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2章 論毛筆之類(3)

  (3)掛著"文藝"招牌的雜誌指《文藝畫報》,月刊,穆時英、葉靈鳳編,一九三四年十月創刊,一九三五年四月停刊,共出四期。上海雜誌公司出版。該刊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三五年二月)曾刊載格羅斯的漫畫八幅,其中四幅就是藍地、紅地、黑地和五彩的。

  "招貼即扯"了

  一切古今人,隻留下自己的沒意思。(2)要是古今中外真的有過這等事,這才叫作希奇,但實際上並沒有,將來大約也不會有。豈但一切古今人,連一個人也沒有罵倒過。凡是倒掉的,決不是因為罵,卻隻為揭穿了假麵。揭穿假麵,就是指出了實際來,這不能混謂之罵。

  然而世間往往混為一談。就以現在最流行的袁中郎(3)為例罷,既然肩出來當作招牌,看客就不免議論這招牌,怎樣撕破了衣裳,怎樣畫歪了臉孔。這其實和中郎本身是無關的,所指的是他的自以為徒子徒孫們的手筆。然而徒子徒孫們就以為罵了他的中郎爺,憤慨和狼狽之狀可掬,覺得現在的世界是比五四時代更狂妄了。但是,現在的袁中郎臉孔究竟畫得怎樣呢?時代很近,文證具存,除了變成一個小品文的老師,"方巾氣"(4)的死敵而外,還有些什麽?和袁中郎同時活在中國的,無錫有一個顧憲成(5),他的著作,開口"聖人",閉口"吾儒",真是滿紙"方巾氣"。而且疾惡如仇,對小人決不假借。他說:"吾聞之:凡論人,當觀其趨向之大體。趨向苟正,即小節出入,不失為君子;趨向苟差,即小節可觀,終歸於小人。又聞:為國家者,莫要於扶陽抑陰,君子即不幸有詿誤,當保護愛惜成就之;小人即小過乎,當早排絕,無令為後患。。。。。。"(《自反錄》)推而廣之,也就是倘要論袁中郎,當看他趨向之大體,趨向苟正,不妨恕其偶講空話,作小品文,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一方麵在。正如李白(6)會做詩,就可以不責其喝酒,如果隻會喝酒,便以半個李白,或李白的徒子徒孫自命,那可是應該趕緊將他"排絕"的。

  中郎還有更重要的一方麵麽?有的。萬曆三十七年,顧憲成辭官,時中郎"主陝西鄉試,發策,有’過劣巢由’之語。監臨者問’意雲何?’袁曰:’今吳中大賢亦不出,將令世道何所倚賴,故發此感爾。’"(《顧端文公年譜》(7)下)中郎正是一個關心世道,佩服"方巾氣"人物的人,讚《金瓶梅》(8),作小品文,並不是他的全部。

  中郎之不能被罵倒,正如他之不能被畫歪。但因此也就不能作他的蛀蟲們的永久的巢穴了。

  一月二十六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署名公汗。

  過去城市中有些人家在臨街的牆壁上,寫著"招貼即扯"、"不許招貼"等字樣,以防止別人在上麵粘貼廣告。

  (2)林語堂在《論語》第五十七期(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發表《做文與做人》一文,其中說:"你罵吳稚暉蔡元培胡適之老朽,你自己也得打算有吳稚暉蔡元培胡適之的地位,能不能這樣操持。你罵袁中郎消沉,你也得自己照照鏡子,做個京官,能不能像袁中郎之廉潔自守,興利除弊。不然天下的人被你罵完了,隻剩你一個人,那豈不是很悲觀的現象?"(3)袁中郎參看本卷第176頁注(21)。

  (4)"方巾氣"又稱"頭巾氣",意思就是道學氣。方巾是明代學者士人日常所戴的帽子,明代王圻《三才圖會衣服》卷一載:"方巾:此即古所謂角巾也。。。。。。相傳國初服此,取四方平定之意。"林語堂在《方巾氣研究》一文(連載於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三十日、五月三日《申報自由談》)中說:"方巾氣道學氣是幽默之魔敵。"(5)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無錫(今屬江蘇)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曾因"忤旨"被革職;萬曆三十六年(1608)始起為南京光祿寺少卿,力辭不就。他在萬曆三十二年重修無錫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同在東林書院講學,是明末東林黨的重要人物,死後諡端文。著有《涇皋藏稿》、《小心齋劙記》、《自反錄》等。

  (6)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後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詩人。著有《李太白集》。

  (7)《顧端文公年譜》四卷,由顧憲成之子與沐、孫樞、曾孫貞觀相繼編定,成書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8)《金瓶梅》長篇小說,明代蘭陵笑笑生撰,一百回。它廣泛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世態和生活,其中有不少淫穢的描寫。明代沈德符《野獲編》卷二十五《金瓶梅》條載:"袁中郎《觴政》以《金瓶梅》配《水滸傳》為外典,予恨未得見。丙午(1606)遇中郎京邸,問’曾有全秩否?’曰’第睹數卷,甚奇快!’"按袁中郎在《觴政》之十"掌故"中分酒經酒譜、子史詩文、詞曲傳奇為內典、外典、逸典,並說"傳奇則《水滸傳》、《金瓶梅》為逸典。"漫談"漫畫"孩子們吵架,有一個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鉛筆了--在牆壁上寫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2)這和政治之類是毫不相幹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畫也一樣,住家的恨路人到對門來小解,就在牆上畫一個烏龜,題幾句話,也不能叫它作"漫畫"。為什麽呢?就因為這和被畫者的形體或精神,是絕無關係的。

