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珠玉

  識幻陪伴辯機到了位於長安城南郊的新會昌寺。

  辯機自從進得這會昌寺的大門以來,看到該寺的諸物與建製,無不覺得有幾分驚訝。

  這是因為辯機隻覺得會昌寺這座寺院庭宇殿堂的格局,與他素日在長安所見的那些寺院均是截然不同。

  原來,這新會昌寺由貴族巨大的舊別業改建而成,故它的房宇、庭園的總體格局與建製,倒不像中土一般寺院那樣對稱勻整、層次分明;而是頗如私家的一座浩大的園林,其內院落重重疊疊,林花草木繁多。

  在會昌寺門前兩側,各植有一樹虯枝橫逸、香花嫣然如畫的漢時古梅花樹。

  此時,正值早春氣節,處處暖風蕩漾,春機燦然。

  在明媚和暢的陽光照映下,更顯得會昌寺寺院的景物素潔典雅,意境幽邃。

  辯機一進會昌寺寺院大門,就見它正門的二楹上,書有一幅黑字對聯是:

  甘露灑大千;

  慈燈照曠劫。

  辯機又見這寺前庭院的一邊長廊夾著一個水麵廣闊的池塘,其內池水倒也還算清澈,印得周遭樓塔台閣,流影粼粼。隻可惜此池裏並無人收拾整理,惟見水麵上飄浮生長一些淡青色的荇藻、浮萍與蘆草而已。

  辯機與識幻這二人剛走至寺院長廊的一個拐角上,忽見有三五個道俗民眾,正在圍觀一個身穿一襲茶色長衫袍的、有著長髯須、長身材的畫師在那裏繪畫。

  一時,辯機與識幻不免略一駐足,又走近前來觀看。

  隻見那個畫師手握畫管,目不斜視,耳不旁聽,正聚精會神地在一邊長廊的寺壁上添色加彩。

  辯機一看就知道,自從晉、隋等幾個朝代以來,各巨寺大刹為了增信弘法,警省道俗,就都有請當名重一時的畫師在寺院牆壁上揮毫灑墨的風氣,隻是此風現在更為盛行。

  辯機想到自己初入大總持寺修行不久,就曾看見寺裏還專門請西域畫匠高手來為寺中的大法堂壁上作畫。雖然當時自己還年幼無知,但看見那些畫匠使用手中的一隻如椽大筆,簡直就猶如鬼斧神工一般,很快就使大總持寺法堂那一麵巨大的素壁上,布滿了神奇逼真的山川、樹石、雲煙、泉瀑、樓台、人物、神仙、鬼怪、天堂、淨土、地獄等景象。觀之,頓令人讚歎不絕。

  辯機正在那裏思猶未了,忽然聽見識幻對自己笑說道:“這是高慧寺主請的楊畫師正在為寺裏的壁上畫佛畫。辯機師兄你瞧,這沿壁剛完成的《涅變相圖》與《淨土變相圖》,真是幅幅都出神入化,呼之欲出。”

  說罷,識幻不禁又讚歎道:“現在,楊畫師正在畫的是《地獄變相圖》,畫雖才完成一半,師兄你看,其筆墨是十分地淋漓盡致吧?楊畫師真不愧為大名畫師楊契丹之後,其筆法直追先人。那等欲造惡業的人,看罷楊畫師了這幅警省圖之後,總該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吧?”

  辯機仔細觀看了那幅尚未完成的,但形象生動、陰森可怖的《地獄變相圖》後,點頭稱是。

  識幻又指著另一側寺長廊的牆壁道:“我們老寺主還說,說不定從明後年開始,還要專門請那些擅長人物功德佛畫的西域畫師到長安來為本寺作畫哩。”

  說罷,識幻隨後就導引辯機往寺裏麵去了。

  識幻先將辯機安置在藏經樓下一間側室裏,並將藏經樓的鑰匙及諸事務與他交結清楚。

  識幻與辯機這二人在那裏忙了半天。

  可令識幻吃驚與擔心的是,他發現還是沒有看見探智、居中他們回到會昌寺中來。他忙出去問及寺中其他的人,也都說還沒看見他二人的人影。

  識幻不免回到藏經樓來對辯機苦笑道:“這豈不是咄咄的怪事情?為什麽這二人較我們先走?反倒比我們歸寺遲了?”

