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7章 《死魂靈百圖》(4)

  (12)羅家倫(1897-1969)浙江紹興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參加者,後來成為國民黨政客。這裏指的是他的短篇小說《是愛情還是苦痛?》,發表於《新潮》第一卷第三號(一九一九年三月)。

  (13)易卜生參看本卷第69頁注(10)。他在《娜拉》和《群鬼》中提出了婚姻和家庭的改革問題;在《國民之敵》和《社會柱石》中提出了社會的改革問題。《娜拉》和《國民之敵》曾譯載於《新青年》第四卷第六號"易卜生號"(一九一八年六月)。

  (14)楊振聲(1890-1956)山東蓬萊人,小說家。曾任北京大學、武昌大學教授。他的短篇小說《漁家》發表於《新潮》第一卷第三號,描寫在漁霸剝削和警察勒索下的漁民的悲慘遭遇。

  (15)汪敬熙(1897-1968)浙江杭縣人,小說家。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這裏所說"好學生的秘密",指短篇小說《一個勤學的學生》,發表於《新潮》第一卷第二號(一九一九年二月);"苦人的災難"指短篇小說《雪夜》,發表於《新潮》第一卷第一號。後來他在《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號(一九二五年五月)上發表了短篇小說《瘸子王二的驢》等。他的短篇小說集《雪夜》收作品九篇,一九二五年十月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

  (16)歐陽予倩(1889-1962)湖南瀏陽人,戲劇家。《新潮》第一卷第二號曾發表他的短篇小說《斷手》。

  (17)葉紹鈞字聖陶,江蘇吳縣人,作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著有童話集《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和短篇小說集《隔膜》、《火災》等。

  (18)《現代評論》綜合性周刊,胡適、陳源、王世傑、徐誌摩等人主辦的同人雜誌。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創刊於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出版,一九二八年底出至第八卷第二○九期停刊。這個雜誌的主要成員被稱為"現代評論派",他們原依附北洋政府,後來轉而投靠國民黨政權。

  (19)《玉君》一九二五年二月出版,現代社發行,《現代叢書》之一。作者在該書《自序》的末尾說:"先謝謝鄧叔存先生,為了他的批評,我改了第一遍。再謝謝陳通伯先生,為了他的批評,我改了第二遍。最後再謝謝胡適之先生,為了他的批評,我改了第三遍。"按鄧叔存即鄧以蟄,陳通伯即陳源,胡適之即胡適。

  (20)《新青年》月刊於第八卷第一號(一九二○年九月)起,設編輯部於上海,由新青年社出版(以前該刊係由上海群益書社印行)。

  (21)《新潮》最末一期第三卷第二號是《一九二○年名著介紹特號》,於一九二二年三月間出版。

  (22)《孑民先生言行錄》新潮社編,共收雜文八十四篇及附錄三篇,一九二○年十月出版。蔡孑民,即蔡元培。

  (23)《點滴》周作人翻譯的外國短篇小說集,新潮社《文藝叢書》之一,一九二○年八月出版。

  (24)為人生的文學的一群指文學研究會;為文學的文學的一群,指創造社等。

  (25)彌灑社文學團體,胡山源、錢江春等組成,一九二三年三月在上海創辦《彌灑》月刊,共出六期。彌灑,通譯繆斯,希臘神話中的文藝女神。

  (26)胡山源江蘇江陰人,曾任世界書局編輯。他的短篇小說《睡》和《碧桃花下》(文中誤作《櫻桃花下》)分別發表於《彌灑》第一期和第三期(文中誤作第一期)。

  (27)Inspiration英語:靈感。

  (28)陳德征浙江浦江人。一九二七年以後依附國民黨右派,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政府上海市教育局長等職。

  (29)"壟斷文壇"創造社為《創造》季刊出版刊登的廣告中有這樣的話:"自文化運動發生後,我國新文藝為一、二偶像所壟斷"。(一九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時事新報》)(30)唐鳴時浙江嘉善人,翻譯工作者。趙景沄(?-1929),浙江平湖人。他的短篇小說《阿美》發表於《彌灑》月刊第一期。方企留,應為張企留,江蘇鬆江(今屬上海市)人。曹貴新(1894-1966後),江蘇常熟人。

