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材分析

  “題解”

  這是一篇散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這一標題,至少揭示了以下兩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本文描寫的對象是一株柳樹;

  二是表現了這一株柳樹的生長環境是青海高原。

  一般說來,柳樹是平原上常見的一個樹種,它不擇地勢,隨處可見,具有頑強的適應力和生命力,很有可寫之處。

  同時,我們的一般常識也告訴我們,“青海高原”是我國西部海拔很高、空氣稀薄、幹燥少雨、氣候寒冷的地帶,環境較為惡劣。

  作者將“一株柳”這一描寫對象和“青海高原”這一生長環境融入標題,暗示我們在如此環境生長的柳樹,必定有著某些不同尋常之處,也許發人深思,引人動情,否則何必為了一株柳樹而要特意寫出一篇文章來?

  “結構分析”

  這篇散文描寫了青海高原上聳立生長的一株大柳樹的高大形象,突出了它熬過了幹旱酷寒、雷轟電擊、與惡劣環境頑強抗爭的堅韌精神和頑強毅力,表現了作者的敬畏和讚頌之情。

  全文九個自然段,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寫“我”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感受和思索。

  這一部分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一至二自然段):先緊扣題意推出“一株柳”,點明新的感受——它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但佇立於青海高原就使“我”感到“神奇”,乃至“望而生畏”了。

  第二層(第三至四自然段):寫“我”在青海高原初見這株柳樹的驚訝和引發的思索——這株柳樹怎麽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這一段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既點明題意,又產生感受,還引起思索,這就為下文的進一步描寫鋪墊蓄勢。

  第二部分(第五至九自然段):寫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異於尋常的形態以及由此觸發的想象,讚頌它造就奇跡、顯現頑強、敢於抗爭的精神品格。

  這一部分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五自然段):描寫青海高原一株柳樹幹粗壯、濃陰覆蓋、色澤獨特,思索它怎麽生長和壯大的。

  第二層(第六至七自然段):想象這青海高原一株柳曆經幹旱和嚴寒的考驗、虐殺與摧毀的劫難,讚歎其創造了奇跡,顯現了頑強,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產生敬意。

  第三層(第八至九自然段):描寫青海高原一株柳艱苦努力,與命運抗爭,與環境抗爭,讚美它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終於造成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方壯麗風景。

  這一層先寫柳樹與命運抗爭。作者把家鄉柳樹和高原柳樹的兩種生活道路和懸殊命運進行對比,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接著寫柳樹與環境抗爭。青海高原一株柳不畏艱險,聚合全力與環境抗爭,突出它的毅力和韌勁,這才造就一方壯麗風景。

  統觀全文,可見作者以下思路:

  初見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思索(怎麽生長、壯大)展現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態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曆經的嚴寒、幹旱、風雪、雷電種種磨難讚美青海高原一株柳敢與命運抗爭、敢與環境抗爭、求得生存發展、成就一方壯麗風景的可貴精神。

  作者的情感貫串其中:

  神奇、敬畏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奇跡、頑強戰勝命運和環境求得生存發展的精神。

  “字詞推敲”

  “走到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句中的語氣詞“哦”含有深意:這“哦”裏邊飽含了驚訝之情,風雪高原哪來的這株大柳樹?這“哦”裏邊也有驚喜之情,風雪高原帶給人們的本來是悲壯和蒼涼,現在一株生機勃勃的柳樹聳峙在麵前,怎不興發驚喜之情?這“哦”裏邊,或許還有讚歎之感,柳樹頂天立地,絕無僅有,能在這風雪高原生根立足,怎不令人感歎乃至敬佩它的頑強生命力呢!

  “這是我在高原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樹。”句中的“唯一”一詞,意思是隻有一個、獨一無二。本來,青海高原幹旱、酷寒、風雪、雷電都是大自然生物的殺手,樹木花草難以存活生長,唯獨這株柳樹存活、生長、壯大起來,這“唯一”裏不僅含有上條“哦”所述的驚訝、驚喜、驚歎之情,而且也暗示了這株柳樹有其特殊性,更有其令人“望而生畏”的“神奇”在裏邊,否則不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唯一”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又有暗示下文必定展開描寫的相關內容,令讀者急於一探究竟了。

