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章 序言

  昨天編完了去年的文字,取發表於日報的短論以外者,謂之《且介亭雜文》;今天再來編今年的,因為除做了幾篇《文學論壇》(1),沒有多寫短文,便都收錄在這裏麵,算是《二集》。

  過年本來沒有什麽深意義,隨便那天都好,明年的元旦,決不會和今年的除夕就不同,不過給人事借此時時算有一個段落,結束一點事情,倒也便利的。倘不是想到了已經年終,我的兩年以來的雜文,也許還不會集成這一本。

  編完以後,也沒有什麽大感想。要感的感過了,要寫的也寫過了,例如"以華製華"(2)之說罷,我在前年的《自由談》上發表時,曾大受傅公紅蓼之流的攻擊,今年才又有人提出來,卻是風平浪靜。一定要到得"不幸而吾言中",這才大家默默無言,然而為時已晚,是彼此都大可悲哀的。我寧可如邵洵美(3)輩的《人言》之所說:"意氣多於議論,捏造多於實證。"我有時決不想在言論界求得勝利,因為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會有不幸的。在今年,為了內心的冷靜和外力的迫壓,我幾乎不談國事了,偶爾觸著的幾篇,如《什麽是諷刺》,如《從幫忙到扯淡》,也無一不被禁止。別的作者的遭遇,大約也是如此的罷,而天下太平,直到華北自治(4),才見有新聞記者懇求保護正當的輿論(5)。我的不正當的輿論,卻如國土一樣,仍在日即於淪亡,但是我不想求保護,因為這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單將這些文字,過而存之,聊作今年筆墨的記念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魯迅記於上海之且介亭。

  注釋:(1)《文學論壇》《文學》月刊的一個專欄,自第二卷第一號(一九三四年一月)開始,至第六卷第六號(一九三六年六月)結束。

  (2)"以華製華"作者在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申報自由談》發表《"以夷製夷"》一文,揭露帝國主義"以華製華"的陰謀,傅紅蓼等就在《大晚報火炬》上發表文章,加以攻擊。參看《偽自由書"以夷製夷"》及其附錄。

  (3)邵洵美參看本卷第4頁注(1)。

  (4)華北自治一九三五年十一月,日本帝國主義策動所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並指使漢奸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國民黨政府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適應日本關於"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

  (5)保護正當的輿論一九三五年底,國內新聞界紛紛致電國民黨政府,要求"保障輿論"。如平津報界十二月十日的電文中說:"凡不以武力或暴力為背景之言論,政府必當予以保障。"十二月十二日,南京新聞學會的電文要求"保障正當輿論"和"新聞從業者之自由"。

  "京派"和"海派"

  去春天,京派大師曾經大大的奚落了一頓海派小醜,海派小醜也曾經小小的回敬了幾手(2),但不多久,就完了。文灘上的風波,總是容易起,容易完,倘使不容易完,也真的不便當。我也曾經略略的趕了一下熱鬧(3),在許多唇槍舌劍中,以為那時我發表的所說,倒也不算怎麽分析錯了的。其中有這樣的一段--"。。。。。。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國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沒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獲利,而自己亦賴以糊口。要而言之:不過’京派’是官的幫閑,’海派’則是商的幫忙而已。。。。。。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國舊習,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但到得今年春末,不過一整年帶點零,就使我省悟了先前所說的並不圓滿。目前的事實,是證明著京派已經自己貶損,或是把海派在自己眼睛裏抬高,不但現身說法,演述了派別並不專與地域相關,而且實踐了"因為愛他,所以恨他"的妙語。當初的京海之爭,看作"龍虎鬥"固然是錯誤,就是認為有一條官商之界也不免欠明白。因為現在已經清清楚楚,到底搬出一碗不過黃鱔田雞,炒在一起的蘇式菜--"京海雜燴"來了。

  實例,自然是瑣屑的,而且自然也不會有重大的例子。舉一點罷。一,是選印明人小品的大權,分給海派來了;以前上海固然也有選印明人小品的人,但也可以說是冒牌的,這回卻有了真正老京派的題簽(4),所以的確是正統的衣缽。二,是有些新出的刊物(5),真正老京派打頭,真正小海派煞尾了;以前固然也有京派開路的期刊,但那是半京半海派所主持的東西,和純粹海派自說是自掏腰包來辦的出產品頗有區別的。要而言之:今兒和前兒已不一樣,京海兩派中的一路,做成一碗了。

  到這裏要附帶一點聲明:我是故意不舉出那新出刊物的名目來的。先前,曾經有人用過"某"字,什麽緣故我不知道。但後來該刊的一個作者在該刊上說,他有一位"熟悉商情"的朋友,以為這是因為不替它來作廣告。(6)這真是聰明的好朋友,不愧為"熟悉商情"。由此啟發,子細一想,他的話實在千真萬確:被稱讚固然可以代廣告,被罵也可以代廣告,張揚了榮是廣告,張揚了辱又何嚐非廣告。例如罷,甲乙決鬥,甲贏,乙死了,人們固然要看殺人的凶手,但也一樣的要看那不中用的死屍,如果用蘆席圍起來,兩個銅板看一下,準可以發一點小財的。我這回的不說出這刊物的名目來,主意卻正在不替它作廣告,我有時很不講陰德,簡直要妨礙別人的借死屍斂錢。然而,請老實的看官不要立刻責備我刻薄。

