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章 一九三五年六月四日記。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天津《文地》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目錄署名魯迅,文末署名何幹。

  同期所載該刊編者唐訶《哀魯迅先生》一文中說:"《全國木刻聯展專輯》,選好四十幾幅畫。。。。。。在金肇野君寓中存放。不幸去年十二月運動(按指一二九運動)的時候,他犯愛國罪被捕入獄,這些作品也因之而失散。僅存的,隻魯迅先生親筆所寫序文的刻版,算是這一次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遺留下的唯一的紀念品!"《文地》所刊本文,即據這刻版排印的。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唐訶等以平津木刻研究會名義主辦,於一九三五年元旦起開始作巡回展覽,曾在北平、濟南、上海等地展出。

  名人和名言《太白》(2)二卷七期上有一篇南山先生的《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3),他舉出:第一道是說"要做白話由於文言做不通",第二道是說"要白話做好,先須文言弄通"。十年之後,才來了太炎先生的第三道,"他以為你們說文言難,白話更難。理由是現在的口頭語,有許多是古語,非深通小學就不知道現在口頭語的某音,就是古代的某音,不知道就是古代的某字,就要寫錯。。。。。。"太炎(4)先生的話是極不錯的。現在的口頭語,並非一朝一夕,從天而降的語言,裏麵當然有許多是古語,既有古語,當然會有許多曾見於古書,如果做白話的人,要每字都到《說文解字》裏去找本字,那的確比做任用借字的文言要難到不知多少倍。然而自從提倡白話以來,主張者卻沒有一個以為寫白話的主旨,是在從"小學"裏尋出本字來的,我們就用約定俗成的借字。誠然,如太炎先生說:"乍見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乎’字;應人之稱曰’是唉’,’唉’即’也’字。"但我們即使知道了這兩字,也不用"好乎"或"是也",還是用"好呀"或"是唉"。因為白話是寫給現代的人們看,並非寫給商周秦漢的鬼看的,起古人於地下,看了不懂,我們也毫不畏縮。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實是文不對題的。這緣故,是因為先生把他所專長的小學,用得範圍太廣了。

  我們的知識很有限,誰都願意聽聽名人的指點,但這時就來了一個問題:聽博識家的話好,還是聽專門家的話好呢?解答似乎很容易:都好。自然都好;但我由曆聽了兩家的種種指點以後,卻覺得必須有相當的警戒。因為是:博識家的話多淺,專門家的話多悖的。

  博識家的話多淺,意義自明,惟專門家的話多悖的事,還得加一點申說。他們的悖,未必悖在講述他們的專門,是悖在倚專家之名,來論他所專門以外的事。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名人被崇奉所誘惑,也忘記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漸以為一切無不勝人,無所不談,於是乎就悖起來了。其實,專門家除了他的專長之外,許多見識是往往不及博識家或常識者的。太炎先生是革命的先覺,小學的大師,倘談文獻,講《說文》,當然娓娓可聽,但一到攻擊現在的白話,便牛頭不對馬嘴,即其一例。還有江亢虎(5)博士,是先前以講社會主義出名的名人,他的社會主義到底怎麽樣呢,我不知道。隻是今年忘其所以,談到小學,說"’德’之古字為’’,從’’從’心’,’’即直覺之意",卻真不知道悖到那裏去了,他竟連那上半並不是曲直的直字這一點都不明白(6)。這種解釋,卻須聽太炎先生了。

  不過在社會上,大概總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既是名人,也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所以譯一本歐洲史,就請英國話說得漂亮的名人校閱,編一本經濟學,又乞古文做得好的名人題簽;學界的名人紹介醫生,說他"術擅岐黃"(7),商界的名人稱讚畫家,說他"精研六法"(8)。。。。。。這也是一種現在的通病。德國的細胞病理學家維爾曉(Virchow)(9),是醫學界的泰鬥,舉國皆知的名人,在醫學史上的位置,是極為重要的,然而他不相信進化論,他那被教徒所利用的幾回講演,據赫克爾(Haeckel)(10)說,很給了大眾不少壞影響。因為他學問很深,名甚大,於是自視甚高,以為他所不解的,此後也無人能解,又不深研進化論,便一口歸功於上帝了。現在中國屢經紹介的法國昆蟲學大家法布耳(Fabre)(11),也頗有這傾向。他的著作還有兩種缺點:一是嗤笑解剖學家,二是用人類道德於昆蟲界。但倘無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樣精到的觀察,因為觀察的基礎,也還是解剖學;農學者根據對於人類的利害,分昆蟲為益蟲和害蟲,是有理可說的,但憑了當時的人類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蟲為善蟲或壞蟲,卻是多餘了。有些嚴正的科學者,對於法布耳的有微詞,實也並非無故。但倘若對這兩點先加警戒,那麽,他的大著作《昆蟲記》十卷,讀起來也還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書。

