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1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教材分析

  “題解”

  這是一篇采用故事形式的書刊推介文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選用了一個十分別致的標題“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至少涵蓋了以下內容:

  一是本文的敘寫對象是“一本書”。至於是什麽書,標題沒有明確揭示。

  二是強調這本書是“必讀”的。所謂“必讀”,意思是必須閱讀,不可或缺。究竟是什麽書,如此重要,列入了“必讀”的範圍?這就引發了讀者急於探知底蘊的強烈願望。

  三是“男孩子必讀”。為什麽單單指定男孩子必讀?女孩子就不一定要讀了嗎?作者是不是故弄玄虛?這就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強了吸引力。

  其實,作者敘寫的是笛福撰寫的《魯濱遜漂流記》,屬於曆險小說,書中的主要人物是魯濱遜,他流落荒無人煙的孤島,靠著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渡過了28年的艱難曆程,能給讀者以深刻啟迪。

  “結構分析”

  這篇課文點明了“我”讀的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的由來,介紹了這本書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以及“我”喜愛的書中名言和書中人物,突出了“我”對名言的理解和從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點示了“我”珍藏這本書的打算,發人深思。

  全文十五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六自然段):揭示“我”讀的一本書及其由來。

  先推出“我”讀的一本書是《魯濱遜漂流記》,指出書已很舊很舊,暗示了它有來曆。

  接著敘寫這本書的由來:爺爺爸爸“我”。

  這裏突出了扉頁贈言:“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學會生存”。顯然,這是上兩代人對下一代的指點和期望。

  末了強調這是一本三代相傳的書,表現了這本書的不同尋常。

  第二段(第七至十四自然段):介紹這本書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說明“我”喜歡的書中名言和書中人物,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

  先以“愛不釋手”領起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的介紹:

  主人公是魯濱遜,他在荒無人煙的孤島渡過了28年的曆險生活,突出了他的聰明機智,具有堅強毅力。

  情節可以這樣概括:魯濱遜起初充分利用剩餘物資後來自己著手種植、飼養、製造接著救下俘虜最後離開孤島的機會終於到來。

  繼寫“我”喜歡的書中名言和書中人物:

  書中的名言是“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講出了“我”的理解。

  書中的人物是魯濱遜,寫出了他在“我”想象中的樣子和“我”由此而萌生的希望。

  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點示“我”以後將珍藏這本書的打算,遙接開頭,結構緊密。

  好好珍藏傳給兒子。

  由開頭的“三代相傳”進到設想中的“四代相傳”了,可見“必讀”的意義。

  “字詞推敲”

  “我要好好地把這本書珍藏起來,等我有了兒子,我就把這本書再傳給他。”句中的“珍藏”一詞意思是認為有價值而妥善地收藏。這一詞語用在這一句子中,含有雙重意義:既表示這本書是三代相傳的,曆時已久,來之不易,凝聚著上兩代人的心意,所以必須珍藏;又表示這本書並非傳到“我”為止,“我”目前還小,等以後長大了,結了婚,生了兒子,再把它傳給兒子,這當然是一個漫長過程,不珍藏還能等到那個時候?“我”所以要珍藏、再傳,就因為“我”也喜歡上這本書,學有所得,大概也有題辭送給未來的兒子吧?

  “句子含義”

  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人。

  ——這一句是對魯濱遜的集中評價,十分精當。理解這一句的含義必須聯係下文進行: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隻身一人,能夠渡過28年的艱難曆程,沒有聰明機智和堅強毅力,能做到嗎?魯濱遜先是充分利用沉船上的剩餘物資,而剩餘物資必有一天會用盡的,怎麽辦?魯濱遜在島上開始種植大麥和水稻,學會製作粗糙的麵包,捕捉並馴養山羊作為肉食之源,甚至還能製作家具,沒有聰明機智能做到嗎?孤島生活十分寂寞,魯濱遜先是飼養鸚鵡做伴,後來又增加了“星期五”做了仆人和朋友,否則“若幹年”、“又過了好幾年”的漫長歲月,誰能堅持?魯濱遜“學會生存”的本領和毅力確實是驚人的!

  我很喜歡《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這一句中列出的名言含義深刻,需要我們推敲探究,辯證理解:在現實世界裏,在日常生活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時時處處都有危險,關鍵在於正確對待,如果害怕危險,見險止步,畏縮不前,那將會一事無成,無所作為;如果正視危險,不怕危險,大膽實踐,就有可能戰勝危險,獲得成功。這裏邊,樹立進取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險阻何止千重萬重?但他們“不怕”,終於挺過來了。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險阻?當然會有,關鍵仍然取決於我們能不能迎難而上,知險而進。自然,話又說回來,盲目進取,無謂冒險,又不是科學態度,也是我們反對的!魯濱遜不怕險阻,取得成功,並不盲目,正是憑著他的聰明機智和堅強毅力拚搏而來的啊!

