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章(1)

  《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

  小說《士敏土》為革拉特珂夫所作的名篇,也是新俄文學的永久的碑碣。關於那內容,戈庚教授在《偉大的十年的文學》裏曾有簡要的說明。他以為在這書中,有兩種社會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設的要素和退嬰,散漫,過去的頹唐的力。但戰鬥卻並不在軍事的戰線上,而在經濟底戰線上。這時的大題目,已蛻化為人類的意識對於與經濟複興相衝突之力來鬥爭的心理底的題目了。作者即在說出怎樣地用了巨靈的努力,這才能使被破壞了的工廠動彈,沉默了的機械運轉的顛末來。然而和這曆史一同,還展開著別樣的曆史——人類心理的一切秩序的蛻變的曆史。機械出自幽暗和停頓中,用火焰輝煌了工廠的昏暗的窗玻璃。於是人類的智慧和感情,也和這一同輝煌起來了。

  這十幅木刻,即表現著工業的從寂滅中而複興。由散漫而有組織,因組織而得恢複,自恢複而至盛大。也可以略見人類心理的順遂的變形,但作者似乎不很顧及兩種社會底要素之在相克的鬥爭——意識的糾葛的形象。我想,這恐怕是因為寫實底地顯示心境,繪畫本難於文章,而刻者生長德國,所曆的環境也和作者不同的緣故罷。

  關於梅斐爾德的事情,我知道得極少。僅聽說他在德國是一個最革命底的畫家,今年才二十七歲,而消磨在牢獄裏的光陰倒有八年。他最愛刻印含有革命底內容的版畫的連作,我所見過的有《漢堡》《撫育的門徒》和《你的姊妹》,但都還隱約可以看見悲憫的心情,惟這《士敏土》之圖,則因為背景不同,卻很示人以粗豪和組織的力量。

  小說《士敏土》已有董紹明蔡詠裳兩君合譯本,所用的是廣東的譯音;上海通稱水門汀,在先前,也曾謂之三合土。

  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十二個》後記

  俄國在一九一七年三月的革命,算不得一個大風暴;到十月,才是一個大風暴,怒吼著,震蕩著,枯朽的都拉雜崩壞,連樂師畫家都茫然失措,詩人也沉默了。

  就詩人而言,他們因為禁不起這連底的大變動,或者脫出國界,便死亡,如安得列夫;或者在德法做僑民,如梅壘什珂夫斯奇,巴理芒德;或者雖然並未脫走,卻比較的失了生動,如阿爾誌跋綏夫。但也有還是生動的,如勃留梭夫和戈理奇,勃洛克。

  但是,俄國詩壇上先前那樣盛大的象征派的衰退,卻並不隻是革命之賜;從一九一一年以來,外受未來派的襲擊,內有實感派,神秘底虛無派,集合底主我派們的分離,就已跨進了崩潰時期了。至於十月的大革命,那自然,也是額外的一個沉重的打擊。

  梅壘什珂夫斯奇們既然作了僑民,就常以痛罵蘇俄為事;別的作家雖然還有創作,然而不過是寫些“什麽”,顏色很黯淡,衰弱了。象征派詩人中,收獲最多的,就隻有勃洛克。

  勃洛克名亞曆山大,早就有一篇很簡單的自敘傳——“一八八○年生在彼得堡。先學於古典中學,畢業後進了彼得堡大學的言語科。一九○四年才作《美的女人之歌》這抒情詩,一九○七年又出抒情詩兩本,曰《意外的歡喜》,曰《雪的假麵》。抒情悲劇《小遊覽所的主人》,《廣場的王》,《未知之女》,不過才脫稿。現在擔當著《梭羅忒亞盧拿》的批評欄,也和別的幾種新聞雜誌關係著。”

  此後,他的著作還很多:《報複》,《文集》,《黃金時代》,《從心中湧出》,《夕照是燒盡了》,《水已經睡著》,《運命之歌》。當革命時,將最強烈的刺戟給與俄國詩壇的,是《十二個》。

