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木刻創作法》序〔1〕

地不問東西,凡木刻的圖版,向來是畫管畫,刻管刻,印管印的。中國用得最早,而照例也久經衰退;清光緒中,英人傅蘭雅氏編印《格致匯編》,〔2〕插圖就已非中國刻工所能刻,精細的必需由英國運了圖版來。那就是所謂"木口木刻"〔3〕,也即"複製木刻",和用在編給印度人讀的英文書,後來也就移給中國人讀的英文書上的插畫,是同類的。那時我還是一個兒童,見了這些圖,便震驚於它的精工活潑,當作寶貝看。到近幾年,才知道西洋還有一種由畫家一手造成的版畫,也就是原畫,倘用木版,便叫作"創作木刻",是藝術家直接的創作品,毫不假手於刻者和印者的。現在我們所要紹介的,便是這一種。

為什麽要紹介呢?據我個人的私見,第一是因為好玩。說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經,但我們鈔書寫字太久了,誰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會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掛在牆壁上的畫,那豈不是更其好?倘有得到名畫的力量的人物,自然是無須乎此的,否則,一張什麽複製縮小的東西,實在遠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又省耗費。自然,也許有人要指為"要以'今雅'立國"〔4〕的,但比起"古雅"來,不是已有"古""今"之別了麽?

第二,是因為簡便。現在的金價很貴了,一個青年藝術學徒想畫一幅畫,畫布顏料,就得化一大批錢;畫成了,倘使沒法展覽,就隻好請自己看。木刻是無需多化錢的,隻用幾把刀在木頭上劃來劃去----這也許未免說得太容易了----就如印人的刻印一樣,可以成為創作,作者也由此得到創作的歡喜。印了出來,就能將同樣的作品,分給別人,使許多人一樣的受到創作的歡喜。總之,是比別種作法的作品,普遍性大得遠了。

第三,是因為有用。這和"好玩"似乎有些衝突,但其實也不盡然的,要看所玩的是什麽。打馬將恐怕是終於沒有出息的了;用火藥做花炮玩,推廣起來卻就可以造槍炮。大炮,總算是實用不過的罷,而安特萊夫一有錢,卻將它裝在自己的庭園裏當玩藝。木刻原是小富家兒藝術,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裝飾,文學或科學書的插畫上,也就成了大家的東西,是用不著多說的。

這實在是正合於現代中國的一種藝術。

但是至今沒有一本講說木刻的書,這才是第一本。雖然稍簡略,卻已經給了讀者一個大意。由此發展下去,路是廣大得很。題材會豐富起來的,技藝也會精煉起來的,采取新法,加以中國舊日之所長,還有開出一條新的路徑來的希望。那時作者各將自己的本領和心得,貢獻出來,中國的木刻界就會發生光焰。這書雖然因此要成為不過一粒星星之火,但也夠有曆史上的意義了。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九日,魯迅記。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

《木刻創作法》,白危編譯的關於木刻的入門書,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2〕傅蘭雅(J.Fryer,1839--1928)英國教士。一八六一年(清鹹豐十一年)來我國傳教,一八七五年(清光緒元年)在上海與人合辦"格致書院",次年出版專刊西方自然科學論著摘要和科學情報資料的《格致匯編》(季刊),時斷時續,至一八九二年共出二十八本。該刊附有大量刻工精細的插圖。

〔3〕"木口木刻"即在木頭橫斷麵上進行的雕刻。

〔4〕這是施蟄存在《"莊子"與"文選"》一文中攻擊魯迅的話:"新文學家中,也有玩木刻,考究版本,收羅藏書票,以駢體文為白話書信作序,甚至寫字台上陳列了小擺設的,照豐先生的意見說來,難道他們是要以'今雅'立足於天地之間嗎?"魯迅曾將該文錄入《準風月談"感舊"以後(上)》的"備考"。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