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7老母親魯瑞

  魯老太太目光慈祥而有神采,腦後梳著發髻,瘦高身材,腰不彎背不駝,放大腳走起路來很利落。她身穿一件藏青色上衣,下係黑色綢裙。看上去十分整潔而健朗。這就是她老人家給人的最初印象。

  魯老太太從紹興搬到北京以後,話聽不懂,生活不習慣,每逢遇到紹興人,聽到家鄉音,就非常高興。自從見到俞家三姊妹和許羨蘇她們,就把她們當成了自家的親人。俞芬和許羨蘇在紹興時都是三先生周建人的學生,現在在北京又見麵了,覺得她們格外親。這兩個女孩子都長大了,老太太就常托她們代買點東西什麽的,戲稱她倆是老人家的“活腳船”。

  魯老太太早就知道俞家三姊妹沒有媽媽,對她們更是關愛備至。初次見麵時,俞芳和俞藻拘束地站在一邊,有點手足無措的樣子。她老人家便將兩個女孩子拉到身邊,和藹而憐憫地問她們幾歲了,在什麽學校讀書,想不想爸爸。當然,不會問她們想不想媽媽的。這樣一談,兩個女孩子就活躍了,她們覺得這位太師母很喜歡孩子的,是一位慈祥可親的老人。

  後來,魯老太太搬到了磚塔胡同來,和她們住在同一個院子裏,女孩子們甭提多開心了!她老人家很理解孩子們的心情,當她知道孩子們沒有什麽玩具時,就送給她們皮球和毽子,還把香煙盒裏的圖片收集起來分給孩子們,這些東西,孩子們都把它們當作寶貝、最好的玩具。

  自從魯老太太來了之後,沒有母愛的俞家的孩子得到了慈母般的愛,享受到了多少家庭的溫暖是說不清的。她老人家時常給孩子們炒她們最喜歡吃的發芽豆。為了這,她老人家把老羅漢豆浸在水中發芽,然後曬在她自己的房子裏,每天不斷移動晾曬的器具,直到曬幹為止,再給她們炒著吃。她老人家裝的假牙不能吃硬食,看著孩子們吃得又香又甜的樣子,她可高興了。

  魯老太太年歲大飯量小,喜歡看著孩子們吃飯。她老人家笑咪咪地問俞芳:“老二,你今天吃了幾碗飯?”答:“三碗!”於是,老人家高興地說:“好!好!”又說:“我自己老了,吃不多,可很喜歡看你們年輕人吃飯,吃得多有滋味啊!”她老人家待孩子多麽親切啊!

  魯老太太還常常給孩子們講故事,女孩子們發現太師母肚子裏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後來,她們終於知道了太師母那些故事的來源,原來她老人家每天讀書、讀很多書。

  魯老太太讀書看報的能力可不是輕易得來的。小時候,她沒有正式上學讀書,老師給她的兄弟講課,她就站在旁邊聽,然而封建陋習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家裏不準她在旁邊聽課。於是,她就自己找些書來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別人。來到磚塔胡同以後,她老人家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俞家三姊妹,有些字老二和老三也不認識,便查字典告訴她。她老人家高興地說:“瞧,這樣你們也多認識了一個字。”俞芳和俞藻這小姐妹倆可不敢不懂裝懂,不負責任地亂告訴她老人家,因為她們知道太師母是不喜歡不懂裝懂的人的。老人家告訴她們:“字不認識不要緊,教給別人錯字是害人。”

  魯老太太好學,又有毅力,不但能看小說,還能看報紙。她老人家很關心時事,每天要看好幾份報紙呢,估計送報的人快來了,她就到大門口去等著。她老人家看了報,還要提出問題和大家交換意見討論。在張作霖、馮玉祥、吳佩孚等軍閥混戰的日子裏,每天吃過晚飯以後,她老人家就讓大家聚在她的房間裏談時事,她讓大先生講這些軍閥之間的關係,也發表她自己的看法。這樣在她的房間裏討論時事問題是經常的。

  魯老太太最愛看中國古代小說舊式小說,起初是由魯迅和二弟分頭去找書,後來,兄弟兩分開以後,魯迅就要經常替老母親到處找書看了。要不了一個星期,就會聽到老太太說:“大,我沒書看了。”這時,魯迅便要忙著去找書,等他把書拿回家來交給母親,老太太卻說:“大,這本書我看過了。”於是,魯迅又得再去找書。因為老太太看書真動感情,看了才子佳人的書結局太悲慘就會難過好幾天,所以,魯迅為老母親買書總是自己先看一遍。久而久之,家裏收藏的中國古舊小說特別多,而且由於老太太的記性特別的好,那些改頭換麵的書一看就知道,還能說出什麽地方相同什麽地方不同,這樣,就使魯迅知道了許多書的來龍去脈和改變情況。由於老母親的這種影響,魯迅整理、研究並撰寫出了《中國小說史略》、《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

  魯老太太讀過很多書,像《三國誌》、《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鏡花緣》、《官場現形記》等古小說不知看過多少遍了,當手邊沒有合適的書可看時,她就把這些書拿出一本來看,她管這叫做“炒冷飯頭”。她老人家也愛看現代小說,大先生經常根據老太太的愛好買書。魯老太太對書籍非常愛護,一部部整整齊齊地放在書箱裏,有四個書箱子呢。到了夏天,她還要把書都拿到外麵曬,然後再整理好。她老人家到書店去買書,總是引來許多驚奇的目光,當時她這樣的老太太識字的不多,而她要買的又都是大部頭的章回小說。店員向她老人家推薦一些書,她卻說都已經有了,人家就更加驚詫,她老人家竟然看過許多書!

