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 最後的姿勢

  教材分析

  “題解”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8級強震猝然襲擊了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顫抖,山河移位。西南處,國有殤!

  汶川大地震給予了我們太多的悲傷,同時也給予了我們許多的感動。在那難忘的抗震救災的日子裏,我們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和偉大。

  讀到課題,我們會產生這樣一些思考:為什麽說是“最後”的姿勢?這是什麽樣的姿勢?這個姿勢給人們留下了什麽?……

  讓我們打開課本,去讀一讀一位普通教師譚千秋的故事,去領略他靈魂的高尚和聖潔吧。

  “結構分析”

  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觸,講述了一位普通教師譚千秋在地震來臨、生死攸關的一刻,張開雙臂,誓死護衛學生,犧牲自己的動人故事,讚頌了譚老師忠於職守、大愛無疆的高尚師德。

  全文共十二個自然段,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平時的譚老師對子女關愛嗬護,對工作踏實認真。

  第一自然段以點帶麵,寫地震前譚老師既是一位對子女富有愛心的好父親,又是一位對工作兢兢業業的好教師,因為他平常幾乎每天都會像5月12日早晨那樣,六點多就起床,先給小女兒洗漱穿戴,帶她散步,然後再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寫地震時譚老師張開雙臂,誓死護衛學生。

  第二自然段寫那天的天氣情況。此處的環境描寫預示著災難的來臨。接下來的幾個自然段按時間順序,敘寫了譚老師舍身救護學生的經過。

  作者先寫譚老師在給學生上課,再寫地震來臨時,譚老師迅速組織學生逃生,最後寫譚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死死護住四位沒有逃出去的學生。

  作者在刻畫譚老師的形象時,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去體現人物的精神品質。在這一部分,寫了譚老師的兩句話(三、四自然段各一句)和三個動作(第六自然段中的“拉、撐、護”),從而展現了譚老師的大愛無疆、忠於職守、勇於犧牲的高尚品質。此外,本段中三處(四、五、七自然段)對地震情形的描寫,一方麵渲染了當時情況的危急和恐怖,另一方麵表現了譚老師的臨危不懼、舍身忘我,對譚老師形象的刻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第三段(第八至十二自然段):寫地震後人們深情地讚頌譚老師。

  這一段寫地震後人們對譚老師的深情讚頌。作者先分別選取了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獲救的學生、一位老師等代表性人物,從不同方麵深情讚頌譚老師,再總寫同學們、人們對譚老師的回憶和讚頌。對怎樣安排讚頌的人的順序,人們各從什麽角度讚頌,作者都有精心的安排。末句以“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點出了本文的主旨。

  全文按照“震前震中震後”的順序,先從正麵(一、二兩段),後從側麵(第三段),較全麵地塑造了譚千秋老師恪盡職守、臨危不懼、大愛無疆、勇於犧牲的光輝形象。讀後感動之餘,靈魂也會受到深深地震撼和洗禮。

  文章如果分為四段也可以。一、二兩段分法一樣,第三段將最後一個自然段單獨列為一段,這一自然段揭示主旨,是對全文的總結升華。

  “字詞推敲”

  “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句中的“拉”、“撐”和“護”這三個動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譚老師生命中最後的姿勢——撐起鋼鐵般的脊梁,托起覆巢,誓死護衛羽下學生。

  “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台上再也見不到那個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句中的一個“然而”,兩個“再也”,充分表現了同學們對譚老師的深情懷念,我們似乎看到了同學們的扼腕,聽到了同學們的歎息,感受到了同學們的黯然神傷。

  “句子含義”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

  ——這一句字麵上簡單明白,但含義深刻,可以從三個方麵去理解。一、實寫這是他生命中的最後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他再也不能給學生上繪聲繪色、妙語連珠、很有幽默感的課了;他再也不能孝敬、侍奉他的雙親了;他再也不能關愛、庇護他的妻兒了……為了護衛學生,他永遠離開了我們!二、譚老師張開雙臂的姿勢,不是普通的姿勢。因為他留下的姿勢,是一個舍己救人、果敢無畏的姿勢,是一個精神偉大、力量強大的姿勢,是一個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姿勢,是一個永遠張開雙臂、英勇悲壯的姿勢。這一姿勢是譚老師一生中最完美、最動人的姿勢,他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懷在這最後的姿勢中得到升華!三、“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張開守護翅膀、撐起鋼鐵般脊梁的姿勢將被永遠定格。這一姿勢將永遠定格在汶川大地震中,永遠鐫刻在四個學生的腦海裏,永遠鐫刻在世人的心中,成為一座可歌可泣的英雄教師的豐碑!