  “句子含義”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理解這一句的含義,有一個立足點,也就是這株柳樹“佇立在青海高原上”:青海高原地勢很高,幹旱、嚴寒、風雪、雷電,使得綠色生命很難存活,然而就在這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樹巍然聳立,“佇立”一詞更是賦予柳樹曆時很長、直立大地的風骨,它那麽旺盛,那麽富有活力,怎不令“我”感到“神奇”?直至於神奇到令“我”產生了“望而生畏”之感。

  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這一句實際上是讚頌這株柳樹。青海高原本來一片光潔,除了小草之外,絕少有綠色生命存活,而這株柳樹卻巍然撐立於高原之上,它的風姿豈不給人卓異特立之感?聯係上文的“唯一”,這株柳樹頂風雪,抗幹旱,鬥嚴寒,曆雷電,生命不衰,活力旺盛,我們在讚賞之餘,豈不感受到它在以頑強生命力感召我們做生活的強者嗎?“偉力”和“強大”,固然褒揚柳樹,實際上也在形容它對我們無疑是一種強有力的震撼、激勵啊!

  “語段理解”

  第二部分的第三個層次,亦即課文末了的兩個自然段,既有小結第三部分的作用,又有總結全文的意味,我們必須聯係全文來加以理解,可以通過三組對比來完成:

  第一組對比:命運和道路的對比。

  “我”家鄉的柳樹得天獨厚,命運優越——易於存活,易於生長,易於繁衍,易於成片;青海高原一株柳則恰恰相反——保存生命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相比之下,命運和道路相差何遠?可貴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不抱怨命運,頑強抗爭,終於生存下來。

  第二組對比:環境和生存的對比。

  “我”家鄉的柳樹所處的環境十分優越,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所以無須費力,自然生長。青海高原一株柳則不同了,它所處的環境是幹旱少雨、嚴寒酷冷、風雪狂暴、雷電交擊。相比之下,雖然沒有貶抑家鄉的柳樹,卻突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生存的危險和艱難。高原柳聚合全身心力量與惡劣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求得生存,這種精神多麽可敬可佩。

  第三組對比:柔媚和壯麗的對比。

  “我”家鄉的柳樹“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美則美矣,但不免失之柔媚,不能給人剛勁有力的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則不同了,它所麵對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卻因為不畏艱險、頑強抗爭,不僅存活下來,生長壯大,而且造就了一方壯麗風景,給青海高原帶來了令人鼓舞的“綠陰”。相比之下,我們怎不感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乃至產生“望而生畏”之情?

  “寫作特色”

  情為紅線,貫穿全篇,這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色。

  開篇伊始,作者就推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點示了“我”的感受,突出了感到“神奇”乃至“望而生畏”的心情,隨後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

  這株柳樹“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表現了敬服之情;

  這株柳樹抗幹旱,鬥酷寒,造就了生命奇跡;它頂風雪,曆雷擊,複蘇、抽條、起死回生,有著頑強精神。這裏表現了“我”的讚美和欽佩之情。

  這株柳樹遠不如“我”的家鄉柳樹有著順暢的命運和道路,遠不如“我”的家鄉柳樹有著優越的生存環境,然而它卻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不畏艱難險阻,敢與命運抗爭,敢與環境抗爭,終於造就了一方壯麗風景,給高原帶來一片綠陰,更是表現了它的頑強和韌勁。讚佩之外,簡直要將它作為人生的榜樣了,字裏行間流溢著深情厚誼啊!(徐 敏)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本文以柳為對象,托物言誌,讚頌在惡劣環境下頑強抗爭的精神。題目值得仔細推敲:既是寫柳,為何不以一“柳”字為題?這是因為,在平原在水邊的柳,太平常了。“隨手折一條柳枝插下去,就發芽,就生長,三兩年便成為一株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柳樹了;漫天飛揚的柳絮飄落到沙灘上,便急驟冒出一片又一片蘆葦一樣的柳叢。”以“一株柳”為題也顯得淺薄。以“青海高原一株柳”為題,點明這棵柳樹生長在青海高原,那裏有“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乃是不適宜柳樹生長的地方,暗示它有諸多與眾不同之處,能引發讀者深深的思考。

  既是托物言誌,讓學生透徹理解所言之“誌”,為教學應有之義。因此,必須對文章中所描寫的“物”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以文悟“道”。

  教學本文宜從研究題目入手,而後讓學生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深刻理解青海高原上這一株柳樹的不尋常,再由物及人,領會文章所讚頌的頑強的抗爭精神。

