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十六回 潑婆娘賠禮入娼家 闊老官叫局用文案

  "那小姐在他宅子裏住下,每日隻跟著他老太太。大約沒有人的時候,不免向老太太訴苦,說依著嬸娘不便,求告早點娶了過來,那是一定的了。文琴這件事,卻對人不住,覷老太太不在旁時,便和那小姐說體己話,拿些甜話兒騙他。那小姐年紀雖大,卻還是一個未經出閣的閏女,主意未免有點拿不定,況且這個又是已經許定了的丈夫,以為總是一心一意的了,於是乎上了他的當。文琴又對他說:'你此時尋到京城,倘使就此辦了喜事,未免過於草草;不如你且回揚州去,我跟著就請假出京,到揚州去迎娶,方為體麵。'那小姐自然順從,不多幾天,便仍然回揚州去了。文琴初意本也就要請假去辦這件事,不知怎樣被一個窯姐兒把他迷住了,一定要嫁他,便把他迷昏了,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叔丈母(便是那小姐的嬸子)說:'本來早就要來娶的,因為訪得此女不貞,然而還未十分相信,尚待訪查清楚,然後行事。詎料渠此次親身到京,不貞之據已被我拿住,所以不願再娶'雲雲。那小姐得了這個信,便羞悔交迸,自己吊死了。那女族平時好象沒有甚麽人,要那小姐依寡嬸而居;及至出了人命,那族人都出來了,要在地方上告他,倘告他不動,還商量京控。那時我恰好在揚州有事,知道鬧出這個亂子,便一麵打電報給他,一麵代他排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這件事弄妥了,未曾涉訟。經過這一回事之後,他是極感激我的,一向我和他通信,他總提起這件事,說不盡的感激圖報。所以我這回進京,一則因為自己抽了兩口煙,未免懶點;二則也信得他可靠,所以一切都托了他經手的。不料自己運氣不濟,一連出了這麽兩個岔子!"說罷,連連歎氣。我隨意敷衍他幾句。他打了兩個嗬欠,便辭了去,想是要緊過癮去了,所以我也並不留他。

  自此過了幾天,京裏的信,寄了出來,果然有述農給我的一封信。內中詳說侶笙曆年得意光景:"兩月之前,已接其來信,言日間可有署缺之望;如果得缺,即當以電相邀,務乞幫忙。前日忽接其電信,囑速赴濟南,刻擬即日動身,取道煙台前去"雲雲。我見了這封信,不覺代侶笙大慰。

  正在私心竊喜時,忽然那陸儉叔哭喪著臉走過來,說道:"兄弟的運氣真不好!車文琴的回信來了,說接了我的信,便連忙去見周中堂,卻碰了個大釘子。周中堂大怒,說'我生平向不代人寫私信,這回因為陸某人新拜門,師弟之情難卻,破例做一遭兒,不料那荒唐鬼、糊塗蟲,才出京便把信丟了!丟了信不要緊,倘使被人拾了去,我幾十年的老名氣,也叫他弄壞了!他還有臉來找我再寫!我是他甚麽人,他要一回就一回,兩回就兩回!你叫他趕快回湖北去聽參罷,我已經有了辦法了'雲雲。這件事叫我如何是好!"我聽了他的話,看了他的神色,覺得甚是可憐。要想把我自己的一肚子疑心向他說說,又礙著我在京裏和文琴是個同居,他們到底是親戚,說得他相信還好;倘使不相信,還要拿我的話去告訴文琴,我何苦結這種冤家。況且看他那呆頭呆腦的樣子,不定我說的他果然信了,他還要趕回京裏和文琴下不去,這又何苦呢。因此隱忍了不曾談,隻把些含糊兩可的話,安慰他幾句就算了。儉叔說了一回,不得主意,便自去了。

