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1、負薪行

  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一]。更遭喪亂嫁不售[二],一生抱恨長谘嗟。土風坐男使女立[三],應當門戶女出入[四]: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五]。至老雙鬟隻垂頸,野花山葉銀釵並[六]。筋力登危集市門[七],死生射利兼鹽井[八]。麵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九]。若道巫山女粗醜,何得此有昭君村[一〇]?

  這也是杜甫到夔州後不久所作。把貧苦的勞動婦女作為題材並寄以深厚同情:在全部古典詩歌史上都是少見的。詩寫土風,故文字也就樸素。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換的。

  [一]半華,斑白。見得是老處女。四十五十,是說有的四十歲,有的五十歲。

  [二]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三]土風,當地風俗習慣。重男輕女,故男坐女立。此以下四句是統說一般婦女們,不專指未嫁的老處女。

  [四]“應”一作“男”,“應當門戶”一作“應門當戶”。下即寫婦女出入操勞的事情。

  [五]十猶八九,即十有八九,見得極普遍。應供給,供給一家生活及繳納苛捐雜稅。

  [六]此以下四句,複承前處女而言。因未嫁,故猶結雙鬟(這是處女的標誌)。因窮,故野花山葉與銀釵並插。

  [七]登危,是說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門,入市賣柴。

  [八]死生射利,不顧死生的去掙點錢。負薪之外,又負鹽,所以說兼鹽井。杜甫在雲安詩:“負鹽出井此溪女。”(《十二月一日》)

  [九]這兩句是同情的話。石根,猶山根。

  [十]這兩句是代抱不平的話。是說她們的醜,乃由於生活的折磨,並非由於什麽地理環境,故抬出昭君作證。王嬙字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後嫁匈奴。歸州(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裏有昭君村。

  歸州與夔州接壤。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