  “語段理解”

  第十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不可或缺。一、二兩句蕩開一筆,轉而寫平時的譚老師,這既與第一自然段遙相呼應,又使譚老師的形象更豐富、更立體。“然而”一句承上啟下,自然地將全文的描寫和抒情推向了高潮——“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一句又為最後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點明主旨做好了鋪墊。

  “寫作特色”

  集中筆墨刻畫譚老師的形象,主要有以下手法:

  一是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相結合。第一段和第二段主要描寫譚老師的語言和行動,是從正麵描寫譚老師,第三段寫人們對譚老師的讚頌,是從側麵刻畫譚老師。第二段中,關於當時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寫,也從側麵很好地襯托了譚老師的形象。作者越是將地震描寫得強烈、令人恐懼,越能襯托出譚老師的果敢和偉大。

  二是白描和襯托相結合。第二段正麵描寫譚老師時主要運用的是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簡短的兩句話、利索的三個動作來刻畫人物,從而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對地震的三處敘寫本身也是白描,在文中構成了人物活動的環境,雖然簡短,卻有力地襯托了人物形象。

  三是詳寫和略寫相結合。文章不僅詳寫了地震時的譚老師,還略寫了平時的譚老師,使譚老師的形象更全麵、更立體、更飽滿。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本文著力刻畫了汶川地震中一位大愛無私、忠於職守、舍己救人的人民教師譚千秋的形象,讀之令人震撼,催人淚下。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以下幾點要特別注意:

  1.利用資源,加深理解。

  課前教師應布置學生利用資源,搜集有關汶川地震、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譚千秋老師等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並進行交流,拉近學生和課文的距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引導想象,還原情境。

  譚老師迅速組織學生逃離教室的情形、他張開雙臂護衛學生的形象、地震時的場景、救援人員被深深震撼的內心等等,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想象。隻有這樣,學生才能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更好地走進人物的靈魂深處。

  3.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引導學生入情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朗讀。可以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思路提要”

  本課的教學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課文的語言文字本身來理解人物形象,並相機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過程揭示”

  一、課前準備,搜集資料

  布置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資源,搜集、閱讀、觀看有關汶川地震、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譚千秋老師等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

  二、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老師課前要求大家搜集汶川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你們了解了哪些英雄的故事?這些英雄中有不少是教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最後的姿勢》,講的就是一位老師的故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思考:

  (1)本課寫了誰的“最後的姿勢”?(譚千秋老師)

  (2)這是怎樣的姿勢?(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3)他用這個姿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而自己呢?(他獻出了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

  2.檢查生字詞。

  廢墟 坍塌 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四、細讀課文,深入領悟

  1.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這一部分主要表現了譚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點:主要寫譚老師平時對女兒關愛嗬護,對工作踏實認真)

  (2)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譚老師是這樣的一個人的呢?

  (要點:“六點多就起床了”中的“就”說明他起床早;給小女兒洗漱穿戴,帶她散步,說明他關愛兒女;“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說明他工作勤勉;“和平常一樣”,說明他幾乎每天如此。這輕輕帶過的一筆,就以點帶麵地刻畫出了譚老師一貫的形象)

  2.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麽?

  (要點:寫地震時譚老師張開雙臂,誓死護衛學生)

  (2)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 這一自然段對地震自然環境的描寫有什麽作用?

  (要點:一是渲染一種不祥、恐怖的氣氛,二是奠定悲壯的情感基調)

  ② 短短六個字單獨設為一個自然段有什麽作用?

  (要點:預示災難的降臨,渲染一種悲壯的氣氛。如果將這幾個字插入第一自然段“5月12日”後,效果就遜色許多)

  (3)再讀思考:① 讀了這一段,你看出譚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② 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的?

  [要點:① 他是一位臨危不懼、忠於職守、機智果斷、大愛無疆、勇於犧牲的師德楷模。② 主要是從他短短的兩句話和簡單的三個動作中看出的。關於地震的三次描寫,也有力地襯托了譚老師的美好品質。比如,第四自然段的三個連用的感歎號,第四、五、七自然段中描寫的地震情景,都刻畫出當時環境的恐怖,從而烘托出譚老師的形象]

  (4)體悟想象:請先想象,再用語言描述地震時譚老師舍己救人的情景。

  (5)思考:可不可以將第三自然段中寫譚老師講課內容的部分去掉?

  (要點:不能去掉。這部分看似閑筆,實際是與下文呼應,為下文打下伏筆,說明譚老師的行動是有他的人生觀作注腳的)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3.學習課文第三段(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麽?