  他們那裏肯放過這機會,他們自己會敲了鑼來承認的。

  聲明太長了一點了。言歸正傳。我要說的是直到現在,由事實證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來根柢上並不是奚落,倒是路遠迢迢的送來的秋波。

  文豪,究竟是有真實本領的,法郎士做過一本《泰綺思》(7),中國已有兩種譯本了,其中就透露著這樣的消息。他說有一個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亞曆山大府的名妓泰綺思,是一個貽害世道人心的人物,他要感化她出家,救她本身,救被惑的青年們,也給自己積無量功德。事情還算順手,泰綺思竟出家了,他恨恨的毀壞了她在俗時候的衣飾。但是,奇怪得很,這位高僧回到自己的獨房裏繼續修行時,卻再也靜不下來了,見妖怪,見裸體的女人。他急遁,遠行,然而仍然沒有效。他自己是知道因為其實愛上了泰綺思,所以神魂顛倒了的,但一群愚民,卻還是硬要當他聖僧,到處跟著他祈求,禮拜,拜得他"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終於決計自白,跑回泰綺思那裏去,叫道"我愛你!"然而泰綺思這時已經離死期不遠,自說看見了天國,不久就斷氣了。

  不過京海之爭的目前的結局,卻和這一本書的不同,上海的泰綺思並沒有死,她也張開兩條臂膊,叫道"來口虐!"於是--團圓了。

  《泰綺思》的構想,很多是應用弗洛伊特(8)的精神分析學說的,倘有嚴正的批評家,以為算不得"究竟是有真實本領",我也不想來爭辯。但我覺得自己卻真如那本書裏所寫的愚民一樣,在沒有聽到"我愛你"和"來"之前,總以為奚落單是奚落,鄙薄單是鄙薄,連現在已經出了氣的弗洛伊特學說也想不到。

  到這裏又要附帶一點聲明:我舉出《泰綺思》來,不過取其事跡,並非處心積慮,要用妓女來比海派的文人。這種小說中的人物,是不妨隨意改換的,即改作隱士,俠客,高人,公主,大少,小老板之類,都無不可。況且泰綺思其實也何可厚非。她在俗時是潑剌的活,出家後就刻苦的修,比起我們的有些所謂"文人",剛到中年,就自歎道"我是心灰意懶了"的死樣活氣來,實在更其像人樣。我也可以自白一句:我寧可向潑剌的妓女立正,卻不願意和死樣活氣的文人打棚(9)。

  至於為什麽去年北京送秋波,今年上海叫"來"了呢?說起來,可又是事前的推測,對不對很難定了。我想:也許是因為幫閑幫忙,近來都有些"不景氣",所以隻好兩界合辦,把斷磚,舊襪,皮袍,洋服,巧克力,梅什兒。。。。。。之類,湊在一處,重行開張,算是新公司,想借此來新一下主顧們的耳目罷。

  四月十四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五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四期,署名旅隼。

  (2)指關於"京派和海派"的爭論。一九三三年十月十八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了沈從文的《文學者的態度》一文,譏笑在上海的作家。十二月一日蘇汶在上海《現代》第四卷第二期發表《文人在上海》一文加以反駁。接著,沈從文又發表《論"海派"》等文。

  此後,報刊上就展開了所謂"京派"與"海派"的爭論。

  (3)指《"京派"與"海派"》一文,後收入《花邊文學》。

  (4)老京派的題簽一九三五年出版的施蟄存編的《晚明二十家小品》,封麵有當時在北平的周作人的題簽;文中所說的"真正老京派",即指周作人。

  (5)新出的刊物指一九三五年二月創刊的《文飯小品》月刊,康嗣群編輯。施蟄存發行。它是由施籌款創辦的。該刊第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五日)第一篇文章是知堂(周作人)的《食味雜詠注》,最末一篇是施蟄存的《無相庵斷殘錄》。文中所說"以前固然也有京派開路的期刊",指林語堂主編的《人間世》半月刊,該刊創刊號(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卷首刊有周作人的《五秩自壽詩》。

  (6)《文飯小品》第二期(一九三五年三月)發表署名酉生的《某刊物》一文,其中說《太白》半月刊第十一期有評論《文飯小品》的兩篇小文,"文章一開頭都是’某刊物創刊號’那麽一句。這地方,我覺得未免’太’不坦’白’了。""有一位熟悉商情的朋友來看了,他說:"。。。。。。他們如果在文章中寫明了《文飯小品》字樣,豈不就等於替你登了廣告?’"(7)法郎士(A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泰綺思》,長篇小說,作於一八九一年。它的兩種中譯本是:《黛絲》,杜衡譯,一九二八年開明書店出版;《女優泰綺思》,徐蔚南譯,一九二九年世界書局出版。

  (8)弗洛伊特(SFreud,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說的創立者。這種學說認為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一切精神現象,都是人們因受壓抑而潛藏在下意識裏的某種"生命力"(Libido),特別是性欲的潛力所產生的。

  (9)打棚上海方言,開玩笑的意思。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