  “語段理解”

  “我也非常喜歡魯濱遜這個人物……一個善於創造性勞動的人。”這第十四自然段是“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心得之一,需要我們聯係實際,深入理解。

  這一語段總共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總的感受,落腳在“非常喜歡”上。

  第二句則是寫“我”想象中的魯濱遜的樣子,緊承“非常喜歡”而來——“我”非常喜歡魯濱遜,就因為他淪落孤島,不甘屈服,與環境鬥爭,即使後來沒有穿的(用羊皮做衣褲)、沒有用的(用斧鋸來自製)、沒有吃的(背上筐去撿,用鳥槍去打)、遇到風雨了(撐起自製的羊皮傘)……樣子也許滑稽、難看,但他哪會顧及許多?他要奮鬥,他要生存,精神多麽難得!

  第三句仍然由“非常喜歡”而來,並且生發開去,講出了“我”的希望,采用了“一個……一個……一個……一個……”的句式——像魯濱遜那樣,去探索,去發明,去創造,發揮聰明才智,培養堅強毅力,豈止“學會生存”,更要有所發展啊!

  這三句話實質上是“我”學習的重要心得。

  “寫作特色”

  一是圍繞標題,意貫全篇。

  這篇課文的構思富有藝術性。標題有“男孩子必讀”,本就出人意表,讀完全文也許能心領神會,原來這是三代人的心意!不是嗎?爺爺送書給爸爸,希望爸爸成為一個有用的男子漢,像魯濱遜那樣,戰勝惡劣環境,終至獲得成功;爸爸送書給“我”,希望“我”能像魯濱遜那樣,“學會生存”,不管遇到什麽艱難險阻,都要勇敢地戰而勝之;“我”甚至還想將來將這本書送給兒子,大概也是認為這本書是“男孩子必讀”,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魯濱遜那樣,做一個探索者,一個發明家,一個善於創造性勞動的人……

  三代人的心意組成了文章的意脈,或顯或晦,但讀後自能明白,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心構思,富有藝術性啊!

  二是故事形式,充滿情趣。

  本來,介紹一本中外馳名的小說,往往要以說明為主,但作者也許考慮到讀者是兒童吧,所以采用了故事形式,以“我”讀的這本書的由來開篇,寫爺爺和爸爸推介贈送的心意,並且由“我”閱讀的感受理解交織成文,尤其是末了“我”想仿效爺爺、爸爸將書傳給兒子,平添了無窮情趣。(湯 玲)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是一篇用故事形式寫成的名著推介文章,以《魯濱遜漂流記》一書的經曆和小主人公吳緬閱讀感受為依據,從兒童的獨特視角對《魯濱遜漂流記》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在教學中,可以抓住書的來曆、書的內容簡介、小主人公的感受三個方麵,重點抓住書的內容以及小主人的感受,引領學生發現,激發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並學會記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思路提要”

  第一步,引導談話,交流讀書感受。引導學生交流所讀書籍,簡要介紹自己最近讀過的課外書,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為學習課文營造合適的心理、情感、交流氛圍。第二步,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麵了解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第三步,重點研討,深入理解課文。通過文章二、三兩部分的閱讀研討,了解小說的內容,體會人物形象。第四步,整體聯係,理解課題。引導學生追溯書的來曆,結合對小說內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理解為什麽課文以“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題,進一步整體感悟課文。最後,開展讀書匯報活動。通過活動,促進讀寫結合,提高閱讀能力。

  “過程揭示”

  一、 談話交流,進入課文

  1. 談話交流:同學們,最近正在讀什麽書,有什麽感受?

  2.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日記改編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 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課文中的“我”是誰?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樣的書?

  ——這本書是爺爺贈給爸爸,爸爸又贈給了“我”(吳緬)的一本三代相傳的書。

  ——這是一本扉頁上寫有爺爺給爸爸的贈言“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和爸爸寫給“我”(吳緬)的贈言“學會生存”的書。

  ——這是一本曆險小說,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有一段長達28年的曆險生活。

  ——這是一本讓吳緬非常喜歡的書,給了吳緬啟迪和希望的書。

  三、 重點研討,深入理解

  (一) 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

  1. 《魯濱遜漂流記》這部曆險小說究竟寫的是什麽內容,讓“我”愛不釋手了呢?

  ——小說描寫了魯濱遜在一座孤島上28年的曆險生活,寫出了他的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

  2. 要能在一座孤島上生活28年需要什麽?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嗎?魯濱遜是怎樣獲得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呢?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七至十一自然段,用筆畫出能夠體現魯濱遜“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詞句,多讀幾遍。

  3. 匯報交流,理解魯濱遜的聰明機智和堅強毅力。

  (1) 一開始魯濱遜靠什麽為生,他做了些什麽?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島上,搭帳篷,靠剩下的食物生活。

  (2) 這些食物非常有限,為了維持生活魯濱遜又做了一些什麽?