  “思路提要”

  教學本文可分三步進行: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反複讀寫,理解柳的特點——扣題結題,體味文章主旨。

  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揭示課題,依次比較以“柳”、“一株柳”、“青海高原一株柳”為題的優劣,明確“青海高原一株柳”能引發讀者思考,激發閱讀興趣,帶著“青海高原一株柳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的問題學習課文。

  反複讀文,理解柳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頑強的抗爭精神,“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扣題結題,體味文章主旨:重點研究“青海高原一株柳”是怎樣的一株柳樹,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麽啟示。

  “過程揭示”

  課前布置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 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關於柳的常識。

  (1)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結合影像資料或圖片介紹:柳,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有垂柳、旱柳等。

  2. 板書課題。提出思考題並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

  (不能。讀者會認為這是一篇介紹關於柳樹知識的說明性文章)

  (2)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也不好。這樣的題目太平淡了,讀者會認為寫的隻是一株平平常常的柳樹,難以誘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用“青海高原一株柳”為題,有什麽好?

  (人們看到這一題目,就知道文章寫的柳樹不是生長在那些容易成活的地方的柳樹,而是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樹。那裏氣候惡劣,不適宜柳樹生長。它竟存活下來並且茁壯成長了。這是怎樣的一株柳?它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呢?人們會興致盎然地閱讀)

  3. 教者範讀。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麽內容?

  (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寫“我”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時的感受和思索;第五至九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寫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態以及“我”的想象,讚揚它的抗爭精神)

  4. 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查工具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意思。

  二、反複讀文,了解這株柳的特點

  1. 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第一至二自然段,思考:為什麽要寫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寫第一自然段是說這株柳如果是在平原、在水邊,那是極其平常的,沒有什麽特別,是為了突出和強調第二自然段本文所描述的對象:青海高原一株柳)

  (理解:神奇——非常奇妙;望而生畏——看見了就心生敬畏;佇立——長時間地立著)

  (2)指導朗讀第一至二自然段,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佇立。

  (3)學習第三至四自然段。

  ① 讀“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麵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雲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麵對的是什麽?心頭彌漫著的又是什麽樣的感情?

  (麵對的是原野、山峰、藍天、雲團,彌漫著的是悲壯和蒼涼之情)

  (理解“廣袤無垠、青草覆蓋”、“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和“凝滯”)

  (回憶或介紹一兩首古典邊塞詩詞,理解悲壯和蒼涼)

  ② 思考:“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為什麽會不由得“哦”了一聲?

  (“哦”了一聲中有驚訝:風雪高原哪來的這株大柳樹?有驚喜:風雪高原給人們帶來的大多是悲壯和蒼涼,我現在卻站在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柳樹麵前;還有驚歎:這株柳樹能在這風雪高原生長起來壯大起來,是何等的了不起呀!)

  ③ 作者“這株柳樹怎麽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的疑問從何而來?

  (輕輕地讀第四自然段,理解高原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

  (4)小結:第一部分寫“我”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時的感受和思索。

  2. 學習第二部分。

  (1)輕輕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主要介紹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什麽?

  (介紹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態:樹幹粗壯——兩合抱粗;濃陰覆蓋——百十餘平方米;色澤獨特——生鐵鐵錠的色澤)

  ① 通過演示理解兩合抱(兩臂圍攏)粗,結合參照物理解百十餘平方米。

  ② 朗讀第五自然段。

  (2)默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寫“我”的猜測和想象?

  (第六至七自然段)

  ① 填空練習:第六自然段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來曆),第七自然段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經曆)。

  ② 口述“我”想象的內容:

  (一粒柳絮……拋散……恰遇……有幸……)

  (一團團柳絮……拋散……一片……隻有……)

  ③ 為什麽說這是奇跡?

  (——柳樹苗子全毀了,隻有這一株保存了生命)

  (幹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

  理解“不可思議”。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聯係上下文。

  ① 口述“我”想象這株柳的經曆:(經曆過……經曆過……經受過……)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多麽頑強的精神”。

  ② 指導朗讀第六至七自然段(重音和情感)。

  (4)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這句話的。

  ① 平原和水邊的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是怎樣的?

  ② 青海高原一株柳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又是怎樣的?

  (5)教師讀第九自然段,提問:

  “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這句話是寫柳樹的,但又不僅僅在寫柳樹。你從中得到了什麽啟示呢?

