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10、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一],初聞涕淚滿衣裳[二]。卻看妻子愁何在[三]?漫卷詩書喜欲狂[四]!白日放歌須縱酒[五],青春作伴好還鄉[六]。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七]。

  這是七六三年(代宗廣德元年)春在樣州作的。這年的正月史朝義自縊,他的部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並以幽州降,延長到七、八年之久的安史太亂,到此算是告一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聽到這消息,所以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並仲口而出的唱出了這一首有名的六律。通過這首詩,我們不僅可以看出杜甫愛國的精神,天真的性格,充沛的熱情,而且可以看出他那“爐火純青”的工力。全詩八句,後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白自然象說話一般,使人忘其為“回忌聲病”的律詩,有水到渠成之妙,所以特別為人所愛讀。

  [一]這六個字裏麵便包含著眼淚。人是遠在劍南,消息是來得這樣出人意外,而這消息又正是有關整個國家的大喜事,哪能不驚喜掉淚?稱劍南為劍外,猶稱湖南為湖外,嶺南為嶺外,乃唐人習慣語。薊北,即河北。

  [二]這是痛定思痛、喜極而悲的眼淚。

  [三]這句應結合杜甫一家的經曆來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裏逃生吃夠了苦的,現在看見妻子無恙(時已迎家來樣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峽次巴東》詩雲:“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去此同。”又《自詠老身示諸家屬》詩雲,“家居雖淮落,眷屬幸團圓。”白未經大喪亂,尚且如此,杜甫這時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四]漫卷,胡亂地卷起(這時還沒有刻板的書)。是說書也無心看了。杜甫當時大概正在看書,情狀逼肖。

  [五]放歌,放聲高歌。縱酒,開懷痛飲。

  [六]春日還鄉,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青水秀,毫不寂寞,故日青春作伴好還鄉。這裏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劉希夷《出塞》詩:“曉光隨馬度,春色伴人歸。”此以下三句皆預擬將來的話。

  [七]二句即寫還鄉所采取的路線。即,是即刻。峽險而狹,故日穿,出峽水順而易,故日下,由襄陽往洛陽,又要換陸路,故用向字。人還在梓州,心已飛向家園,想見杜甫那時的喜悅。杜甫自注:“餘有田園在東京(洛陽)。”——浦注:“八句詩,其疾如飛,題事隻一句,塗俱寫情。生乎第一首快詩也。”——按《太平禦覽》卷六五引《三巴記》雲:“閻、白二水合流,自漢中至始寧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日巴江,經峻峽中,謂之巴峽。”閬、白二水,即嘉陵江上遊,社詩已峽,蓋指此。若長江中已東三峽之已峽,乃在巫峽之東,杜時在梓州,不得雲“從已峽穿巫峽”,注解多誤。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