  辯機聽識幻如此一說,也有些擔心起來,不免說道:“他們會不會是迷路了?畢竟城中的路徑十分複雜。”

  識幻聽了,笑點頭道:“倒也是的,畢竟都城太是廣大了,連我隨同師父、師兄他們進城的寺裏聽法數次,可每一次再去,仍然還是暈頭轉向的,弄不清楚那裏的東南西北。”

  辯機聽罷,點頭。

  識幻又笑對辯機道:“說不定也可能是那兩個小師弟在路途上貪玩,才回來遲了,以致害得辯機師兄的行李,到現在也還不見蹤影,真有些對不住你。”

  辯機忙對識幻說道:“休得如此說,我的書多擔沉,讓他們勞累,我心正自愧疚不安。”

  待到辯機將身邊的事情一切安頓完畢,因他見高慧寺主一時外出了,便在識幻的帶領下,分別拜見會昌寺中各位道友,然後開門將藏經樓查視了一遍。

  辯機見這裏的藏經樓樓室雖然空大寬敞,但物具零亂,塵土滿布,四五箱經籍散亂堆在一角。

  一時,辯機便立即卷起雙袖來,自己將藏經樓內外先規整打掃起來。

  不久,寺主高慧法師歸寺,便親到藏經閣來看望辯機。

  高慧見辯機在那裏忙碌,便笑對他說道:“眼前這裏還稱不上是藏經閣,隻能叫藏經室了。待到書以後增多後,樓上數層均放置經書。老僧我已讓人按此樓大小,去定造尺寸合宜的書櫥去了。”

  說罷,高慧又指眼前這些佛書,笑道:“你休要看眼前這裏經書少,過幾日,書便會源源而來。我一方麵已到長安各寺院遊說,讓各寺將多餘的經藏分讓出來,贈送給我寺,以充實我們的藏經閣。另一方麵也讓京城一些舊相識,認捐一些有用的書籍出來給我寺,這是做什麽也比不上的功德。”

  辯機看見高慧法師以七十多歲的高齡,還為會昌寺勵精治寺、廣開書源等事務而奔忙勞碌。一時,對之的崇敬之情,真是難以言表。

  半晌,辯機也對高慧道:“師父,晉時的道安法師編撰了中土第一部經錄,我們到時候為什麽不也效仿?也為會昌寺的藏經樓的書籍分類編排一部經錄、雜書錄。這既便於寺裏眾人查閱,又便於讓今後大家知道我寺中何經、何書、何卷已是有了,而何書何卷尚是欠缺待補充的。另外,也不妨為那些所謂的偽經與偽書各列一個目錄,讓寺中的人增加鑒識能力。”

  高慧聽辯機如此說罷,連聲說好,並道:“現就這樣罷,待以後人手不夠,我再派人來幫你的忙。”

  辯機忙致謝。

  天色逐漸地見晚了,辯機人也已到了會昌寺半日了,可仍然沒有見到會昌寺派來迎接他的二小沙彌探智、居中他們回來的身影。

  識幻心中十分焦急,自己便忍不住跑出大門外的來時路上去迎接探智他們去了。

  原來探智、居中他二人年紀輕,又極少進城。城裏的一切,對這二人來講,都是新奇少見的。

  二人一路上邊走,邊看。方向竟然也走錯了,還渾然不知。加之,他們肩上負擔沉重,步子自然便也就慢下來了。

  不知不覺,時光已是接近正午了。

  探智、居中二人忽聽見朱雀大街人聲喧嘩,趕過去一看,隻見那裏人頭攢動,水泄不通。

  又見許多人圍在那裏議論紛紛,一個身材高瘦,滿麵褐點青年人說:“看見了,我看見了,好生了得!”

  旁邊幾個人都連連問這人道:“你怎會看見了?眾人看到的除了那禮車俊馬成行,便是從人成群了。況且過去那些華車一律是簾垂幔遮的,旁邊又是衛隊簇擁林立,你如何看得見?可見是胡編亂造了。”

  旁邊有一群人也搖頭附和著。

  探智、居中正自驚奇這裏發生了什麽大事。

  忽聽見那個高瘦青年人高聲抗辯道:“萬人都在這裏,我如果憑空亂編,豈不怕天打雷轟?實告訴你們罷,方才那輛最大的寶馬香車拐彎時,突然來了一陣風兒,就將那華車的簾兒掀將起來。偏我這人眼福好,站的地勢兒又好,便一眼就瞥見這位公主的尊容了。”

  旁邊一壯漢連忙就問那高瘦青年道:“小夥兒,你倒是快說說,這位公主生得是什麽樣兒的?”