  (要點:寫地震後人們深情地讚頌譚老師)

  (2)人們是怎麽讚頌譚老師的?仿照例句說一段話。

  例句:救援人員讚頌他,是因為譚老師寧可自己後腦被砸得凹下去,血肉模糊,也要張開雙臂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要點:獲救學生讚頌他,是因為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不是飛速逃離教室,而是飛身撲到他們的身上;

  一位老師讚頌他,是因為在生死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最有可能逃離教室,他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同學們讚頌他,是因為譚老師不僅為人和善,而且課上得繪聲繪色,妙語連珠,很有幽默感;

  人們讚頌他,是因為譚老師雖然普通,卻用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他的壯舉令人敬佩)

  (3)從人們的讚頌中,可以看出譚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

  (要點:臨危不懼、忠於職守、大愛無私、勇於犧牲)

  (4)怎樣理解以下幾句話的意思?

  ①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

  (要點見上文“句子含義”部分)

  ②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要點見“精彩片段”部分)

  ③ 人們讚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要點:譚老師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的精神將世代相傳)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五、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1.如果讓你來為譚老師塑一尊像,你打算怎樣構思?

  (要點:張開雙臂,撐起雙手,作誓死護衛狀)

  2.請你為譚老師寫一段“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要點:人物——譚千秋

  事跡——汶川地震中舍己救人

  細節——生命中最後的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

  品質——忠於職守,大愛無疆

  影響——事跡傳頌,精神永存)

  3.在2008年地震災害中,湧現了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英雄。課前讓大家搜集英雄的事跡,現在請大家講一講。

  4.教師總結升華:四川地震中湧現的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跡真不少啊!如果不是地震,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跟我們一樣是普通人。特殊時期的特殊舉動,使他們不愧成為民族的脊梁。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課時建議”

  兩課時。精彩片段

  師:請同學們自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這一個自然段中兩句話的意思。(生自讀、思考)

  師:我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話先說說第一句話的意思。

  生:這一句是講譚老師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告訴人們什麽是師德靈魂,即愛與責任。

  生:這一句是說,譚老師為了救學生獻出了他51歲的寶貴生命,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教師對學生應該有愛心和責任心。

  師:兩位同學說的都不錯。但老師覺得你們隻講了表麵意思,嫌籠統,不夠具體。這句話意蘊深刻,我覺得理解這句話,可以先理解句子裏的重點詞語,再把這句話連起來理解。大家說說看,要理解這句話,必須先理解哪些重點詞語。

  生:我們要先理解“師德”主要應該有哪些,“師德靈魂”又指什麽,“詮釋”是什麽意思。

  生:我覺得還要聯係全文來理解“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來詮釋是什麽意思。另外,課文為什麽在這裏還要特別交代他是“一位普通的老師”。

  師:說得真好!那我們就根據兩位同學的提示來試著理解。

  生:我理解師德應該包括熱愛學生、認真工作、團結協作等。

  師: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等幾方麵。

  生:“愛與責任”應該是師德素養的靈魂和核心。

  生:“詮釋”是解釋和說明的意思。

  生:在地震突然襲來時,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把死亡留給了自己。譚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用鮮血和生命,向我們解釋了什麽是愛、什麽是責任、有師德靈魂的老師該是怎樣的,所以說“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生:作者特別交代他是“一位普通的老師”,是說他並不是什麽偉大人物、著名人士,而隻是跟我們一樣是個普通人。

  師:是啊,他隻是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地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並不會了解他。但是平凡中能綻放美麗,英雄就在我們的身邊。哪位同學把這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生:譚千秋,他隻是一位普通的老師,但在地震猝然來臨時,他為了護衛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他用自己的行動,用鮮血和生命,解釋了富於愛心和責任心是師德的靈魂和核心。

  師:很好!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是什麽意思?

  生:譚老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師:同學們也能學著讚頌譚老師嗎?

  生:舍己救人,果敢英勇!

  生:忠於職守,大愛無疆!

  生:斯人已逝,風範長存!

  生:師德楷模,萬世師表!

  師:好極了!一起把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生齊讀)

  “評點” 語文教學應該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包括好多方麵的內容,但最核心的應該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怎樣“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呢?語文教學需要恢複“原生態”,應在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揣摩語言文字方麵狠下功夫。於漪老師說,無論是進行人文教育還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語文課就是要和語言文字親切、親密、親愛,而不是把它冷落到一旁”。以上教學片段,教者引導學生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深入理解文句含義,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分析能力,又對學生進行了人文教育。麵對這樣的教學,誰還能認為是咬文嚼字、條分縷析、機械訓練呢?我們應該為這樣的教學叫好!參考資料

  譚千秋:四川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導主任,政治教師。

  (沈巧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