  他死時是四十二歲,在一九二一年。

  從一九○四年發表了最初的象征詩集《美的女人之歌》起,勃洛克便被稱為現代都會詩人的第一人了。他之為都會詩人的特色,是在用空想,即詩底幻想的眼,照見都會中的日常生活,將那朦朧的印象,加以象征化。將精氣吹入所描寫的事象裏,使它蘇生;也就是在庸俗的生活,塵囂的市街中,發見詩歌底要素。所以勃洛克所擅長者,是在取卑俗,熱鬧,雜遝的材料,造成一篇神秘底寫實的詩歌。

  中國沒有這樣的都會詩人。我們有館閣詩人,山林詩人,花月詩人……;沒有都會詩人。

  能在雜遝的都會裏看見詩者,也將在動搖的革命中看見詩。所以勃洛克做出《十二個》,而且因此“在十月革命的舞台上登場了”。但他的能上革命的舞台,也不隻因為他是都會詩人;乃是,如托羅茲基言,因為他“向著我們這邊突進了。突進而受傷了”。

  《十二個》於是便成了十月革命的重要作品,還要永久地流傳。

  舊的詩人沉默,失措,逃走了,新的詩人還未彈他的奇穎的琴。勃洛克獨在革命的俄國中,傾聽“咆哮獰猛,吐著長太息的破壞的音樂”。他聽到黑夜白雪間的風,老女人的哀怨,教士和富翁和太太的彷徨,會議中的講嫖錢,複仇的歌和槍聲,卡基卡的血。然而他又聽到癩皮狗似的舊世界:他向著革命這邊突進了。

  然而他究竟不是新興的革命詩人,於是雖然突進,卻終於受傷,他在十二個之前,看見了戴著白玫瑰花圈的耶穌基督。

  但這正是俄國十月革命“時代的最重要的作品”。

  呼喚血和火的,詠歎酒和女人的,賞味幽林和秋月的,都要真的神往的心,否則一樣是空洞。人多是“生命之川”之中的一滴,承著過去,向著未來,倘不是真的特出到異乎尋常的,便都不免並含著向前和反顧。詩《十二個》裏就可以看見這樣的心:他向前,所以向革命突進了,然而反顧,於是受傷。

  篇末出現的耶穌基督,仿佛可有兩種的解釋:一是他也讚同,一是還須靠他得救。但無論如何,總還以後解為近是。故十月革命中的這大作品《十二個》,也還不是革命的詩。然而也不是空洞的。

  這詩的體式在中國很異樣;但我以為很能表現著俄國那時的神情;細看起來,也許會感到那大震撼,大咆哮的氣息。可惜翻譯最不易。我們曾經有過一篇從英文的重譯本;因為還不妨有一種別譯,胡成才君便又從原文譯出了。不過詩是隻能有一篇的,即使以俄文改寫俄文,尚且決不可能,更何況用了別一國的文字。然而我們也隻能如此。至於意義,卻是先由伊發爾先生校勘過的;後來,我和韋素園君又酌改了幾個字。

  前麵的《勃洛克論》是我譯添的,是《文學與革命》(Litera-turaiRevolutzia)的第三章,從茂森唯士氏的日本文譯本重譯;韋素園君又給對校原文,增改了許多。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大概還以為托羅茲基是一個喑嗚叱吒的革命家和武人,但看他這篇,便知道他也是一個深解文藝的批評者。他在俄國,所得的俸錢,還是稿費多。但倘若不深知他們文壇的情形,似乎不易懂;我的翻譯的拙澀,自然也是一個重大的原因。

  書麵和卷中的四張畫,是瑪修丁(V.Masiutin)所作的。他是版畫的名家。這幾幅畫,即曾被稱為藝術底版畫的典型;原本是木刻。卷頭的勃洛克的畫像,也不凡,但是從《新俄羅斯文學的曙光期》轉載的,不知道是誰作。

  俄國版畫的興盛,先前是因為照相版的衰頹和革命中沒有細致的紙張,倘要插圖,自然隻得應用筆路分明的線畫。然而隻要人民有活氣,這也就發達起來,在一九二二年弗羅連斯的萬國書籍展覽會中,就得了非常的讚美了。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一日,魯迅記於北京。