  (31)錢江春(1900-1927)江蘇鬆江(今屬上海市)人。彌灑社的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方時旭,筆名雲郎,浙江紹興人。

  (32)淺草社一九二二年在上海成立的文學團體,主要成員有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馮至等。一九二三年三月創辦《淺草》季刊,一九二五年二月出至第四期停刊。

  (33)馮至河北涿縣人,詩人。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北遊及其他》等。《淺草》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上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蟬與晚禱》。

  (34)《沉鍾》周刊文藝刊物,沉鍾社編,一九二五年十月在北京創刊,共出十期。一九二六年八月改出半月刊,中經停刊複刊,至一九三四年二月出至第三十四期停刊。主要作者除原淺草社同人外還有楊晦等。

  (35)吉辛(1857-1903)英國小說家、散文家,著有《文苑外史》(NewGrubStreet)、《四季隨筆》(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等。

  (36)"徑一周三"即直徑與圓周的比。語出《周髀算經》卷上漢代趙君卿注:"圓徑一而周三。"(37)"世紀末"原指十九世紀末葉。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走向帝國主義階段,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思想等方麵呈現頹廢現象,在此時期出現的具有這種傾向的文學作品,被稱為"世紀末"文學。

  (38)王爾德(1856-1900)英國唯美派作家。著有劇本《莎樂美》、《溫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39)波特萊爾(1821-1867)法國頹廢派詩人。著有詩集《惡之華》等。

  (40)"沉自己的船"是《淺草》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所載高世華短篇小說的題目。小說寫水手們因不堪船上北洋政府士兵的凶暴,把船撞沉,同歸於盡。這裏所說絕處求生,是指小說結尾沉船時,水手們唱著歌:"不若就地齊下灰(水)。。。。。。齊向死裏去求活。。。。。。"(41)"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語見《漢書禮樂誌》中《郊祀歌》之九:"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42)莎子原名韓德章,天津人。這裏說的托辭小草,是指他在《沉鍾》周刊第九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發表的短篇小說《白頭翁底故事》,寫一種名叫白頭翁的小草,開花後經風雨摧殘,花冠雕零,隻留下白色絨毛,自以為還是青春少年,卻被同伴們譏為"白發老人",因而感到悲傷。按沉鍾社中有一些四川作家,但馮至和莎子都不是。

  (43)陳煒謨(1903-1955)四川瀘縣人,小說家。《爐邊》是他的短篇小說集,收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間所作小說七篇,卷首有ProeM(英語,序言或小引的意思)一篇。一九二七年北新書局出版。

  (44)這是德國劇作家霍普特曼的劇本《沉鍾》裏麵的故事。

  (45)馮文炳(1901-1967)筆名廢名,湖北黃梅人,小說家。《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短篇小說集,收作品十四篇,一九二五年十月新潮社出版;他在《自序》中說:"我開始做小說,在一九二二年秋天。。。。。。都可以說是現在的產物,我願讀者從他們當中理出我的哀愁。"(46)馮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小說家、文學史家。《卷勸》,《烏合叢書》之一,一九二七年一月北新書局出版。書中所收小說四篇,都先在《創造周報》和《創造》季刊發表過。

  (47)陸侃如(1903-1979)江蘇海門人,文學史家。馮沅君的丈夫,曾與馮沅君合著《中國詩史》。

  (48)《春痕》中篇小說,馮沅君著。內容是"假定為一女子寄給她的情人的五十封信",一九二八年十月北新書局出版。

  (49)彼兌菲(1823-1849)通譯裴多菲,匈牙利詩人。著有《民族之歌》、《勇敢的約翰》等。

  (50)《晨報副刊》北京《晨報》的副刊,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創刊,一九二八年六月五日停刊。《晨報》是研究係的機關報,在政治上擁護北洋軍閥政府,但其副刊在孫伏園編輯期間(一九二四年十月以前),在進步力量的推動下,是讚助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刊物之一。一九二五年十月以後,改由新月派的徐誌摩編輯。

