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章 論毛筆之類(2)

  凡文字,倘若容易學,容易寫,常常是未必精密的。煩難的文字,固然不見得一定就精密,但要精密,卻總不免比較的煩難。羅馬字拚音能顯四聲,拉丁化字不能顯,所以沒有"東""董"之分,然而方塊字能顯"東"""之分,羅馬字拚音卻也不能顯。單拿能否細別一兩個字來定新文字的優劣,是並不確當的。況且文字一用於組成文章,那意義就會明顯。雖是方塊字,倘若單取一兩個字,也往往難以確切的定出它的意義來。例如"日者"這兩個字,如果隻是這兩個字,我們可以作"太陽這東西"解,可以作"近幾天"解,也可以作"占卜吉凶的人"解;又如"果然",大抵是"竟是"的意思,然而又是一種動物的名目,也可以作隆起的形容;就是一個"一"字,在孤立的時候,也不能決定它是數字"一二三"之"一"呢,還是動詞"四海一"之"一"。不過組織在句子裏,這疑難就消失了。所以取拉丁化的一兩個字,說它含胡,並不是正當的指摘。

  主張羅馬字拚音和拉丁化者兩派的爭執,其實並不在精密和粗疏,卻在那由來,也就是目的。羅馬字拚音者是以古來的方塊字為主,翻成羅馬字,使大家都來照這規矩寫,拉丁化者卻以現在的方言為主,翻成拉丁字,這就是規矩。假使翻一部《詩韻》(5)來作比賽,後者是賽不過的,然而要寫出活人的口語來,倒輕而易舉。這一點,就可以補它的不精密的缺點而有餘了,何況後來還可以憑著實驗,逐漸補正呢。

  易舉和難行是改革者的兩大派。同是不滿於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大不同:一是革新,一是複古。同是革新,那手段也大不同:一是難行,一是易舉。這兩者有鬥爭。難行者的好幌子,一定是完全和精密,借此來阻礙易舉者的進行,然而它本身,卻因為是虛懸的計劃,結果總並無成就:就是不行。

  這不行,可又正是難行的改革者的慰藉,因為它雖無改革之實,卻有改革之名。有些改革者,是極愛談改革的,但真的改革到了身邊,卻使他恐懼。惟有大談難行的改革,這才可以阻止易舉的改革的到來,就是竭力維持著現狀,一麵大談其改革,算是在做他那完全的改革的事業。這和主張在床上學會了浮水,然後再去遊泳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

  拉丁化卻沒有這空談的弊病,說得出,就寫得來,它和民眾是有聯係的,不是研究室或書齋裏的清玩,是街頭巷尾的東西;它和舊文字的關係輕,但和人民的聯係密,倘要大家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收獲切要的知識,除它以外,確沒有更簡易的文字了。

  而且由隻識拉丁化字的人們寫起創作來,才是中國文學的新生,才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因為他們是沒有中一點什麽《莊子》和《文選》之類的毒的。

  十二月二十三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一月十一日《時事新報每周文學》,署名旅隼。

  (2)漢字拉丁化一九三一年,在海參崴舉行的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由吳玉章等擬定了"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其特點是用拉丁字母拚寫漢語,不標記聲調。一九三三年起國內各地相繼成立團體,進行推廣。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曾由上海中文拉丁化研究會發起《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簽名運動,至次年五月,有蔡元培、魯迅、郭沫若、茅盾等文教界人士六百餘人簽名。

  (3)注音字母一九一三年二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會上通過由會員錢玄同、許壽裳、魯迅等提出的漢字注音方案,共字母三十九個,稱為注音字母,一九一八年公布。一九三○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將它改名為"注音符號",重新公布。

  (4)羅馬字拚音參看本卷第79頁注(3)。

  (5)《詩韻》指供寫詩用的一種韻書,按字音的五聲(陰平、陽平、上、去、入)分類排列。

  "尋開心"

  我有時候想到,忠厚老實的讀者或研究者,遇見有兩種人的文意,他是會吃冤枉苦頭的。一種,是古裏古怪的詩和尼采式的短句,以及幾年前的所謂未來派的作品。這些大概是用怪字麵,生句子,沒意思的硬連起來的,還加上好幾行很長的點線。作者本來就是亂寫,自己也不知道什麽意思。但認真的讀者卻以為裏麵有著深意,用心的來研究它,結果是到底莫名其妙,隻好怪自己淺薄。假如你去請教作者本人罷,他一定不加解釋,隻是鄙夷的對你笑一笑。這笑,也就愈見其深。

  還有一種,是作者原不過"尋開心",說的時候本來不當真,說過也就忘記了。當然和先前的主張會衝突,當然在同一篇文章裏自己也會衝突。但是你應該知道作者原以為作文和吃飯不同,不必認真的。你若認真的看,隻能怪自己傻。最近的例子就是悍膂先生的研究語堂先生為什麽會稱讚《野叟曝言》(2)。不錯,這一部書是道學先生的悖慢淫毒心理的結晶,和"性靈"緣分淺得很,引了例子比較起來,當然會顯出這稱讚的出人意外。但其實,恐怕語堂先生之憎"方巾氣",談"性靈",講"瀟灑"(3),也不過對老實人"尋開心"而已,何嚐真知道"方巾氣"之類是怎麽一回事;也許簡直連他所稱讚的《野叟曝言》也並沒有怎麽看。所以用本書和他那別的主張來比較研究,是永久不會懂的。自然,兩麵非常不同,這很清楚,但怎麽竟至於稱讚起來了呢,也還是一個"不可解"。我的意思是以為有些事情萬不要想得太深,想得太忠厚,太老實,我們隻要知道語堂先生那時正在崇拜袁中郎,而袁中郎也曾有過稱讚《金瓶梅》的事實,就什麽駭異之意也沒有了。

