開了一個會議,討論善後的方法。著重的是在新的書籍雜誌出版,要怎樣才可以免於禁止。聽說這時就有一位雜誌編輯先生某甲(9),獻議先將原稿送給官廳,待到經過檢查,得了許可,這才付印。文字固然決不會"反動"了,而店主的血本也得保全,真所謂公私兼利。別的編輯們好像也無人反對,這提議完全通過了。散出的時候,某甲之友也是編輯先生的某乙,很感動的向或一書店代表道:"他犧牲了個人,總算保全了一種雜誌!""他"者,某甲先生也;推某乙先生的意思,大約是以為這種獻策,頗於名譽有些損害的。其實這不過是神經衰弱的憂慮。即使沒有某甲先生的獻策,檢查書報是總要實行的,不過用了別一種緣由來開始,況且這獻策在當時,人們不敢縱談,報章不敢記載,大家都認某甲先生為功臣,於是也就是虎須,誰也不敢捋。所以至多不過交頭接耳,局外人知道的就很少,--於名譽無關。

  總而言之,不知何年何月,"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到底在上海出現了,於是每本出版物上,就有了一行"中宣會圖書雜誌審委會審查證。。。。。。字第。。。。。。號"字樣,說明著該抽去的已經抽去,該刪改的已經刪改,並且保證著發賣的安全--不過也並不完全有效,例如我那《二心集》被刪剩的東西,書店改名《拾零集》(10),是經過檢查的,但在杭州仍被沒收。這種亂七八遭,自然是普通現象,並不足怪,但我想,也許是還帶著一點私仇,因為杭州省黨部的有力人物,久已是複旦大學畢業生許紹棣(11)老爺之流,而當《語絲》登載攻擊複旦大學的來函時,我正是編輯,開罪不少。為了自由大同盟而呈請中央通緝"墮落文人魯迅",也是浙江省黨部發起的,但至今還沒有呈請發掘祖墳,總算黨恩高厚。

  至於審查員,我疑心很有些"文學家",倘不,就不能做得這麽令人佩服。自然,有時也刪禁得令人莫名其妙,我以為這大概是在示威,示威的脾氣,是雖是文學家也很難脫體的,而且這也不算是惡德。還有一個原因,則恐怕是在飯碗。要吃飯也決不能算是惡德,但吃飯,審查的文學家和被審查的文學家卻一樣的艱難,他們也有競爭者,在看漏洞,一不小心便會被搶去了飯碗,所以必須常常有成績,就是不斷的禁,刪,禁,刪,第三個禁,刪。我初到上海的時候,曾經看見一個西洋人從旅館裏出來,幾輛洋車便向他飛奔而去,他坐了一輛,走了。這時忽然來了一位巡捕,便向拉不到客的車夫的頭上敲了一棒,撕下他車上的照會。我知道這是車夫犯了罪的意思,然而不明白為什麽拉不到客就犯了罪,因為西洋人隻有一個,當然隻能坐一輛,他也並沒有爭。後來幸蒙一位老上海告訴我,說巡捕是每月總得捉多少犯人的,要不然,就算他懶惰,於飯碗頗有礙。真犯罪的不易得,就隻好這麽創作了。我以為審查官的有時審得古裏古怪,總要在稿子上打幾條紅杠子,恐怕也是這緣故。倘使真的這樣,那麽,他們雖然一定要把我的"契訶夫選集"(12)做成"殘山剩水",我也還是諒解的。

  這審查辦得很起勁,據報上說,官民一致滿意了。九月二十五日的《中華日報》雲--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會工作緊張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自在滬成立以來、迄今四閱月、審查各種雜誌書籍、共計有五百餘種之多、平均每日每一工作人員審查字、在十萬以上、審查手續、異常迅速、雖洋洋巨著、至多不過二天、故出版界鹹認為有意想不到之快、予以便利不少、至該會審查標準、如非對黨對政府絕對顯明不利之文字、請其刪改外、餘均一秉大公、無私毫偏袒、故數月來相安無事、過去出版界、因無審查機關、往往出書以後、受到扣留或查禁之事、自審查會成立後、此種事件、已不再發生矣、聞中央方麵、以該會工作成績優良、而出版界又甚需要此種組織、有增加內部工作人員計劃、以便利審查工作雲、如此善政,行了還不到一年,不料竟出了《新生》的《閑話皇帝》事件。大約是受了日本領事的警告罷,那雷厲風行的辦法,比對於"反動文字"還要嚴:立刻該報禁售,該社封門,編輯者杜重遠(13)已經自認該稿未經審查,判處徒刑,不準上訴的了,卻又革掉了七位審查官,一麵又往書店裏大搜涉及日本的舊書,牆壁上貼滿了"敦睦邦交"的告示。出版家也顯出孤苦零丁模樣,據說:這"一秉大公"的"中央宣傳部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不見了,拿了稿子,竟走投無路。

