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6、楊萬裏索食豆豉

  《開東野語》記載:宋代有一位來自江西的讀書人,以知識淵博自負,一日求見詩人楊萬裏。見麵數日以後,楊萬裏對他說:“聽說你是江西來的,可帶有‘配鹽幽菽’,能不能給我少許?”這位讀書人聽了莫明其妙。原來他根本不知道“配鹽幽菽”是什麽,就向楊萬裏求教道:“我讀書不多,不知‘配鹽幽菽’為何物。”楊萬裏拿出一部字書,翻到“豉”字,下麵的注釋就是“配鹽幽菽”。此人才明白楊萬裏要的是江西的豆豉。

  豆豉為什麽又稱“配鹽幽菽”?“菽”是豆的古稱,“幽”是密閉的意思,“配鹽”是從《食經》“作豉法”“用鹽五升”而來。也就是說,將豆子蒸熟,加鹽等調料,放在密閉的缸裏,使其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黴,使豆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據劉熙《釋名》:“豉,嗜也,五味調和,幽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齊人謂‘豉’聲同‘嗜’也。”這說明豆豉的“豉”就是嗜好的“嗜”。可見嗜食豆豉是當時的一種風尚。

  豉大約始於秦漢。秦以前的書中沒有豉的記載。但《史記》、《漢書》記豉就多起來了。有些人製造豆豉還發了大財。《史記·貨殖列傳》說:“糵麴鹽豉千合,比千乘之家。”《漢書·食貨誌》有“長安豉樊少翁,王孫大卿為天下高訾。”“訾”同資,“高訾”就是多資財。可知那時嗜豉的人一定很多。製作和出售豆豉是一種很能賺錢的生意。

  製豉的方法以《博物誌》所載“作豉法”為最早。其法是:“以古酒為泄,豆暴令極燥,以麻油蒸,蒸幹複暴,三過而止,然後細搗椒屑篩下。”看來,這與我國民間今天製豆豉的方法大同小異。隋唐時期,豆豉有鹹淡兩種。陳藏器說:“蒲州豉味鹹,做法與諸法不同,其味烈;陝州有豉汁,經十年不敗。”可見我國唐代,製作豆豉的技藝曾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了宋代,全國湧現出很多豆豉之鄉,除上述江西豆豉外,四川的豆豉也很有名,陸遊詩中“梅青巧配吳鹽白,筍美偏宜蜀豉香。”就是稱讚四川豆豉的。

  豆豉味鮮,不僅可作調料來用,還可以單獨佐食。唐皮日休“金醴可酣暢,玉豉堪咀嚼。”以及明人吳懋謙“提碦餉山家,山僧意獨加,色甜堪晚飯,香滑佐流霞。”都是把豆豉當做下飯佐酒的菜來使用的。今天,人們飲食中使用豆豉就更普遍了。三秋大忙季節,米飯就豆豉,是農家的家常食品。用豆豉與大白菜、蘿卜、包菜、馬鈴薯、芋頭等素菜均可燒、炒、燴、煨。據說,豆豉與豆腐同燒,別有田園風味。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