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01、枯椶

  蜀門多椶櫚[一],高者十八九[二]。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徒布如雲葉[三],青青歲寒後[四]。交橫集斧斤,調喪先蒲柳[五]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六]。

  嗟爾江漢人,生成複何有[七]?有同枯稷木[八],使我沉歎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九]?啾啾黃雀啤[一〇],側見寒篷走。念爾形影幹[一一],摧殘沒藜莠[一二]。

  這和上一首,都是上元二年所作。當時笨興賦繁,故作此為蜀民請命。寫實中兼有比喻。

  杜甫是一向關心人民的,所以寫景賦物,往往必有所感觸。即如此詩,也不是為賦枯椶而賦枯椶的,他是由椶之枯,看出了剝削的殘酷和人民的痛苦,因而寫了這首詩。

  [一]蜀門,猶蜀中,即成都。椶櫚,一名拚櫚,常綠喬木,俊擱皮上有毛,稱椶毛,可製繩帚刷等,故下有“割剝”語。起八句寫其枯。

  [二]十八九,十有八九。

  [三]椶櫚有葉無枝,狀如蒲葵。

  [四]《論語》:“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是說椶櫚和鬆柏一樣經冬不凋。

  [五]因割剝太厲害,故反先蒲柳而枯死。

  [六]軍乏,軍用缺乏。取字,這裏讀zhou。這以下八句聯係到人民和時事,說明了所以枯之故。傷時二句,是一詩的主旨。因一物盡取,故殃及子椶樹。

  [七]生成,即上所謂物。生是地之所生,成是人之所成。總之什麽都被剝一空。

  [八]是說如同椶木的被斧斤割剝以至於死。

  [九]這兩句雙關人和木。死者即已休,如樓之已波剝多而枯死,生者何自守,如椶之未甚遭割剝但終當被割剝而死。何自守,是說憑什麽來保住自己的生命呢?

  [一〇]未四句慨歎其桔。啅,群雀噪聲。啅字一作“啄”。

  [一一]爾,指枯椶,亦雙關人民。

  [一二]莠,狗尾草。摧殘二字和上文“割剝甚”“一物盡取”照應。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