  再過幾天,我的正事了理清楚,也就附輪回上海去。見了繼之,不免一番敘別,然後把在京在津各事,細細的說了遍,把帳略交了出來。繼之便叫置酒接風。金子安在旁插嘴道:"還置甚麽酒呢,今天不是現成一局麽。"繼之笑道:"今天這個局,怕不成敬意。"德泉道:"成敬意也罷,不成敬意也罷,今日這個局既然允許了,總逃不了的,就何妨借此一舉兩得呢。"我問:"今天是甚麽局?何以碰得這般巧?"繼之道:"今天這一局是幹犯名教的;然而在我們旁邊人看著,又不能不作是快心之舉。這裏上海有一個著名的女魔王,平生的強橫,是沒有人不知道的了。他的男人一輩子受他的氣,到了四十歲上便死了,外麵人家說,是被他磨折死的。這件以前的事,我們不得而知。後來他又拿磨折男人的手段來磨折兒子,他管兒子是說得響的,更沒有人敢派他不是了,他就越鬧越強橫起來。"我道:"說了半天,究竟他的兒子是誰?"繼之道:"他男人姓馬,叫馬澍臣,是廣西人,本是一個江蘇候補知縣。他兒子馬子森,從小是讀會英文的。自從父親死後,便考入新關,充當供事,捱了七八年,薪水倒也加到好幾十兩一月了。他那位老太太,每月要兒子把薪水全交給他,自己霸著當家;平生絕無嗜好,惟有敬信鬼神,是他獨一無二的事,家裏頭供的甚麽齊天大聖、觀音菩薩,亂七八糟的,鬧了個煙霧騰天。子森已是敢怒不敢言的了。他卻又最相信的是和尚、師姑、道士,凡是這一種人上了他的門,總沒有空過的,一張符、一卷經,不是十元,便是八元,鬧的子森所賺的幾十兩銀子,不夠他用。連子森回家吃飯,一頓好飯也沒得吃,兩塊鹹蘿卜,幾根青菜,就是一頓。有時子森熬不住了,說何不買點好些小菜來吃呢,隻這一句話,便觸動了老太太之怒,說兒子不知足,可知你今日有這碗飯吃,也是靠我拜菩薩保佑來的,嘮叨的子森不亦樂乎。

  "後來子森私下蓄了幾個錢,便與人湊股開了一家報關行,倒也連年賺錢。這筆錢,子森卻瞞了老太太,留以自用的了。外麵做了生意,不免便有點應酬,被他老太太知道了,找到了妓院裏去,把他捉回去了,關在家裏,三天不放出門,幾乎把新關的事也弄掉了。又有一回,子森在妓院裏赴席,被他知道了,又找了去。子森聽見說老太太又來了,嚇得魂不附體,他老太太在後麵上樓,他便在前窗跳了下去,把腳骨跌斷了,把合妓院的人都嚇壞了,恐怕鬧出人命。那老太太卻別有肺腸,非但不驚不嚇,還要趕到房裏,把席麵掃個一空,罵了個無了無休。眾朋友礙著子森,不便和他計較,隻得勸了他回去。然而到底心裏不甘,便有個促狹鬼,想法子收拾他。前兩天找出一個人來,與子森有點相象的,瞞著子森,去騙他上套。子森的辮頂留得極小,那個朋友的辮頂也極小。那促狹鬼定下計策,布置妥當,便打發人往那位女魔王處報信,說子森又到妓院裏去了,在那一條巷,第幾家,妓女叫甚麽名字,都說得清清楚楚。那位老太太聽了,便雄赳赳氣昂昂的跑來,一直登樓入房。其時那促狹鬼約定的朋友,正坐在房裏等做戲,聽說是魔頭到了,便伏在桌上,假裝磕睡,雙手按在桌上,掩了麵目,隻把一個小辮頂露出來。那魔頭跑到房裏,不問情由,左手抓了辮子,提將起來,伸出右手,就是一個巴掌。這小辮頂朋友故意問甚麽事情。那魔頭見打錯了人,翻身就跑,被隔房埋伏的一班人,一擁上前,把他圍住,和他講理,問他為甚麽來打人。他起先還要硬挺,說是來找兒子的。眾人問他兒子在哪裏,你所打的可是你的兒子,他才沒了說話,卻又叫天叫地的哭起來。