  俞芳和俞藻很喜歡聽魯老太太講小說,她講得有聲有色有說有笑,特別生動有趣兒,聽了之後心情非常愉快。

  一次,俞芳看了《阿Q正傳》,好奇地問魯老太太:“太師母,真有阿Q這樣的人嗎?”

  “嗬嗬,”老人笑笑說;“在紹興家鄉有一個叫阿桂的,但《阿Q正傳》裏寫的事,不都是他的,有些是別人的事,那是選了許多人的事集中起來的故事。”

  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呐喊》出版以後,章衣萍夫人和吳曙天女士拿來一本,指著其中的《故鄉》說這篇特別好。魯老太太趕忙拿來老花鏡帶上看,一口氣讀完了之後說:“沒什麽好看的,在我們鄉間,也有這樣事情,這怎麽也可以算小說呢?”她這一說,在座的人都笑了。老太太還不知道這篇小說《故鄉》、這部小說集《呐喊》就是她兒子寫的。

  魯老太太不迷信,頭腦裏沒有什麽鬼神的作怪,不嘮叨不說閑話,和年輕人很合得來,所以精神活潑而強劍魯老太太不服老,七十高齡還學新東西。一次,看見許羨蘇編結毛線衣,她老人家也來了興趣,下決心學習編結毛線,讓許羨蘇和俞芳教她。開始自然是編結不好,編了又拆,拆了又編,一次又一次,她老人家終於自己編結了一條大毛圍巾,然後又編結了一件穿在外麵的毛背心。連俞芳都佩服她老人家非常有毅力。七十歲的老太太竟然和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一樣,苦學不倦。連她的兒子也佩服,魯迅說:“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年,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她老人家和俞芳坐在一起編結毛衣,俞芳說“我編結毛線很慢。”她老人家和藹地對俞芳說:“紹興有句老話:做生活不怕慢,就怕慣。”(慣,即“放下”或“放一邊去”之意。)魯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1926年以前,北京的婦女都留發髻,女孩子都梳小辮子,少數女學生剪短發,一些學校甚至不收剪發女學生。北伐戰爭以後,大多數女學生都剪去辮子留短發,一些中年婦女也有剪短發的了,但五十歲以上的老太太絕大多數還是留發髻的。魯老太太看見別人剪短了頭發,便問俞家三姊妹剪短發的好處,實際上她老人家也動心了。她老人家早就感到梳發髻躺著看書不舒服,於是,經過一番觀察與考慮,她老人家也剪了短發,自己還準備了一套理發工具,頭發長了,就請許羨蘇或俞芳她們給理一理。

  到了夏天,許多人穿上了白色鞋,一些頑固的老人則看不慣,看見了很不高興的。可是,魯老太太暑天也穿上了白色鞋。她老人家頭發不很白,麵孔白皙而細致,戴上藍色的眼鏡,腦後梳著剛剛流行的短發,穿起玉藍色旗袍,手裏撐著藍色的洋傘,腳上穿著一雙白色鞋,出門坐在人力車上,實在是夠精神的。

  魯老太太看書看報,常常是靠在床上,背後靠一個二尺見方的靠背枕頭,花布枕套已經很舊了。俞芳和俞藻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姐妹倆決定合繡一個新枕套送給太師母。她倆用彩色繡花線在枕套上繡了四個娃娃,看上去繡工粗拙很不高明,花樣不新也不好看。繡好之後,她倆給太師母送去,太師母很高興地收下,馬上就用它把那個舊枕套替換下來了。這個枕套竟一直使用了十年,俞芳離京那年還看見它在用著。

  魯老太太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總是旗幟鮮明地支持新事物。1925年,北京學生掀起抵製日貨運動,她老人家把她日常用的日本散臉盆等等都砸碎丟掉,不管是不是周作人老婆羽太信子買來的,也不顧羽太信子的情緒如何。

  在北京女師大風潮和三一八慘案中,魯老太太天天看報紙。這時候,她老人家像二十多歲年輕人似的,焦急地等不到看第二天的報紙,於是便自己去買晚報,有時要買好幾份報紙。次日,大清早起來,搶先把魯迅要看的報紙拿過來,戴上眼鏡先細看一遍。她老人家明明知道反對學校、反對政府是“大逆不道”,和反動派鬥爭有生命危險,盡管她對魯迅的安危很擔心,但她態度鮮明地和魯迅站在一起,支持魯迅,無限信任魯迅,相信魯迅是正義的。她老人家不但不責怪那些女學生多生事端,而且還很歡迎那些“毛丫頭”到家裏來,從她們嘴裏詳細地了解報紙上說的情況,還要和她們討論當前的形勢呢。遇到不平之處,老人家也慷慨激昂大有罵倒一切之狀,反而引起兒子和那些“毛丫頭”笑起來。魯迅說:“娘何必這樣的氣呢?”老人家已是七十歲高齡的人,卻情願四處奔走避難,對魯迅的事情從不阻攔也不埋怨。

  1926年8月26日,在魯迅的安全時刻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老母親魯老太太再一次將兒子送出門,滿含熱淚祝福兒子到了南方會更好。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