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3 學與問

  教材分析

  “題解”

  這是一篇闡明事理的課文。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將“學問”作為一個詞來使用,翻翻詞典,它的意思是:一是泛指知識,一是指係統的科學知識。本文卻將“學”與“問”拆開來,作為標題,如何理解?

  其實,“學問”正好是和“學”與“問”緊相關聯的,“學”與“問”密切依存,缺一不可——

  人不學無以知。知識,隻有在長期的不斷的學習中才能形成,才能長進,離開了學習,就不可能獲得真知。

  人不問無以明。人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增長知識,但在這一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明白的地方,這就需要提問,在問的過程中化不知為知。

  因此,“學”和“問”相輔相成。比較起來,“問”尤其重要,要喜問、敢問、善問,這是一個人的重要素質。

  “結構分析”

  這篇課文提出了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隻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觀點,舉出了中外著名科學家勤學好問、問思結合的事例來加以證明,指出隻有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給我們以深刻啟發。

  全文五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提出觀點。

  先從“有學問”落筆,帶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一觀點。

  接著運用兩個比喻句,將“問”比作“金鑰匙”和“鋪路石”,突出“問”的重要。

  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樹起了全文的中心,領起下麵的具體證明闡述。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論證觀點。

  這一段論述證明觀點從幾個角度進行,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寫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奧秘不懈探求,終於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哥白尼的“問”成了他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和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寫我們麵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必須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請教別人,能者為師。

  ——這兒強調必須問,指出了向誰問,遵循“能者為師”的原則。

  第三層(第四自然段):寫我們要善於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這裏舉出了我國古代大科學家沈括既喜歡發問,又善於思考,終於有了成就。

  ——這是由“問”及“思”,以沈括為例,證明了問思結合的重要。

  這一段論證觀點是全文主體:舉例證明成功是從問開始的世界千變萬化必須“問”,而且要以“能者為師”舉例證明必須實行問思結合。這就有力地證明了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金鑰匙、鋪路石的觀點。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作出結論。

  先呼應開頭,由“學問”二字落筆,突出既要學又要問。

  接著指出學與問相輔相成,帶出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末了強調隻有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結尾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也是對應開頭觀點、中間論證的結論,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提觀點作論證下結論,結構上符合一般闡明事理文章的特點,同時例證充分,說理有力,更添服人力量。

  “字詞推敲”

  “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句中的“他”是承上而來指哥白尼,“纏著”一詞用得很好,它表明哥白尼在“問”上的韌性精神,不是嗎?大概哥白尼“問”得太多太勤,弄得爸爸媽媽或者不耐煩,或者窮於應付,不免借故推托吧,可是哥白尼硬是“纏著”,也就是釘住不放,如果不是堅持不懈的韌性,他能“纏著”嗎?

  “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句子裏引用了“能者為師”這一詞語,容量很大,恰到好處。“能者為師”出自唐代韓愈的《師說》,韓愈認為無論年齡大小、出生先後,也無論地位尊卑,隻要他懂得的道理高於自己,就要拜他為師,向他學習。試看此前所寫,正是闡明作為新一代小學生要善於發現問題、隨時隨地請教別人,請教的對象多種多樣,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隻要能給予啟發、幫助都行,無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成為自己的老師,豈不正好與韓愈所寫的“能者為師”十分貼合嗎?這一詞語真是言簡意明,用得太好了。

  “句子含義”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這一句強調了“問”的重要性。“金鑰匙”和“鋪路石”是兩個比喻,所取的角度與知識相關,與成功相連,正好緊扣上麵所寫的“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知識離不開“問”,成功也離不開“問”。這一句強調了“問”的重要,又不是架空的,它與下麵的哥白尼從小喜歡問、沈括喜歡問還結合思,是緊密相應的,他們拿起了這把“金鑰匙”,利用了這一“鋪路石”,打開了知識殿堂的大門,通向了成功之路。同時,運用比喻形式,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要求得真知就必須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所引兩句用上“勤學好問”一詞將學與問連在一起了,而且將它們比作兩個強健的翅膀,相應而來的是“知識的天空”、“宇宙的奧秘”,有了這強健的兩隻翅膀才能去翱翔,去探求,兩個“任”字不隻是表明可以自由支配,更主要的是無所阻礙,歸結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二字的內涵是“勤學好問”導向自主求得真知、自主探索奧秘,不再是被動應付、表麵文章了。