  那高瘦青年忙答道:“這位公主真真兒算得上是俗話上所說的‘花容月貌’那四個字了,更兼那態度、服飾都是何等地華貴無雙,想必就是仙人下凡來,也不過如此!隻是我見那公主麵容靜靜的,有一種不喜反悲的樣子,這真是太奇怪了。”

  一個老婦聽了,忙在一旁插言道:“你這小夥兒好不省事!平常人家姑娘出閣時,還哭得昏天黑地的。何況一國公主離了宮中,離了父皇母後的護佑,又不得孝順父母,自該是悲傷。”

  旁邊一人連忙點頭,稱是道:“是!是!你看哪家閨女出嫁時,不是哭啼傷悲的?”

  探智見那高瘦青年邊摸頭,邊說道:“奇怪了,為什麽這些人在大喜的日子裏還哭啼悲傷?想起來,總是有些令人感到不太吉利!”。

  旁邊有一個身背童孩的婦人忙大聲插言道:“休得胡說了!你們男子哪裏就知道我們婦人的心了?父母養了一二十年,今日離了自家,又要到別家去過日子,你說難不難過?再說,誰曉得嫁到那家去的公婆、夫婿會不會對她好?以後日子過不過得?那等出閣時不哭不悲的,反倒有些兒怪了。”

  眾人聽罷,忙大笑,齊聲點頭道:“這位大嫂言之有理,不枉是過來之人。”

  探智他們二人這裏一時又走不過去,對眼前這群人所議論的事,更是如對一丈二高的金剛,全然摸不著頭腦。

  探智便問身旁一位白胡須的老者道:“請問這位施主,這裏究竟出什麽大事故了?我們怎麽走也走不過去?”

  這個老者將探智與居中他們二人上下打量了一眼,然後拊掌大笑,歎道:“你們真不愧是與世無爭的出家人啊!天大事兒也不用上心。今日,可真算得上是天子與民共喜之日哩。”

  居中畢竟年少,偏他又還是一個好奇心極強的人。他見那老人此一說,便忍不住又問了那老者一句:“什麽日子,會使天子與民同樂?”

  那個老者就慢慢對他們說起來,道:“今日,從皇宮中又有一位公主下嫁了。公主平日養在深宮,無人能識。隻有在這下嫁之時,我們平民百姓方能有一觀之機,故視此為仙女下凡般的難得。別的也罷了,今日偏偏是當今天子將自己最喜愛的公主下嫁給太守房大人的二公子。你們試想一想,這天底下最最顯赫的兩個門第都聯結在一起了,該是何等了得之事!”

  說罷,這老者又以肘碰了一旁一個態度生得安閑的青年書生模樣人的胳膊道:“龐生,聽你父親說,你近來學問大長,老夫這裏倒要考你一考,人說今日這位出嫁的公主又名合浦公主,你倒是現在給我們說說這公主名諱,這‘合浦’二字,出處又從何而來?”

  這個青年書生看見周圍的人都看著他,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說道:“以小生想來,我們南麵廉州合浦所產的珍珠,是何等地剔透晶瑩與美麗名貴。定是陛下見此公主聰慧美麗,自幼便甚為鍾愛,當真視之為掌上明珠一般。故我想,這合浦公主此名諱,就定從此而來。”

  聽書生說罷,老者歎道:“答得還是有理!聽人說陛下實在是喜愛這個合浦公主的了不得,視其出生為暮年高照的冬陽,深暖其心。後又賜這位公主‘高陽’二字為名。你們且看看,方才那些裝嫁妝的禮車有多少?又將她下嫁至何種樣的人家?便知道陛下是何其地寵愛這位公主了。”

  說罷,老者又一歎道:“當真老夫這幾十年以來,還沒見這麽豪華考究的婚嫁場麵的。”

