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4、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一],柯如青銅根如石[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夭二千尺[三]。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四]。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五]。憶昨路繞錦亭東[六],先主武侯同決閟宮[七]。崔鬼枝千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八]。落落盤據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九]。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工[一〇]。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一一]。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一二]?苦心豈免容縷蟻,香葉終經宿鸞鳳[一三]。

  誌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一四]。

  這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為同時之作,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一]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廟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二]這句寫柏之古老。柯,枝柯。

  [三]二句寫柏之高大,是誇大的寫法。霜皮,一作蒼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

  [四]這兩句是插敘。張上若雲:“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按意謂由於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說明孔明的遺愛。

  際會,猶遇合。

  [五]這兩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歎柏樹之高大。趙次公雲:“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雲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劉須溪認為雲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雲來二句後(仇兆鼇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劉說的),實太生觀大膽。因為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乎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為“小兒之見”。——這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

  [六]此下四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去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台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享東。享,一作城,非。

  [七]閟宮,即祠廟。

  [八]仇注:“郊原古,有古致也。盧牖空,虛無人也。”窈窕,深邃貌。

  [九]此下四句收歸夔州古柏。是說夔州廟柏生在高山,苦於烈風,不如成都廟柏之生於平原。

  落落,出群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常為烈風所撼。冥冥,高空的顏色。

  [一〇]不為烈風所撥,似有神靈嗬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這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進一步寫出古柏之正直。

  [一一]這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為世用。《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

  [一二]二句中有著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梁,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為人來說,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說,是移送:就人說,是保送或推薦。

  [一三]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一四]結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為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並不為統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說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這是第三段。黃生雲:“大廈一段,口中說物,意中說人。結句人物雙關,用筆省便。”楊倫雲:“大廈以後,寄托遙深,極沉鬱頓挫之致。”白帝白帝城中雲出門[一],白帝城下雨翻盆[二]。高江急峽雷霆鬥[三],古木蒼藤日月昏[四]。戎馬不如歸馬逸[五],千家令有百家存[六]。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七]?

  [一]白帝城在山上,故雲氣從城門出。

  [二]翻盆,猶傾盆,形容雨勢猛暴。

  [三]這和下句都是即景寓情,在這景物中便含有那個戰亂時代的影子,不要單作景語看。江水暴漲,為峽所束,故聲如雷霆之鬥。

  [四]烏雲大雨,籠罩山林,故日色無光。日月二字,複詞偏義。

  [五]這以下四句,由大雨又說到人民生活。戎馬,作戰的馬。歸馬,從事生產的馬。《尚書:

  武成》篇:“歸馬於華山之陽。”逸,安逸,見得馬亦壓戰。

  [六]是說人民死亡慘重,十分存一。有的死於征成,有的死於剝削。

  [七]連寡婦都剝削得精光,豈不重可袁痛,故曰袁袁。秋天是收獲季節,秋尚慟哭,則春夏冬可知。何處村,是說付付皆哭,故不辨其究竟在哪一個村子裏。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