  "那促狹鬼布置得真好,不知到哪裏去找出一個外國人,又找了兩個探夥來,一味的嚇他,要拉他到巡捕房裏去。那魔頭雖然凶橫,一見了外國人,便嚇得屁也不敢放了。於是乎一班人做好做歹,要他點香燭賠禮,還要他燒路頭(吳下風俗:凡開罪於人者,具香燭至人家燃點,叩頭伏罪,謂之點香燭。燒路頭,祀財神也,亦祓除不祥之意。燒路頭之典,妓院最盛)。定了今天晚上去點香燭,燒路頭。上海妓院遇了燒路頭的日子,便要客人去吃酒,叫做'繃場麵'。那一家妓院裏我本有一個相識的在裏麵,約了我今天去吃酒,我已經答應了。他們知道了這件事,便頂著我要吃花酒。"我道:"這一台花酒,不吃也罷。"德泉忙道:"這是甚麽話!"我道:"辱人之母博來的花酒,吃了於心也不安。"繼之道:"所以我說是幹犯名教的。其實平心而論,辱人之母,吃一台花酒,自是不該;若說懲創一個魔頭,吃一台花酒,也算得是一場快事。"我道:"他管兒子總是正事,不能全說是魔頭。"德泉道:"他認真是拿了正理管兒子,自然不是魔頭;須知他並不是管兒子,不過要多刮兒子幾個錢去供應和尚師姑。這種人也應該要懲創懲創他才好。"

  子安道:"這還是管兒子呢。我曾經見過一個管男人的,也鬧過這麽一回事。並且年紀不小了,老夫妻都上了五十多歲了。那位太太管男人,管得異常之嚴。男人備了一輛東洋車,自己用了車夫,凡是一個車夫到工,先要聽太太分付。如果老爺到甚麽妓院裏去,必要回來告訴的;倘或瞞了,一經查出,馬上就要趕滾蛋的。有一回,不知聽了甚麽人的說話,說他男人到哪裏去嫖了,這位太太聽了,便登時坐了自己包車尋了去。不知走到甚麽地方,胡亂打人家的門。打開了,看見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婦人,他也不問情由,伸出手來就打。誰知那家人家是有體麵的,一位老太太憑空受了這個奇辱,便大不答應起來。家人仆婦,一擁上前,把他捉住。他嘴裏還是不幹不淨的亂罵,被人家打了幾十個嘴巴,方才住口。那包車夫見鬧出事來,便飛忙回家報信。他男人知道了,也是無可設法,隻得出來打聽,托了與那家人家相識的人去說情,方才得以點香燭服禮了事。"我道:"這種女子,真是戾氣所鍾!"

  繼之歎道:"豈但這兩個女子!我近來閱曆又多了幾年,見事也多了幾件,總覺得無論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總有許多難言之隱的;若要問其所以然之故,卻是給婦人女子弄出來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我看總而言之,是女子不學之過。"我聽了這話,想起石映芝的事,因對繼之等述了一遍,大家歎息一番。

  到了晚上,繼之便邀了我和德泉、子安一同到尚仁裏去吃酒。那妓女叫金賽玉。繼之又去請了兩個客,一個陳伯琦,一個張理堂,都是生意交易上素有往來的人。我們這邊才打算開席,忽然丫頭們跑來說:"快點看,快點看!馬老太太來點香燭了。"於是眾人都走到窗戶上去看。隻見一個大腳老婆子,生得又肥又矮,手裏捧著一對大蠟燭,步履蹣跚的走了進來。他走到客堂之後,樓上便看他不見了,不知他如何叩頭禮拜,我們也不去查考了。