  種植大麥和水稻,製作粗糙的麵包,捕捉並馴養山羊作為肉食來源,養鸚鵡做伴,做家具。

  (3) 後來的生活如何?

  (4) 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怎樣?你覺得他的生活幸福嗎?

  (讓學生體會魯濱遜由一開始的孤獨、艱難到後來充實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聰明機智和堅強毅力)

  4. 讀到這裏,你覺得這部小說的內容有吸引力嗎?你還想了解些什麽?

  (語文學習是一個開放性的活動,應該鼓勵學生突破課文的局限,把視野轉向大量的課外閱讀,不斷進行讀書積累)

  (二) 體會“我”的感受

  1. 讀書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吳緬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後有什麽感受呢?

  ——很喜歡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歡魯濱遜這個人物。

  ——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傳給兒子。

  2. 理解“名言”。

  (1) 你能說幾句名言嗎?這些名言給了你什麽啟迪?

  (進行名言的交流,可以了解學生的語文積累,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情趣,增強積累名言的自覺意識)

  (2) 吳緬喜歡上了書中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的內容是什麽?(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我”是怎樣理解這句名言的呢?

  ——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3) 我們大家是怎樣理解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經曆或者讀過的書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把文句的理解和積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整合起來,在理解句子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增強學生戰勝困難和危險的勇氣)

  3. 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師覺得讀書的時候還要能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吳緬在讀書過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畫出了魯濱遜的樣子,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第十四自然段。

  4. 吳緬為什麽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呢?從這身裝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魯濱遜是“一個探索者,一個發明家,一個善於創造性勞動的人”嗎?

  四、 整體聯係,理解課題

  1. 吳緬為什麽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傳給兒子呢?

  2. 吳緬的爺爺為什麽要把書傳給他的爸爸,他爸爸為什麽又要把書傳給吳緬呢?

  3. 現在我們能不能說說課文為什麽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題嗎?這本書女孩子不能讀嗎?

  五、 讀寫結合,促進發展

  1. 這篇課文不僅是一篇日記,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讀書筆記,學了課文我們能不能說說這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麵來展開的?

  ——書的來曆、書的主要內容、讀書的感受三個方麵。

  (這樣做,有利於促進學習經驗的總結和提升,有利於穩固的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內化)

  2. 我們也選擇一本書,認真閱讀,圍繞這三個方麵嚐試寫一篇讀書筆記,準備開一個讀書報告會。(通過活動,讀寫結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

  “課時建議”

  兩課時。

  精彩片段

  師:大家剛才讀了課文,知道課文的主人公“我”是誰嗎?

  生:課文的主人公“我”叫吳緬。

  師: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生:我讀過《男生日記》,它是一部以日記的形式寫成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叫吳緬,他剛剛六年級畢業。他跟他爸爸一起乘汽車沿危險的川藏公路去西藏采風,還有其他許多有趣的事情,據說這部小說還要拍成電視劇呢,真是太有意思了。

  師:是啊,再過幾個月,你們也要畢業了,到時候說不定也能像吳緬一樣過一個無憂無慮,又刺激又有意義的暑假。同學們,吳緬得到的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生: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師:題目就是這樣說的,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什麽說這部書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呢?

  生:這部書的題目叫《魯濱遜漂流記》,小說寫的是一個叫魯濱遜的人在一次航海中船隻觸礁,他一個人活了下來,流落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一個人在島上生活了20多年的故事。他動手能力特別強,又非常善於動腦筋,是一個很有創造力和生存能力的人。

  師:你知道得還真詳細,你讀過這部書嗎?

  生:我讀過,我們班不少同學都讀過這部小說,我們都很喜歡讀這部書,魯濱遜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男子漢。要是我們還能像魯濱遜那樣一個人到一座孤島上去過一過那樣的生活就好了。

  師:這麽說,學好這篇課文就不難了。課文有沒有介紹這部小說的內容呢?

  生:介紹了。

  師:主要在哪些段落?

  生:主要在第七到第十一自然段。

  師:大家對魯濱遜在島上的哪些生活比較感興趣呢?

  生:我覺得他自己動手種植大麥和水稻的日子肯定很有意思,他就像我們的祖先那樣得不斷地去嚐試,尋找可以種植的土地,學習施肥,收獲,保管種子等等,一定很艱辛也一定很快樂,特別是收獲的時候,他非常高興,因為他終於可以有穩定的食物來源了。

  生:學習做麵包,一定也很有意思。我就和媽媽在家裏學著做過,做得不太好,蒸出來的麵包說不出是什麽樣子,還有些酸,可媽媽跟我還是吃得有滋有味。我想魯濱遜恐怕跟我們差不多,可能做得還不如我們,但是當他做出第一個麵包時,他肯定很得意,他終於又可以跟人一樣生活了。

  師:是啊,要生存第一要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還有其他嗎?

