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1

"無花的薔薇又是Schopenhauer先生的話--"無刺的薔薇是沒有的。--然而沒有薔薇的刺卻很多。"(2)題目改變了一點,較為好看了。

"無花的薔薇"也還是愛好看。

2去年,不知怎的這位勗本華爾先生忽然合於我們國度裏的紳士們的脾胃了,便拉扯了他的一點《女人論》(3);我也就夾七夾八地來稱引了好幾回,可惜都是刺,失了薔薇,實在大煞風景,對不起紳士們。

記得幼小時候看過一出戲,名目忘卻了,一家正在結婚,而勾魂的無常鬼已到,夾在婚儀中間,一同拜堂,一同進房,一同坐床......實在大煞風景,我希望我還不至於這樣。

3有人說我是"放冷箭者"(4)。

我對於"放冷箭"的解釋,頗有些和他們一流不同,是說有人受傷,而不知這箭從什麽地方射出。所謂"流言"者,庶幾近之。但是我,卻明明站在這裏。

但是我,有時雖射而不說明靶子是誰,這是因為初無"與眾共棄"之心,隻要該靶子獨自知道,知道有了洞,再不要麵皮鼓得急繃繃,我的事就完了。

4蔡孑民(5)先生一到上海,《晨報》就據國聞社電報鄭重地發表他的談話,而且加以按語,以為"當為曆年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之結果,大足詔示國人,且為知識階級所注意也。"我很疑心那是胡適之先生的談話,國聞社的電碼有些錯誤了。

5豫言者,即先覺,每為故國所不容,也每受同時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時常這樣。他要得人們的恭維讚歎時,必須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麵前。

總而言之,第一要難於質證。

如果孔丘,釋迦,耶穌基督還活著,那些教徒難免要恐慌。對於他們的行為,真不知道教主先生要怎樣慨歎。所以,如果活著,隻得迫害他。

待到偉大的人物成為化石,人們都稱他偉人時,他已經變了傀儡了。

有一流人之所謂偉大與渺小,是指他可給自己利用的效果的大小而言。

6法國羅曼羅蘭先生今年滿六十歲了。晨報社為此征文徐誌摩先生於介紹之餘,發感慨道:"......但如其有人拿一些時行的口號,什麽打倒帝國主義等等,或是分裂與猜忌的現象,去報告羅蘭先生說這是新中國,我再也不能預料他的感想了。"(6)(《晨副》一二九九)他住得遠,我們一時無從質證,莫非從"詩哲"的眼光看來,羅蘭先生的意思,是以為新中國應該歡迎帝國主義的麽?

"詩哲"又到西湖看梅花去了,一時也無從質證。不知孤山的古梅,著花也未,可也在那裏反對中國人"打倒帝國主義"?

7誌摩先生曰:"我很少誇獎人的。但西瀅就他學法郎士的文章說,我敢說,已經當得起一句天津話:’有根’了。"而且"像西瀅這樣,在我看來,才當得起’學者’的名詞。"(7)(《晨副》一四二三)西瀅教授曰:"中國的新文學運動,方在萌芽,可是稍有貢獻的人,如胡適之,徐誌摩,郭沫若,鬱達夫,丁西林,周氏兄弟等等都是曾經研究過他國文學的人。尤其是誌摩他非但在思想方麵,就是在體製方麵,他的詩及散文,都已經有一種中國文學裏從來不曾有過的風格。"(8)(《現代》六三)雖然抄得麻煩,但中國現今"有根"的"學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總算已經互相選出了。

8誌摩先生曰:"魯迅先生的作品,說來大不敬得很,我拜讀過很少,就隻《呐喊》集裏兩三篇小說,以及新近因為有人尊他是中國的尼采他的《熱風》集裏的幾頁。他平常零星的東西,我即使看也等於白看,沒有看進去或是沒有看懂。"(9)(《晨副》一四三三)西瀅教授曰:"魯迅先生一下筆就構陷人家的罪狀。......可是他的文章,我看過了就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說句體己話,我覺得它們就不應該從那裏出來--手邊卻沒有。"(10)(同上)雖然抄得麻煩,但我總算已經被中國現在"有根"的"學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協力踏倒了。

但我願奉還"曾經研究過他國文學"的榮名。"周氏兄弟"之一,一定又是我了。我何嚐研究過什麽呢,做學生時候看幾本外國小說和文人傳記,就能算"研究過他國文學"麽?

該教授--恕我打一句"官話"--說過,我笑別人稱他們為"文士",而不笑"某報天天鼓吹"我是"思想界的權威者"。現在不了,不但笑,簡直唾棄它。

人的左頰既受愛人接吻而不作一聲,就得援此為例,必須默默地將右頰給仇人咬一口呢?

我這回的竟不要那些西瀅教授所頒賞陪襯的榮名,"說句體己話"罷,實在是不得已。我的同鄉不是有"刑名師爺"的麽?他們都知道,有些東西,為要顯示他傷害你的時候的公正,在不相幹的地方就稱讚你幾句,似乎有賞有罰,使別人看去,很像無私......。

"帶住!"又要"構陷人家的罪狀"了。隻是這一點,就已經夠使人"即使看也等於白看",或者"看過了就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了。

二月二十七日。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六年三月八日《語絲》周刊第六十九期。

(2)Schopenhauer叔本華。這裏的引文據一九一六年德文版《叔本華全集》第六卷《比喻·隱喻和寓言》,可譯為:"沒有無刺的薔薇。--但不是薔薇的刺卻很多。"

(3)《女人論》即《婦人論》,叔本華誣蔑婦女的一篇文章。參看本卷第163頁注(8)。

(4)"放冷箭者"陳西瀅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發表的《致誌摩》中攻擊魯迅說:"他沒有一篇文章裏不放幾枝冷箭"。

(5)蔡孑民(1868-1940)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前清進士,近代教育家。早年與章太炎等組織光複會,後又參加同盟會。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國民黨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五四"時期,他讚成和支持新文化運動。一九二六年二月三日,他由歐洲回抵上海,對國聞社記者發表關於國內政治教育等問題的談話,說"對政製讚可聯省自治。對學生界現象極不滿。謂現實問題,固應解決,尤須有人埋頭研究,以規將來"等等(見一九二六年二月五日北京《晨報》),這與胡適的主張相似,魯迅因而表示反對;這裏說"疑心那是胡適之先生的談話",是對蔡的一種比較委婉的批評。

(6)此段引自徐誌摩在一九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晨報副刊》發表的《羅曼羅蘭》一文。文中說加爾各答大學教授卡立大斯拉格(KalidasNag)"專為法國羅曼羅蘭明年六十整壽征文"寫信給他,說"羅曼羅蘭先生自己極想望從’新中國’聽到他思想的回響"。

(7)此段引自徐誌摩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三日《晨報副刊》發表的《"閑話"引出來的閑話》。

(8)此段引自陳西瀅在《現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三期(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日)發表的《閑話》。

(9)此段引自徐誌摩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發表的《關於下麵一束通信告讀者們》。

(10)此段引自陳西瀅的《致誌摩》。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