  “語段理解”

  本文的重要語段除了結尾的歸納總結這一段,第四自然段有觀點、有材料、有結果,是相當典型的,我們不妨推敲、理解一下,對於我們今後的寫作大有裨益:

  先拎出小觀點——在求知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光學習,不去思考,則會導致迷惑。作者補上一個“思”,把“學和問”的總觀點引入一個更深的境界,結合“思”才是真正的“學”、真正的“問”,並非是另一個問題,而是更為完善罷了。

  接著是舉例印證——沈括這位北宋大科學家從小就喜歡學中有疑、疑而發問,暗含了一個“思”字,例子是《大林寺桃花》詩歌的描寫: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山上山下為什麽相差這麽遠?於是“問”,媽媽的回答不能使他真正釋疑。這是“思”帶來的,他沒有放棄,“仍然”將這一問題放在心上,表明沈括鍥而不舍。

  最後是點示結果——沈括到深山寺廟裏去,發現山上和山下溫差很大,導致了同是桃花開放時間相差甚遠,他能明白這一道理,發於“疑”,導致“問”,成於“思”,可見“學與思”的結合在求得真知的過程中多麽重要啊!

  學思問疑思,這就是這一語段的意脈,走向十分清晰,確實將學與思有機結合起來了,舉例典型,闡釋明晰,結構完整,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寫作特色”

  觀點鮮明,例證充分,這是本文的一個顯著寫作特色。

  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亦即“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同時突出了“問”的重要性,這就將“學與問”緊密聯係起來,既點明題意,又顯豁分明,為下文論證作了準備。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舉出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典型事例,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所以獲得成功,得力於遇事喜歡問個“為什麽”,正是在不斷“問”的過程中不懈探求的;中國北宋的科學家沈括所以獲得成功,也得力於“學和問”,尤其難得的是他還融進了“思”,將學和問與思有機結合起來,這就充分有力地證明了本文開頭提出的觀點,增強了說服力。

  比喻生動,耐人尋味,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顯著寫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容易論述枯燥,缺乏感染力,好在本文作者注意運用生動的比喻,例如將“問”說成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就具體可感。而將“學和問”比喻為“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這才能夠借助兩隻有力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裏翱翔,在宇宙裏探求奧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如此比喻不僅生動形象,而且耐人尋味,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馬明娟)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1.整體感知,明確中心。

  課文的中心是什麽?作者在文章開頭就提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在文章結尾又強調:“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作者把自己的觀點說得十分清楚。

  從“整體入手”,是閱讀的一般規律。在揭題時,就要讓學生閱讀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說明的道理。然後,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養學生“整體感悟”的能力。中心找到後,可追問:作者是怎麽說明我們要善於“問”的?以此理清作者的思路。

  2.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作者在文章中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舉了兩個例子,分別是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和我國北宋偉大的科學家沈括。一中一外,非常典型,而且含義深刻。這兩個例子,是講“學”,還是講“問”?學什麽?問什麽?需要細細揣摩。在精讀細講時,老師不能一講了之,或一讀而過。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從而很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中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

  3.自讀質疑,學會學習。

  這篇課文中的“學習”是廣義的,凡是想了解、熟悉、掌握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的過程,都是學習。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問”是學習的一種方法,問自己,問別人。孔夫子提倡“每事問”。閱讀是學習,在閱讀中,要邊閱讀邊思考,不斷提出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自行解決;不能解決的,就問同學、老師。課文教育學生要“問”,教學中我們可安排“自讀質疑”這個教學環節。

  “思路提要”

  可遵循“提出觀點論證觀點下結論”的教學思路展開教學。

  “過程揭示”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學與問)

  2.思考:學與問到底有什麽聯係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學課文,讀準生字字音,理解下列詞語:

  鑰匙、無影無蹤、奧秘、不懈、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默讀課文,思考:

  (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麽?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第二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因而他才會對科學不懈地追求。

  第三自然段:小學生要善於發現問題,隨時請教別人。

  第四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五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麽?

