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章 "題未定"草(一至三)(2)

  對於這情形,我看可以先把上章所引的林語堂先生的訓詞移到這裏來的--"此種流風,其弊在奴,救之之道,在於思。"不過後兩句不合用,既然"奴"了,"思"亦何益,思來思去,不過"奴"得巧妙一點而已。中國寧可有未"思"的西崽,將來的文學倒較為有望。

  但"已經聞名的英美法德文人",在中國卻確是不遇的。中國的立學校來學這四國語,為時已久(17),開初雖不過意在養成使館的譯員,但後來卻展開,盛大了。學德語盛於清末的改革軍操,學法語盛於民國的"勤工儉學"(18)。學英語最早,一為了商務,二為了海軍,而學英語的人數也最多,為學英語而作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也最多,由英語起家的學士文人也不少。然而海軍不過將軍艦送人,紹介"已經聞名"的司各德,迭更斯,狄福,斯惠夫德。。。。。。的,竟是隻知漢文的林紓(19),連紹介最大的"已經聞名"的莎士比亞的幾篇劇本的,也有待於並不專攻英文的田漢(20)。這緣故,可真是非"在於思"則不可了。

  然而現在又到了"今日紹介波蘭詩人,明日紹介捷克文豪"的危機,弱國文人,將聞名於中國,英美法德的文風,竟還不能和他們的財力武力,深入現在的文林,"狗逐尾巴"者既沒有恒心,誌在高山的又不屑動手,但見山林映以電燈,語錄夾些洋話,"對於已經聞名之英美法德文人",真不知要待何人,至何時,這才來"求一究竟"。那些文人的作品,當然也是好極了的,然甲則曰不佞望洋而興歎,乙則曰汝輩何不潛心而探求。舊笑話雲:昔有孝子,遇其父病,聞股肉可療,而自怕痛,執刀出門,執途人臂,悍然割之,途人驚拒,孝子謂曰,割股療父,乃是大孝,汝竟驚拒,豈是人哉!(21)是好比方;林先生雲:"說法雖乖,功效實同",是好辯解。六月十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學》月刊第五卷第一號。

  (2)嚴又陵(1853-1921)名複,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清末啟蒙思想家、翻譯家。他在《天演論》的"譯例言"中說及"定名之難":"一名之立,旬月踟躕;我罪我知,是存明哲。"(3)《世界文庫》鄭振鐸編輯,一九三五年五月創刊,上海生活書店發行,每月發行一冊,內容分中國古典文學及外國名著翻譯兩部分。該刊於第一年印出十二冊後,第二年起以《世界文庫》的總名改出單行本。魯迅所譯的《死魂靈》第一部在印單行本前曾連載於該刊第一年第一至第六冊。

  (4)沙袋舊式電燈為調節燈頭懸掛高低而裝置的瓷瓶,內貯沙子,故俗稱沙袋。撲落,英語Plug的音譯,今稱插頭或插銷。

  (5)指略悉珂所作的《鐵的靜寂》。《一天的工作》,魯迅翻譯的蘇聯短篇小說集,內收作家十人的作品十篇(其中二篇係瞿秋白譯,署名文尹),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6)關於文章是擠出來的,作者曾在《華蓋集並非閑話(三)》中說:"至於已經印過的那些,那是被擠出來的。這’擠’字是擠牛乳之’擠’;這’擠牛乳’是專來說明’擠’字的,並非故意將我的作品比作牛乳,希冀裝在玻璃瓶裏,送進什麽’藝術之宮’。"(7)上田進(1907-1947)日本翻譯家。曾將俄羅斯文學和蘇聯文學多種譯成日文。

  (8)西崽舊時對西洋人雇用的中國男仆的蔑稱。林語堂在《人間世》第二十八期(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日)發表的《今文八弊(中)》一文中說:"(三)賣洋鐵罐,西崽口吻--今人既趕時髦,生怕落伍,於是標新立異,競角摩登。。。。。。譬如醫道,以西洋愛克斯光與中國陰陽五行之說相較,倘加以深究,其中自有是非可言,說法雖乖,功效實同。。。。。。一入門戶之見,便失了自主,苦痛難言,保得自身為主,則圓通自在,大暢無比。"下麵就緊接著這裏所引的一段文字。

  (9)"那摩溫"即英語NuMberone的音譯,意為第一號,當時上海用以稱工頭。"土司",即英語Toast的音譯,意為烤麵包片。

  (10)《探母》即京劇《四郎探母》。演的是北宋楊家將故事。

  (11)"事大"服事大國的意思。語出《孟子梁惠王》:"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12)文素臣小說《野叟曝言》中的主角,官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這裏說他"崇華,抑夷",是因為書中有關於他"征苗"、"平倭"的描寫。這書寫的是明代中葉的事,說他是"滿崽",似有誤。

  (13)這一段引文見於《今文八弊(中)》之二"隨行隨失,狗逐尾巴"一節中。

  (14)《小說月報》一九一○年創刊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內容是刊載文言小說和舊詩詞筆記等,為"鴛鴦蝴蝶派"的主要刊物。一九二一年一月第十二卷第一號起,先後由沈雁冰、鄭振鐸主編,經過改革,成為新文學運動的重要陣地之一。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出至第二十二卷第十二號停刊。一九二一年十月該刊第十二卷第十號曾出版"被損害民族的文學號"增刊,刊有魯迅、沈雁冰等譯的波蘭、捷克等國的文學作品和介紹這些國家的文學情況的文章。