  忽然又聽得隔房一陣人聲,嘰嘰喳喳說的都是天津話。我在門簾縫裏一張,原來也是一幫客人,在那裏大說大笑,彼此稱呼,卻又都是大人、大老爺,覺得有點奇怪。一個本房的丫頭,在我後麵拉了一把道:"看甚麽?"我順便問道:"這是甚麽客?"那丫頭道:"是一幫兵船上的客人。"我聽他那邊的說話,都是粗鄙不文的,甚以為奇。忽又聽見他們嘰哩咕嚕的說起外國話來,我以為他們請了外國客來了,仔細一看,卻又不然,兩個對說外國話的,都是中國人。

  我們這邊席麵已經擺好,繼之催我坐席,隨便揀了一個靠近那門簾的坐位坐下,不住的回頭去張他們。忽然聽見一個人叫道:"把你們的帳房叫了來,我要請客了。"過了一會,又聽得說道:"寫一張到同安裏'都意芝'處請李大人;再寫一張到法蘭西大馬路'老宜青'去。"又聽見一個蘇州口音的問道:"'老宜青'是甚麽地方?"這個人道:"王大人,你可知李大人今天是到'老宜青'麽?"又一個道:"有甚麽不是,張裁縫請他呢,他們寧波人最相信的是他家。"此時這邊坐席已定,金賽玉已到那邊去招呼。便聽見賽玉道:"隻怕是老益慶樓酒館。"那個人拍手道:"可不是嗎!我說了'老宜青','老宜青',你們偏不懂。"賽玉道:"張大人請客,為甚不自己寫條子,卻叫了相幫來坐在這裏(蘇、滬一帶,稱妓院之龜奴曰相幫)?"那個人道:"我們在船上,向來用的是文案老夫子,那怕開個條子買東西,自己都不動手的。今天沒帶文案來,就叫他暫時充一充罷。"

  正說話間,樓下喊了一聲"客來",接著那邊房裏一陣聲亂說道:"李大人來了,李大人來了!客票不用寫了,寫局票罷。李大人自然還是叫'都意芝'了?"那李大人道:"算了,你們不要亂說了。原來他不是叫'都意芝',是叫'約意芝'的。那個字怎麽念成'約'字,真是奇怪!"一個說道:"怎麽要念成'約'字,隻怕未必。"李大人道:"剛才我叫張裁縫替我寫條子,我告訴他'都意芝',他茫然不懂,寫了個'多意芝'。我說不是的,和他口講指畫,說了半天,才寫了出來,他說那是個'約'字。"旁邊一個道:"管他'都'字'約'字,既然上海人念成'約'字,我們就照著他寫罷,同安裏'約意芝',快寫罷。"又一個道;"我叫公陽裏'李流英'。那個'流'字,卻不是三點水的,覼瑣得很。"又聽那龜奴道:"到底是那個流?我記得公陽裏沒有'李流英'。"一個說道:"我天天去的,為甚沒有。"龜奴道:"不知在那一家?"那個人道:"就是三馬路走進去頭一家。"龜奴道:"頭一家有一個李毓英,不知是不是?"那人道:"管他是不是,你寫出來看。"歇了一會,忽然聽見說道:"是了,是了。這裏的人很不通,為甚麽任甚麽字,都念成'約'字呢?"我聽到這裏,才恍然大悟,方才那個'約意芝',也是鬱意芝之誤,不覺好笑。

  繼之道:"你好好的酒不喝,菜不吃,盡著出甚麽神?"我道:"你們隻管談天吃酒,我卻聽了不少的笑話了。"繼之道:"我們都在這裏應酬相好,招呼朋友,誰象你那個模樣,放現成的酒不喝,卻去聽隔壁戲。到底聽了些甚麽來?"我便把方才留心聽來的,悄悄說了一遍,說的眾人都笑不可仰。繼之道:"怪道他現成放著吃喝都不顧,原來聽了這種好新聞來。"陳伯琦道:"這個不足為奇,我曾經見過最奇的一件事,也是出在兵船上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