  還有一個例子。如讀經,在廣東,聽說是從燕塘軍官學校提倡起來的;去年,就有官定的小學校用的《經訓讀本》出版,(4)給五年級用的第一課,卻就是"孔子謂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那麽,"為國捐軀"是"孝之終"麽?並不然,第三課還有"模範",是樂正子春述曾子聞諸夫子之說雲:"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還有一個最近的例子,就在三月七日的《中華日報》上。那地方記的有"北平大學教授兼女子文理學院文史係主任李季穀氏"讚成《一十宣言》(5)原則的談話,末尾道:"為複興民族之立場言,教育部應統令設法標榜嶽武穆,文天祥,方孝孺等有氣節之名臣勇將,俾一般高官戎將有所法式雲"。

  凡這些,都是以不大十分研究為是的。如果想到"全而歸之"和將來的臨陣衝突,或者查查嶽武穆們的事實,看究竟是怎樣的結果,"複興民族"了沒有,那你一定會被捉弄得發昏,其實也就是自尋煩惱。語堂先生在暨南大學講演道:"。。。。。。做人要正正經經,不好走入邪道,一走入邪道,一定失業,然而,作文,要幽默,和做人不同,要玩玩笑笑,尋開心,"(據《芒種》本)(6)這雖然聽去似乎有些奇特,但其實是很可以啟發人的神智的:這"玩玩笑笑,尋開心",就是開開中國許多古怪現象的鎖的鑰匙。三月七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四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署名杜德機。

  (2)林語堂在《論語》半月刊第四十期(一九三四年五月一日)發表的《語錄體舉例》中說:"近讀《野叟曝言》,知是白話上等文字,見過數段,直可作修辭學上之妙語舉例。"次年一月他又在《人間世》半月刊第十九期的《新年附錄:一九三四年我所愛讀的書籍》中舉了三本書,第一本即為《野叟曝言》,說它"增加我對儒道的認識。儒道有什麽好處此書可以見到"。不久悍膂(聶紺弩)就在《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一九三五年三月五日)《談野叟曝言》一文中,列舉該書的"最方巾氣"、"不是性靈"、"否認思想自由"、"心靈不健全"、"白中之文"五點,以為"《野叟曝言》處處和林語堂先生底主張相反,為甚麽林先生還要再三推薦呢?"《野叟曝言》,清代夏敬渠所著的長篇小說。

  (3)講"瀟灑"林語堂在《文飯小品》月刊創刊號(一九三五年二月)發表的《說瀟灑》一文中說:"人品與文學同是一種道理。講瀟灑,就是講骨氣,講性靈,講才華。"(4)廣東軍閥陳濟棠於一九三三年間通令全省學校恢複讀經,燕塘軍事政治學校首先實行;後來又成立經書編審委員會,編成中小學讀本。小學的《經訓讀本》共二冊,廣東省政府教育廳編輯,一九三四年九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供五、六年級之用。這裏所引的《讀本》中的課文,"身體發膚"等句,見《孝經開宗明義章》;"天之所生"等句,見《禮記祭義》。

  (5)《一十宣言》指一九三五年一月十日王新命、何炳鬆等十教授所發表的"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其中說:"在文化的領域中,我們看不見現在的中國了。。。。。。要使中國能在文化的領域中抬頭,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征,必須從事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李季穀(1895-1968),即李宗武,浙江紹興人。(6)這是林語堂在暨南大學的講演《做文與做人》中的話,見《芒種》半月刊創刊號所載曹聚仁的《我和林語堂先生往還的終始》一文。按這篇講稿曾發表於《論語》半月刊第五十七期(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但其中並無這裏所引的話。《芒種》,刊載雜文、小品文的半月刊,徐懋庸、曹聚仁主編,一九三五年三月五日創刊,同年十月終刊。

  漫畫而又漫畫

  德國現代的畫家格羅斯(GeorgeGrosz)(2),中國已經紹介過好幾回,總可以不算陌生人了。從有一方說,他也可以算是漫畫家;那些作品,大抵是白地黑線的。

  他在中國的遭遇,還算好,翻印的畫雖然製版術太壞了,或者被縮小,黑線白地卻究竟還是黑線白地。不料中國"文藝"家的腦子今年反常了,在掛著"文藝"招牌的雜誌(3)上紹介格羅斯的黑白畫,線條都變了雪白;地子呢,有藍有紅,真是五顏六色,好看得很。

  自然,我們看石刻的拓本,大抵是黑地白字的。但翻印的繪畫,卻還沒有見過將青綠山水變作紅黃山水,水墨龍化為水粉龍的大改造。有之,是始於二十世紀過了三十五年的上海的"文藝"家。我才知道畫家作畫時候的調色,配色之類,都是多事。一經中國"文藝"家的手,全無問題,--嗡,嗡,隨隨便便。

  這些翻印的格羅斯的畫是有價值的,是漫畫而又漫畫。二月二十八日。

  注釋:(1)本篇最初印入《小品文和漫畫》一書,署名且介。

  (2)格羅斯(1893-1959)德國畫家、裝幀設計家,後移居美國。一九二九年上海春潮書局出版許霞(許廣平)翻譯、魯迅校訂的匈牙利童話《小彼得》,收有格羅斯作的插圖六幅,魯迅並在序文中作了介紹(參看《三閑集〈小彼得〉譯本序》)。一九三二年在上海舉行的"德國版畫展覽會"中,曾展出他作的《席勒劇本〈強盜〉警句圖》十幅。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