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34、憶昔二首

  憶昔先皇巡朔方[一],千乘萬騎入鹹陽[二]。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三]。鄴城反覆不足怪[四],關中小兒壞紀綱[五]。張後不樂上為忙[六]。至今今上猶撥亂[七],勞心焦思補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八],出兵整肅不可當[九]。為留猛士守未央[一〇]:致使岐雍防西羌[一一]。犬戎直來坐禦床[一二],百官跣足隨天王[一三]。願見北地傅介子[一四],老儒不用尚書郎[一五]!

  這兩首詩當作於廣德二年(七六四)。題目雖曰憶昔,其實是諷今。第一首憶的是唐肅宗的信任宦官和懼怕老婆,目的在於警戎代宗不要走他老子的老道;第二首憶的是玄宗時的開無盛世,目的在於鼓舞代宗恢複往日繁榮,並不是為憶昔而憶昔。

  [一]先皇巡朔方,指肅宗在靈武、鳳翔時期。

  [二]入鹹陽,即入長安。至德二載九月收複長安,十月肅宗還京。

  [三]陰山驕子,指回紇。大宛國有汗血馬。東胡,指安慶緒。肅京借兵回紇,收複兩京,安慶緒奔河北,所以說胡走藏。

  [四]鄴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慶緒於鄴城,複陷東京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無常,乃意料中事,故雲不足怪。

  [五]關中小兒,指李輔國。《唐書:宦官傳》:“輔國,閑廄馬家小兒,為仆,事高力士。”

  《通鑒》卷二百一十八胡注:“時監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謂之小兒。”表麵上罵輔國,其實是諷刺肅宗的信任,所謂“以心腹委之”。

  [六]《唐書,後紀傳》:“張後寵遇專房,與輔國持權禁中,幹預政事,帝頗不悅,無如之何。”

  上,指肅宗。“為忙”二字寫肅宗誠惶誠恐多方討好之狀,很幽默,也很辛辣。

  [七]至今,一作至今。今上,當今皇上,此指代宗。

  [八]我昔,指為拾遺時。在皇帝左右,故曰近侍。又拾遺職掌供奉扈從,故曰叨奉引。叨,忝也,自謙之詞。

  [九]指代宗當時以廣平王拜天下兵馬元帥,先後收複兩京。

  [一〇]猛士,指郭子儀。寶應元年(七六二)代宗聽信宦官程元振讒言,奪子儀兵柄,使居留長安。未央,漢宮名,在長安。這句翻用劉鄭《在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一]這以下三句寫奪子儀兵柄所引起的惡果。岐雍,唐鳳翔關內地。邊兵入衛,岐雍一帶,兵力單薄,遂不能防敵於國門之外。

  [一二]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陝州,長安第二次淪陷,府庫閭舍,焚掠一空。

  [一三]跣足,打赤足。寫逃跑時的狼狽,鞋子都來不及穿。諷刺也就在其中。

  [一四]傅介子,西漢時北地人,曾斬樓蘭王頭,懸之北闕。杜甫意在湔雪國恥,故願見能有這種人物。

  [一五]老儒,杜甫自謂。意思是說隻要國家能滅寇中興,我個人做不做官倒沒關係,故雲“不用尚書郎”。杜甫在寫這兩首詩的前一年曾辭京兆功曹,不赴召;而在寫此詩時,已授檢校工部員外郎。這句套用《木蘭詩》:“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憶昔開無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一六];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一七];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一八];齊紈魯鎬車班班[一九],男耕女桑不相失[二〇];宮中聖人奏雲門[二一],天下朋友皆膠漆[二二];百餘年間未災變[二三],叔孫禮樂蕭何律[二四]。豈聞一絹直萬錢[二五],有田種穀今流血[二六];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二七]。傷心不忍問耆舊,複恐初從亂離說[二八]。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二九]。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三〇]。

  [一六]這句寫全盛時人口的繁殖。說小邑,則大邑可知。

  [一七]這兩句寫全盛時農業生產的繁榮。藏穀的日倉,藏米的日廩。

  [一八]這兩句寫全盛時社會秩序的安定,不必選好日子出門。豺虎喻寇盜。按《光祿阪行》雲:

  “安得更似開元中,道路即今多擁隔。”又《通鑒》:“開元二十八年,海內富安,行者萬裏,不持寸兵。”(卷二百十四)

  [一九]這句寫全盛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商賈絡繹,不絕於道。班班,眾車聲。

  [二〇]桑作動詞用,是說婦女養蠶織布。因無戰爭,故夫婦相守不失。

  [二一]唐人稱天子為“聖人”。雲門,樂名。《周禮》:“大司樂舞雲門以祀天神。”是說這時統治者也能作樂以敬天祭祖,與下文“宗廟狐兔”作反照。

  [二二]膠漆,古人以喻愛情或友誼。《古詩十九首》:“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因生活較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較密切。

  [二三]唐白開國——六一八年至開元末——七四一年凡百餘年。

  [二四]西漢初年,叔孫通製禮儀,蕭何作律九章。這是以漢的盛世來比開元的。

  [二五]豈聞二字陡轉,寫安史亂後情況,句句和上文作尖銳對比。一絹萬錢,和齊紈魯縞相反。

  [二六]有田流血,和稻米流脂相反。

  [二七]宮殿燒焚,宗廟狐兔,和奏雲門、無豺虎相反。這次吐蕃入長安,盤踞了十五天,代宗於十二月複還長安。詩作於代宗還京不久之後,所以說“新除”。

  [二八]這兩句極概括。耆舊都經曆過開元盛世和天寶之亂,怕他們又從祿山陷京說起,惹得彼此傷起心來,故“不忍問”。

  [二九]小臣,杜甫自謂。識,音誌。記識一作記憶。蒙祿秩,指授檢校工部員外郎。

  [三〇]灑血,極言自己盼望中興之切迫。這是作詩的主旨。——浦注:“前章戒詞,此章祝詞,述開元之民風國勢,津津不容於口,全為後幅想望中興樣子也。前說開元,豈聞四句,直說目下,中間隔一大段時光,故用傷心二句搭連之。意以其間亂離之事,不忍再提,但遠追盛事。以冀今之克還其舊耳。”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