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5章(1)

  香港青年會講

  今天我所講的題目是“老調子已經唱完”:初看似乎有些離奇,其實是並不奇怪的。

  凡老的,舊的,都已經完了!這也應該如此。雖然這一句話實在對不起一般老前輩,可是我也沒有別的法子。中國人有一種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孫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長久,永遠不死;及至知道沒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卻希望自己的屍身永遠不腐爛。但是,想一想罷,如果從有人類以來的人們都不死,地麵上早已擠得密密的,現在的我們早已無地可容了;如果從有人類以來的人們的屍身都不爛,豈不是地麵上的死屍早已堆得比魚店裏的魚還要多,連掘井,造房子的空地都沒有了麽?所以,我想,凡是老的,舊的,實在倒不如高高興興的死去的好。

  在文學上,也一樣,凡是老的和舊的,都已經唱完,或將要唱完。舉一個最近的例來說,就是俄國。他們當俄皇專製的時代,有許多作家很同情於民眾,叫出許多慘痛的聲音,後來他們又看見民眾有缺點,便失望起來,不很能怎樣歌唱,待到革命以後,文學上便沒有什麽大作品了。隻有幾個舊文學家跑到外國去,作了幾篇作品,但也不見得出色,因為他們已經失掉了先前的環境了,不再能照先前似的開口。

  在這時候,他們的本國是應該有新的聲音出現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很聽到。我想,他們將來是一定要有聲音的。因為俄國是活的,雖然暫時沒有聲音,但他究竟有改造環境的能力,所以將來一定也會有新的聲音出現。

  再說歐美的幾個國度罷。他們的文藝是早有些老舊了,待到世界大戰時候,才發生了一種戰爭文學。戰爭一完結,環境也改變了,老調子無從再唱,所以現在文學上也有些寂寞。將來的情形如何,我們實在不能豫測。但我相信,他們是一定也會有新的聲音的。

  現在來想一想我們中國是怎樣。中國的文章是最沒有變化的,調子是最老的,裏麵的思想是最舊的。但是,很奇怪,卻和別國不一樣。那些老調子,還是沒有唱完。

  這是什麽緣故呢?有人說,我們中國是有一種“特別國情”。——中國人是否真是這樣“特別”,我是不知道,不過我聽得有人說,中國人是這樣。——倘使這話是真的,那麽,據我看來,這所以特別的原因,大概有兩樣。

  第一,是因為中國人沒記性,因為沒記性,所以昨天聽過的話,今天忘記了,明天再聽到,還是覺得很新鮮。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壞了的事,今天忘記了,明天做起來,也還是“仍舊貫”的老調子。

  第二,是個人的老調子還未唱完,國家卻已經滅亡了好幾次了。何以呢?我想,凡有老舊的調子,一到有一個時候,是都應該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覺悟的人,到一個時候,自然知道老調子不該再唱,將它拋棄。但是,一般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們,卻決不肯以民眾為主體,而專圖自己的便利,總是三翻四複的唱不完。於是,自己的老調子固然唱不完,而國家卻已被唱完了。

  宋朝的讀書人講道學,講理學,尊孔子,千篇一律。雖然有幾個革新的人們,如王安石等等,行過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讚同,失敗了。從此大家又唱老調子,和社會沒有關係的老調子,一直到宋朝的滅亡。

  宋朝唱完了,進來做皇帝的是蒙古人——元朝。那麽,宋朝的老調子也該隨著宋朝完結了罷,不,元朝人起初雖然看不起中國人,後來卻覺得我們的老調子,倒也新奇,漸漸生了羨慕,因此元人也跟著唱起我們的調子來了,一直到滅亡。

  這個時候,起來的是明太祖。元朝的老調子,到此應該唱完了罷,可是也還沒有唱完。明太祖又覺得還有些意趣,就又教大家接著唱下去。什麽八股咧,道學咧,和社會,百姓都不相幹,就隻向著那條過去的舊路走,一直到明亡。

  清朝又是外國人。中國的老調子,在新來的外國主人的眼裏又見得新鮮了,於是又唱下去。還是八股,考試,做古文,看古書。但是清朝完結,已經有十六年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們到後來,倒也略略有些覺悟,曾經想從外國學一點新法來補救,然而已經太遲,來不及了。

  老調子將中國唱完,完了好幾次,而它卻仍然可以唱下去。因此就發生一點小議論。有人說:“可見中國的老調子實在好,正不妨唱下去。試看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滿洲人,不是都被我們同化了麽?照此看來,則將來無論何國,中國都會這樣地將他們同化的。”原來我們中國就如生著傳染病的病人一般,自己生了病,還會將病傳到別人身上去,這倒是一種特別的本領。

  殊不知這種意見,在現在是非常錯誤的。我們為甚麽能夠同化蒙古人和滿洲人呢?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比我們的低得多。倘使別人的文化和我們的相敵或更進步,那結果便要大不相同了。他們倘比我們更聰明,這時候,我們不但不能同化他們,反要被他們利用了我們的腐敗文化,來治理我們這腐敗民族。他們對於中國人,是毫不愛惜的,當然任憑你腐敗下去。現在聽說又很有別國人在尊重中國的舊文化了,那裏是真在尊重呢,不過是利用!

