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合夥買新書

  樟壽在皇甫莊住了五六個月,到了年底,典屋滿期,外婆家搬家了。兩個舅父決定分住兩地,大舅搬到小皋埠,小舅搬回安橋頭,外婆將輪換著到兩個舅父家裏去祝因為小舅父家都是女孩,有點不大方便,於是,樟壽和櫆壽都跟大舅去小皋埠住了。

  小皋埠的房東是胡秦兩姓。秦家的主人秦少漁是大舅父前妻的兄弟,是詩人兼畫家秦樹銛之子,是一位能畫梅花的。秦少漁愛吃鴉片,不務生計,從世俗眼光看來乃是敗落子弟。秦少漁很有風趣,和樟壽很說得來,因為他小名“友”,樟壽就叫他“友舅舅”,時常找他聊天。友舅舅喜歡看小說,凡是那時候所能見到的小說,他幾乎全都有,不過大多是鉛印的,不曾見過木刻本。樟壽到了小皋埠以後,除了找友舅舅閑談,便是借小說來看。在那一段日子裏,樟壽讀了許多小說,不僅使他增長了許多知識,而且為日後講“中國小說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這是無疑的,這也是後話。

  在皇甫莊和小皋埠這段日子裏,樟壽所受到的影響有兩個方麵,一是繼續影繪圖畫,二是開始買新書。

  回家後,樟壽買的第一本新書是兩冊石印的《毛詩品物圖考》,花了銀洋兩角。樟壽特別看重這本書,連買帶換的跑了好幾次。書買回來必定要仔細檢查,發現哪一頁有點兒墨汙,或哪一頁裝訂歪斜,就立即跑去掉換。有一回,當時沒有查出什麽缺損,過後發現了毛病,可是封麵已經動過,因此就不能掉換了。他便把這本書折價賣給了同學,又貼了一點兒錢,另買了一本新的,當然這一本買回來之後也是反複撿查過的。買的次數多了,和書店的夥計也熟了,書店的夥計還丁寧如何妥貼的用破毛邊紙包書皮的方法。樟壽從那裏學來的包書和訂書的技術都有了特長,一般讀書人所不及。後來,又買了《百將圖》和《百美新詠》,不過,他覺得這兩本書有點單調。此外,還從家裏的藏書中找出來《於越先賢像傳》和《劍俠傳圖》,覺得那書中的畫畫得別致,他也很喜愛。

  這以後,他又買了許多石印的畫譜。一本木刻的《海仙畫譜》,是日本人小田著的,內容隻有十八圖,卻用了各種衣褶的描法,如柳葉描棗核描等,畫出狀如羅漢的若幹模型來。這本書的價錢是一百五十文,樟壽、櫆壽和鬆壽兄弟三人各出五十文,算作三個人合買的。以前,樟壽能拿出兩角銀洋買《毛詩品物圖考》,為什麽現在這麽一百五十文卻要三個人合出呢?可能是由於小兄弟的動議,希望加入合作吧。後來,不知是因為這本書沒有意思呢,還是因為不能隨意取出來閱讀,他把這事跟父親說了。伯宜公正躺在榻上抽鴉片煙,叫他拿過來看看。樟壽有點兒惶恐,因為以前買書都是瞞著大人的,但他不得不把書拿來給父親看。伯宜公雖然這時心境不好,脾氣暴躁,但對於小孩子卻是很理解的,拿過書來看了看,並沒有說什麽,仍舊還給了樟壽。

  那時候,樟壽剛剛讀過《詩經》,大概是《小雅?巷伯》一篇給他很深印象,他給小兄弟鬆壽起了一個綽號“讒人”。不過,小兄弟鬆壽還沒有讀書,不明白這個綽號的意義,不久也就忘了。但是,那本合夥買的《海仙畫譜》,樟壽作主單給了小兄弟鬆壽。二弟櫆壽覺得挺委屈,合股的錢算是扔掉了。之後,樟壽又去買了一本新的《海仙畫譜》收藏起來。

  附記:樟壽作為哥哥,對小弟弟鬆壽是很關心愛護的。鬆壽生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幾歲的時候,善於自己糊風箏,也特別愛放風箏。那時候,樟壽已經到南京學堂去了。在後來寫的《風箏》(1925年1月24日)中,說自己嫌惡放風箏,發現小弟弟在堆積雜物的小屋裏正在做一隻蝴蝶風箏,“伸手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這是作者將“真實與詩”揉和在一起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