  (2)再寫了什麽?

  (3)然後寫了什麽?

  (4)最後寫了什麽?

  要點:先寫“問”的重要性;

  再寫向誰“問”;

  然後寫怎樣“問”;

  最後教育學生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三、精讀課文,深入悟解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

  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要點: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

  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

  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麽”開始了他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

  (2)理解“不懈探求”。

  (3)簡介哥白尼及其“日心說”。

  要點: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繞著太陽轉動。根據今天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來看,哥白尼的“中心說”中也有錯誤:第一,把太陽作為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太陽隻是太陽係的中心天體,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沿用了行星在軌道上作勻速運動的舊觀念。實際上,行星軌道是橢圓的,運行也不是勻速的。但“日心說”的問世對當時處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是一個有力的打擊。

  (4)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齊讀這一自然段。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五彩繽紛: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

  日新月異:每天每月都有新的進步,發展很快。

  瞬息萬變:形容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2)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麵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麽辦?

  要點:要多問幾個為什麽。(板書:好問)

  (3)向誰問?

  要點:能者為師

  (4)聯係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要點:隻要他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板書:勤學)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點撥: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在這方麵,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麽做的呢?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麽產生疑問?

  要點:為什麽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麽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麽回答的?

  (5)後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要點: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裏去,發現那裏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麽?

  要點:不僅要勤學好問,還要善於思考。

  4.精讀第五自然段。思考:

  (1)學與問是什麽關係?

  要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板書:學與問結合)

  (2)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點: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板書:養成習慣)

  四、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1.學生複述課文。

  2.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附板書:

  “課時建議”

  兩課時。

  精彩片段

  (一)

  ……

  師:我知道大家預習過了這篇課文,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

  生:五個自然段。

  師:我想請五位同學分別來讀這五個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同學們預習得怎麽樣。

  (五個學生分別讀)

  師:剛才五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流利。

  每多一次閱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全文,想一想,你又讀懂了哪些?

  生:很多有學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

  生:學和問是緊緊聯係在一起的。

  生:隻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

  生:學和問不能分開。

  ……

  師:對於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下麵的文字都是用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麽我們就先看看作者引用的第一個事例。課文先說了誰呀?

  生:哥白尼。

  師:那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了解哥白尼嗎?

  生:天文學家。

  生:他是波蘭人。

  師:看來同學們對哥白尼還是比較了解的,為了使大家對哥白尼有個全麵的了解,老師找了一些資料,請同學們看一看。

  (出示投影)

  看了哥白尼的介紹,你對哥白尼有什麽印象呀?

  生:勤學好問。

  生:愛提問題。

  生:留心觀察。

  生:充滿好奇。

  ……

  師:是呀,哥白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候的這些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

  師: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麽。

  生:他從小愛問問題。

  生:他什麽都愛問。

  生: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學、好問的?

  生: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

  生: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

  ……

  師:下麵請一個同學將這一自然段讀一下。

  (學生讀)

  師:××同學讀得非常流利,但總覺得缺少點兒什麽。

  (生沉默)

  師:如果我們思考一個非常吸引自己的問題,我們應該以怎樣的語氣讀?

  生:(恍然大悟)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

  師:非常正確。下麵再請一位同學帶著好奇的語氣讀一遍。

  (學生讀課文)

  師: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麽?

  生:問是成功的開始。

  生:隻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

  ……

  “評點” 尊重主體,張揚個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思考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在這個精彩片段中,教者以“你們了解哥白尼嗎”“你對哥白尼有什麽印象呀”等等看似平常的問題,給了學生很大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二)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大膽地暢談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後,自己今後的學習可能發生的變化,情真意切。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三、五自然段中,作者為什麽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學生沉思、交流)

  生:老師,我想可能是作者擔心我們看了他的文章不相信他說的道理,加上兩個名人的小故事讓我們更加相信。(大笑)

  生:我同意××同學的意見,如果沒這兩個小故事,光講道理的話,別人會不太相信。

  生:這兩個故事是作者有意寫的,是有力的證據,證明了作者說的話是正確的。

  ……

  師:是啊,這兩個故事對於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寫作特色,大家今後講道理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現在,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古時候有一戶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隻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於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麽學什麽,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給他以指點,使他茅塞頓開。如果你們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你該如何幫助我呢?