  漫畫的第一件緊要事是誠實,要確切的顯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態,也就是精神。

  漫畫是Karikatur(3)的譯名,那"漫",並不是中國舊日的文人學士之所謂"漫題""漫書"的"漫"。當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的,但因為發芽於誠實的心,所以那結果也不會僅是嬉皮笑臉。這一種畫,在中國的過去的繪畫裏很少見,《百醜圖》或《三十六聲粉鐸圖》(4)庶幾近之,可惜的是不過戲文裏的醜腳的摹寫;羅兩峰的《鬼趣圖》(5),當不得已時,或者也就算進去罷,但它又太離開了人間。

  漫畫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誇張",但又不是胡鬧。無緣無故的將所攻擊或暴露的對象畫作一頭驢,恰如拍馬家將所拍的對象做成一個神一樣,是毫沒有效果的,假如那對象其實並無驢氣息或神氣息。然而如果真有些驢氣息,那就糟了,從此之後,越看想像,比讀一本做得很厚的傳記還明白。關於事件的漫畫,也一樣的。所以漫畫雖然有誇張,卻還是要誠實。"燕山雪花大如席"(6),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裏麵,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麽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變成笑話了。

  "誇張"這兩個字也許有些語病,那麽,說是"廓大"也可以的。廓大一個事件或人物的特點固然使漫畫容易顯出效果來,但廓大了並非特點之處卻更容易顯出效果。矮而胖的,瘦而長的,他本身就有漫畫相了,再給他禿頭,近視眼,畫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長些,總可以使讀者發笑。但一位白淨苗條的美人,就很不容易設法,有些漫畫家畫作一個髑髏或狐狸之類,卻不過是在報告自己的低能。有些漫畫家卻不用這呆法子,他用廓大鏡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膚的褶皺,看見了這些褶皺中間的粉和泥的黑白畫。這麽一來,漫畫稿子就成功了,然而這是真實,倘不信,大家或自己也用廓大鏡去照照去。於是她也隻好承認這真實,倘要好,就用肥皂和毛刷去洗一通。

  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但這種漫畫,在中國是很難生存的。我記得去年就有一位文學家說過,他最討厭論人用顯微鏡。

  歐洲先前,也並不兩樣。漫畫雖然是暴露,譏刺,甚而至於是攻擊的,但因為讀者多是上等的雅人,所以漫畫家的筆鋒的所向,往往隻在那些無拳無勇的無告者,用他們的可笑,襯出雅人們的完全和高尚來,以分得一枝雪茄的生意。像西班牙的戈雅(FranciscodeGoya)和法國的陀密埃(HonoréDaumier)(7)那樣的漫畫家,到底還是不可多得的。二月二十八日。

  注釋:(1)本篇最初印入《小品文和漫畫》一書。該書是《太白》半月刊一卷紀念的特輯,內收關於小品文和漫畫的文章五十八篇,一九三五年三月生活書店出版。

  (2)"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二句,意思是"小三子可惡之極,戳他三千三百刀。""同同",形容戳的聲音。

  (3)Karikatur德語,又譯"諷刺畫"。

  (4)《百醜圖》描繪一百出醜角戲的圖畫,作者不詳。《三十六聲粉鐸圖》,全名為《天長宣氏三十六聲粉鐸圖詠》,描繪昆劇三十六出醜角戲的圖畫,並加題詠。清代宣鼎作,《申報館叢書》之一。

  (5)羅兩峰(1733-1799)名聘,字遁夫,號兩峰,江蘇甘泉(今江都)人,清代畫家。《鬼趣圖》,是一幅諷刺世態的畫。

  (6)"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風行》中的句子。燕山在河北薊縣東南。

  (7)戈雅(1742-1828)一譯戈耶,西班牙諷刺畫家。作品多取材於民間生活,作有銅版組畫《奇想集》、版畫集《戰爭的災難》等。陀密埃(1808-1879),通譯杜米埃,法國畫家。晚年曾參加巴黎公社革命運動,作品有石版畫《立法肚子》等。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木刻的圖畫,原是中國早先就有的東西。唐末的佛像,紙牌,以至後來的小說繡像,啟蒙小圖,我們至今還能夠看見實物。而且由此明白:它本來就是大眾的,也就是"俗"的。明人曾用之於詩箋,近乎雅了,然而歸結是有文人學士在它全體上用大筆一揮,證明了這其實不過是踐踏。

  近五年來驟然興起的木刻,雖然不能說和古文化無關,但決不是葬中枯骨,換了新裝,它乃是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內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僅有若幹青年們的一副鐵筆和幾塊木板,便能發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現的是藝術學徒的熱誠,因此也常常是現代社會的魂魄。實績具在,說它"雅",固然是不可的,但指為"俗",卻又斷乎不能。這之前,有木刻了,卻未曾有過這境界。

  這就是所以為新興木刻的緣故,也是所以為大眾所支持的原因。血脈相通,當然不會被漠視的。所以木刻不但淆亂了雅俗之辨而已,實在還有更光明,更偉大的事業在它的前麵。

  曾被看作高尚的風景和靜物畫,在新的木刻上是減少了,然而看起出品來,這二者反顯著較優的成績。因為中國舊畫,兩者最多,耳濡目染,不覺見其久經攝取的所長了,而現在最需要的,也是作者最著力的人物和故事畫,卻仍然不免有些遜色,平常的器具和形態,也間有不合實際的。由這事實,一麵固足見古文化之裨助著後來,也束縛著後來,但一麵也可見入"俗"之不易了。

  這選集,是聚全國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但這是開始,不是成功,是幾個前哨的進行,願此後更有無盡的旌旗蔽空的大隊。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