  那麽,不是還我自由,飄飄然了麽?並不是的。未有此會以前,出版家倒還有一點自己的脊梁,但已有此會而不見之後,卻真覺得有些搖搖擺擺。大抵的農民,都能夠自己過活,然而奧國和俄國解放農奴時,他們中的有些人,卻哭起來了,因為失了依靠,不知道自己怎麽過活。況且我們的出版家並非單是"失了依靠",乃是遇到恢複了某甲先生獻策以前的狀態,又會扣留,查禁,封門,危險得很。而且除怕被指為"反動文字"以外,又得怕違反"敦睦邦交令"了。已被"訓"成軟骨症的出版界,又加上了一副重擔,當局對於內交,又未必肯怎麽"敦睦",而"禮讓為國",也急於"體恤商艱",所以我想,自有"審查會"而又不見之後,出版界的一大部份,倒真的成了孤哀子了。

  所以現在的書報,倘不是先行接洽,特準激昂,就隻好一味含胡,但求無過,除此之外,是依然會有先前一樣的危險,挨到木棍,撕去照會的。

  評論者倘不了解以上的大略,就不能批評近三年來的文壇。即使批評了,也很難中肯。

  我在這一年中,日報上並沒有投稿。凡是發表的,自然是含胡的居多。這是帶著枷鎖的跳舞,當然隻足發笑的。但在我自己,卻是一個紀念,一年完了,過而存之,長長短短,共四十七篇(14)。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夜半至一月一日晨,寫訖。

  注釋:(1)《文學百題》參看本卷第324頁注(1)。該書原為百題,經國民黨審查機關刪去二十六題;出版時被刪各題仍列入目錄,下注"闕"字。

  (2)婦女年一九三三年冬,上海市商會和一些婦女團體為提倡國貨,定一九三四年為婦女國貨年,簡稱婦女年。

  (3)××會指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

  (4)《雜文》文學月刊。一九三五年五月在日本東京創刊。先後由杜宣、勃生編輯。國內由上海群眾雜誌公司發行。至第三號被國民黨政府查禁,第四號起改名《質文》,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停刊,共出八期。

  (5)陳源(1895-1973)筆名西瀅,江蘇無錫人,現代評論派主要成員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他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發表《致誌摩》一文,其中誣蔑魯迅說:"他自己的《中國小說史略》,卻就是根據日本人鹽穀溫的《支那文學概論講話》裏麵的’小說’一部分"。又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五十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的《閑話》中影射魯迅"整大本的剽竊"。參看《華蓋集續編不是信》。

  (6)鎌田誠一歿於一九三四年五月。同年五月十七日魯迅日記:"午後聞鎌田政一(誠一)君於昨日病故,憶前年相助之誼,為之黯然。"(7)《暗雲》一書已列入本書目的"光華"部分(見第455頁)。據《出版消息》第三十三期所載,在"亞東"部分應補入"《愛的分野》蔣光慈"一種。

  (8)《出版消息》半月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創刊,一九三五年三月停刊,共出四十八期,上海樂華圖書公司編輯發行。

  (9)某甲指《現代》雜誌編者施蟄存。參看魯迅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五日致姚克的信。

  (10)《拾零集》共收雜文十六篇,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合眾書店出版。該書封底印有"本書審查證審字五百五十九號"字樣。

  (11)許紹棣浙江臨海人。曾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黨務指導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廳長。一九二八年八月,《語絲》第四卷第三十二期刊出馮珧(徐詩荃)的《談談複旦大學》一文,揭露該校內部的一些腐敗情形,出身該校的許紹棣於同年九月以國民黨浙江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名義禁止《語絲》在浙江發行。

  (12)"契訶夫選集"指魯迅翻譯的《壞孩子和別的奇聞》,一九三六年上海聯華書局出版。內收契訶夫早期的短篇小說八篇,其中七篇的譯文曾先在《譯文》月刊發表,但《波斯勳章》一篇,被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禁止刊登。

  (13)杜重遠(1899-1943)遼寧開原人。曾任遼寧商務總會會長。"九一八"事變後在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一九三五年主編《新生》周刊,因《閑話皇帝》事件被判處徒刑一年又兩個月。

  (14)按本書除有題無文的《"題未定"草(四)》以外,共收雜文四十八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