  (51)《京報副刊》《京報》是邵飄萍創辦的具有進步色彩的報紙。《京報副刊》,孫伏園編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創刊,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奉係軍閥張作霖封閉《京報》時停刊。

  (52)蹇先艾貴州遵義人,小說家。《朝霧》收《水葬》等短篇小說十一篇,一九二七年八月北新書局出版。《水葬》寫貴州鄉間一個窮人因偷竊被人拋入水中淹死(水葬),而他的老母天黑後還在倚門等候著他回家的故事。

  (53)裴文中河北豐潤人,考古學家。他的短篇小說《戎馬聲中》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晨報副刊》。

  (54)李健吾山西安邑人,文學家。他的短篇小說《終條山的傳說》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晨報副刊》。

  (55)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他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第一卷題為《僑民文學》(EMigrantLiterature),是關於幾位流寓國外的法國作家的評論。

  (56)許欽文浙江紹興人,小說家。《故鄉》,《烏合叢書》之一,收《父親的花園》等小說二十七篇,一九二六年四月北新書局出版。他的短篇小說《石宕》是《故鄉》之後的作品,發表於《莽原》半月刊第十三期(一九二六年七月十日),寫幾個石匠在山石崩裂下喪生的慘劇。

  (57)"雖有忮心,不怨飄瓦"語出《莊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58)王魯彥(1902-1944)浙江鎮海人,小說家。他的短篇小說集《柚子》,收《秋雨的訴苦》、《燈》、《柚子》、《華麗的頭發》等十一篇,一九二四年北新書局出版。

  (59)愛羅先珂(blmGnJjLG,1889-1952)俄國詩人和童話作家。童年時因病雙目失明。所作童話劇《桃色的雲》曾由魯迅譯成中文,其中的主角是一隻地下的土撥鼠。

  (60)這裏的一些話都見於王魯彥的小說,如在《燈》中說:"罷了,罷了,母親。我還你這顆心。。。。。。母親,我不再灰心了,我願意做’人’了。"又在《柚子》中說:"托爾斯小先生說過:’自由之代價者,血與淚也。’"又在《華麗的頭發》中說:"她很有學問。她接著說了許多達我文的進化論的原理,又舉了許多牛克司,克魯屁特金等等的歐西名人的話來引證。"(按"托爾斯小"、"達我文"、"牛克司"、"克魯屁特金"係對托爾斯泰、達爾文、馬克思、克魯泡特金的謔稱。)(61)指黎錦明在他的短篇小說《社交問題》(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晨報副刊》)中的話:"《小說月報》之《橘子》一篇作品,隻覺得滿目的油滑調,而且不曾感得一絲毫忠實的興味。。。。。。湖南人底頭,橘子!殺人的事描作滑稽派小說,真是玩世!"(按這裏說的《橘子》,即指王魯彥的《柚子》,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十期。)(62)黎錦明湖南湘潭人,小說家。他的短篇集《烈火》收《輕微的印象》等小說十篇,一九二五年開明書店出版;又《破壘集》收小說八篇,一九二七年開明書店出版。

  (63)斯忒林培黎(1849-1912)一譯斯忒林培克,通譯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他是一個輕視婦女解放論者。所著短篇小說集《結婚》,對婦女解放持嘲諷的態度。黎錦明的《社交問題》是寫一個女青年追逐虛榮、對愛情采取輕率態度的小說。

  (64)"磊砢山房"清代文學家屠紳的書室名。屠紳(1744-1801),字賢書,別號磊砢山人,江蘇江陰人。著有長篇小說《瞫史》、筆記小說《六合內外瑣言》等。

  (65)顯克微支(1846-1916)波蘭小說家。著有《你往何處去》、《火與劍》等。

  (66)創造社新文學運動中著名的文學團體。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成立,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鬱達夫、成仿吾等。一九二九年二月被國民黨政府封閉。