  從前西洋有一個國度,國名忘記了,要在非洲造一條鐵路。頑固的非洲土人很反對,他們便利用了他們的神話來哄騙他們道:“你們古代有一個神仙,曾從地麵造一道橋到天上。

  現在我們所造的鐵路,簡直就和你們的古聖人的用意一樣。”非洲人不勝佩服,高興,鐵路就造起來。——中國人是向來排斥外人的,然而現在卻漸漸有人跑到他那裏去唱老調子了,還說道:“孔夫子也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所以外人倒是好的。”外國人也說道:“你家聖人的話實在不錯。”

  倘照這樣下去,中國的前途怎樣呢?別的地方我不知道,隻好用上海來類推。上海是:最有權勢的是一群外國人,接近他們的是一圈中國的商人和所謂讀書的人,圈子外麵是許多中國的苦人,就是下等奴才。將來呢,倘使還要唱著老調子,那麽,上海的情狀會擴大到全國,苦人會多起來。因為現在是不像元朝清朝時候,我們可以靠著老調子將他們唱完,隻好反而唱完自己了。這就因為,現在的外國人,不比蒙古人和滿洲人一樣,他們的文化並不在我們之下。

  那麽,怎麽好呢?我想,唯一的方法,首先是拋棄了老調子。舊文章,舊思想,都已經和現社會毫無關係了,從前孔子周遊列國的時代,所坐的是牛車。現在我們還坐牛車麽?從前堯舜的時候,吃東西用泥碗,現在我們所用的是甚麽?所以,生在現今的時代,捧著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了。

  但是,有些讀書人說,我們看這些古東西,倒並不覺得於中國怎樣有害,又何必這樣決絕地拋棄呢?是的。然而古老東西的可怕就正在這裏。倘使我們覺得有害,我們便能警戒了,正因為並不覺得怎樣有害,我們這才總是覺不出這致死的毛病來。因為這是“軟刀子”。這“軟刀子”的名目,也不是我發明的,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做賈鳧西的,鼓詞裏曾經說起紂王,道:“幾年家軟刀子割頭不覺死,隻等得太白旗懸才知道命有差。”我們的老調子,也就是一把軟刀子。

  中國人倘被別人用鋼刀來割,是覺得痛的,還有法子想;倘是軟刀子,那可真是“割頭不覺死”,一定要完。

  我們中國被別人用兵器來打,早有過好多次了。例如,蒙古人滿洲人用弓箭,還有別國人用槍炮。用槍炮來打的後幾次,我已經出了世了,但是年紀青。我仿佛記得那時大家倒還覺得一點苦痛的,也曾經想有些抵抗,有些改革。用槍炮來打我們的時候,聽說是因為我們野蠻;現在,倒不大遇見有槍炮來打我們了,大約是因為我們文明了罷。現在也的確常常有人說,中國的文化好得很,應該保存。那證據,是外國人也常在讚美。這就是軟刀子。用鋼刀,我們也許還會覺得的,於是就改用軟刀子。我想:叫我們用自己的老調子唱完我們自己的時候,是已經要到了。

  中國的文化,我可是實在不知道在那裏。所謂文化之類,和現在的民眾有甚麽關係,甚麽益處呢?近來外國人也時常說,中國人禮儀好,中國人肴饌好。中國人也附和著。但這些事和民眾有甚麽關係?車夫先就沒有錢來做禮服,南北的大多數的農民最好的食物是雜糧。有什麽關係?

  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換來的。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凡是稱讚中國文化的,都隻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份。

  以前,外國人所作的書籍,多是嘲罵中國的腐敗;到了現在,不大嘲罵了,或者反而稱讚中國的文化了。常聽到他們說:“我在中國住得很舒服嗬!”這就是中國人已經漸漸把自己的幸福送給外國人享受的證據。所以他們愈讚美,我們中國將來的苦痛要愈深的!

  這就是說:保存舊文化,是要中國人永遠做侍奉主子的材料,苦下去,苦下去。雖是現在的闊人富翁,他們的子孫也不能逃。我曾經做過一篇雜感,大意是說:“凡稱讚中國舊文化的,多是住在租界或安穩地方的富人,因為他們有錢,沒有受到國內戰爭的痛苦,所以發出這樣的讚賞來。殊不知將來他們的子孫,營業要比現在的苦人更其賤,去開的礦洞,也要比現在的苦人更其深。”這就是說,將來還是要窮的,不過遲一點。但是先窮的苦人,開了較淺的礦,他們的後人,卻須開更深的礦了。我的話並沒有人注意。他們還是唱著老調子,唱到租界去,唱到外國去。但從此以後,不能像元朝清朝一樣,唱完別人了,他們是要唱完了自己。

  這怎麽辦呢?我想,第一,是先請他們從洋樓,臥室,書房裏踱出來,看一看身邊怎麽樣,再看一看社會怎麽樣,世界怎麽樣。然後自己想一想,想得了方法,就做一點。“跨出房門,是危險的。”自然,唱老調子的先生們又要說。然而,做人是總有些危險的,如果躲在房裏,就一定長壽,白胡子的老先生應該非常多;但是我們所見的有多少呢?他們也還是常常早死,雖然不危險,他們也胡塗死了。

  要不危險,我倒曾經發見了一個很合式的地方。這地方,就是:牢獄。人坐在監,牢裏便不至於再搗亂,犯罪了;救火機關也完全,不怕失火;也不怕盜劫,到牢獄裏去搶東西的強盜是從來沒有的。坐監是實在最安穩。

  但是,坐監卻獨獨缺少一件事,這就是:自由。所以,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總要曆些危險。隻有這兩條路。那一條好,是明明白白的,不必待我來說了。

  現在我還要謝諸位今天到來的盛意。

  聊答

  柯先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