  生:魯濱遜很會生活,他不僅有素食,還馴養了山羊作為肉食的來源。他非常懂得營養。

  生:為了解決孤獨,他還養了一隻鸚鵡做伴。

  生:他後來還從食人部落那裏救了一個土著居民,因為那一天是星期五,他就給他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後來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他們生活得非常和諧。

  師:這部書真的很有吸引力,我倒有點向往那樣的生活了。吳緬的這部書是怎樣來的呢?

  生:是他爺爺送給他爸爸12歲那年“六一”兒童節的禮物。

  生:這部書後來又被他的爸爸送給了他。是一本傳了三代人的書。

  師:這書被傳了三代值不值得?

  生:值得,因為這部書可以讓我們懂得什麽是勇敢。

  生:這部書可以教給我們許多生存的辦法。

  師:難怪吳緬的爺爺要把書贈送給他的爸爸,爸爸又要把書贈送給吳緬。大家能理解這本書為什麽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了嗎?

  生:因為要想成為一個男子漢,就必須像魯濱遜那樣學會生存。

  生:因為男孩子必須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要能獨當一麵,要像魯濱遜那樣遇到困難非常鎮靜,並且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困難。

  生:我覺得男孩子要真正長大,要有一些磨難,而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不可能像魯濱遜那樣過那種孤島生活,但我們可以通過小說,來完成心理成長,在心理上先成熟起來。

  師:心理成長,說得真好。人的成長不僅是生理上的成長,還有心理上的成長。據說,我們有些同學到現在還依賴著爸爸媽媽,不會一個人料理生活,看來還真的有一個心理成長的過程。

  (生在下麵哄笑,善意地指點別人)

  師:這本書小吳緬非常喜歡。你讀出來了嗎?

  生:我讀出來了,他很喜歡書中的那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

  “評點” 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並無多少深文大義,而且不少同學已經讀過《男生日記》和《魯濱遜漂流記》,一板一腔地“走教案”,顯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者以引導學生回答“這是一本怎樣的書”這一開放性的問題為線索,把課文的整體感知與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的描述結合起來,在一種看似閑散的對話活動中,不經意地抓住課文脈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整體把握了課文。(李建軍)

  參考資料

  1. 作者及其作品簡介: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家,成都人,19歲開始童話創作,做過7年小學老師,做過7年兒童讀物編輯,現為《青年作家》雜誌社副編審。2000年以《女生日記》拉開“楊紅櫻校園小說係列”序幕,與其後的《男生日記》、《五三班的壞小子》、《漂亮老師與壞小子》一起,在學生、老師和家長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2003年7月,又全新推出“淘氣包馬小跳係列”。

  《男生日記》是繼《女生日記》後,最新出版的又一部兒童長篇小說力作。這是一段從小男生成長為男子漢的心路曆程。本書沿用了《女生日記》的日記體形式,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真實地記述了六年級男生吳緬小學畢業後精彩難忘的暑假生活,充分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快樂和煩惱,成功地塑造了有個性、有責任心、有冒險精神的少年形象,特別突出了吳緬身上作為當代少年人最可貴的創造力和幽默感等特質。

  2. 丹尼爾·笛福(約1660~1731):英國作家,生於倫敦。父親經營屠宰業。笛福隻受過中等教育,信奉不屬於英國國教的長老會教派。二十多歲時,笛福已是倫敦一個體麵的商人,經營過內衣、煙酒業等等,到過歐洲大陸。1692年經商破產,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謀生。他給政府當過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寫作,早年以寫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反對封建專製,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1698年他發表了《論開發》,建議修築公路,開辦銀行,征收所得稅,舉辦水火保險,設立瘋人院,創辦女學等。1702年他在政論文《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中用反語諷刺政府的宗教歧視政策,由於文筆巧妙,開始未被識破,發覺後被捕入獄6個月,並受枷刑示眾。他受枷刑時散發了他的長詩《枷刑頌》,諷刺法律的不公,圍觀的倫敦市民把他奉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主辦《評論》雜誌,製造輿論,搜集情報。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大受讀者歡迎。接著出版了《魯濱遜漂流續記》。1720年他又寫了《魯濱遜的沉思集》。此後還相繼發表了《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弗蘭德斯》(1722)、《傑克上校》(1722)和《羅克薩娜》(1724)等長篇小說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傳記。

  3.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故事中關於魯濱遜在荒島上經曆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麽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遜卻是個充滿勞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與大自然作鬥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這完全是一個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