  (15)"花旗"舊時我國一些地方對美國的俗稱;"茄門",英語German的音譯,通譯日耳曼,指德國。

  (16)《天方夜談》現譯《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古代民間故事集。《堂吉訶德》,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

  (17)清同治元年(1862)在北京設立了培養譯員的學校,稱"京師同文館",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初設英文館,次年添設法文、俄文館,後又設德文、日文館。

  (18)"勤工儉學"一九一四年蔡元培等成立勤工儉學會,號召青年到法國"勤勞作工,節儉求學";當時赴法求學的人不少。該會於一九二一年停辦。

  (19)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福建閩縣(今福州)人。他曾據別人口述,以文言文翻譯歐美文學作品一百多種,英國的如司各德(WScott,1771-1832)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今譯《艾凡赫》),迭更斯(CDickens,1812-1870)的《塊肉餘生述》(今譯《大衛科波菲爾》),狄福(DDefoe,約1660-1731)的《魯濱孫飄流記》,斯惠夫特(JSwift,1667-1745)的《海外軒渠錄》(今譯《格列佛遊記》)等。

  (20)田漢參看本卷第214頁注(9)。他曾在一九二一年翻譯莎士比亞的劇本《羅蜜歐與朱麗葉》和《哈孟雷特》,由中華書局印行。(21)這則笑話見於清初石成金所著《傳家寶》的《笑得好》初集,題為《割股》論"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是電影明星阮玲玉(2)自殺之後,發見於她的遺書中的話。這哄動一時的事件,經過了一通空論,已經漸漸冷落了,隻要《玲玉香消記》一停演,就如去年的艾霞(3)自殺事件一樣,完全煙消火滅。她們的死,不過像在無邊的人海裏添了幾粒鹽,雖然使扯淡的嘴巴們覺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還是淡,淡,淡。

  這句話,開初是也曾惹起一點小風波的。有評論者,說是使她自殺之咎,可見也在日報記事對於她的訴訟事件的張揚;不久就有一位記者公開的反駁,以為現在的報紙的地位,輿論的威信,可憐極了,那裏還有絲毫主宰誰的運命的力量,況且那些記載,大抵采自經官的事實,絕非捏造的謠言,舊報具在,可以複按。所以阮玲玉的死,和新聞記者是毫無關係的。

  這都可以算是真實話。然而--也不盡然。

  現在的報章之不能像個報章,是真的;評論的不能逞心而談,失了威力,也是真的,明眼人決不會過分的責備新聞記者。但是,新聞的威力其實是並未全盤墜地的,它對甲無損,對乙卻會有傷;對強者它是弱者,但對更弱者它卻還是強者,所以有時雖然吞聲忍氣,有時仍可以耀武揚威。於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發揚餘威的好材料了,因為她頗有名,卻無力。小市民總愛聽人們的醜聞,尤其是有些熟識的人的醜聞。上海的街頭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鄰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樂道,但如果對她講甘肅的誰在偷漢,新疆的誰在再嫁,她就不要聽了。阮玲玉正在現身銀幕,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人,因此她更是給報章湊熱鬧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點銷場。讀者看了這些,有的想:"我雖然沒有阮玲玉那麽漂亮,卻比她正經";有的想:"我雖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領,卻比她出身高";連自殺了之後,也還可以給人想:"我雖然沒有阮玲玉的技藝,卻比她有勇氣,因為我沒有自殺"。化幾個銅元就發見了自己的優勝,那當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藝為生的人,一遇到公眾發生了上述的前兩種的感想,她就夠走到末路了。所以我們且不要高談什麽連自己也並不了然的社會組織或意誌強弱的濫調,先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罷,那麽,大概就會知道阮玲玉的以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為她的自殺,和新聞記事有關,也是真的。

  但新聞記者的辯解,以為記載大抵采自經官的事實,卻也是真的。上海的有些介乎大報和小報之間的報章,那社會新聞,幾乎大半是官司已經吃到公安局或工部局去了的案件。但有一點壞習氣,是偏要加上些描寫,對於女性,尤喜歡加上些描寫;這種案件,是不會有名公巨卿在內的,因此也更不妨加上些描寫。案中的男人的年紀和相貌,是大抵寫得老實的,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一個女孩兒跑掉了,自奔或被誘還不可知,才子就斷定道,"小姑獨宿,不慣無郎",你怎麽知道?一個村婦再醮了兩回,原是窮鄉僻壤的常事,一到才子的筆下,就又賜以大字的題目道,"奇淫不減武則天",這程度你又怎麽知道?這些輕薄句子,加之村姑,大約是並無什麽影響的,她不識字,她的關係人也未必看報。但對於一個智識者,尤其是對於一個出到社會上了的女性,卻足夠使她受傷,更不必說故意張揚,特別渲染的文字了。然而中國的習慣,這些句子是搖筆即來,不假思索的,這時不但不會想到這也是玩弄著女性,並且也不會想到自己乃是人民的喉舌。但是,無論你怎麽描寫,在強者是毫不要緊的,隻消一封信,就會有正誤或道歉接著登出來,不過無拳無勇如阮玲玉,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她被額外的畫上一臉花,沒法洗刷。叫她奮鬥嗎?她沒有機關報,怎麽奮鬥;有冤無頭,有怨無主,和誰奮鬥呢?我們又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麽,大概就又知她的以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為她的自殺,和新聞記事有關,也是真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