  (67)淩叔華廣東番禺人,小說家。著有短篇小說集《花之寺》、《女人》等。這裏說的"出軌之作",指發表於《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五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日)的《酒後》,寫一個年青的妻子酒後要求丈夫同意她去吻一下酒醉的客人。

  (68)川島章廷謙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月夜》。

  (69)汪靜之安徽績溪人,詩人。著有詩集《蕙的風》、中篇小說《耶穌的吩咐》等。

  (70)莽原社文學團體,主要成員有魯迅、高長虹、韋素園等。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創辦《莽原》周刊,由魯迅編輯,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止;次年一月十日起改為半月刊,未名社發行;八月魯迅去廈門後由韋素園接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第二十四期停刊。

  (71)高長虹參看本卷第69頁注(6)。下麵所說的"擬尼采樣的彼此都不能解的格言式的文章",指高在《狂飆》周刊上發表的總題為《幻想與做夢》的小品。

  (72)魏金枝(1900-1972)浙江嵊縣人,作家。他的短篇小說《留下鎮上的黃昏》,發表於《莽原》半月刊第十二期(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後收入短篇集《七封書信的自傳》。

  (73)黃鵬基筆名朋其,四川仁壽人,小說家。他的短篇集《荊棘》收小說十一篇,是《狂飆叢書》之一,一九二六年八月開明書店出版。他在《刺的文學》一文中說,"文學家。。。。。。的作品也不是隻為浮在麵上供一般吃了飯沒事幹的人讚賞的奶油"。

  (74)這裏是指黃鵬基的兩個短篇:《我的情人》和《火腿先生在人海中的奔走》,分別發表於《莽原》周刊第三十一期和第二十五期,後來都收入《荊棘》。

  (75)尚鉞河南羅山人,小說家、曆史學家。他的短篇集《斧背》收小說十九篇,《狂飆叢書》之一,一九二八年五月泰東圖書局出版。

  (76)向培良(1905-1961)湖南黔陽人,狂飆社主要成員之一。後來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走卒。《飄渺的夢》收小說十四篇,《烏合叢書》之一,一九二六年六月北新書局出版;引在這裏的幾句話,就是這本小說集的題詞。他在題為《野花》的一個短篇中說:"我深深懺悔,向已經失去的童心,懺悔那過去的往事,兒時的回憶,稚子之心的悲與歡。"(77)《我離開十字街頭》向培良的中篇小說,《狂飆叢書》之一,一九二六年十月光華書局出版。他在這書的《前記》裏說:"我知道他是一個反抗者,虛無的反抗者。。。。。。但是我非常愛他,因為我在他強有力的憎恨後麵,發現更強有力的愛來。"(78)"末人"尼采著作中的用語,與"超人"相對,指平庸猥瑣、淺陋渺小的人。尼采的《察拉圖斯忒拉如是說序言》第五節中說:"’我們發現了幸福了,’末人說而且目夾著眼。他們離開了那些地方,凡是難於生活的:因為人要些溫暖。"(據魯迅譯文。)(79)巴劄羅夫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說《父與子》的主角,文學作品中最早的虛無主義者的典型。沙寧,俄國作家阿爾誌跋綏夫的小說《沙寧》的主角,虛無主義者。

  (80)綏惠略夫阿爾誌跋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的主角,無政府主義者。

  (81)未名社參看本卷第68頁注(2)。

  (82)韋素園參看本卷第62頁注(2)。

  (83)李霽野參看本卷第62頁注(3)。所著短篇小說集《影》,一九二八年開明書店出版。其中《嫩黃瓜》篇中有這樣的話:"手撫摸著藤葉,我可以清清楚楚摸出它的葉脈來。"(84)台靜農參看本卷第62頁注(3)。他的短篇集《地之子》收小說十四篇,《建塔者》收小說十篇,二書都編入《未名新集》,由未名社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一九三○年八月先後出版。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