  那個書生忙又笑道:“那是!我們陛下早年忙於馬上定江山,哪得閑暇顧及講究兒女的婚嫁之事?現在有這麽一番排場講究也是極應該的!況且這些年來,四海又昌平,陛下有暇含飴弄孫,便自會對這些親眼看見長大成人的子女們有一種特殊的偏愛。”

  那老者聽這書生說罷,忙道:“以老夫我看來,倒也是這般的道理了。現在陛下的兒女,隻怕還剩有幾個尚未出閣的;以後恐怕連陛下自己這樣嫁兒嫁女的時機,也都是不多了。何不現趁他們最後幾個成婚之時,多多賜給禮物,以表慈父之心。”

  聽到這裏,探智、居中這二人總算明白這條路兒為什麽走不過去的道理了。

  一時,他們隻是看見這眼前黑壓壓的人山人海,還真有些無可奈何。

  那老者見狀,又對探智他們,嘖嘖歎息道:“可惜!可惜你們方才沒看見那迎送公主的隊伍與禮車是何等地氣派!老夫我活這麽大,在長安城還是頭一遭兒看到這樣氣派的慶典。今兒真真不枉出來一觀這天下門第最為顯赫兩大家的聯姻了。”

  探智聽罷這老者敘述完畢,還是拔腿就往人群外麵走。

  居中年齡尚幼,喜歡看熱鬧,他見探智轉身欲走,忙道:“探智師兄,幹什麽要這般著急回去?我們且看看這難得熱鬧再去罷。”

  探智邊搖頭,邊道:“使不得!這是出家人說的話,或所做的事麽?讓老師父與師兄聽見了,又該斥責我們了。我們且走我的路,不要耽誤了回寺時間,讓人家辯機師兄無行李可用。到時候,人家又該笑話我們會昌寺的人都是散漫慣了。”

  探智說罷,便就拉著居中的手,就往外走,二人擔子沉重,繞了好大一節路,方才從混雜的人群中走脫了出來。

  誰知二人繞來繞去,在城中竟又迷了一段路,好不容易問清了道路,才出了南城門。

  待到探智,居中二人回會昌寺之時,天己快是完全黑了。而正在此時,識幻正在寺院的大門口前,急得是團團亂轉。

  識幻一見,對神色勞乏的探智、居中二人,忙道:“二位小師弟都到哪裏去了?這大晚的還不回來。我到路上迎了你們好一大段路,也還是沒遇見。隻得返回來了。”

  說罷,識幻忙領他們先到藏經樓上見了辯機,並送上了他的行李。

  辯機見探智與居中一見到他,就是滿麵的歉意之時,反而忙對他們二人致謝道:“二位小師弟替我辛勞這一趟了。眼見天黑了,還不見你們回來,我們真是替你們十分擔心。”

  探智、居中二人就忙將長安城中當今天子下嫁最寵愛的掌上明珠,一位叫高陽的公主到何人家,而且因觀者如山,擠得道路水泄不通的事情,對辯機與識幻他們細細地說了一遍。

  當聽完探智他們說罷這種遲回會昌寺的緣由後,辯機隻是微微地一笑,無言無語。

  識幻則對辯機笑道:“辯機師兄,雖然這些事情總與我們出家人無關,但是,我們何妨不也與天下人同一樂呢?這畢竟也算是太平盛世中的喜事一樁兒了。”

  辯機聽了,點頭。

  識幻見探智、居中二人還在這裏,忙對他們道:“你們這兩個小師弟還站在這裏做什麽?還不趕快些趁空去歇息片刻!隻怕寺裏的晚課很快便要開始了。”

  探智、居中二人聽了,便忙去了。

  不想事過一年後,這位婚嫁女子的事情不止是與辯機相關,而是大相關,生死相關。

  就在貞觀十三年前後,因辯機才智學養出眾,被會昌寺寺主高慧法師看重而入住城外新會昌寺之時;而同一年前後,也就是當朝天子太宗皇帝將其最心愛的女兒高陽公主下嫁給其最信賴的大臣房玄齡的二子房遺愛之時。

  為表達其慈父之心,太宗賜予這位高陽公主與房遺愛結婚的禮物,竟是其他公主的數倍。

  隻是這一日高陽公主的成婚大典,長安城內,真可謂是普天同慶,道俗歡喜。可惟獨這位當事出閣的公主,卻偏於此時是神情黯然,心淚暗流。

  正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