  ① 討論。(在惡劣的環境中,不要被困難嚇倒,要發揚抗爭精神,堅強不屈)

  ② 齊讀第九自然段。

  三、深究結題,體味文章主旨

  1. 第二自然段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請問:這株柳樹神奇在哪裏?作者為什麽會對它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

  2. 默讀全文,質疑問難,解疑。

  附板書:

  “課時建議”

  三課時。

  精彩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柳樹嗎?

  生:見過。

  師:在什麽地方?

  生:我在我家屋後的小河邊見過柳樹。

  生:在公園裏的湖邊,我也看到過柳樹。

  師:能說說它們的樣子嗎?

  生:柳樹高高的,葉子狹長,枝條也是長長的,往下垂,有的還能一直垂到水邊。

  師:對。你說的這種柳樹叫垂柳。你們讀過賀知章的《詠柳》嗎?誰來背給大家聽一聽?

  生:我來背。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很好。現代作家陳忠實寫過一篇關於柳的文章,大家課前已經預習過了,它的題目是——

  生:(齊)青海高原一株柳。

  師:對!如果用一個“柳”字來做題目,行不行?

  生:不行。

  師:為什麽?

  生:這個題目範圍比較大。既可以寫所有的柳,也可以寫指定的柳;既可以寫垂柳,也可以寫不垂的柳。

  師:枝條不垂的柳叫旱柳。用“一株柳”做題目好嗎?

  生:也不好。

  師:也不好?

  生:這樣的題目不能吸引人,隻告訴人們寫了一株柳樹。

  生:用“一株柳”做題目太普通了。

  師: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麽好?

  生:一看題目就知道這不是一般地方的、普通的柳樹,而是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樹,不一般。

  師:它為什麽不一般呢?

  生:我聽爸爸說過,青海高原雨水少,風沙大,氣候惡劣,一般樹木很難生長。這棵柳樹竟能存活下來壯大起來,一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師:是啊,讓我們來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齊)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師:讀了這段話,你們想要了解什麽呢?

  生:這一株柳有什麽神奇之處,為什麽會令“我”望而生畏?

  師:好!那就讓我們讀課文來弄懂這些問題吧!

  生:(讀課文)

  “評點” 俗話說,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教者的新課導入是一著妙棋,有其獨到之處。值得一提的地方有兩點:一、運用比較的方法,推敲文章的題目,層層推進,有利於提高學生審題和自己擬題的能力;二、有利於誘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青海高原一株柳”有什麽神奇之處,為什麽會令“我”望而生畏?讓學生在興味盎然的氛圍中帶著這樣的問題去探索未知領域,為學生學習新課作了有益的鋪墊。(吳迪康)

  參考資料

  1. 古典邊塞詩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青海高原:在青海省中、南部,為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海拔2500—4500米。山地多西北—東南走向,海拔5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和山頂沼澤。巴顏喀拉山斜貫中部,分為南北兩部:北部為黃河源地,多湖泊;南部為瀾滄江、長江等河源地。青海高原由於海拔高而且山地寒漠廣布,空氣稀薄,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特點:低溫、幹燥、多風、缺氧。

  3. 李家峽水電站:位於青海省尖紮縣與化隆縣交界的李家峽峽穀中段,是黃河上遊規劃建設的第三座大型梯級電站。大壩為三心圓雙曲拱壩,壩長414.39米,壩高155米,壩頂寬8米,壩底寬45米。電站是目前西北最大的水電站,主供陝、甘、寧、青四省。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等綜合效益。

  4. 灞河:是渭河的支流。原名滋水,早在春秋初秦穆公時,與東方諸侯爭雄,稱霸西戎後改稱霸水,後來又稱為灞水。秦漢時,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橋,名曰“灞橋”,是關中交通要衝,連接著西安東邊的各主要交通幹線。灞河是“八水繞長安”的八水之一。每當春夏之交,翠柳低垂,水花飛濺,冬則雪霽風寒,沙明石露,有“灞柳風雪”之稱,是關中八景之一。

  5. 陳忠實:1942年6月生,西安市東郊灞橋區人。1993年以長篇小說《白鹿原》一舉成名,該作品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98)。現任陝西省作協主席,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主要從事小說創作,兼寫散文。已出版《陳忠實小說自選集》三卷,《陳忠實文集》五卷。《信任》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