  《拾穀虹兒畫選》小引

  中國的新的文藝的一時的轉變和流行,有時那主權是簡直大半操於外國書籍販賣者之手的。來一批書,便給一點影響。《ModernLibrary》中的A.V.Beardsley畫集一入中國,那鋒利的刺戟力,就激動了多年沉靜的神經,於是有了許多表麵的摹仿。但對於沉靜,而又疲弱的神經,Beardsley的線究竟又太強烈了,這時適有拾穀虹兒的版畫運來中國,是用幽婉之筆,來調和了Beardsley的鋒芒,這尤合中國現代青年的心,所以他的模仿就至今不絕。

  但可惜的是將他的形和線任意的破壞,——不過不經比較,是看不出底細來的。現在就從他的畫譜《睡蓮之夢》中選取六圖,《悲涼的微笑》中五圖,《我的畫集》中一圖,大約都是可顯現他的特色之作,雖然中國的複製,不能高明,然而究竟較可以窺見他的真麵目了。

  至於作者的特色之所在,就讓他自己來說罷——“我的藝術,以纖細為生命,同時以解剖刀一般的銳利的鋒芒為力量。

  “我所引的描線,必需小蛇似的敏捷和白魚似的銳敏。

  “我所畫的東西,單是‘如生’之類的現實的姿態,是不夠的。

  “於悲涼,則畫彷徨湖畔的孤星的水妖(Nymph),於歡樂,則畫在春林深處,和地祇(Pan)相謔的月光的水妖罷。

  “描女性,則選多夢的處女,且備以女王之格,注以星姬之愛罷。

  “描男性,則願探求神話,拉出亞波羅(Apollo)來,給穿上漂泊的旅鞋去。

  “描幼兒,則加以天使的羽翼,還於此被上五色的文綾。

  “而為了孕育這些愛的幻想的模特兒們,我的思想,則不可不如深夜之暗黑,清水之澄明。”(《悲涼的微笑》自序)

  這可以說,大概都說盡了。然而從這些美點的別一麵看,也就令人所以評他為傾向少年男女讀者的作家的原因。

  作者現在是往歐洲留學去了,前途正長,這不過是一時期的陳跡,現在又作為中國幾個作家的秘密寶庫的一部份,陳在讀者的眼前,就算一麵小鏡子,——要說得堂皇一些,那就是,這才或者能使我們逐漸認真起來,先會有小小的真的創作。

  從第一到十一圖,都有短短的詩文的,也就逐圖譯出,附在各圖前麵了,但有幾篇是古文,為譯者所未曾研究,所以有些錯誤,也說不定的。首頁的小圖也出《我的畫集》中,原題曰《瞳》,是作者所愛描的大到超於現實的眸子。

  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魯迅在上海記。

  《蘇俄的文藝論戰》前記

  俄國既經一九一七年十月的革命,遂入戰時共產主義時代,其時的急務是鐵和血,文藝簡直可以說在麻痹狀態中。但也有Imaginist(想像派)和Futurist(未來派)試行活動,一時執了文壇的牛耳。待到一九二一年,形勢就一變了,文藝頓有生氣,最興盛的是左翼未來派,後有機關雜誌曰《烈夫》——即連結LevyFrontIskustva的頭字的略語,意義是藝術的左翼戰線,——就是專一猛烈地宣傳Construc-tism(構成主義)的藝術和革命底內容的文學的。

  但《烈夫》的發生,也很經過許多波瀾和變遷。一九○五年第一次革命的反動,是政府和工商階級的嚴酷的迫壓,於是特殊的藝術也出現了:象征主義,神秘主義,變態性欲主義。又四五年,為改革這一般的趣味起見,印象派終於出而開火,在戰鬥狀態中者三整年,末後成為未來派,對於舊的生活組織更加以激烈的攻擊,第一次的雜誌在一九一四年出版,名曰《批社會趣味的嘴巴》!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