  不過名人的流毒,在中國卻較為利害,這還是科舉的餘波。那時候,儒生在私塾裏揣摩高頭講章,和天下國家何涉,但一登第,真是"一舉成名天下知",他可以修史,可以衡文,可以臨民,可以治河;到清朝之末,更可以辦學校,開煤礦,練新軍,造戰艦,條陳新政,出洋考察了。成績如何呢,不待我多說。

  這病根至今還沒有除,一成名人,便有"滿天飛"之概。我想,自此以後,我們是應該將"名人的話"和"名言"分開來的,名人的話並不都是名言;許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這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分別名人之所以名,是由於那一門,而對於他的專門以外的縱談,卻加以警戒。蘇州的學子是聰明的,他們請太炎先生講國學(12),卻不請他講簿記學或步兵操典,--可惜人們卻又不肯想得更細一點了。

  我很自歉這回時時涉及了太炎先生。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大約也無傷於先生的"日月之明"的。至於我的所說,可是我想,"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蓋亦"懸諸日月而不刊"(13)之論也。

  七月一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署名越丁。

  (2)《太白》參看本卷第214頁注(6)。

  (3)南山即陳望道(1890-1977),浙江義烏人,學者。曾任《新青年》雜誌編輯、複旦大學文學院院長等。《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發表於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日《太白》第二卷第七期。它開頭說:"保守文言過去有過兩道策。。。。。。直到最近,才由章太炎提出白話比文言還要難做的話頭來,勉強算是繳了第三道。"其後引證了章太炎自己的話:"敘事欲聲口畢肖,須錄當地方言。文言如此,白話亦然。。。。。。用語自不能限於首都,非廣采各地方言不可。然則非深通小學,如何可寫白話哉?尋常語助之字,如’焉,哉,乎,也’。今白話中,’焉,哉’不用,’乎,也’尚用。如乍見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乎’字;應人之稱曰’是唉’,’唉’即’也’字。’夫’字文言用在句末,即白話之’罷’字。。。。。。’矣’轉而為’哩’,’乎,也,夫,矣’四字,僅聲音小變而已,論理應用’乎,也,夫,矣’,不應用’呀,唉,罷,哩’也。"(按章太炎的話見於他的講演稿《白話與文言之關係》。)(4)太炎即章炳麟。參看本卷第107頁注(30)和《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5)江亢虎(1883-1954)江西弋陽人。辛亥革命時曾組織"中國社會黨"進行投機活動,抗日戰爭期間成為漢奸,任汪偽政府的考試院院長。一九三五年二月他在上海發起以"保存漢字保存文言為目的"的存文會;這裏說他"談到小學"的一些話,是同年三月在上海"講學"時說的。

  (6)《說文解字》卷十下:",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從從心。多則切。"又卷十二下:"正見也,從從十從目。徐鍇曰:,隱也,今十目所見,是也。除力切。"(7)岐黃指古代名醫。黃即黃帝,名軒轅,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岐即岐伯,傳說中的上古名醫。今所傳著名醫學古籍《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時醫家托名黃帝和岐伯所作。其中《素問》部分,用黃帝和岐伯問答的形式討論病理,故後來常稱醫術高明者為"術精岐黃"。

  (8)六法中國畫過去有"六法"之說。南朝齊謝赫的《古畫名錄》中說:"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9)維爾曉(1821-1902)通譯微耳和。德國科學家和政治活動家,細胞病理學的奠基人。早年曾擁護達爾文主義,後來卻激烈反對達爾文主義。著有《細胞病理學》等。

  (10)赫克爾(1834-1919)通譯海克爾,德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的捍衛者和宣傳者。主要著作有《宇宙之謎》、《人類發展史》等。

  (11)法布耳(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他著的《昆蟲記》出版於一九一○年,是一部以生動活潑的文筆介紹昆蟲生活情態的書。當時我國有好幾個節譯本,如《法布爾科學故事》、《昆蟲故事》、《昆蟲記》等。

  (12)一九三三年前後,章太炎曾在蘇州創立章氏國學講習會,講授國學。他在《製言》半月刊創刊號(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說:"餘自民國二十一年返自舊都,講學吳中三年矣。"(13)"懸諸日月而不刊"語出漢代揚雄《答劉歆書》。揚雄在這封信裏,引用張伯鬆讚美他的《方言》稿本的話:"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刊,這裏是掉下的意思。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