  (學生們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又讀又議又寫,五分鍾後,個個躍躍欲試。他們不僅能用書上的原文、原故事給我這個“老二”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有的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故事來說服我。不知不覺中,大部分學生不僅能創造性地複述課文內容,還繪聲繪色地交流了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學與問”的名人小故事……)

  “評點” 反思這一教學環節,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角色體驗。學生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掌握了文體結構,更重要的是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了融合,把已積累的零散的知識係統化了。角色體驗在德育課中經常使用,已被證明是一種好方法,為什麽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不能大膽地使用呢?(蔣長蘭)

  參考資料

  1.哥白尼與“日心說”。

  現在,如果有人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定會被人笑話。可是,“地心說”曾經被奉為真理長達一千多年,是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說”,第一次衝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使人們的世界觀發生了重大變化,它標誌著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

  傑出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波蘭人。他10歲時父親去世,在舅舅家長大。在舅舅的影響下,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著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並獲得博士學位。1506年回國。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為“神醫”。他大部分時間在大教堂當教士,但始終潛心於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他的著名天文學說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

  哥白尼為了取得天文觀測數據,在他任職的教堂箭樓上,建立了一座小型天文台。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製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從不間斷。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創立了“日心說”。他觀測計算所得數值的精確度是驚人的。例如,他得到的恒星年的時間為365天6小時9分40秒,比現在的精確值約多30秒,誤差是四萬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和現在60.27倍相比,誤差隻有萬分之五,這是很了不起的。

  “日心說”認為,天體運動應當是簡單的、和諧的,用所有星體環繞地球運動來解釋地球上看到的日升月落等現象,就如同我們坐在船上認為兩岸在運動,而不是船在運動一樣。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明確宣布,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和別的行星一樣,是一顆繞太陽公轉的普通行星,而且地球還在不停地自轉。哥白尼的結論和《聖經》上的說法完全相反,如果承認“日心說”,就等於宣布《聖經》傳播的是謊言。

  哥白尼確立“日心說”後,由於顧忌教會的迫害,不敢公之於世。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被擱置了30多年的不朽著作《天體運行論》才得以出版。直到1543年5月24日去世那一天,他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書。——摘自《中國少年百科全書》

  2.中國古代科學史上的坐標——沈括。

  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麽東西時,中國的老百姓已經用這種黑色液體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於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是他經過反複研究,弄清了這種東西的性質和用途,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這位讀書人就是北宋時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間錢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學家,在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學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稱他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33歲到京城開封研究天文曆法。王安石變法期間,被任命為負責觀測天象、製訂曆法的司天監長官。他用自己製訂的《奉元曆》代替舊曆,提出《十二氣曆》代替農曆,《十二氣曆》比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格裏高利曆還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納。

  沈括在物理學方麵建樹很多。他通過實驗找到了使用指南針的辦法,指針總是精確地指向南方。這是世界上關於如何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此後,他在用指南針定向時,發現磁針常向東偏,不指正南,在曆史上第一個指出了地磁場存在磁偏角,這比歐洲人要早400年。他對凹麵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說明,對聲音振動的實驗,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沈括在地學方麵也有不少貢獻。他到浙江東部地區考察,提出雁蕩山群峰是經過千萬年流水的衝刷而成。他經過太行山麓,見山壁中間有一條由卵石螺殼組成的堆積層時,斷定這裏是古時的海邊,並推論出“大陸都是混濁泥沙衝積形成”的。這些獨到的見解,與現代科學結論有許多相通之處。

  沈括晚年居住在潤州(今鎮江)的夢溪園,專門從事著述,為後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像活字印刷、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煉鋼等重要成果,就是由這本書記錄留傳下來的。這部書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意義。——摘自《中國少年百科全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